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中央五年內農村規劃圖
擴展閱讀
豪恩聲學股份有限公司 2025-07-29 11:56:16
明珠7號 2025-07-29 11:54:47

中央五年內農村規劃圖

發布時間: 2021-10-21 20:05:49

Ⅰ 到2020年國家對農村發展規劃的目標是什麼

到2020年,農村改革發展基本目標任務是:

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費水平大幅提升,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農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文化進一步繁榮,農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落實,農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

農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健全,農村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1)中央五年內農村規劃圖擴展閱讀:

一、實現上述目標任務,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則:

1、必須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必須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必須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把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作為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必須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始終把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治保證。

二、認清形勢

1、農業現代化發展挑戰加大

「十三五」時期,農業現代化的內外部環境更加錯綜復雜。在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背景下,部分農產品供求結構性失衡的問題日益凸顯。

優質化、多樣化、專用化農產品發展相對滯後,大豆供需缺口進一步擴大,玉米增產超過了需求增長,部分農產品庫存過多,確保供給總量與結構平衡的難度加大。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背景下,農業發展方式粗放的問題日益凸顯。

2、農業現代化條件更加有利

展望「十三五」,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有利條件不斷積蓄。發展共識更加凝聚。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補齊農業現代化短板成為全黨和全社會的共識,為開創工作新局面匯聚強大推動力。

外部拉動更加強勁。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城鄉共同發展新格局加快建立,為推進「四化」同步發展提供強勁拉動力。

Ⅱ 2020到2025年新農村建設政策內容是什麼

一、是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統籌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支持農產品加工向產地下沉,與銷區對接,向園區集中,推進加工技術創新、加工裝備創制。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和技術集成基地。

二、是拓展鄉村特色產業。以拓展二三產業為重點發展全產業鏈,建設「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構建鄉村產業「圈」狀發展格局,培育知名品牌,深入推進產業扶貧。

三、是優化鄉村休閑旅遊業。聚焦重點區域,注重品質提升,突出特色化、差異化和多樣化發展,打造精品工程,建設休閑農業重點縣、美麗休閑鄉村和休閑農業園區,推介鄉村旅遊精品景點線路,提升服務水平。

四、是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擴大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提高服務水平,豐富生活性服務業內容,創新服務方式,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培育主體、擴大應用、改善環境。

五、是推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打造農業產業化升級版,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隊伍、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多元融合主體,發展多類型融合業態,建立健全融合機制。

六、是推進農村創新創業。培育返鄉、入鄉、在鄉創業主體,建設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孵化實訓基地等平台,強化創業指導,優化創業環境,培育鄉村企業家隊伍。

(2)中央五年內農村規劃圖擴展閱讀

《規劃》提出了鄉村產業發展目標:到2025年,鄉村產業體系健全完備,鄉村產業質量效益明顯提升,鄉村就業結構更加優化,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鄉村產業內生動力持續增強。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達到32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8:1,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80%。

培育一批產值超百億元、千億元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鄉村休閑旅遊業年接待遊客人數超過40億人次,經營收入超過1.2萬億元。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農產品網路銷售額均達到1萬億元。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超過1500萬人。

Ⅲ 新農村規劃

轉載:http://tieba..com/f?z=875086229&ct=335544320&lm=0&sc=0&rn=30&tn=PostBrowser&word=%B0%B2%C7%F0&pn=0 關於新農村建設 。設計農村蓋樓

一、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對全省農民住房全部拆除,合村並點,讓農民全部住進蓋高樓,建立新型農村社區(俗稱萬人村),實行城市化管理。自2009——2010已在各市全面推開,農村住房改造規模空前,史無前例。
二、新農村建設的運作方式:各鄉鎮政府的「合村並點蓋樓計劃」經上級政府批准後,自行組織實施。鄉鎮政府在獲取批准後,在丈量村民住宅和評估村民房產價值後,在規定時間內拆除農民住房。蓋樓即新農村房地產開發權由地方政府授權相關人組織實施。
三、待拆除的農民房產估值一般為每平方300——400元,地方政府組織開發的樓房一般是每平方600——700元或更高一些。農民要想住同樣面積的樓房就需要每平方倒貼300——400元或更高。
四、省市級政府對縣鄉政府的激勵措施:1、每從農村農民住房中騰出1畝地,補貼20萬元。2、騰出的土地可以流轉,招商、拍租,以獲取收益。3、農民被集中規劃到大型社區後,可以將農民承包的耕地因地制宜地集約經營,即將土地轉包給種田大戶,規模化經營,失地農民可以到土地承包大戶當「農業工人」。
五、農民的真實情況:
1、處於被動消極甚至抵制狀態。
2、大部分表示無力承擔購買、搬遷、裝修樓房費用,必須借貸,不能承受這樣的經濟壓力。
3、大部分認為不符合農村生產生活現實,對大量農民住房強行拆除屬於歷史上罕見的敗家子行為,是對農村農民財產和經濟的嚴重侵犯與剝奪,令人難以容忍。
4、新農村建設是擾民勞民傷財的行為,是對農民的敲詐。
5、政府組織開發的樓房屬於劣質樓房,其安全和使用年限遠沒有農民自己蓋的房子質量高,壽命長。一旦地震「萬人村」就會變成「萬人坑」。
6、相當多的基層政府為了政績和經濟利益,在輿論宣傳方面弄虛作假,欺下媚上;在操作上則是強迫農民就範。
7、農民人心惶惶,極度不安,產生了很大的焦慮和恐懼心理。極度憤懣而又無可奈何。對未來的生活迷茫而不知所措。

新農村建設的本質探討:
1、 脫離了黨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方向,沒有認清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在於發展農村生產力,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切實增加農民收入。錯誤地認為新農村就是農民住樓,就是搞城市化。
2、 背離了黨中央倡導的科學發展觀,違背了農村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當前山東農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極不平衡,農村生產力總體水平並不高,農村經濟十分薄弱,物質和精神文化尚處於較低的層次,在這種情況下,搞這樣的全體農民住樓運動,違背了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背離了科學發展觀。
3、 脫離了實事求是的原則,背民心離民意,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害無益。山東農民生活還沒有達到小康水平,農民生活還很不富裕,經濟承受能力非常有限,經不住折騰。在這樣的新農村運動中,不僅會使農民返回赤貧狀態,而且還會使大部分農民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大大降低農民的經濟能力,屬於一次性把農民的口袋掏空,是涸澤而漁的行為,最終致使農村經濟陷於長期滯停狀態,釜底抽薪,農村經濟將徹底傷失可持續發展力。
4、 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埋下社會動盪的根源。假如在合村並點之後,農村土地實行集約經營,意味著大批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不僅進一步削弱農民生存和增收的基本物質條件,而且,集約經營的土地由於機械化作業,大量出現「農民工人」的虛夢將落空,致使大部分農民成為無業流民,從而為中國社會的穩定帶來可怕的隱患。凡是稍微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明白,中國農村的穩定是中國社會穩定的支柱。
5、現階段的新農村建設之所以被基層政府急不可耐地貫徹執行,讓農民住樓、改善居住環境的背後,凸顯的是巨大的經濟利益,是經濟利益的驅動使然。一是從合村並點、拆遷民房中騰每出1畝地,補貼20萬元,這裡面有巨大的經濟利益。二是騰出的土地可以流轉,招商、拍租,也可以獲取巨大的收益。三是,農民們住樓時繳納的每平方差額費用將是巨大的經濟收入。所以為農民蓋樓、讓農民住樓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經濟利益,這才是問題的本質。關鍵是政府所追求的經濟利益,完全是取之於農民,是與民爭利的行為。
由上觀之,盡管新農村建設方式也許是出於急於建設新的農村,但有可能在具體操作上存在與民爭利、擾民的現象,有操之過急之嫌。在執政觀念上還需要進一步領會黨中央關於新農村的真正內涵。此舉應當因地制宜,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進行,切不可一哄而上,嚴重影響干群關系,影響國家穩定的大局,應當切實從發展生產力的角度維護和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涸澤而漁的方式不可取。 現在村裡三、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沒幾個,都是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沒有很好的經濟來源,也沒有上萬元的存款,用什麼來補上舊房換樓房的差價?他們只想安逸平淡地終老,要這偏遠的豆腐渣樓房給誰?子女肯定不要!他們都老了,也沒有爬樓梯的能力了。在農村,老百姓可以自己種點兒地,自給自足,地里拾一把柴草就可以做飯,到了樓房裡光是水電費、物業管理費也交不起!農田被收回,老百姓承包不起大片的土地,只能給「地主」當「長工」,到時候,都是機械化,10個人可以干100個人的活,有90人失去了經濟來源,每月一千元的工作,500元都搶著做。十幾個人的小廠也全部被強行拆遷,因為他們沒有國有土地使用權,屬於違法建築,一律拆除,他們都是投入了全部身家,甚至有些是東湊西借還有貸款,政府根本就給不了多少補貼,規劃的新場地動輒幾十萬、上百萬,還要蓋廠房,他們根本就用不起,也就倒閉了,大量的農民沒了第一職業和第二職業,也沒了經濟收入。現在像我這樣會用電腦的農民又有幾個?希望有良知的政府官員給我們這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農民一條活路吧!!!

Ⅳ 農村,早在幾年前建不按村的規劃圖建,該怎麼處理他,規劃圖都有村民的簽字多建了寬50厘米長12米

列入城市規劃的村鎮,按照規劃布局,原有的村鎮需要撤並整合,並按照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圖做用地性質的變更。原農村的集體土地需要比對城市規劃土地利用的圖斑,做相應的用地性質調整,集體土地部分分為建設用地和非建設用地(山林、水域、農田等),建設用地調整後為國有建設用地,需要補全手續,應該是統一補償給村集體一次性變更用地性質。非建設用地部分的管控需要地方國土部門的相關規劃予以明確,確保基本農田總量指標不降低。

Ⅳ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如何推進鄉村振興規劃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是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

文件對於如何推進鄉村振興規劃提出了四大部署:

一是要抓好規劃編制。鄉村規劃是鄉村建設的施工圖,沒有規劃,亂搭亂建亂占就會冒出來,治理起來成本會很高,代價會很大,所以要堅持規劃先行,先規劃後建設,合理確定村莊的布局分類,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可以先干起來。同時,我們要強調編制村莊規劃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展開,注重實用性,不能都推倒重來,搞大拆大建。村莊要保持鄉村獨特的風貌,要留住村莊的鄉情味和煙火氣,防止千村一面。同時,要嚴格規范村莊的撤並,不得違背農民意願,強迫農民上樓。

二是要抓好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提升。2018年啟動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搞了三年,應該說農村的臟亂差現象有了明顯改觀,特別是農村垃圾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現在的主要短板還是廁所和污水處理,特別是污水處理。下一步,我們將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要有序推進、分類推進、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重點抓好農村污水處理,切實增強農村宜居性和群眾滿意度。

三是抓好村莊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年,農村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農村的水電路氣等基本都通到了行政村。但村莊內部基礎設施還存在明顯的薄弱環節。下一步,要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著力推進往村覆蓋、往戶延伸。這里的往村覆蓋是指向自然村(組)覆蓋。比如,農村的飲水安全問題現在基本解決了,接下來要著力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生活用電問題基本解決了,接下來要提高供電的穩定性,重點要解決生產用電問題;行政村基本都通了硬化路,接下來要加快建設通自然村(組)路和村內主幹道,包括產業路、旅遊路、資源路等。同時,打通倉儲、冷鏈、物流配送從鄉到村的最後一公里。還要健全長效管護運營機制,讓老百姓真正用得上、長期受益。

四是抓好農村公共服務的提升。目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有沒有的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但服務的水平和質量與城鎮相比、與農民實際需要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下一步,需要建立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機制,聚焦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農民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持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從形式上的普惠向實質上的公平轉變。

綠維文旅是全國知名的文旅城鄉綜合規劃設計院,擁有旅遊規劃、城鄉規劃、風景園林設計「三甲」資質,聚焦旅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以"創意經典·落地運營"為理念,以開發運營策劃為前提,以規劃設計為核心,整合頂層設計、投融資、開發、建造、運營、培訓等業務板塊,打造「泛旅遊開發運營服務平台」和「泛旅遊開發運營生態圈」,為文化、旅遊、大健康、體育、農業、教育、房地產等區域綜合開發運營及項目落地建設,提供頂層設計、投融資、開發、建造、運營、培訓等全鏈全程服務。

綠維文旅成立十餘年來,不斷突破,創新引領,打造泛旅遊綜合開發運營智庫,總結形成了數十個規劃設計新思維、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出版了十本行業專著,參與編制了四大行業標准,創新旅遊十八大要素,研發與投資孵化創新IP,整合高端研修與資源對接,舉辦旅遊創新活動與行業高峰論壇,擁有數百個資深專家團隊和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累積完成各類規劃設計項目3000餘個,300餘個項目已建造完成並落地運營,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與肯定,獲得數十項國家級獎勵,成為業界典範!

Ⅵ 五年以後農村會被規劃成小區嗎

問上面也沒用,這些問題都是可大可小的,他們撈錢是肯定和必然的,扒了房子沒有補償,但有無息代款,不是很多。新農村規化沒有標准。

Ⅶ 2020年農村規劃全部實施是真的嗎

2020年農村規劃全部實施是真的,根據國務院曾高調下發的一個文件——《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明確部署了未來5年三農改革的行動方案。

具體需要改變規劃的:

1、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比如三權分置改革,農村三塊地改革,以及兩權抵押貸款等都屬於這一范疇。

農村最大的解放一是勞動力的解放,另一個就是土地的解放,也只有土地解放了,產業才能增值,才能真正發揮效益。

說到底,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讓農村「沉睡的資產」活起來。農村有財富嗎?不僅有,而且很大。

但這財富因種種限制而無法發掘出來。而打破這種桎梏後,就能從根本解決農村產業問題,以及資金問題。

2、健全耕地保護和補償制度。

雖然糧價下跌,但保糧穩糧仍是重要國策之一。不同的是,要重點提高糧食的質量安全。

因此,國家大力扶持高標准農田建設,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以增加高產穩產基本農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為目標,完善農村土地整治辦法。

目前國家對高標准農田建設財政投入上限標準是1500元,並運用貼息,對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以及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實施的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進行扶持!

3、培養職業農民隊伍,扶持新型主體。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造就高素質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是國家未來5年重點要做的事。

並大力扶持有技能和經營能力的農民工返鄉創辦家庭農場、領辦農民合作社,創立農產品加工、營銷企業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

培育職業農民說到底還要通過新型經營主體發揮帶動作用,其實也是變向扶持經營主體。

對經營主體一是補貼力度增大,比如鼓勵返鄉創業;二是給予優惠減稅免稅等;三是產業經營補貼的額度增加。

這些其實都是針對經營主體的,讓它們發揮帶動作用,從而加快職業農民的發展。

4、產業格局重組,一些產業將更有機會。

在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過程中,產業重組是必然現象。傳統種養殖不再是優勢,也頻頻遇到困境,而一些新興的產業似乎發展潛力十足。

未來5年,規模種養,以及種養結合,林下經濟等日益發展突出,盈利空間也大,還有三產融合,新農村項目,以及休閑養老等成為明顯趨勢。

但趨勢歸趨勢,誰能脫穎而出,率先盈利,關鍵則在經營方法及模式上。

(7)中央五年內農村規劃圖擴展閱讀:

國務院印發第三版《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對未來15年土地利用的目標和任務提出6項約 束性指標和9大預期性指標。

6項約束性指標集中在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新增建設佔用耕地規模、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義務量、人均城鎮工礦用地等主要調控指標中。

其核心是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中國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別保持在18.18億畝和18.05億畝,確保15.60億畝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

第三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始於2005年,2006年7月上報國務院。其中一個最為關鍵的指標就是,18億畝耕地紅線必須守住。

中國耕地面積從2005年的18.31億畝,到2020年的18.05億元,差額只有2600萬畝地,而這15年中國將新增建設用地1億多畝,必然要突破佔地紅線。

《規劃》預期新增建設用地2010年總量是2925萬畝,2020年是8775萬畝。

至少得佔用耕地8700萬畝,《三版規劃》給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確定的約束性指標是:2010年1500萬畝,2020年4500萬畝。

此外,由國家整理復墾開發的重大工程補充耕地到2020年預期1210萬畝。

兩項合計,15年間通過土地整理要補充耕地7210萬畝。

農村住房統一規劃,對農民來說肯定是好事。

但是,前面說到的土地整理後的重新分配問題,村村合並時拆遷以及建房費用問題,這都與農民的利益息息相關。

只有解決好農民的切身利益問題,才能夠真正的實現國家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藍圖。


Ⅷ 未來國家對農村有何規劃

未來國家對農村的規劃: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村教育,使國民水平生活逐漸提高。

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

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民人均純收入比 2008年翻一番,消費水平大幅提升,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農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文化進一步繁榮,農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落實,農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農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健全,農村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未來20年,大量人口將從農村轉移出來,土地進一步集中,農業集約化以及農民收入將會提高。加快推進城鎮化,能夠有效帶動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為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農業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創造有利條件。

可以通過拉動農產品需求、促進農民就業、建設新農村,有效拓寬農民收入渠道,徹底改變傳統的農村土地、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單向流動的發展模式,帶動城市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現代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領域延伸,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

(8)中央五年內農村規劃圖擴展閱讀:

未來國家對農村的規劃以河北省為例:

(一)科學制定編制計劃

建立鄉村規劃編制台賬

各地城鄉規劃部門要對當地鄉村規劃編制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對本地行政村是否需要編制村莊規劃、是否有村莊規劃、是否審批等情況,逐村進行登記,建立鄉村規劃編制台賬。

實現鄉村規劃全覆蓋

根據當地鄉村規劃編制的實際,在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指導下,根據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安排,每年完成鄉村規劃編制任務,將編制任務落實到每個村莊,盡快實現鄉村規劃全覆蓋。

(二)因地制宜編制鄉村規劃

有條件的行政村

有條件的行政村和建設活動比較多的行政村,編制內容全面的村莊規劃。

特色村莊

美麗宜居村莊、傳統村落、特色景觀旅遊村莊等特色村莊在此基礎上,依據實際需求增加相應內容。

沒有條件的鄉村

暫時沒有條件的,可以鄉、鎮域或片區為單位編制村莊規劃,依法批准後,作為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的依據。

分散型或規模較小的村莊

分散型或規模較小的村莊可以只編制農房建設管理要求,經批准後也可以作為村莊規劃。

(三)提高鄉村規劃編制質量

抓住主要問題的原則

編制鄉村規劃要堅持簡化、管用、抓住主要問題的原則,以農房建設管理要求和村莊整治項目為主,注重田園風光、自然景觀、建築風格和文化保護等風貌控制,突出地域特色,切實提高科學性和實用性。

建立抽查制度

建立專家指導、規劃成果抽查制度,縣(市、區)城鄉規劃部門要對本地當年完成的全部鄉村規劃成果組織審查、市城鄉規劃局隨機抽查當地當年所編鄉村規劃成果不低於30%,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組織隨機抽查各地當年所編鄉村規劃成果不低於10%。

(四)創新規劃編制方法

了解鄉村實際和農民群眾需求

各地城鄉規劃部門應指導規劃編制單位通過進村入戶調查、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深入了解鄉村實際和農民群眾需求。

確保村民全程參與

在鄉村規劃編制和審批等各個環節,通過簡明易懂的方式廣泛征詢意見、公示規劃成果,確保村民全程參與,尊重村委會決議和村民意見,使群眾看得見、看得懂規劃。

(五)嚴格履行審批程序

嚴格審批程序

鄉村規劃完成後,要嚴格按照審批程序和許可權進行報批。

嚴格按照批準的規劃組織項目建設

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嚴格按照批準的規劃組織項目建設,提高項目建設水平,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

不得擅自進行調整和變更

經批準的鄉村規劃,不得擅自進行調整和變更。確需調整和變更的,要經原批准機關同意。

(六)加強鄉村規劃管理工作

完善管理制度

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認真落實鄉村規劃許可證制度,做到鄉村建設規劃管理全覆蓋。

健全鄉鎮規劃建設管理機構,配齊管理人員,加強對違法建築和違法建設行為的日常巡查,及時發現、制止和查處各類違法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_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Ⅸ 未來五年之內,農村的房子是不是都要拆掉

未來5年之內,農村的房子當然不會都拆掉。

城市化建設正在迅速發展當中。城市建起了很多的高樓大廈,不少的農村人也在城裡面買了房。但是即使是這樣,農村的房子依然不會被拆掉,原因是以下這些:


農村現在成為了宜居的提防,很多地方正在加快農村建設,所以國家根本不可能拆掉農村所有的房子。

雖然城市有比較好的教育資源,也有比較好的基礎設施。但是城市到處都是高樓,而且人住在100多平,甚至更小的房子裡面就顯得很壓抑。

但是農村有山有水,空氣也好,而且也可以在自家的菜地裡面種種菜,農村是很宜居的地方。現在很多地區都在進行新農村建設,所以在未來的幾年內不可能把農村的房子都拆掉。


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說說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