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朝韓有沒有建交
目前朝韓雙方沒有建交,沒有建立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關系。
一開始,兩個國家都宣布自己的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它們之間處於尖銳對立之中。 此時朝韓雙方還都認為自己是整個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代表,對整個朝鮮半島擁有主權 直到70/80年代,雙方才相互承認對方為合法政府,實際是都放棄了試圖控制整個朝鮮半島主權的願望。
B. 朝韓分開的歷史原因
原因:都是二戰結束後美國集團和蘇聯集團相互妥協的結果。結果:分裂成為的兩部分都是一個資本主義和一個社會主義。
朝韓本身很落後,韓國受到美國的經濟支持,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發展很快,朝鮮經濟落後政治軍事卻很強硬,造成朝韓之間的政治經濟差距日益加劇,統一之路越來越難走。
具體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由蘇聯和美國軍隊接收。在美蘇的各自支持下於1948年8月成立大韓民國,1948年9月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人民軍起初一路勝利,將南韓軍壓制到釜山一帶,於是美國決心介入,派兵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面臨被美韓軍隊攔腰斬斷之勢,被迫撤退。並被美軍一路壓制到鴨綠江一帶。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威脅東北邊疆的安寧,這使得成立才一年有餘的新中國也被迫介入。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始抗美援朝。10月25日,志願軍首戰殲滅南韓六師。經過反復的拉鋸戰以後,雙方最終決定1953年7月27日以臨時分界線(三八線)為界,中朝聯軍同美國主導下的聯合國軍簽定停戰協定,並由聯合國指派永久中立國瑞士及瑞典駐軍於共同警備區域,以監察兩國在邊境的軍事行動。195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島,而美國至今仍有軍隊駐扎在韓國。
C. 朝韓之間的歷史矛盾
二戰結束脫離日本統治獨立後,南北朝鮮分別由美國、蘇聯駐軍維持。朝鮮本土李承晚、金日成兩派人物紛紛組建政黨政府,並都自稱正統代表國家,又分別得到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勢力和蘇聯、中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勢力支持。蘇美從朝鮮撤軍後,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金日成首先發難,將李承晚趕至釜山,美國以聯合國名義隨即介入,將金日成打回北部,並佔領平壤。戰火延伸到鴨綠江邊。隨後中國介入,將美軍趕回南部,並佔領漢城。嗣後,美軍反攻,又奪回漢城。至此,雙方展開拉鋸戰,互有勝負。最後板門店談判,雙方約定以38線為界。
D. 朝韓關系為什麼緩和了
如果從去年就開始關注朝鮮半島局勢的話,你就會發現,今天朝韓緩和的結果是有前奏的,甚至可以說是按照朝鮮方面的節奏走的。去年時候朝鮮核試驗進入到最後的關鍵階段,與此同時,半島局勢也一觸即發。但最終也沒有升級為戰爭,而朝鮮也順利完成核試驗最後一步,完全掌握了核武器技術。在這個基礎之上,朝鮮方面對安全方面的顧慮減弱後,便積極釋放緩和的信號,而特朗普方面也跟體貼地用暫緩美韓聯合軍演與之呼應,甚至還提出舉行朝美首腦會議。有了這些事打好了緩和關系的氛圍後,這才有了之後朝鮮宣布永久停止核試驗,以及與韓國總統的板門店會晤。可以預見的是,只要不出其他變故,朝美關系的對抗性保持減弱趨勢下,朝韓之間的關系也會越來越改善。現在唯一的變數是在美國這邊,一個是特朗普的對朝政策是相對穩定的,還是說臨時起意?畢竟特朗普的出爾反爾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其次是特朗普卸任之後的美朝關系會不會出現波折,這個也很難說,因為鑒於中美陷入對抗,美國鷹派崛起,不排除鷹派對朝鮮敵視的那一部分勢力希望繼續保持朝韓對立狀態而繼續做小動作,並繼續藉助攪混水來向中國施壓。永遠記住一點的是,韓國在南北關系緩和中所佔的分量是相當輕微的,沒有美朝關系緩和就不會有朝韓關系緩和。
E. 朝韓關系轉折朝韓關系轉折,為什麼是現
半島的實質不是朝韓關系而是朝美關系。如果最終朝美關系不能得到實質改善和緩和,這次所謂的溫情脈脈的南北情誼也是一定會落得像金大中,盧武鉉的所謂陽光政策一樣失敗的下場的。
美國目前能夠容忍文這么搞,一是文在經濟上使勁滿足美國的要求,暫時喂飽了美國(美國不要求控制韓國整個經濟,但是一定要按住韓國最掙錢的經濟部份,目前看美國達到目的了)讓美國暫時不幹涉。二是美國內部(這回不光是國務院那幫子外交官了,連美軍都開始)出現了拋棄韓國而重新武裝日本的主張,且一浪高過一浪。美國如果和朝鮮雙方這次如果能夠找到沆瀣的空間,不排除美國以事實默認朝鮮半核武化換取美軍從韓國撤軍,也沒准美國真的和朝鮮實現關系正常化並從韓國撤軍到日本,朝鮮就真的可以暫停乃至最終凍結核計劃(畢竟朝鮮這么折騰也是為了保命,既然美國不動它了,也不在韓國駐軍威懾它了。它是不是還有必要往核武這個無底洞里砸錢就值得重新考慮了)。到時候美軍一走,韓國自己去面對朝鮮吧。別的人不好說,Trump這個老炮正可能幹得出來。
F. 朝韓兩國間的歷史矛盾是怎麼回事
二戰期間,前蘇聯控制朝鮮半島北部,扶植朝鮮共產黨,施行社會主義制度;美國為首的盟軍控制南部半島,施行資本主義制度。南北間的意識形態開始產生差異。戰後美蘇爭霸、冷戰,南北分屬不同陣營矛盾日益擴大。隨後爆發朝鮮戰爭,南北之間意識形態的紛爭升級。
G. 朝韓關系為什麼這么緊張
1945年,二戰結束後美蘇軍隊分別對三八線兩側實行軍事佔領後,各自按照自己的模式對佔領區進行統治。朝鮮戰爭停戰後,半島長期處於政治對立、軍事對峙、經濟隔絕的冷戰狀態。
二戰後根據雅爾塔會議的安排蘇聯支持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朝鮮)」以及處於美國支持的「大韓民國(南朝鮮)」先後成立。
(7)朝韓擴展閱讀
朝鮮戰爭停戰後,半島長期處於政治對立、軍事對峙、經濟隔絕的冷戰狀態。金大中、盧武鉉政府奉行對朝和解合作政策。
2000年6月和2007年10月,金大中、盧武鉉先後訪朝,同金正日舉行首腦會晤,分別發表《南北共同宣言》和《南北關系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其間朝韓舉行多次官方會談和一系列民間交流活動,簽署多項合作協議,朝韓關系取得較大進展。
2008年2月李明博政府上台後,調整對朝政策,提出「無核、開放、3000」政策,即在朝鮮棄核和開放前提下,幫助朝10年內將人均國民收入提高至3000美元。
朝方強硬回應,全面否定韓新政府對朝政策,點名抨擊李明博,限制雙方官方往來,在西海岸發射多枚短程導彈。7月,一韓國遊客在金剛山旅遊區遭朝哨兵槍擊身亡,金剛山旅遊項目暫停。
7月底,韓國政府提出「相生共榮」政策,呼籲南北建立「和平、經濟、幸福共同體」,朝對此予以猛烈抨擊。11月,朝方關閉朝紅十字會駐板門店聯絡處,切斷南北紅十字會直通電話,中斷開城旅遊項目,嚴格管制南北陸路交通,驅逐開城工業園區部分韓方人員,嚴厲譴責韓參與聯大三委涉朝人權決議共同提案,朝韓關系進一步趨緊。
H. 朝韓關系對中國有哪些影響
平時美軍司令部沒什麼大的動靜,一旦韓國同朝鮮開戰,那麼韓國的一切兵力都得聽從美軍司令部統一調遣,協同作戰。
記得國際間的「六方會談」也不知談了多少次了,到如今還是沒有多大進展,關鍵是價值觀、意識形態不同和利益分割不均阻礙了談判的進程,這是人們意料中的事情,已經向世人昭告見怪不怪了。
近幾年來,中國的軍事外交學者專家很有一群人鼓吹朝韓統一對中國有益論,聲揚南北統一後會叫美國撤走駐軍,從而實實在在讓朝韓民眾自我掌握主權,避免他人干預。當然,這只不過是一種理想化的設想而已,就像《國際歌》里唱的「英特納雄奈爾一定要實現」,那麼什麼時候才能天亮呢?我不想給這些理想主義者潑灑冷水,原因是怕他們感冒,然後說筆者不實誠,沒有他想。
筆者經反復查詢資料,糾結考慮再三,推出一個與「很有一群人」相反的結論,那就是!其理由如是:一是朝韓的經濟不太匹配相差很大,就如東德西德統一後西德經濟大幅下滑,搞得老百姓怨聲載道,由此可證朝韓統一後韓國會走西德的老路;二是統一後的朝方人民會有很大的失落感,彷彿寄人籬下,而韓方人民會埋怨對方人民和聯合政府,是朝方拖垮了國家經濟,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三是統一後的聯合政府,就會出現韓方兼並朝方的跡象,韓方人民有此意願,得到實惠後的朝方人民也會萌發同樣的想法,到頭來官方與民方肯定會繼續博弈,甚至兵刃相見;四是統一後的聯合政府肌體不是太健全,還同樣需要美國的保護,不然朝韓民眾睡覺難以安穩,因為韓民有戀美情結,要一下子根除難以湊效,因此,美軍基地的選址會北移到中國的鴨綠江與圖們江邊,使中國的國防受到嚴重威脅;五是中國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短期內難以等同美國,那麼美國就會沖鋒不息戰斗不止,直到你不是妖怪我不是妖怪大家都不是妖怪的時候才可能罷手;六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忙於國內的經濟建設和解決民生問題,在國際交往方面從沒表過硬態,要麼棄權,很少反對,連周邊小國都敢挑釁中國,美國之類的西方大國對中國也就視若無睹。以上諸多方面都構成美國不會放棄朝韓統一後駐軍的理由,而且只會加強,不會削弱。
當然,既然朝韓統一對中國沒有好處,那麼中國就得未雨綢繆、先發制人,免得陷於被動。首先,借用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傳統友誼影響朝鮮,阻礙或延緩朝韓統一,等中國的軍事力量能夠與美國匹敵後再促成南北統一;其次,與美國在經濟、政治、外交和解決國際問題爭端方面力求一致,以此緩解中國來自美國的咄咄逼人的壓力;第三,暫時擱置與美國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正面交鋒,一門心思加快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步伐,試圖韜光養晦、蓄勢待發,最終與美國平起平坐共論國際大事。如此這般,才有可能避其鋒芒,達到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效應。
I. 中美朝韓
中國是1950年出兵的
正好在前段時間,解放軍發言人就表示如果朝鮮發生戰事,中國不一定會出兵。 樓主要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意思,可以出兵,也可以不出兵,至於是否出兵,要看當時的情況來決定。
就目前而言,美國還沒有荒唐到要和中國開戰的地步,因而不會冒險的進攻朝鮮。當然,如果是因為朝鮮的原因而引發戰爭,那麼朝鮮肯定是抵擋不住美國的,很快就會被滅亡,這樣的話,中國還是會出兵的,為了自己國家的安全,只是這種出兵的話,可能就是趁機奪取部分朝鮮領土,以阻止美韓的推進造成對中國本土的進一步威脅。
J. 朝韓為什麼分裂
朝韓的分裂是大國政治造成的。
朝韓被分裂是二戰日本投降後的決議造成。在日本投降前,美國為了拉攏蘇聯讓其進攻關東軍,許諾戰後將朝/鮮劃為2半分治。蘇聯在日本投降前參戰,打垮了關東軍。
所以戰後,美蘇就按照之前的商議,將朝/鮮按照德國一樣處理,按照緯度三十八度線一分為二。北部由蘇聯託管,南部由美國託管。這樣朝/鮮雖然不是戰敗國,但卻國土分裂。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人民軍起初一路勝利,將韓國軍壓制到釜山一帶,於是美國決心介入,派兵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面臨被美韓軍隊攔腰斬斷之勢,被迫撤退。並被美軍一路壓制到鴨綠江一帶。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威脅東北邊疆的安寧,這使得成立才一年有餘的新中國也被迫介入。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始抗美援朝。10月25日,志願軍首戰殲滅韓國六師。經過反復的拉鋸戰以後,雙方最終決定1953年7月27日以臨時分界線(三八線)為界,中朝聯軍同美國主導下的聯合國軍簽定停戰協定。
並由聯合國指派永久中立國瑞士及瑞典駐軍於共同警備區域,以監察兩國在邊境的軍事行動。195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島,而美國至今仍有軍隊駐扎在韓國(南朝鮮)。
(10)朝韓擴展閱讀:
公元7世紀,新羅同唐朝聯合克滅高句麗、百濟兩國,基本統一半島,從此以後朝鮮便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公元10世紀新羅衰敗,高麗王朝取而代之,14世紀末朝鮮王國(李朝)取代高麗,直到1910年朝鮮國被日本吞並亡國。1945年日本敗亡,朝鮮方告光復。
縱觀朝鮮歷史,與中國歷史相較有兩個明顯特徵:一是自7世紀半島形成統一國家以後,直至二戰結束,除去羅末麗初有過一段極短時間群雄逐鹿外,一直保持著國家的統一,沒有出現過大分裂局面;二是朝鮮的每個王朝都是國祚綿綿,統治長期保持穩定。新羅有國975年,高麗和朝鮮分別維持了474年和518年。
朝鮮民族在歷史上能夠長期保持穩定統一,有其民族、地緣及傳統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朝鮮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單一民族國家之一,從來沒有發生過其他國家歷史上經常看到的因民族矛盾而陷入分裂和動亂的局面。 自公元前後漢字傳入朝鮮後,朝鮮一直通用漢語言文字,直至本世紀初拼音文字漸漸取代漢字為止。
在長達2000年的時間里,這種通用文字從沒有因各地方言不同而有差異,這極大地增強了國家內部的親和力。 朝鮮國土為半島而多山,人們活動區域相對狹小,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全國各地均有著極強的相互依賴性。 朝鮮國自古以來便同中國保持著密切而穩定的關系,國家有難,相互援助,增強了國家克服困難維持統一和穩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