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冬蟲夏草怎樣種植
1. 冬蟲夏草可以人工培養嗎?為什麼、難點?冬蟲夏草是由冬蟲夏草真菌(狹布真菌,特點:高海拔、嗜低溫、嚴格專化性寄生)與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蝙蝠蛾在青藏高原特有環境下形成的一種生物體。冬蟲夏草是一類具有復型生活史的真菌,能以兩種完全獨立的生活方式獨立地存在,即有性型(有性世代、完全型或子囊殼階段)和無性型(無性世代、不完全型或分生孢子階段)。冬蟲夏草的有性子囊孢子經培養可以長出無性分生孢子,說明有性型與無性型的相互聯系;但實驗室接種分生孢子卻不能培養成子座,說明無性型和有性型各自獨立生活。冬蟲夏草的形成,菌、蟲、環境三者缺一不可。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是完成整個冬蟲夏草的世代交替並長出子座,形成完整的冬蟲夏草真菌。冬蟲夏草目前無法實現人工栽培。原因如下。1) 菌--冬蟲夏草純正菌種分離困難:①獲得純正菌種是冬蟲夏草人工栽培的技術關鍵。冬蟲夏草真菌生長緩慢,加之常常伴生其它菌類,因此分離純正菌株較為困難。從1980年至今,從冬蟲夏草上分離出的無性階段菌株共11屬22個菌種,因缺乏足夠證據,學術界一直難於達成共識。直至2005年10月,我國研究者才達成基本一致意見,中國被毛孢是冬蟲夏草真正的無性階段菌種。②分離出的純正菌種在實驗室培養很難進入有性階段長出子座,只能得到營養階段產物――菌絲體,進入無性世代,產生無性的分生孢子。許多學者認為,冬蟲夏草菌在青藏高原蝠蛾屬昆蟲體內能夠正常發育並得以向有性階段過渡,必須依靠其專一性寄主體內外的某些特殊成分才能完成。而且這一機制,目前尚不明確。③冬蟲夏草生長在野外、在土壤中完成其復雜的生命過程,在其生命過程中,不僅僅是冬蟲夏草真菌感染蟲體,同時也會沾染其它雜菌,甚至也有可能某些菌在冬蟲夏草這一生命形態的過程中,也參與了一些方面。這一過程至今科學家還沒有完全研究透徹,這也是目前雖然很多國內外的科研機構進行了長期大量的研究實驗,冬蟲夏草仍然是不能夠人工復制的原因之一。2) 蟲--冬蟲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蟲的大批量人工培養還是一個難題:雖然目前已經發現的冬蟲夏草寄主除主要寄主蟲草蝙蝠蛾外,已經有報導的分布在青藏高原蝙蝠蛾屬另外30餘種蝠蛾亦與冬蟲夏草的寄主有關。但,由於蝙蝠蛾科昆蟲是一類嗜低溫、高海拔生存種類,生活在青藏高原這一特定的環境中,自然條件下一個完整的生長周期需要4-5年時間。而且其幼蟲在土壤中需要經過5-6次蛻皮,才能成熟化蛹,幼蟲在蛻皮時如果幼蟲密度高容易互相殘殺和死亡。諸多情況,導致目前冬蟲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蟲的大批量人工培養還是一個難題。3) 接種侵染途徑難以模擬:能感染寄主的冬蟲夏草菌,必須是成熟的有性生殖孢子或中國被毛孢菌絲體。而且,只有在特定環境(如降雨、溫度、土壤中微量元素等的含量等)、幼蟲達到一定時期(4-5齡)且在蛻皮高峰期等條件下才易於侵染,形成冬蟲夏草。而這些條件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是在人工環境下很難模擬的。4) 環境難以模擬:冬蟲夏草是青藏高原高山雪線以上的特有類群。高原氣候獨特,紫外光照強烈,而且高山草甸中蓼屬植物豐富,能夠為蝙蝠蛾屬昆蟲提供足夠的食源,這是完成冬蟲夏草生活史的基本保證。培菌、養蟲、菌蟲侵染是人工培養冬蟲夏草的必要環節。如在其他地區人工培養,除了這三個環節外,還必須模擬適宜三個環節的環境條件。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實踐中操作難度非常大。目前,僅在實驗室中可以模擬高原特有的生態環境,但成本非常高。所以,至今為止冬蟲夏草人工培養還無法實現。 北京亞之春寶科技是青海春天極草.5X冬蟲夏草系列產品在北京的代理商。在北京翠微、百盛、當代商城、北辰購物中心等各大商超均有專櫃,祝您健康。
Ⅱ 冬蟲夏草怎麼種植

我們也可以模仿冬蟲夏草的生長環境來種植,不過效果,自然是不如生長在高海拔地區的冬蟲夏草了。
1、菌種:
冬蟲夏草的栽培首先要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優良的純菌種,目前全國的品種很多,
一是要選擇純度高、無雜菌、無老化的菌種;
二是要選擇感染力強,菌種有較強的生命力,能對昆蟲迅速感染得病死亡的品種;
三是要選擇適應范圍廣,特別是對環境濕度變化和其它雜菌感染要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的品種。
2、昆蟲:
昆蟲主要利用蝙蝠蛾幼蟲作為冬蟲夏草的寄主,也可利用桑蠶、柞蠶作寄主,幼蟲要求必須是活的,個體大、肥胖的較好,數量多少根據自已的栽培而定,一般每平方米需幼蟲1000克,母種一支,細沙土50公升。
3、環境:
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無論海拔高低都可以,關鍵決定於溫度。
冬蟲夏草是一種中、低溫型菌類,菌絲生長繁殖適宜溫度是5_32℃,最適宜12_18℃,菌核和子座形成10_25℃為宜,只要能滿足這個溫度范圍,就可以栽培。
4、栽培季節:利用自然氣溫,一年可栽兩季,春季3-5月,秋季9-11月,若在室內人工控溫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而且還可縮短生長期,充分利用自然氣溫,撐握好栽培季節,可降低生產成本。
如果是家庭種植,瓶栽是個不錯的選擇。將玻璃瓶洗凈後,先在瓶中墊2.5-3cm的細沙土,土質含水量要達到60%。
然後將感染了菌液的活體蟲放在上面,每瓶中幼蟲不要放多了,上面再蓋3cm左右的細沙土,用塑料薄膜封口,放在適宜的溫度下進行管理,避免陽光直曬。
在家養殖冬蟲夏草,也可以選擇箱栽,木箱、木盆、塑料盆都可以進行種植。
要記得在箱子底部和四周要放塑料薄膜防止水份散失,先在箱中墊5-7cm的細沙土,再放入菌蟲,幼蟲之間要有一定間隔不要挨在一起,上面再蓋3-5cm的細沙土,表面再用塑料薄膜包好。
蟲草菌絲生長的時候對空氣要求不大,子座快要出土的時候要去掉塑料薄膜,流通空氣,促進子座的生長,並保持空氣75~95%左右的相對濕度,出土後10-20天就生長成熟。
冬蟲夏草一般為9個月就可長好,品種性質和環境溫度決定生長快慢,蟲草成熟標的準是子座出土伸高3-5cm,頂端以發育成子囊果「毛筆尖」即可採收。
Ⅲ 冬蟲夏草種植方法
培育冬蟲夏草的注意事項
A、注意防騙:
近年來,不少單位和個人,在轉讓蛹草菌(又稱北冬蟲夏草)時,利用人們對蟲草和蛹草識別不清,欺騙性地把蛹草稱作「冬蟲夏草」。事實並非如此。蟲草和蛹草同為麥角菌科生物,同屬不同種,其菌絲體十分相似。在自然條件下,蟲草菌只寄生於蝙蝠蛾幼蟲,稱作蟲草;蛹草菌則寄生於鱗翅目昆蟲的蛹,故稱作蛹草。
B、注意環境:
蟲草菌對溫度的要求與別的食用菌不同,為低溫發菌,高溫結實型,全生育期溫度不能超過20℃,否則就不能正常生長甚至死亡。無論是蟲草菌或是蛹草菌,都不能寄生未經「免疫」處理的幼蟲(除蝙蝠蛾幼蟲外),更不像不法之徒所宣傳的「只要不低於-30℃和高於35
℃就能在室內外一年四季栽培。」
《農技服務》2001.3期對冬蟲夏草的種植技術報道如下:
近年來,國內外人工栽培冬蟲夏草的研究工作在廣泛而深入地進行,但是在完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將蟲草菌感染寄主幼蟲,使之產生與天然蟲草相同子實體的研究工作,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准確的說,人工栽培的難度還很大。近幾年一些廣告所稱的"冬蟲夏草"一般是北蟲草(蛹蟲草)而不是真正的冬蟲夏草,葯效、價格相差太大。目前人工栽培冬蟲夏草首先至少要解決好四個方面的問題。
1、菌種。菌種多是來自自然界的冬蟲夏草,按常規進行分離培養而取得。據研究,蟲草菌有性型發生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濕度以滿足體內復雜的生理變化所要求的
水分,且溫度與濕度之間存在相關性,在一定的濕度下,溫度變化緩慢或較為恆定,則不利於抽出子實體。有性型的發生必須要經過低溫和變溫處理。福建省三明真
菌研究所經過多年的轉管培養。
也只長出發育不完全的幼小子座。他們認為,蟲草菌的世代必須有蝙蝠蛾幼蟲的某些活性物質參與才能完成。
2、繁殖蝙蝠蛾技術。
四川省中葯研究所對蝙蝠蛾人工飼養進行過長期的研究,即使在恆溫條件下,也需要230--570天才能完成一個世代,更何況還必須處理好各蟲態的具體操作以及飼料和飼養環境。這種苛刻的條件,對一般人來講,是做不到的。
3、侵染途徑。冬蟲夏草是蟲草菌孢子接觸幼蟲侵染致死,才能長出子實體。據觀察,寄主4-5齡幼蟲子感染率最高。老熟幼蟲很少感染,3齡以下的幼蟲不被感
染。如何把握時機,對一般人來講也是很難掌握的。在浸染問題上,人工培育昆蟲的條件較好,則蟲體過於強壯,抗菌力強,難以感染。條件差,則蟲菌侵入後引起
死亡,出現這兩種情況都會失敗。
4、摹擬產地的生態環境。即在海拔3500-5000米高山上所具備的溫度、濕度、光照、土壤、植被等條件,這對一般人來講也是難以做到的。也正是以上這
些原因,一般人絕對種不出冬蟲夏草。廣告上所講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收多少產量等,通通是騙人的。盡管這樣,為什麼有些報紙雜志上還有一些人工栽培成功的報導
呢?其實,他們講的只不過是冬蟲夏草的菌絲培養或者是冬蟲夏草的同屬培養,而非真正的冬蟲夏草。最近日本森林綜合研究所科學家佐滕大樹等,宣布培育冬蟲夏
草只需要一個半月,其實他培養的只是一種蛹蟲草,也非真正的冬蟲夏草。
Ⅳ 冬蟲夏草怎麼種植
種植方法:
養蟲、培菌和育草是人工培養冬蟲夏草的必要條件。如在其他地區人工培養,除了這三者外,還必須模擬適宜三者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實踐中操作難度非常大。僅在實驗室中可以模擬高原特有的生態環境,但成本非常高。同時,大規模飼養蝙蝠蛾幼蟲和培養蟲草屬菌的技術仍未解決。所以,至今為止冬蟲夏草人工培養還無法實現。也就是說,冬蟲夏草還不能種。
20世紀90年代,上海農科院的科技人員完成了北蟲草人工培養技術的研究,而且,廣東新會是人工培育北蟲草的發源地,最早推廣應用進入市場的,且全國有名。雖然,這並非真正的冬蟲夏草,是蟲草屬的另一個種,葯用價值與冬蟲夏草雖不相同,但兩種所含的蟲草成份大多數相同,含量近似,均可以浸酒、食用、有補氣益身、補虛扶弱的作用。
(4)蟲草種植擴展閱讀:
葯用價值:
冬蟲夏草是我國傳統的名貴葯膳滋補品,它性平味甘,具有補肺腎、止咳嗽、益虛損、養精氣之功能。據臨床研究報道,冬蟲夏草具有十大功能具有養肺陰,補腎陽、止咳化痰、抗癌防老的功效,為平補陰陽之品,諸無所忌(男女老少都能吃,是適合人群最廣的補品,而且不需要忌嘴,對身體大有補益,補精髓益肺腎,而且葯性溫和,不似人參會使人產生燥熱,有人參之益而無人參之害)。
可用於肺癆咳血,陽痿遺精等症。如東寶肝泰、百令膠囊、金水寶。此外,病後體虛不復,自汗畏寒等,可以用冬蟲夏草同鴨、雞、豬肉等燉服,有補虛扶弱之效。 現代研究表明,蟲草有平喘作用。本品多入丸散劑,每次用量5克--10克。
參考資料網路-蟲草
Ⅳ 蟲草可以人工種植嗎
可以。
Ⅵ 野生蟲草與人工種植蟲草怎麼區別
1、形狀不同冬蟲夏草是冬蟲夏草的蟲體(蟲的部分)與冬蟲夏草菌的子實體(草的部分)合二為一體的整體,而人工培植冬蟲夏草僅僅是冬蟲夏草菌在其他培養基上的菌絲體或子實體。
假的的冬蟲夏草如下圖:
(6)蟲草種植擴展閱讀:
食用方法:
常溫生服才是冬蟲夏草最具葯用價值的食用方式。高溫加熱、燉煮時會造成冬蟲夏草中很多重要精華成分的損失破壞,功效明顯降低,而且這些 方式吃起來也極不方便,難以堅持。
冬蟲夏草對人體起作用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必須有足夠數量的菌絲,第二不得含對人體有害的雜質。經過大量的臨床研究發現,要達到治療效果,必須服用足夠的數量,每天3~5克。
Ⅶ 冬蟲夏草如何種植
栽培條件 :
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主要是准備菌種和昆蟲兩個條件,最大的難度是昆蟲來源,昆蟲目前主要靠野生採集,人工繁殖這種昆蟲還有一定的因難,它制約了人工栽培的進展。
1、菌種:
冬蟲夏草的栽培首先要有優良的純菌種,目前全國的品種很多,一是要選擇純度高、無雜菌、無老化的菌種;二是要選擇感染力強,菌種有較強的生命力,能對昆蟲迅速感染得病死亡的品種;三是要選擇適應范圍廣,特別是對環境濕度變化和其它雜菌感染要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的品種。
2、昆蟲:昆蟲主要利用蝙蝠蛾幼蟲作為冬蟲夏草的寄主,也可利用桑蠶、柞蠶作寄主,幼蟲要求必須是活的,個體大、肥胖的較好,數量多少根據自已的栽培而定,一般每平方米需幼蟲1000克,母種一支,細沙土50公升。
3、環境: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無論海拔高低都可以,關鍵決定於溫度。冬蟲夏草是一種中、低溫型菌類,菌絲生長繁殖適宜溫度是5~32℃,最適宜12~18℃,菌核和子座形成10~25℃為宜,只要能滿足這個溫度范圍,就可以栽培。
4、栽培季節:利用自然氣溫,一年可栽兩季,春季3-5月,秋季9-11月,若在室內人工控溫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而且還可縮短生長期,充分利用自然氣溫,撐握好栽培季節,可降低生產成本。
Ⅷ 冬蟲夏草的種植
冬蟲夏草與蝠蛾昆蟲人工培育和產業化現狀
(一)有性型冬蟲夏草人工培育現狀
冬蟲夏草人工培育在近20年來全國先後有60多個科研單位和數千人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實驗和探索;雲南、四川等地已在高海拔地區取得了小面積培育有性型成功的經驗,但由於周期長,高海拔地區無推廣對象、投資大、效益不如自然採集的高等多種因素,一直未能大面積推廣。在雲南、四川、浙江、甘肅、青海、北京、福建、廣東、貴州、廣西等省(市、區)中低海拔地區,開展人工培育有性型冬蟲夏草研究也有多年,雖然在某一些環節上已有多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績或成果,如雲南和四川等省已在昆明、成都和重慶的室內人工批量、重復繁殖成功蝠蛾昆蟲;浙江等地在室內零星繁殖成功蝠蛾昆蟲;但由於沒有解決蟲與菌接種和批量、重復長出子座體的難關,不能稱為培育成功。離小面積、小批量、多次重復在低海拔人工培育出有性型冬蟲夏草的目標都還十分遙遠;雖然數家已聲稱在中、低海拔批量培育成功有性型冬蟲夏草,事實上科學的可信度極低。因為:
(1)目前還無一家能長期又穩定地分離培養到正宗的冬蟲夏草真菌 (即反復在培養基上批量長出子座)。青誨、雲南、四川、北京等地在培養基上都培養出過子座,但其子囊孢子稀少或無子囊孢子,而且生長都不穩定,不能說明已掌握了有性型人工在中低海拔的培育技術。
(2)冬蟲夏草菌無性型人工培養技術比較容易掌握,在室內接種到蝠蛾幼蟲上也能感染成為僵蟲期,但確罕見有完成有性型,長出子座體和子囊孢子。
(3)目前子座的形成除了海拔、氣候、土壤、氣壓等多種環境因素外,其菌之間是否多菌復合感染?如果是復合感染,又是哪一些菌在起關鍵作用?在什麼時期與冬蟲夏草菌起作用?等等問題尚不清楚。
因此,要在中低海拔地區人工批量和重復培育出有性型的冬蟲夏草,還需做大量的研究和實驗工作。就是在高海拔地區進行大面積人工培育冬蟲夏草,也還需開展許多技術性的實驗工作。所以有性型冬蟲夏草人工培育要達到規模化或產業化生產,研究還十分艱巨,路程還非常遙遠。
(二)無性型冬蟲夏草人工培養現狀
由於有性型冬蟲夏草的人工培育困難太大,近10多年來,大部分開展冬蟲夏草人工培育研究的單位和研究人員都紛紛轉向無性型的研究與應用上。由於蟲草菌無性型培養技術容易掌握,而且從自然界採集冬蟲夏草分離出來的真菌,絕大部分理化性質和葯理功能與冬蟲夏草的有性成分相似,所以各地都把自我分離出的真菌確定為冬蟲夏草菌的無性階段,並紛紛建廠生產菌粉和開發應用。目前已從自然界的冬蟲夏草體中分離出自我認為是中華蟲草菌無性型共有9屬31種,其中有16種已經在北京、吉林、山西、上海、青海、浙江、福建、江西、廣東、雲南、貴州等19個省 (市)40多家,進行深層大規模發酵培養和固體培養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體作為有性型冬蟲夏草的代用品,部分廠家已進入大的產業化生產,如至靈膠囊、金水寶膠囊、寧心寶膠囊、心肝寶、冬蟲夏草雞精、蟲草膠囊、冬蟲夏草酒、冬蟲夏草人參補酒等20多種產品年產值均達千萬元至數億元。而且,由於用菌絲體和分生袍子人工繁殖周期短、產量高,今後作為冬蟲夏草有性型的代用品,開發、應用的潛力還極大。
三、冬蟲夏草和蝠蛾昆蟲人工培育技術
(一)冬蟲夏草茵的寄主昆蟲飼養繁殖技術要進行冬蟲夏草的人工培育,首先必須大量人工飼養寄主一一蝠蛾屬昆蟲。蝠蛾一生中有98%的時間都在土壤內生活,僅有2.5一13d的成蟲期營地面生活。所以,這類昆蟲的人工飼養管理主要是在土壤中開展。
1.蝠蛾的飼養工具
(1)蝠蛾卵的飼養工具。飼養蝠蛾卵可用兩種方法,一是用直徑15一20cm的玻璃培 養皿,墊上2一3層濾紙,皿內放一塊吸水棉保持濕度,每皿可飼養200一500粒卵。此法利於觀察,但難掌握濕度。二是用l0cm xX5一8cm的廣口瓶或者25cm x 30cm的玻璃飼養 缸,內置3一5cm厚的過篩細腐殖土,種上1一2棵珠芽寥植物,把卵放養於土表至lcm深的土層中,每瓶可飼養300一1000粒卵;飼養時只要掌握住植物不枯萎,即可不加濕度。此法卵的孵化率高,但觀察和移植幼蟲對比較困難。
(2)幼蟲的飼養工具有以下4種。
a.玻璃養蟲缸:用18一25cmX30一35cm的玻璃缸,也可用標本浸泡缸,放置土壤15一25cm,種上幼蟲取食的植物,把剛孵化幼蟲移入缸內,每缸可飼養10一30頭幼蟲。
b.地下養蟲箱:箱一般高30一50cm,寬20一25cm,厚3一5cm。飼養箱骨架用鋼筋 焊成,上面鋼筋做成提手,便於提動;寬的兩面用3一5mm玻璃,便於觀察蟲體活動;底 和兩個側面裝上16孔目的銅紗網,便於水分滲入。然後裝上土壤,種植飼料植物,每箱放養20一50頭幼蟲;在較堅實的地上挖一個比飼養箱體積稍大和深的槽,把養蟲箱放入槽中,觀察時將養蟲箱提出地面,抹去外表玻璃上的土壤,即可清楚看到幼蟲活動情況。
c.大型養蟲籠:在半自然的狀況下,選擇一塊排水好、土質疏鬆的場地,挖長12一l5m、寬2一3m、深4Ocm的深槽,底部和四周墊上尼龍紗網(最好用雙層,小蟲不易鑽出),再把疏鬆的腐殖土鏟進填平,種上幼蟲食物,放入幼蟲飼養,每平方米可放養30一50頭;該法有利於大規模飼養,但觀察困難。
d.用各類盆具裸露飼養:把植物飼料洗凈放入盆中,放入幼蟲飼養,盆口覆蓋一層黑布或者黑紙遮光。此法利於生活史觀察,但要注意勤換飼料和清除糞便。
(3)蛹和成蟲的飼養工具。製作長50cm、寬50cm、高55一60cm的養蟲箱。底部用薄鐵板或雙層銅紗網封底;頂和四周用鐵紗或尼龍紗封蓋,前面可製成一道活動紗網門。在箱底放入10一20cm的土壤,種上植物,把蛹和成蟲放養土中,此法可進行密植飼養。
2.飼養技術要點
(1)土壤的選擇。土壤是蝠蛾昆蟲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動場所。土壤條件是否適合該蟲生活是人工飼養成活率高低的關鍵之一。最適宜蝠蛾生長的是高山草甸土;次之是流石灘和草甸混合土;再次之是高山棕色、暗棕色林土,其他土壤對此蟲生長不良。
(2)食料的選擇。幼蟲最喜取食圓穗蓼、珠芽蓼、黃芪、小大黃等植物的嫩根芽。由於蝠蛾昆蟲是一類雜食性昆蟲,在無上述植物的地方,可用禾本科 (如青稞、麥、谷芽等);十字花科、莎草科的嫩根飼養。在中、低海拔地區(適宜生活的溫度下)用土大黃、胡蘿卜、白蘿卜、白薯 (紅苕)、馬鈴薯、蘋果等飼喂也能正常生長發育,最好為土大黃、胡蘿卜和白薯三類。
(3)溫、濕度的選擇。蝠蛾昆蟲是一類耐低溫而怕高溫的昆蟲。最適宜在15一19C中生活成長;此蟲最適宜空氣濕度75%一85%,土壤含水量40%一45%之間。
3.管理技術
(1)成蟲期。成蟲不取食任何食物,只要保持水分和適宜溫度即能正常成活和產卵。但蛾子棲息環境與產卵量有關。成蟲最喜選擇有杜鵑和蝠蛾幼蟲取食的蓼科等植物根旁產卵,所以在蛾子交配產卵前植上幾株相關植物最佳;另外不能有強光影響。
(2)卵期。要使卵能正常孵化,一定要掌握好適宜的溫、濕度。
(3)幼蟲期。幼蟲由於生長期長,而且蟲體壁薄而易破,飼養時一定要細心,除了必要的觀察、換土和換食料外,盡量減少翻動。幼蟲的飼養關鍵是初孵的幼齡時期,初孵幼齡蟲要給足細小鮮嫩、濕度不高的食物;土壤最好經過篩檢,以免粗硬物擦傷主體。此外,為了延長食料和土壤不霉壞,更換前用紫外燈照射殺菌l5min,土壤也可在陽光下暴曬1一2h後再用。
(4)蛹期。養蛹時,把養蛹器皿內的土壤壓實,然後用與蛹粗細的木棍人工造一土室,土室略斜,深約2一3cm,每室放一蛹,放蛹時,蛹頭向土表面,上用細土蓋住。蛹的溫濕度,可控制在大氣濕度80%一85%,土壤含水量42一45%之間,溫度18一22℃之間。
[二]冬蟲夏草菌的人工培養技術
要獲得純正的冬早夏草菌種必須進行人工的分離、純化、復壯、保存等工作。
1.分離冬蟲夏草菌的技術與條件
(1)材料要求。獲得純的菌種對材料要求比較嚴格;一般來說如果是進行冬蟲夏草的組織塊分離法,最佳的分離材料是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剛開始凍結時期採的材料,這個時期冬蟲夏草菌剛感染蝠蛾幼蟲進入僵蟲期不長時間,嫩小的子座芽剛長出蟲頭部0.2一0.5cm,蟲體內其他雜菌較少,最易進行分離。如果是第二年5一6月份採的材料,僵蟲體和子座上都有許多種雜菌共生或腐生,難獲得純菌種。若用子囊孢子進行分離培養,材料最好在每年的7月中、下旬子囊孢子剛有部分成熟期採集分離培養。
(2)操作方法。有以下3步。
a.僵蟲體 (即菌核)的分離:分離前,用水刷洗干凈主體表面,再用無菌水清洗2一3次;用0.1%一0.2%的升汞溶液,對分離材料進行約3一5min的表面消毒;再用無菌水清洗。選取與胸足為界的前段部分。用解剖刀切去表皮,避開消化道,取血腔菌絲切成芝麻粒大小,壓入平板培養基中,每皿1一2粒。置於15一19℃中培養,待菌落長出0.2一0.5cm時,挑選少量菌絲反復在平板培養基上分純2一4次,確定無其他雜菌後,移入試管保存和培養。
b.子座芽分離:從僵蟲頭頂切下洗凈的子座芽,置入0.1%升汞液中消毒2一3min,用無菌水洗凈,切取中間部位組織塊壓入培養基中;培養條件同a。
c.子囊孢子分離:用透明紙袋套住子囊孢子成熟的子座,讓子囊孢子彈跳粘貼在紙袋上,然後,把有子囊孢子的紙袋浸入25%的葡萄糖液中,洗下孢子,放入15一19℃中培養,每天鏡檢,當袍子萌發時,用微吸管吸單個孢子滴於平板中培養;培養條件同a。
也可把整個成熟的冬蟲夏草帶回室內,用棉紙把僵蟲和連蟲體的子座包住,僅留出有孕部分,在無菌室中,橫放,下置一片載玻片,隨時保持主體濕度;每天鏡檢,當看到子囊孢子彈到玻片時,用微吸管吸到平皿的培養基中培養;培養條件同a。
(3)培養基的選用。
a.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 (PDA),此種配方是所有蟲草菌屬真菌的通用培養基,在分離培養初期可用該配方,不過菌種生長不十分旺盛,而且易老化、退化。
b.加富培養基 (1):多性蛋白臍10g,葡萄糖50g,磷酸氫二鉀1g,硫酸鎂0.5g,活蠶蛹30g,生長素0.5μg,瓊脂20g,加水1000mL,pH:5.0。
加富培養基 (Ⅱ):蛋白脯40g,葡萄糖40g,去皮鮮馬鈴薯100g,磷酸氫二鉀1g,硫酸鎂0.5g,牛肉膏10g,生長素0.5μg,蝠蛾活幼蟲 (磨碎)30g,瓊脂20g,高寒草甸土浸出液10OOmL,pH:5.0。
在加富培養基上,菌落比在PDA培養基上生長旺盛和迅速;加富Ⅱ號又優於Ⅰ號。
2.生長特性 冬蟲夏草菌的分離培養中須掌握溫度、pH值、光照、碳和氮源及無機鹽的利用狀況。
(1)不同溫度對菌絲生長的影響。冬蟲夏草菌喜偏低溫度。在0一4℃時能緩慢生長;5一8℃時生長速度加快;10一19℃是此菌較適生長發育的范圍;最佳生長溫度為15一l9℃。超過20℃菌絲猛長,菌落由白色變為灰黑或棕黃色,開始出現變異,所以不宜高溫培養。
(2)對pH值的要求。冬蟲夏草菌是一種偏酸性真菌,最適pH值為5.0一6.0,當pH值為4.5以下和6以上時,隨著增高或降低,生長緩慢至不生長。
(3)光照的影響。此菌的子囊孢子萌發和菌絲生長初期,適應於弱光和短光照,後期則適應於較強光照。在人工培養中,菌絲、分生孢子和子座等具有明顯的趨光性,向陽面生長多而密,背光面生長稀疏,全黑環境下培養的各種菌態纖弱、細長、稀疏。
(4)對碳源的利用。冬蟲夏草菌可利用多種碳源,但以葡萄糖和麥芽糖合用時生長最快,單用葡萄糖時也能良好地生長,次之是馬鈴薯等澱粉,再次之是蔗糖。
冬蟲夏草菌是一種由寄生活體寄主,再由腐生階段發育成熟的真菌,所以對氮源中的多種有機氮均能較好的利用。而以活蟲體最佳;蛋白腖與酵母膏合用生長也十分理想,次之是二者單獨使用,再次之是牛肉膏等。而對無機氮如硫酸銨、硝酸鉀等利用較差。
對灰分養料有一定的需求,在有微量的硫酸鎂、磷酸氫二鉀的培養基中生長旺盛,次之是磷酸二氫鉀,其他鈉、鈣、鐵、銅等無機鹽也可利用。
3.培養方式 冬蟲夏草菌分離純化後,即可作為各種實驗和擴大生產應用。
(1)其擴大生產的方法常有三種:固體靜置培養法、振盪培養法和大罐通氣發酵培養法。
a.靜置培養:主要用在固體培養,如試管斜面、三角瓶培養、米飯培養等等。在靜置培養中只要掌握好溫度和光照即可使菌正常生長。當斜面上的分生孢子成熟後,即可存入1一2℃的冰箱中保存8一14個月,也可作為種子直接用於生產。
b.振盪培養:採用液體培養菌種或小規模繁殖培養,都可用振盪培養。振盪培養的培養基,把固體培養基減去瓊脂即可。設備最好選用恆溫振盪培養機,用三角瓶置液體培養基,把試管固體菌種接入即可培養。經不斷振盪使液體培養基中各種成分混合均勻而不致沉澱,同時促進氣體與液體接觸和交換,使氧進入液體培養基中,利於菌絲生長和分生孢子形成。
c.大罐通氣發酵培養:在大規模生產菌絲和分生孢子等菌粉時,必須用大罐通氣發酵培養法。該方法通氣是採用吸氣或真空泵減壓等方法,經過濾器除雜菌,送入罐內液體培 養基中供冬蟲夏草菌的生長發育。
(2)發酵工藝流程。自然冬蟲夏草分離純化→ 試管斜面種→ 振盪器液體一級 種→ 二級種→ 小型種子發酵種子罐→ 生產發酵罐 → 濃縮→ 噴粉乾燥→ 成品菌粉。
冬蟲夏草菌罐中發酵要求溫度在20一25℃,罐壓392.3一686.5kPa(0.4一0.7kg/cmz),通氣量為0.5一1.OVVm*;注入發酵罐中的液體培養基為罐容的65%一75%為宜。 接種量為10%,攪拌速度為180r/min,培養時間72一96h,即可放罐濃縮和噴粉。
(3)發酵培養基多用。鮮馬鈴薯 (去皮)8%,蔗糖2%,玉米澱粉0.5%,蠶蛹粉1%,蛋白腖0.4%,硫酸銨0.2%,pH值5.5一6.0。
(4)發酵培養成品標准。分生孢子即幾全脫落母體孢子梗,孢子梗數量增加不明顯 時,在鏡下計數檢查,每毫升含分生孢子18億一25億個;殘糖低於1%;氨基氮低於0.2mg/mL,即可成為成品菌液。
4.冬蟲夏草菌回接要點 把有性型或無性型的冬蟲夏草菌孢子回接到寄主昆蟲體上,是人工培養有性型冬蟲夏草和復壯無性型菌種的關鍵措施。
(1)回接時期。冬蟲夏草回接關鍵在於選擇寄主昆蟲抗菌薄弱時期,一是蛻皮期;二是幼蟲取食活動激烈,摩擦損傷率較高時期。
(2)回接方法。又分兩種。
a.噴霧法:當飼養的蝠蛾幼蟲達4一6齡蟲,有1/3以上的幼蟲蛻皮時,把幼蟲集中,用子囊孢子或者分生孢子對入5%一10%葡萄糖液噴霧到蟲體或食物上,接種後約30min,菌液在蟲體上略干,把幼蟲放回土壤中任其自然生活。此法感病率高,但缺點是,幼蟲不易從土中取出集中,而且集中時幼蟲有互相殘殺的習性,蟲體被咬傷後,易被雜菌感染致死,冬蟲夏草菌絲未充滿體腔時,傷蟲就會腐爛,不能形成僵蟲 (菌核)。
b.自然接觸法:在大面積半自然土壤中飼養蝠蛾幼蟲,定時取小樣觀察幼蟲生長狀況,當大部分幼蟲適宜感病時,用飼料植物浸菌液種植和用細土拌菌接種,均勻撒入養蟲的地表上,然後噴水,使菌滲入土中,幼蟲取食活動時接觸感染。此法寄主感染率不太高,但一經感染致病,冬蟲夏草菌長勢好,而且未感病的蝠蛾幼蟲能正常生長,繁殖後代。
Ⅸ 蟲草能不能人工種植
冬蟲夏草不可以人工種植和養殖。
為什麼大家會看到「冬蟲夏草人工種植」這樣的廣告呢?其實是一種叫「北蟲草(蟲草花)」廣告詞而已,由於冬蟲夏草在民間也簡稱「蟲草」(實際蟲草是一個屬,全球有幾百種蟲草,冬蟲夏草只是蟲草的一種)。所以「北蟲草(蟲草花)」借用了大多數人對「蟲草=冬蟲夏草的錯誤認識」,在廣告中把人工種植北蟲草,說成種植北冬蟲夏草。
在市場上,冬蟲夏草價格高達十幾萬到幾十萬一公斤;而人工種植的北蟲草(蟲草花)只有一百到幾百元一公斤。
雖然類似「真菌以其它生物為載體的寄生生長」方式在大自然中比較常見,人工模擬類似的過程也並不難。
但是,科學家們研究了數十年,目前,無法人工種植(養殖)冬蟲夏草。原因是冬蟲夏草的形成條件特別復雜,目前,只有青藏高原海拔3500-5000米左右的地方擁有這樣的條件。其中包括,青藏高原高寒、低氧、高紫外線強度、千變萬化的惡劣自然環境加上冬蟲夏草漫長的形成過程。人類目前無法長時間跟蹤這個漫長的形成過程。冬蟲夏草形成的很長時間內,是大雪封山,人是無法上去的,這也是冬蟲夏草無法人工種植的一個特殊原因。
Ⅹ 冬蟲夏草可以人工種植嗎
冬蟲夏草不能人工種植,蟲草的形成特別復雜,目前還不能夠人工種植。
夏季,子囊孢子從子囊內射出後,產生芽管(或從分生孢子產生芽管),穿入寄主幼蟲體內生長,染病幼蟲鑽入土中,冬季形成菌核,菌核破壞了幼蟲的內部器官,但蟲體的角皮仍完整無損。翌年夏季,從幼蟲屍體的前端生出子座。
形成過程
每當盛夏,在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原草甸上,體小身花的成年蝙蝠蛾便將千千萬萬個蟲卵產在地上,經一個月左右孵化後蛾卵變成小蟲,再鑽進濕潤、疏鬆的土壤里,吸食植物根莖的營養,逐步將身體養得潔白肥胖。
土層里有一種球形的蟲草真菌子囊孢子,當蟲草蝙蝠蛾幼蟲遭到孢子侵襲後,便鑽進地面淺層,孢子在幼蟲體內生長,幼蟲的內臟就一點點消失,最後幼蟲頭朝上尾朝下而死去,這時蟲體變成了一個充溢菌絲的軀殼,埋藏在土層里,這就是「冬蟲」。
經過一個冬天,到第二年春夏季,菌絲又開始生長,從死去幼蟲的口或頭部長出一根紫紅色的小草,高2-5 cm,頂端有菠蘿狀的囊殼,這就是「夏草」。這樣,幼蟲軀殼與長出的小草共同組成了一個完好的「冬蟲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