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引而不發
擴展閱讀
南華資產控股的股票行情 2025-07-19 03:26:30
工銀創新動力基金凈值 2025-07-19 01:54:42
15w買股票印花稅是多少 2025-07-19 00:02:59

引而不發

發布時間: 2021-10-29 17:41:43

Ⅰ 「引而不發,躍如也」是什麼意思

「引而不發,躍如也」的意思是可以做出躍躍欲試的樣子,以便讓別人觀察和體會。原指善於教射箭的人,只作躍躍欲射的姿態,以便學的人觀摩領會。後用以比喻作好准備,待機行事。或比喻善於引導而不代庖。

Ⅱ 引而不發的意思是什麼呢

答:解 釋:引:拉引;發:射箭.拉開弓卻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於啟發引導.也比喻做好准備暫不行動,以待時機.出 處 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上》:「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Ⅲ 引而不發的成語典故

《孟子·盡心上》第二十四章起至四十六章
(二十四)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二十五)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二十六)孟子曰:「楊子取為我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②,為之。子莫執中③;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二十七)孟子曰:「飢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飢渴害之也。豈惟口腹有飢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無以飢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二十八)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二十九)孟子曰:「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①,猶為棄井也。」(三十)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三十一)公孫丑曰:「伊尹曰:『予不狎於不順,放太甲於桐,民大悅。太甲賢,又反之,民大悅。』賢者之為人臣也,其君不賢,則固可放與?」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三十二)公孫丑曰:「《詩》曰:『不素餐兮。』①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曰:「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其子弟從之,則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於是?」(三十三)王子墊問曰①:「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謂尚志?」曰:「仁義而已矣。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居惡在?仁是也;路惡在?義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三十四)孟子曰:「仲子①,不義與之齊國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簞食豆羹之義也。人莫大焉亡親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三十五)桃應問曰①:「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孟子曰:「執之而已矣。」「然則舜不禁與?」曰:「夫舜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則舜如之何?」曰:「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然②,樂而忘天下。」(三十六)孟子自范之齊①,望見齊王之子,喟然嘆曰:「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夫非盡人之子與?」孟子曰:「王子宮室、車馬、衣服多與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況居天下之廣居者乎?魯君之宋,呼於垤澤之門。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聲之似我君也?』此無他,居相似也。」(三十七)孟子曰:「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恭敬者,幣之未將者也。恭敬而無實,君子不可虛拘。」(三十八)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三十九)齊宣王欲短喪。公孫丑曰:「為期之喪,猶愈於已乎?」孟子曰:「是猶或紾其兄之臂,子謂之姑徐徐雲爾,亦教之孝悌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為之請數月之喪①。公孫丑曰:「若此者何如也?」曰:「是欲終之而不可得也。雖加一日愈於已,謂夫莫之禁而弗為者也。」(四十)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①,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四十一)公孫丑曰:「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①,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四十二)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四十三)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門也①,若在所禮,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挾貴而問,挾賢而問,挾長而問,挾有勛勞而問,挾故而問,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四十四)孟子曰:「於不可已而已者,無所不已。於所厚者薄,無所不薄也。其進銳者,其退速。」(四十五)孟子曰:「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四十六)孟子曰:「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察①;放飯流歠②,而問無齒決③,是之謂不知務。」 26。①楊子:即楊朱,見《滕文公下》第九章注。②摩頂放踵:摩,假借為■,《說文》:「■,爛也。」引申為損傷。放,疑為「致」,前人引此多有作「致」者。③子莫:戰國時魯國人。29。①軔(rèn):同「仞」。古代七尺(或說八尺)為一仞。32。①此句出自《詩經·魏風·伐檀》。33。①王子墊:齊王之子,名墊。34。①仲子:即陳仲子,見本書《滕文公下》第十章注。35。①桃應:孟子弟子。②?(xīn)然:高興的樣子。36。①范:齊國地名,其地在今山東省范縣東南。40。①財:同「才」。41。①繩墨:木工取直用的工具。42。①滕更:滕國國君的弟弟,曾就學於孟子

Ⅳ 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孟子》什麼意思

意思是說:君子(教導別人正如射手),張滿了弓,卻不發箭,作出躍躍欲試的樣子。原指善於教射箭的人,只作躍躍欲射的姿態,以便學的人觀摩領會。後用以比喻作好准備,待機行事。或比喻善於引導而不代庖。

拓展資料:

「引而不發」這個成語,可以比喻為善於發揮和控制。這就是說,教師的啟發應該是一種點播式教育方式,誠如孟子所雲:「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孟子·盡心上》)即君子教導別人應該如射箭一樣,拉滿了弓,卻不發箭,但箭在弦上,有一觸即發之勢。

《孟子》內容簡介:

儒家思想是中國古文化中最精華的部分,在儒家文化千豐的傳承中,出現了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等優秀的代表人物。其中,孟子以其深邃的思想內涵、雄辯的語言藝求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篇目為:《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

這些篇目思想深邃、包蘊博大。其文章縱橫馳騁。汪洋恣意,極富雄辯色彩,經典語錄層出不窮。其中展現出的智慧火花,讓人眼前一亮。認真閱讀《孟子》。學習人生的哲理。感悟其深遠意旨,能讓生活更精緻、更美妙!

Ⅳ 「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引」是什麼意思

「引」是引導的意思。後由此產生一個成語引而不發,比喻善於啟發引導。也比喻做好准備暫不行動,以待時機。又比喻善於控制自己。此句出自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上》。

原文

公孫丑曰:「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譯文

孟子說:「高明的木匠不會因為笨拙的徒工而改變、廢棄繩墨,羿不會因為笨拙的射手而改變拉弓的標准。君子(教導別人,正如教人射箭,)拉滿了弓卻不射出箭,只是躍躍欲試(地做示範)。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間,有能力的人便會跟從他學。」

(5)引而不發擴展閱讀:

引而不發的教育啟發

善於引導的老師總是給學生留有消化理解的餘地,重在傳授方法,以身作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是「引而不發」。

把弓拉滿,但卻不把箭放出去,而只是做出要放的樣子,啟發學生理解,激發他們躍躍欲試的願望。

所以,孟子又把這種做法歸結到「中道而立」上。所謂「中道」,也就是無過無不及,恰到好處。做到這一步,老師教起來則輕松,學生學起來則愉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引而不發

Ⅵ 引而不發是何意出自於哪

【釋義】「引而不發」比喻善於誘導、啟發,讓別人自己去摸索、提高。
【出處】此典出自《孟子·盡心上》:「公孫丑曰:『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這段話意思是說:
孟子的學生公孫丑同老師對話。公孫丑問孟子說:「老師關於儒家學說的道理,講得的確非常好,也很完善。可是對於我們學生來說,要想掌握它,幾乎像登天一樣難,老師,您為什麼不把這些高深的道理變成我們能夠掌握的東西,使我們能夠通過不懈的努力去掌握它呢?」
孟子回答說:「我先通過實例加以說明吧。高明的工匠,不會為了遷就工人的笨拙而改變用墨繩測好的尺寸標准,更不會因此廢棄它。著名的射箭能手後羿,也不會為了遷就射手的笨拙而改變拉弓的要求和標准。因此,有地位、有道德的人在教導別人的時候,就像教人射箭一樣,拉滿了弓卻不把箭射出去,只是擺出一個躍躍欲射的姿勢,讓學習射箭的人觀摩、體會。」

Ⅶ 「引而不發躍如也」出自何處原意是什麼現在用來比喻什麼

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孟子》
儒家先哲孟子曾說:「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意思是說:可以做出躍躍欲試的樣子,以便讓別人觀察和體會.「引而不發」這個成語,可以比喻為善於發揮和控制.這就是說,教師的啟發應該是一種點播式教育方式,誠如孟子所雲:「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孟子·盡心上》)即君子教導別人應該如射箭一樣,拉滿了弓,卻不發箭,但箭在弦上,有一觸即發之勢.
"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原指善於教射箭的人,只作躍躍欲射的姿態,以便學的人觀摩領會.後用以比喻作好准備,待機行事.或比喻善於引導而不代庖.
翻譯:「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盡心》)釋:君子(教導別人正如射手),張滿了弓,卻不發箭,作出躍躍欲試的樣子.

Ⅷ 引而不發和啟而不發有何區別

啟而不發:闡明事理,未能引起對方聯想而有所領悟.
引而不發:引:拉弓;發:射箭.拉開弓卻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於啟發引導.也比喻做好准備暫不行動,以待時機.(含褒義)

Ⅸ 引而不發的意思是什麼呢

拉開弓卻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於啟發引導。也比喻做好准備暫不行動,以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