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會展業的超級強國是
德國是世界頭號會展強國。
會展業是會議業和展覽業,節事活動的總稱。是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影響面廣,關聯度高。會展經濟逐步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而且會展業是發展潛力大的行業之一。在新時期,必須大力發展會展業,全面提升會展經濟。
⑴作為世界會展業的發源地,歐洲會展業整體實力強,規模最大,其中德國是世界頭號會展強國。
⑵北美(主要是美國、加拿大)是世界會展業的後起之秀。
⑶亞洲會展業規模和水平僅次於歐美,比拉美和非洲強。其中新加坡曾被UIA評為世界第五大會展城市。(日本、新加坡、阿聯酋和中國的香港地區憑借其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其廣闊的市場,或憑借其發達的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水平、較高的國際開放度以及較為有利的地理區位優勢分別成為亞洲的會展大國和地區。)
⑷大洋洲會展業發展水平僅次於歐美,規模小於亞洲。主要代表是澳大利亞。
⑸拉美國家會展業發展較好的依次是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其它的國家會展業基本處於起步階段,規模很小。
⑹非洲大陸與拉美類似。北部非洲以埃及為代表,南部非洲以南非發展最好。
縱觀歷史,一國會展業實力與發展水平是與該國綜合經濟實力和經濟總體規模及其發展水平相對應。發達國家憑借各個方面的優勢在會展業中處於主導地位並向世界各地擴張。
會展業呈現出蓬勃生機事實上,我國會展業起步較早,特別是近年來會展業異軍突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B. 當今國際會展業發展有哪些特點
國際會展業的發展特點:
會展業,又稱會展經濟,是一種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會議、展覽或展銷,以獲取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經濟行為。會展經濟是一種客觀存在,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自18世紀中葉首屆世界博覽會在英國成功舉辦以來,會展業得到迅速發展,並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被世界各國所重視。目前,會展業已發展到相當的水平,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在貿易往來、技術交流、信息溝通、經濟合作及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1.歐洲會展業發展現狀
歐洲是世界會展業的發源地,經過150多年的發展,歐洲會展經濟在國際上規模最大,整體實力最強。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都已經成為世界級的會展業大國。從世界上25個舉辦大型展會最多的國家市場分配情況看,最大的展覽場館大多集中在歐洲,絕大多數世界性大型和行業頂級展覽會都在歐洲舉辦,專業貿易展覽會約佔世界總量的60%以上,其展出規模、參展商數量、國外參展比例、觀眾人數、貿易效果及相關服務質量等方面,均居世界領先地位。
德國號稱「世界展覽王國」,擁有23個大型展覽中心,其中超過1O萬平方米的展覽中心就有9個。在全球前5位的展覽中心中,德國就有4個。目前,德國展覽總面積達240萬平方米。在世界幾個會展業大國中,德國舉辦的專業性國際展會數量最多、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現在,德國每年要舉辦400多個國際展會,在全世界影響較大的210個專業性國際貿易展會中,幾乎2/3(130多個)都是在德國舉辦的。德國展覽機構在全世界的辦事機構達386個,已形成了全球化展覽網路。德國會展業鮮明特點是:許多專業性展覽會都是依託城市產業而發展起來的,例如工業重鎮漢諾威的工業博覽會,杜塞爾多夫的國際印刷、包裝展,旅遊城市紐倫堡的玩具展等。
法國也是全球會展業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其優勢是在辦綜合性展覽會方面。法國每年舉辦1500多個展覽會,其中全國性國內展和國際展約為180個,具有國際性的專業貿易展有12o+左右。法國展覽場館面積160萬平方米,展館分布於全國80個城市。
英國展覽業近年來進人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階段,據《英國展覽報告》統計,1999年英國共舉辦了約900場展覽活動,吸引了1200萬人。但與歐洲其他國家相比,英國國內舉辦的展會規模不大,多以中、小項目為主,而且目前國內展館規模也不大,較有名的倫敦及伯明翰展場,總面積不過20萬平方米,因此英國會展業的規模、水平、影響都無法與德、意、法相比。但英國卻培育了如勵展集團、蒙哥馬利展覽公司等享譽世界的跨國展覽公司,在英國本土之外舉行大規模的著名展覽會。
義大利有40多個展場,每年辦展達700多個,是歐洲辦展最多的國家之一。義大利大型國際展覽會舉辦地主要集中在米蘭、博洛尼亞、巴里和維羅納四個主要展覽城市,米蘭國際展覽中心是世界第二展場,展覽面積達37萬多平方米,會議廳面積13554平方米。
2.美洲會展業發展現狀
北美的會展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如今美國舉辦會展的數量和會展業直接收入均居世界首位。根據美國展覽業研究中心報告顯示,2000年美國和加拿大舉辦的13185個展覽的展出面積共達4561萬平方米(其中美國佔3498萬平方米),展出面積在9290平方米以上的展覽843個,會展業的直接收入為104億美元(其中美國90億美元)。
3.亞洲會展業發展狀況
亞洲會展業的規模和水平僅次於歐美。東南亞的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由於基礎設施完善、市場潛力巨大,並有較高的國際開放度和有利的區位優勢,其會展業相當發達。日本是世界展覽強國,又是展覽大國,展覽場館設施先進,每年舉辦的展覽很多,舉辦世界博覽的次數也多。日本東
京國際展覽中心、大阪國際貿易展覽中心是目前日本兩個最大、等級最高的展覽中心。其中大阪國際貿易展覽中心總佔地面積l2萬多平方米,展覽面積7萬平方米。日本政府獲准於2005年在愛知縣舉辦世界博覽會,因此,日本將連續四次舉辦世界博覽會,標志著日本對舉辦世博會認識的深度和國家經濟具備的能力和實力。
新加坡會展業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政府對會展業十分重視。新加坡會議展覽局和新加坡貿易發展局專門負責推動會展業。其發達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較高水準的服務業,較高的國際開放度等,都為新加坡會展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據調查,新加坡的國際展會規模和次數均居亞洲第一位,在世界居第五、六位。
香港是亞洲重要的會展中心之一,被譽為「國際會展之都」。每年舉行的大型展覽活動超過80項,參展商多達2萬家;每年在香港舉辦的大型會議超過420個,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代表多達3.7萬人。目前,香港的國際會議展覽已排到了2008年。多數展覽會規模、知名度和排名均位居世界或亞太地區前列。
C. 會展業有何特點
全國會展產業特點
一、全國會展產業增長穩中有升
會展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支柱,並憑借其較高的產業關聯度帶動區域產業聚集及所在城市的蓬勃發展,2018年,全國會展數量呈穩步提升、規模增長的良好態勢。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國內共舉辦展覽數量上萬場,東部沿海地區發展優於中西部,對發展會展業的認識業逐步成熟,會展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全球市場正在不斷擴大,據相關機構數據顯示,今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全球會展業呈平穩發展態勢,全球會展業將以5.19%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2019年全球會展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00億美元。
二、雙線會展成為新模式
2017年,「雙線會展」模式的應用為展覽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機遇,2018年「雙線會展」更加成熟,今年來,我國互聯網技術、產業及跨界融的「合互聯網+」模式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互聯網與各個領域的融合發展將會更近一步深化,互聯網+會展不僅是國家的戰略,也是未來會展銳不可當的發展趨勢,同時「互聯網+」也有助於會展品牌的建設,有助於會展業走向世界。
三、國際會展業生態化趨勢顯著
「會展產業生態化」正在在面臨國際會展形勢的嚴峻挑戰,近些年來,我國會展業無論是參展面積還是會展場館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長,在國際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進展,「會展產業生態化」在一些環保會展已經嶄露頭角,我國也正在積極鼓勵採用新技術、環保、可循環等材料進行重復利用、循環再生,部分地區也已經出台相關政策。
四、會展服務商競爭激烈
隨著我國會展業的不斷發展,提供相應的會展服務企業日益增多,各項費用標注近市場化透明,各企業間競爭激烈,我們以山東省為例,根據某軟體查詢,可以提供會展服務的成立在一年以內的企業就有一萬家以上。作為會展服務企業我們需要拓展我們自己思路來協助主辦方來把活動做得更出色,把自己的品牌推廣出去,服務更多的客戶。
D. 會展業和旅遊業的關系
會展業與旅遊業、房地產一起,被並稱為三大新經濟產業,會展經濟的發展將直接刺激貿易、旅遊、賓館、交通、運輸、金融、房地產、零售等行業的市場景氣。
相關介紹:
會展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會展業涉及工業、農業、商貿等諸多產業,對結構調整、開拓市場、促進消費、加強合作交流、擴大產品出口、推動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等發揮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構建中顯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並日益顯現出來。
(4)會展業擴展閱讀
盡管會展業和旅遊業是兩個獨立的產業部門,但是會展與旅遊的相互介入是經濟活動發展普遍聯系的外在表徵。會展業和旅遊業同屬於第三產業,具有較強的產業關聯性,舉辦會展不僅使當地的展覽館、飯店、餐飲服務業受益。
而且對相關的電信、交通、購物、旅遊服務以及城市市政建設,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從事會展業是旅遊有多元化戰略之一,而會展業則可以利用旅遊業提供的各種服務和資源,二者緊密相連、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E. 會展是什麼
會展是指會議、展覽、大型活動等集體性的商業或非商業活動的簡稱。
會議展覽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空間內,許多人定期或不定期地聚集在一起,在制度上或非制度上傳遞和交流信息的群眾性社會活動。其概念的延伸包括各種類型的展覽、展覽和營銷活動、中小型會議、文化活動、節日活動等。
特定主題的會展是指在特定時間和空間內圍繞特定主題進行的收集和交流活動。
狹義上,會展僅指展覽和會議;廣義上講,會展是與各行業相關的會議、展覽、節慶和展覽的統稱。會議、展覽、展覽、展銷會、展覽等是展覽活動的基本形式。世博會是最典型的展覽活動。目前,國內會展產業鏈已經相當完善。
(5)會展業擴展閱讀:
會展的主要類型:
1、會議
會議是人們為了解決某個共同的問題或出於不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進行討論、交流的活動。當今,會議已成為人們經濟政治生活中主要的溝通形式。
2、展覽
展覽,從字面上分析,可直接理解為有「展」有「覽」的活動,即把產品陳列來讓人參觀。展覽是一種具有一定規模和相對固定日期,以展示組織形象和產品為主要形式,以促成參展商和參觀者之間交流洽談的一種活動。
3、節事
節事顧名思義是節慶活動和特殊事件活動的總稱。它包括了各種傳統節日和新時期的創新節日以及具有紀念性的事件。
4、獎勵旅遊
獎勵旅遊管理協會(SITE)對獎勵旅遊(Incentive)的定義是:「獎勵旅遊是一種向完成了顯著目標的參與者提供旅遊作為獎勵,從而達到激勵目的的一種現代管理工具。」
F. 為什麼會展業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
因為國家已經打入世界貿易,為了國家繁榮引入外來輸入,所以會展很受歡迎。
G. 會展經濟效應
會展經濟,指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會議和展覽、展銷,帶來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一種經濟現象和經濟行為。會展經濟一般被認為是高收入、高贏利的行業。
據專家測算,國際上展覽業的產業帶動系數大約為1∶9,即展覽場館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的社會收入為9。會展經濟可分為:「政府推動型」(如德國和新加坡)、「市場主導型」(如法國、瑞士和香港)、「協會推動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政府市場結合型」(如美國)四大模式。
作用
一、會展經濟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會展經濟不僅本身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還可以帶動交通、旅遊、餐飲、住宿、通信、廣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據專家測算,國際上展覽業的產業帶動系數大約為1:9,即展覽場館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的產業收入則為9。
二、為企業開展營銷活動提供了很好的場所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企業都想尋找機會搜集市場信息、促進產品銷售,而參加會展無疑是一個契機。一方面,企業通過參加會議和展覽,可以及時、准確、低成本地獲取各種有效的信息。然後,根據這些信息,實施恰當的市場營銷組合策略。另一方面,企業在展覽會上通過產品尤其是新產品展示,可以誘導甚至創造消費者的需求。
三、會展經濟能夠促進城市的發展
會展經濟能夠促進城市的發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會展經濟
H. 會展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會展業素有「城市麵包」和「經濟的晴雨表」之稱。美國有一位市長曾說:如果在一座城市舉辦會展,就好比有一架飛機在該城市的上空撒美元!」由此可見,會展為城市發展經濟所帶來的好處——及推動作用!
具體如下:
好處1、獲得優質資源。發展會展業意味著各行業可以在擴大的開放潮中,在產品、技術、生產、營銷等諸方面獲取比較優勢,從而大大減少國內資源的機會成本,有助於增強綜合競爭力。而會展對於當地經濟最本質的意義,就在於更大范圍地開放、更實際地比較、更精確地選擇、更有效地配置,進而達到質量的增長,以增強經濟安全系數。
好處2、強化服務功能。會展經濟有助於中心城市增強面向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增強對周邊地區的服務功能。在華東地區的各個城市中,上海的基礎設施條件最好、商務信息最為快捷、外商光臨頻率最高、人才相應集中,因而周邊省市也希望上海能夠成為華東地區的會展龍頭,因為上海發展會展經濟,受益的將是整個華東地區。
好處3、提升支持力度。各地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需要相關服務行業的支持。除了金融、保險、運輸外,會展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服務內容。製造業要生存和提升國際競爭力,會展先行在西方國家已是普遍理念,因為大型和專業性會展往往是產品或技術市場佔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金融合作機構也往往會根據會展第一線的精確反應來決定相關的融資力度。以上海為例,「十五」期間上海工業總投資將達4000億元至4500億元,其中新的六大支柱工業投資達3300億元至3500億元,與此同時,還將建成國內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轎車、精品鋼材、石油化工與精細化工、電站設備以及大型成套設備生產基地和都市型工業導向基地。這些目標的實現必須得到會展業的支持,只經一般的業務調研而繞過會展就投放市場的經營套路已非改不可了。
好處4、增加就業機會。會展經濟的發展,將直接刺激外貿、旅遊、賓館、交通、運輸、保險、金融、房地產、零售等行業的市場景氣,從而有力推動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據專家估計,展覽業的產業帶動系數為1:9,即展覽場館收入1元,相關收入為9元,為展覽業服務配套的服務業、旅遊業、廣告業、餐飲業、通信業等行業將因此受益。與此同時,會展經濟的發展將提供和催生一大批高質量的工作機會。據悉,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覽面積,可創造近百個就業機會,1996年漢諾威世博會就創造了10萬個就業機會。
(資料參考互聯網 作者:羅新宇)
I. 有誰了解會展業到底會展業是什麼
會展業是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影響面廣,關聯度高。會展經濟逐步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而且會展業是發展潛力大的行業之一。在新時期,必須大力發展會展業,全面提升會展經濟。
會展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會展業涉及工業、農業、商貿等諸多產業,對結構調整、開拓市場、促進消費、加強合作交流、擴大產品出口、推動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等發
揮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構建中顯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並日益顯現出來。具體體現在:
第一,能產生強大的互動共贏效應。會展業不僅能帶來場租費、搭建費等直接收入,而且還能拉動或間接帶動數十個行業的發展,直接創造商業購物、餐飲、住宿、娛樂、交通、通訊、廣告、旅遊、印刷、房地產等相關收入;不僅能集聚人氣,而且能促進各大產業的發展,對一個城市或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重大影響和催化作用。據有關統計表明,一個好的會展對經濟拉動效應能達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獲得優質資源。會展業匯聚巨大的信息流、技術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著各行業在開放潮中,在產品、技術、生產、營銷等諸方面獲取比較優勢,優化配置資源,增強綜合競爭力。會展業發展可以不斷創造出"神話",博鰲效應就是其中的一個最典型範例,窮鄉僻壤的博鰲建成國際會議中心後,以其良好的生態、人文、治安環境,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會議組織者、參會者、旅遊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製造業要生存和提升競爭力,需要相關服務行業的協作,加快新型工業化、新農村建設,更離不開會展業的支持和助力。其中會展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服務內容,作為特殊的服務行業,會展經濟能服務於和增強城市面向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所以,會展經濟有巨大的效能。
第四,能增加就業機會。隨著近年來辦展活動的增多,會展業不僅能提供就業機會,而且還能拉動和促進就業。
第五,能成為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會展緊扣經濟,展示經濟發展成果,會展經濟的發展將直接刺激貿易、旅遊、賓館、交通、運輸、金融、房地產、零售等行業的市場景氣,大型和專業性會展往往是產品或技術市場佔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動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層論壇、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發展與進步。
會展業呈現出蓬勃生機事實上,我國會展業起步較早,特別是近年來會展業異軍突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
一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現有大中型會展場館150多個,會展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已經超過了號稱"世界會展之國"德國的展館面積,擁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化會展場館。而目前各地都在大興土木,會展館建設方興未艾,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正在建設或規劃將在未來三年內建成的各類會展中心的會展面積可能超過100萬平方米。
二是會展活動空前活躍。據有關調查表明,舉辦和參加會展的數量不斷增多,2004年我國會展項目數量超過 3000個,出國辦展近800個;參展企業500多萬家,參會專業觀眾近2000萬人次;節慶活動5000多個,參與觀眾達數億人次。會展收入增幅明顯,目前舉辦各類展會直接收入超過100億元,間接帶動的旅遊、餐飲、交通、廣告、娛樂、房產等行業收入高達數千億元。
三是會展形式豐富多彩。經過多年發展,一些由政府主導的綜合會展向專業會展轉變,有的隨著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的提高而成為著名會展,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較大影響力的會展知名品牌,諸如廣交會、高交會、上交會等綜合展。專業化會展比重增加,幾乎涉及經濟的各個部門和主要行業,如北京的機床展、紡機展、冶金鑄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躋身國際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國際航空展成為亞洲第二大航展,而號稱"中國第一展"並享譽全球貿易展的"廣交會"是我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影響最廣、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會展。
四是組展主體呈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五大主體:一為政府機構,包括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承擔政府主導的各種重大經貿洽談展會和綜合性展會,政府主導型的展會仍是一大亮點,由國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大型展會活動,其中不少展會有高層領導人出席、講話、剪綵、題詞;二為行業協會,各種有影響的專業性會展大部分由行業協會主導或主辦;三為國有企業,少數國有企業組織經營性會展等業務;四為民營企業,個別民營企業介入會展業,或主營或兼營,經營范圍中有會展業務的民營企業遮京、滬、穗這三地就超過千家;五為外資企業,境外的會展公司與國內有關單位結成合作夥伴,開展海外和國內招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舉辦的國際專業展將近40%有境外公司參與。
五是會展群聚效應突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廣州、大連、深圳、廈門等經濟發達地區。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舉辦會展最多的省市首推北京,上海緊跟其後,廣東最為活躍。從會展收入看,廣東、北京和上海占據了壟斷地位,佔全國會展收入的近90%。同時,逐步形成新興的會展業市場和一些具有一定實力的會展集團公司。
綜上所述,會展業起點高、發展快、數量多,專業化、國際化程度高,門類齊全,貿易色彩濃厚,知名品牌集中,受區位優勢、產業結構影響大,輻射廣,成為地方經濟活動的亮點,展現出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