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雷鋒戰友
擴展閱讀
賣兒鬻女 2025-07-16 06:36:44
股票價值與股票價格對等 2025-07-16 06:20:05
音樂qq 2025-07-16 06:07:38

雷鋒戰友

發布時間: 2021-10-31 22:17:41

㈠ 雷鋒的戰友

雷鋒生前四戰友深情緬懷雷鋒
今天,南京科技會堂承載了太多太濃的熱情。上午9時30分,《雷鋒精神永恆》展覽正式開展,來自各行各業的近千名觀眾,帶著懷念和崇敬,走進了科技會堂。此時此刻,家住南京高淳縣的雷鋒生前的四位戰友,都在追憶著雷鋒的音容笑貌。昨天下午,他們相聚在「雷鋒團」原副團長張典煌的家中,每個人都帶來了悉心保存著的雷鋒的照片、紀念雷鋒的書籍。

四位在寧的雷鋒戰友是:原「雷鋒團」副團長張典煌,雷鋒犧牲時,他任雷鋒生前所在團某排排長;原「雷鋒團」副政委夏孝棟,雷鋒犧牲時,他任雷鋒生前所在團宣教股股長,雷鋒犧牲後不久,他調任「雷鋒連」副指導員,直接負責雷鋒事跡整理和宣傳工作;雷鋒犧牲時任團保衛股幹事的趙敬施;雷鋒犧牲時任雷鋒生前所在團某排副排長的陳坤金。他們四個均在80年代初期轉業回高淳縣工作並擔任領導職務。

如果不是「雷鋒展」的舉辦,雷鋒在寧的四位戰友記憶中的雷鋒故事也許會被塵封更久。四天前,記者獲悉「雷鋒展」巡迴到南京的消息後,隨即與撫順的雷鋒紀念館聯系,希望尋找到雷鋒在南京的戰友。雷鋒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終於查找到90年代初的一份留言,那是夏孝棟在參觀紀念館後留下的懷念雷鋒的話,落款是雷鋒在江蘇高淳的戰友夏孝棟。記者隨即趕往高淳縣,經過連續兩天走訪,終於在距縣城二十公里遠的一個小山村裡,找到了已從高淳縣統計局局長崗位上退休5年的夏孝棟。從夏老那裡,記者又找到雷鋒的另外三位戰友。四位老戰友從記者的介紹中知道了「雷鋒展」就要開展的情況,共同的懷念,使得他們相聚到了張典煌的家裡。

四位老戰友,在一起講述了很多很多的雷鋒往事,也講述了很多他們遭遇過的無奈與尷尬。1962年雷鋒犧牲以後,他們曾在家鄉的中小學向孩子們講過雷鋒的故事。但從1982年他們陸續從部隊轉業回到高淳後,他們卻沒再作過一場報告。

夏孝棟告訴記者,1982年,他從「雷鋒團」轉業到高淳縣工作。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不少熟悉他的人會問一個共同的問題:「雷鋒事跡是不是真的?雷鋒日記是自己寫的還是別人替他編出來的?」他一次次地說,他和雷鋒在同一個部隊生活了兩年零八個月,和他有過許多次的接觸和交往,也有過多次面對面的交談,還陪同他作過多次報告。雷鋒犧牲後,他被調任雷鋒生前所在連任副指導員,從那時開始,他整理雷鋒的日記,整整宣傳、學習雷鋒18年。雷鋒的事跡全部是仔細調查、核實過的,從雷鋒108篇日記中摘要選編出的《雷鋒日記》,只改正了一些錯別字,內容是絕不允許作任何修改的。 聽者有的感嘆,有的將信將疑。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聞聽他說這些往事時,將信將疑的人越來越多。夏孝棟開始感到心裡有點沉悶,但當公共汽車上無人給老弱病殘者讓座等現象越來越普遍時,他開始懷疑自己說的雷鋒故事還有沒有人願意聽。於是,他不再多說,只是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並盡自己的能力,給需要關心與幫助的人送去溫暖。

今年65歲的陳昆金,時時以雷鋒為榜樣,要求自己做好事,然而在做好事的過程中,他也常常遇到一些令他尷尬不已的局面。他說,上班時,他常常親自打掃辦公室的地面,好多同事不解地問,現在有清潔工,你幹嘛還要掃地?而不久前的一個傍晚,他經過牡丹路時,突然遇到一個小學生被人撞傷後跌倒在路上爬不起來,便上前把學生扶起來,並將其送回家中。誰知學生的家長卻立即以懷疑的眼光盯著他,直問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這個老頭兒撞傷的?幸好小孩子挺老實,實話實說,可是該家長還是半信半疑。陳昆金再也忍不住了,對該學生家長說:「我叫陳昆金,曾是工商局局長,你有什麼事,來找我就是了。」後來家長了解到,的確不是他撞傷孩子的。家長感到心裡有愧,便買了老酒與「紅塔山」香煙給他送去了,結果被他原封不動給退了回去。他對記者說,當年雷鋒做好事,總是不留姓名,可現在倒好,有時做了好事必須留下名字,不然,麻煩就可能找上門來。 「許多人不理解雷鋒,以為雷鋒出名是因為他出了車禍,逝世了,其實雷鋒生前在部隊就已經是個『名人』了。」年紀最大的張典煌對記者回憶說,當年雷鋒入伍時,曾作為新兵代表講話,他的個兒雖然不高,但聲音洪亮,尤其是其胸前掛著的一枚枚入伍前獲得的各種獎章,令好多戰士心中好生羨慕。轉業回到高淳後,也常有人問他有關雷鋒的事跡是不是真的,他總是與人一一辯解。

四位老人都說,雷鋒是一個很可愛的人,誰見到他都會喜歡。他做的,更多的是平凡至極的好事,這些好事,當年每個人都可以做,現在每個人也可以做,但恰恰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人人又不容易堅持做下去。 四位老人還說,他們一定會去看「雷鋒展」,但他們希望靜悄悄地去,靜靜地陪一陪已離開他們39年了的好戰友———雷鋒。(揚子晚報)

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共產主義貢獻自己的一切! --雷鋒

㈡ 雷鋒我們的戰友歌詞

歌名:《雷鋒我們的戰友》

演唱:霍勇

詞曲:傅庚辰

歌詞:

雷鋒我們的戰友,我們親愛的弟兄

雷鋒我們的榜樣,我們青年的標兵

學習雷鋒,紅心永向黨

學習雷鋒,跟著毛澤東

前進,前進

永遠高舉毛澤東的旗幟,前進

前進,為了共產主義而斗爭

雷鋒我們的戰友,我們親愛的弟兄

雷鋒紅色的戰士,我們青年的先鋒

學習雷鋒,愛憎最分明

學習雷鋒,立場最堅定

前進,前進

永遠高舉毛澤東的旗幟,前進

前進,為了共產主義而斗爭

雷鋒我們的戰友,我們親愛的弟兄

雷鋒偉大的戰士,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學習雷鋒,當好接班人

學習雷鋒,永遠幹革命

前進,前進

永遠高舉毛澤東的旗幟,前進

前進,為了共產主義而斗爭

㈢ 雷鋒幫戰友小韓縫衣服的故事

戰友小韓在夜裡的出車中棉褲被硫酸水燒了幾個洞,雷鋒值班回來發現後,把自己的帽子拆下來一針一針地為小韓補好褲子,輕輕地蓋在他身上。知道這個情況的喬安山說:「為了給你補褲子,雷鋒半宿都沒睡!」

雷鋒(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興,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共產主義戰士。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年僅22歲。

雷鋒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是指以雷鋒的無私奉獻精神為基本內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革命精神。雷鋒精神影響了後來一代一代的中國人。

(3)雷鋒戰友擴展閱讀:

雷鋒軼事

一、人民勤務員

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的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也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有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車站換車,出檢票口的時候,他發現一群人圍著一個背著小孩兒的中年婦女。原來這名婦女從遼寧去吉林看丈夫,一不小心把車票和錢都丟了 。

雷鋒連忙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大嫂眼含熱淚地問:「小兄弟,你叫什麼名字?住哪的?是哪個單位的?」雷鋒回答道:「我叫解放軍,家就住在中國。」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干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鋒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牽著一個小女孩,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想都沒想,脫下身上的雨衣就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們一起來到車站。

上車後,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直發抖,就把自己的貼身襯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們早飯沒吃,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便把她們送到家裡。

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麼感謝你呀!」雷鋒說 :「不要感謝我,應該感謝黨和毛主席啊!」

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於黨,歸於熱情幫助我的同志,至於我個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這么一點點貢獻,比起對我的要求和期望還是非常不夠的……」

二、釘子精神

施工任務中,他整天駕駛汽車東奔西跑,很難抽出時間學習,雷鋒就把書裝在挎包里,隨身帶在身邊,只要車一停,沒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駕駛室里看書。

他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鑽。

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鑽。

㈣ 雷鋒戰友都是誰

曾任雷鋒班班長、排長的薛三元
雷鋒生前戰友劉樹田
還有喬鞍山

㈤ 雷鋒的戰友是誰

喬安山 就是他把雷鋒撞死的 胡錦山,被雷鋒救起,卻癱瘓的戰友

㈥ 雷鋒關心戰友(把句子寫具體

雷鋒關心戰友(把句子寫具體

解答
可以寫句子如下:
雷鋒非常關心他身邊的戰友。

㈦ 雷鋒幫助戰友的故事

雷鋒同志,湖南人1940年出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同志、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雷鋒在短暫的一生中幫助了無數人。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鋒日記》令無數讀者為之動容。「雷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學習。

雷鋒原名雷正興,中國湖南人。他1954年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克己奉公,助人為樂,為集體、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點多鍾,細雨霏霏,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駐地.他們把車開進連隊車場後,發現車身上濺了許多泥水,便不顧長途行車的疲勞,立即讓喬安山發動車到空地去洗車.經過營房前一段比較窄的過道,為安全起見,雷鋒站在過道邊上,揚著手臂指揮小喬倒車轉彎;"向左,向左……倒!倒!"汽車突然左後輪滑進了路邊水溝,車身猛一搖晃,驟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曬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桿子,雷鋒不幸被倒下來的方木桿子砸在頭部,當場撲倒在地,昏過去……

戰友們立即用擔架把他送到附近醫院搶救,各級首長立即趕到了醫院,同時以最快速度把沈陽的醫療專家接到雷鋒床前.由於顱骨損傷,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這個勞動人民的好兒子,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年僅22歲,就這樣和我們永別了!

㈧ 雷鋒生前有哪些戰友

喬安山...

㈨ 《雷鋒愛護戰友》表現了雷鋒是一個怎樣的人

雷鋒是我們一生當中學習的一個黃油,雷鋒,不單是愛佔有更愛吃糖的人。

㈩ 關於雷鋒與他的戰友

雷鋒與他的一位「通信戰友」徐承緒

人民網濟南3月4日電 3月2日,在山東省萊州市城港路街道由家村一個普通的院落里擠滿了人,村裡的義務宣傳隊在表演節目,一面牆上掛滿了雷鋒的畫像和各種日記資料,這是該村群眾自發舉行的紀念學習雷鋒同志活動,活動的組織者是老退伍軍人徐承緒老人,他與雷鋒有著一段不同尋常的交往。

今年63歲的徐承緒1958年入伍,在濟南軍區某連服役。1961年10月,從報上得知雷鋒事跡後,連里的戰士們都很感動,想請雷鋒到連隊來做報告。作為連隊的團支部副書記,徐承緒就代表全連給雷鋒寫了一封信。很快雷鋒就回了信,雖然雷鋒沒有到他們連隊做報告,但和他卻建立了通信關系。在信中,他和雷鋒互相了解到他倆不僅同歲,而且還有著文藝宣傳等共同愛好。因此,兩人互寄了照片,互相鼓勵,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談起這段情誼,徐承緒老人十分激動,雖然他並不與雷鋒同一部隊,但他總是自稱為「雷鋒戰友」。空閑時,他就捧起《雷鋒日記》認真閱讀。他把雷鋒寫給的回信,復印下來,不僅自己反復讀,而且還念給村裡的孩子們,「我為黨和人民做的貢獻太少,因為我是孤兒,是黨和毛主席把我從苦海中救出來,我要加倍地工作,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從與雷鋒相識至今四十多年來,徐承緒也是以「雷鋒戰友」標准嚴格要求自己,雷鋒精神一直激勵著徐承緒,無論在部隊,還是在鄉村,徐承緒都無愧「雷鋒戰友」這個光榮稱號。在部隊參加國防施工排除「啞炮」時,徐承緒用自己的身體救下了兩位戰友,而自己的眼睛和腰部等多處受傷,被定為二等乙級殘廢。退伍回鄉後,他先後擔任過小學教師、村民兵連長。村裡人一提起他,都說自從徐承緒回到家以後,村裡街道干凈了,打架賭博的少了,就連鄰里間有啥矛盾也都願意找他。孩子們放假了,他就義務為孩子們辦美術班和音樂班,教孩子們書法、繪畫、拉京胡。由於雙眼受傷,視力受到嚴重影響,但徐承緒憑著堅強的毅力,練習繪畫書法,尤其是雷鋒的畫像。每逢「八一」建軍節、國慶節和春節,他都向駐軍單位贈書贈畫,幾年來共贈書畫1000多幅。他還在自家的院子里辦起了雷鋒資料展覽,向人們介紹雷鋒事跡。他把村裡的文藝愛好者組織起來,成立業余宣傳隊,宣傳雷鋒精神,他要沿著雷鋒的足跡繼續走下去。(宋光茂 姜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