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京津冀一體化具體內容
據2019年最新半年報統計,京津冀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河北建設與發展形勢大好,GDP高達17700億元,比2018年上半年漲了7.1%,高出全國平均值0.8%,北京GDP總量15212.5億元,增速6.3%,和全國平均增速持平,而天津盡管上半年首超萬億元,但增速只有4.6%,幾乎是全國最低建設與發展速度。
京津冀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資源優勢十分明顯,但經濟活躍程度卻和兩者相比差別很大。那麼,究竟如何促進京津冀區域經濟的建設與發展,才能翻盤,趕上長三角、珠三角的步伐呢?
實際上,在京津冀區域城市群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兩極分化現象還很嚴重,中型城市的聯系和支持相對薄弱,特大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不能充分發揮,中小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滯後。因此,建設與發展中等城市是提高京津冀區域城市群建設與發展質量、優化城市群結構的重點和關鍵。
6 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打破區域協同建設與發展的壁壘,形成開放建設與發展格局
要解決整個地區經濟建設與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就必須支持形成經濟協調建設與發展的協同作用和動力的機制和體系。在京津冀協調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機制和體制不協調的現象。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是激發各地區建設與發展活力和動力的重要保障。
加快區域的開放融合建設與發展,協同建設自貿區,協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合作建設與發展相關機構和機制的建設。建立產業轉移與合作利益共享機制,構建法治條件下的多方利益相關者參與商業機會制度。尤其要推動市場一體化和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促進要素資源的充分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❷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哪些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即京津冀都市經濟圈,主要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和另外7個地級市(秦皇島、唐山、廊坊、保定、滄州、張家口、承德),涉及到河北省8個設區市的80多個縣(市)。
❸ "京津冀"是什麼關系
京津冀地區的創新服務平台建設對於經濟效率的影響非常大。創新服務平台的建立能夠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帶動華北地區的經濟甚至整個北方腹地的經濟發展。城市群的發展逐漸由點到面,讓整個北方地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同時還能夠打造出綜合性的城市群,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城市群,從而進一步帶動我國在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貢獻度,讓我國能夠更深層次地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全球的經濟發展。
1加強政府引導,豐富科技創新服務概念
3構建開放化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
京津冀地區的發展各有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發揮各自的優勢,共享各自的優勢,幫助各個地區取長補短,相互融合,構建開放的創新服務體系。通過整合各個優勢里的科研平台等的資源,讓京津冀地區的各個高校參與進來,讓更多的科研機構參與進來,構建一個全面的創新服務平台;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庫,不僅包括創新技術的信息,而且包括各個地區人才庫的信息。這樣有利於京津冀地區的科技資源利用最大化與社會資源效率最大化。4結語京津冀一體化對於我國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而區域創新服務平台的建設對於京津冀一體化有著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夠把創新服務平台建設好,那麼京津冀就能夠實現互補發展,逐漸成為一個國際化的經濟區域。(季柏慧,2020)
❹ 京津冀是指哪些個城市
北京,天津,以及周邊的一些城市。通常指一些較大城市天津北京河北 答案補充 如果是京津冀經濟圈的話,它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石家莊、唐山、保定、秦皇島、廊坊、滄州、承德、張家口8地市。
工作與生活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工作可以為生活提供保障,更好生活則是工作的目的。人如果不工作的話,生活不僅沒有保障,還會碌碌無為,失去價值和樂趣。但如果只工作的話,就沒有時間享受生活,這樣的經歷是不快樂的。
"工作狂",這個詞彙大家不陌生,印象中這是當代產生的一個極新的詞彙。它指的是對工作極度投入、近乎痴狂的一種人,這種人大概是不會"生活"或顧不得談"生活"的。
其實這樣的人很早就有,當然也遍及各地,只是未曾使用這個詞罷了。似乎每一個堪稱偉大的人無不是忘我工作的人。我們暫時把這種人說成是:工作第一、生活第二的人。甚至是人生中只有工作的人。
再就是所謂追求極致生活的,他們不一定非常富有,對工作也有熱情。只是他們認為工作是簡單又簡單的,在他們的世界絕不容許將生活說成是"日子"。應該說這樣的人過的是極度瀟灑和愜意的,他們的生命的意義在於此。這種人算是:生活第一、工作第二的人。
還有一種人最最理想、數量很多。那就是將工作和生活嚴格分開,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公私分明"是他們的原則和願望,從不混為一談。他們認為工作和生活是同樣重要的,工作是他們的需要,生活是他們的追求。
我還想說起這樣一種人,生活無疑是他們人生的最高目的,其實他們內心也沒有關於生活的概念,他們只是有這樣的邏輯:工作是為了生活,或者說,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不工作就不能生活。
這時候的生活的概念好像只是"活著"或"生存"。其實不然,它是一種意識。我覺得在我國傳統里有這樣的意識,所有人或者說絕大多數人的思路是受到這種邏輯的限制的。
我們當然不能忘記這樣一群人,他們是一群快樂的人。在他們的世界裡,工作和生活都是藝術化了的。他們從不思考活著是為了工作還是工作是為了活著的問題。在他們的每一天里,都是享受的。
還有多種多樣的人,有的是我們無法形象地形容的。
生活是一個人一生的全部過程,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同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一樣,沒有了工作,就是一點殘缺,便不完滿。終於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人為了工作而暫時放棄生活另一部分,生活不只是活著,但是活著是生活的基礎,只有生活起來,才算是真正地活著。
掌握好工作和生活的關系,是有利於我們的身心愉悅和成長的。
❺ 京津冀305座城市有哪些
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石家莊、邯鄲、秦皇島、張家口、承德、滄州、邢台、衡水11個地級市以及定州和辛集2個省直管市。
京津冀:
京津冀地區古為幽燕、燕趙,歷元明清三朝八百餘年本為一家,元屬中書省、明為北直隸、清為直隸省。民國初北京為京兆,天津屬直隸省。民國定都南京後,北京改為北平,與天津同屬河北省。
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
京津冀位於東北亞中國地區環渤海心臟地帶,是中國北方經濟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區,越來越引起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矚目。2019年,京津冀三地地區生產總值合計84580.08億元,佔全國的8.5%。
❻ 京津冀是指哪裡
京津冀都市經濟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8個地級市(秦皇島、唐山、廊坊、保定、石家莊、滄州、張家口、承德)
❼ 京津冀的介紹
京津冀城市群由首都經濟圈的概念發展而來,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張家口、承德、秦皇島、滄州、衡水、邢台、邯鄲、石家莊共11個地級市。土地面積21.8萬平方公里,常駐人口約為1.1億人,其中外來人口為1750萬。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約為6.65萬億元。以汽車工業、電子工業、機械工業、鋼鐵工業為主,是全國主要的高新技術和重工業基地,也是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所在地。京津冀地區古為幽燕、燕趙,歷元明清三朝八百餘年本為一家,元屬中書省、明為北直隸、清為直隸省,保定一直為直隸省省會。民國初北京為京兆,天津屬直隸省。1民國定都南京後,北京改為北平,與天津同屬河北省。2京津冀位於東北亞中國地區環渤海心臟地帶,是中國北方經濟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區,越來越引起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矚目。3從2016年3月31日起,京津冀地級及以上城市要統一預警分級標准;預警分級標准統一為「藍」「黃」「橙」「紅」四級。4其中,預測空氣質量指數日均值(24小時均值)>200且未達到高級別預警條件時,應啟動藍色預警;預測AQI日均值>200將持續2天及以上且未達到高級別預警條件時,應啟動黃色預警;預測AQI日均值>200將持續3天,且出現AQI日均值>300的情況時,應啟動橙色預警;預測AQI日均值>200將持續4天及以上,且AQI日均值>300將持續2天及以上時,或預測AQI日均值達到500並將持續1天及以上時,應啟動紅色預警。
❽ 京津冀是啥意思
京津冀都市圈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合作區域與亞太地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之一,是我國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後又一個新的合作區域增長極。但在發展上卻比後兩個區域緩慢很多,該如何有效推進京津冀區域協作,促進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呢?
1 協調ZY與京津冀地方ZF之間的府際關系
都市圈的整體性治理離不開府際關系的協調與府際事權的劃分,在京津冀都市圈的協作發展中,ZYZF應盡快出台支持京津冀都市圈協作的政策法規並指導與資助都市圈的發展。依據這些政策法規,ZYZF需要協調都市圈各個地方ZF間的利益關系,通過縱向轉移支付的方式對於跨域公共事務的治理撥付專項資金。
例如,為了緩解京津冀都市圈地方ZF在大氣污染與水污染方面的跨域治理問題,探索生態稅、環境稅的使用以及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水權與排污權交易機制等方面都需要ZYZF在法律層面上界定水權與排污權等。
作為中國新的合作區域增長極,京津冀都市圈有其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改革開放後,經歷了30多年的探索,京津冀合作區域內地方ZF的協作不斷深入。在未來京津冀區域的一體化發展過程中,無論是疏解「非首都功能」,優化合作區域空間布局,構建現代化交通網路,還是提升生態治理績效等方面,都需要ZYZF對於協作治理的參與,更需要合作區域內地方ZF之間、地方ZF與私營部門、非營利組織之間的協作。
京津冀三省市最大的問題就是區域發展明顯不平衡,不像長三角和珠三角,發展平衡,經濟合作水平也較高,因此,通過京津冀三地有效合作縮小差距,增強經濟活力,是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的重中之重。
❾ 京津冀為什麼不如長三角
通過表1和表2,我們不難發現:
第一,京津冀地區在低技術製造業、中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三個類別領域的全要素生產率年均增長率皆高於長三角地區,但其製造業全要素生產率整體波動變化情況也較長三角地區更為明顯。
第二,京津冀地區製造業技術進步增長率、技術效率增長率以及全要素生產率對製造業產出增長的貢獻率皆高於長三角地區。
浙江不僅技術進步年均增速在六省市中最低,而且低技術和中技術製造業皆是制約其製造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短板,鑒於其低技術和中技術製造業要素投入皆呈擴張且資本要素投入擴張更為明顯,浙江應在大力改善低技術和中技術製造業的要素使用效率尤其是資本利用效率的同時,不斷加大創新投入力度,夯實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科技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