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身份識別制度
眾所周知,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制度共同構成了反洗錢工作的三項基本制度,而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則處於最基礎的地位,客戶身份識別的有效性決定了銀行的資產質量,並避免洗錢威脅,為此,監管機構制定了一系列相關制度來規范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客戶身份識別工作。然而從目前櫃面實踐來看,基層網點客戶身份識別方面仍存在一些實際操作困難,影響了客戶身份識別的效果。本文便以安徽青陽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青陽農商行」)為例,對農村金融機構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別存在的難點進行了分析,並就此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青陽農商行反洗錢工作概況
截至2017年5月,青陽農商行下轄1個營業部、15個支行、15個分理處共31個營業網點,布放POS機具517台,布放ATM設備27個,設置3個離行式自助服務區,布放99個助農取款便民服務點(含6個金融服務室),服務范圍輻射城區和各大鄉鎮,是全縣機構網點最多、客戶資源最廣、業務規模最大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是全縣服務「三農」和地方經濟的金融主力軍。在推行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青陽農商行不斷豐富資金支持方式,以農戶和農業企業為主體創新貸款,貸款用途已覆蓋消費、生產經營、建房、農產品購買、種植養殖、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領域,貸款品種已推廣至成長金橋、創業金橋、農家樂、商家樂、城居樂、知識產權、采礦權、林權等各類型,惠及農戶和農業企業數量逐漸增加。隨著青陽農商行業務規模的不斷增長,已對該行反洗錢工作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來,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指導下,青陽農商行的反洗錢工作在組織架構、規章制度、內控措施、人員配置等方面進行了逐步地完善,反洗錢工作初見成效。
(一)推行制度。青陽農商行在反洗錢工作制度方面不斷完善:一是充分結合反洗錢工作的新常態,成立青陽農商行反洗錢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修訂和完善相關操作規程、制度辦法、反饋機制,並充分考慮可操作性、洗錢風險性等因素。二是進一步學習中國人民銀行、省聯社下發的反洗錢相關文件,明晰反洗錢風險控制的政策目標,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經營理念,完善反洗錢風險控制體系,並及時向當地人民銀行報備。三是根據本地新興業務及產品發展的情況,及時建立匹配的新興客戶身份識別制度,並將客戶身份識別風險控制要求有機融入業務流程。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培訓,不斷提升反洗錢的思想意識,嚴格執行規范的操作流程,切實加
Ⅱ 什麼是客戶身份識別制度
是金融機構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或者為客戶提供規定金額以上的現金匯款、現鈔兌換、票據兌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務時,要求客戶出示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且不為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服務等的制度。
Ⅲ 金融機構的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金融機構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或者為客戶提供規定金額以上的現金匯款、現鈔兌換、票據兌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務時,應當要求客戶出示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客戶由他人代理辦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同時對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與客戶建立人身保險、信託等業務關系,合同的受益人不是客戶本人的,金融機構還應當對受益人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金融機構不得為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服務或者與其進行交易,不得為客戶開立匿名賬戶或者假名賬戶。金融機構對先前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的真實性、有效性或者完整性有疑問的,應當重新識別客戶身份。任何單位和個人在與金融機構建立業務關系或者要求金融機構為其提供一次性金融服務時,都應當提供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金融機構通過第三方識別客戶身份的,應當確保第三方已經採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戶身份識別措施;第三方未採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戶身份識別措施的,由該金融機構承擔未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的責任。金融機構進行客戶身份識別,認為必要時,可以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核實客戶的有關身份信息。
Ⅳ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醫護人員在各類診療活動中,必須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應至少同時使用姓名、性別、床號3種方法確認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識障礙、新生兒、圍手術期患者必須按規定使用「腕帶」標識。
3、護士在為患者使用「腕帶」標識時,實行雙核對。「腕帶」記載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床號、科別、診斷、過敏史等。由病房責任護士負責填寫。
4、護士在給使用「腕帶」作為識別標示時,必須雙人核對後方可使用,若損壞需更新時同樣需要經兩人核對。佩戴「腕帶」標識應准確無誤,注意觀察佩戴部位皮膚無擦傷、血運良好。
5、介入治療或有創治療活動、標本採集、給葯、輸血或血製品、發放特殊飲食前,醫護人員應讓患者或家屬陳述患者姓名,並至少同時使用兩種患者身份識別方法,核對床頭卡和腕帶,確認患者身份。
6、在診療活動前,實施者必須親自與患者或其家屬進行溝通,嚴格執行查對制度,保證對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
7、手術患者在轉運交接過程中,必須有患者身份識別的如下具體措施:
(1)手術患者進入手術室前,由病房護士給患者使用「腕帶」標識,寫清患者床號、姓名、性別、住院號、科別、血型後,與手術室護士交接並填寫病房與手術室對接單,無誤後方可進入手術室。
(2)圍手術期患者「腕帶」使用時間必須依據護理部規定,即手術前一日開始使用,手術後病情危重期間使用(直至改為二級護理),手術後病情穩定使用三日,結束後由病房負責護士核對後取下。
8、急診、病房、產房、手術室、ICU之間患者識別,必須有患者身份識別的如下具體措施:
(1)急診科危重患者轉科:由醫務人員護送,確保搬運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診就診的復寫病例、入院病例;認真與科室護士交接,內容包括患者一般資料、病情、置管情況、特殊情況等,並填寫急診科危重患者轉接記錄單,無誤後方可離開。
(2)門診急診患者與ICU、手術室、病房轉接患者:由醫務人員護送,確保搬運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診就診的復寫病例、入院病例;認真與科室護士交接,內容包括患者自然情況、生命體征、意識狀況、皮膚完整情況、出血情況、引流情況等,填寫門診急診患者與ICU、手術室、病房對接記錄單,無誤後方可離開。
(3)病房與手術室轉接患者:病房護士認真查對,做好手術前准備;認真與手術室護士進行交接,內容包括:床號、姓名、手術名稱、生命體征、手術前准備、葯物情況等,並填寫病房與手術室患者對接記錄單。
(4)手術室與病房轉接患者:手術後,手術室護士仍應按識別卡與病區做好病情、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寫手術室與病房患者對接記錄單,無誤後方可離開。
(5)病房與ICU轉接患者:由醫務人員負責轉送,保證搬運安全;病房護士認真交接,內容包括: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輸液、各種引流、皮膚完整情況等,填寫病房患者與ICU對接記錄單,無誤後方可離開。
(6)病房與產房轉接患者:病房護士認真交接,內容包括:患者一般資料、子宮收縮情況、會陰准備情況、胎心音、葯品、並發症等,填寫病房與產房患者對接記錄單,無誤後方可離開。
(7)產房與病房轉接患者:產房護士認真交接,內容包括:分娩情況、會陰情況、子宮收縮情況、葯品應用情況、新生兒情況等,填寫產房與病房患者對接記錄單。
(8)導管室與病房轉接患者:由醫務人員護送,保證搬運安全;導管室護士認真交接,內容包括:患者自然情況、術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識等,填寫導管室與病房患者對接記錄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