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封國
擴展閱讀
補錄分數線 2025-07-09 06:12:13

封國

發布時間: 2021-11-12 12:28:41

A. 分封制和封國制區別是什麼

1、分封對象不同。西漢的封國制的分封對象是同性宗族兄弟、子嗣;西周的分封制不僅分封同姓宗族,還分封了大量的功臣、前朝遺老遺少。

2、分封的權利大小不同。西漢的封國制沒有獨立的財政權力和軍隊調動的權力;西周的分封制不僅有獨立財政權,還可以獨立征發軍隊。

3、分封所處的社會意識形態不同。西漢的封國制是建立在封建社會制度的意識形態上;西周的分封制主要是建立在奴隸社會的意識形態上。

(1)封國擴展閱讀:

春秋時期傳統政治秩序的破壞,還表現在一些國家出現了由國君直接任命長官的郡縣。縣大約於春秋中葉在楚國產生,當時楚滅掉其北鄰若干小國,將其改置為縣,設縣尹、縣公進行統治。

縣尹、縣公雖用貴族擔任,但卻非世襲之職,國君可隨時對其任免調遣,因此縣制實際上是傳統貴族政治的對立物。

後來晉、楚、秦等國相繼開始推行縣制,晉國縣制尤為發達,卿大夫都在各自領地內設縣,委任有軍功者為其長官。

隨著縣的普遍設立,晉國到春秋末期又在邊遠地區設置面積更大的郡,性質與縣基本相同,但因地處荒僻,故地位尚在縣以下。

西周以來的政治結構本來是層層分封,而春秋中後期的郡縣打破了這一傳統,成為後世官僚制度的萌芽之一。

B. 封國能出國嗎

具體要看什麼國家 比如現在歐洲最嚴重的義大利 就對中國遊客進行了旅遊限制 這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像這種情況是無法去義大利旅遊了 不過大部分國家都可以

C. 周朝的封國有哪些

周朝在歷史上有多少個土封國,沒有人知道,僅在末期,有記載而言的,就有一百七十餘國。
陳國,媯姓,公爵。媯姓,系顓頊後裔,封國地為今陳縣。
杞國,姒姓,公爵。系夏禹王之後。封國地為今開封府雍丘縣。
宋國,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長庶子,曰微子啟。封國地為今河南東部、江蘇西 北部、安徽北部,中心為河南商丘。
虞國,姬姓,公爵。系周太王次子仲雍之後虞仲。由於其兄周章已經為吳君,別封其為虞。封國地為今河東太陽縣。
虢國,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封國地為今陝縣東南之虢城
齊國,姜姓呂氏,侯爵。系周功臣,曰呂尚,死後謚號為太公(俗稱姜太公)。封國地為營丘(今山東濰坊昌樂縣)
紀國,姜姓,侯爵。系太公次子。封國地為今壽光市。
魯國,姬姓,侯爵。系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公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功,乃封其長子周公旦於曲阜,以輔周室。
管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鮮。封國地為今河南信陽縣。(後與蔡叔度,武庚作亂,無後,其國遂廢。)
蔡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封國地為今河南汝寧府上蔡縣。後與管叔鮮,武庚作亂,留後以祭祀。)
衛國,姬姓,侯爵。系王同母少弟,為康叔。封國地為今北京冀州。
滕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綉。封國地為今山東滕州市。
晉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姬唐叔虞。封於唐,後改為晉。封國地為今山西平陽府絳縣東翼城。
楊國,楊姓,侯爵。系黃帝後裔,武王分封其弟叔虞於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齊,生伯僑,天子封為楊侯,以國為姓。
薊國,姬姓,侯爵。系帝堯之後裔。封國地為今北京順天府。
燕國,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召(shào)公?#93;。封國地為今幽州薊縣。
魏國,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畢公高。封國地為今河南開封府高密縣。
曹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鐸。封國地為今濟陽定陶縣。
成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封國地為今山東兗州府汶上縣。
霍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處。封國地為今山西平陽府。
秦國,-嬴姓,伯爵。系玄帝姬顓頊後裔。封國地為今陝西西安。(西周初期,歸周附庸。平王東遷,封為諸侯。)
吳國,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長子姬泰伯之後。封國地為今吳郡。
楚國,羋姓,子爵。系玄帝姬顓頊後裔。封國地為今丹陽南郡枝江。
莒國,嬴姓,子爵。系少昊之後。封國地為今莒縣。
邾國,曹姓,子爵。系陸終第五子晏安之後。封國地為今山東鄒城。
許國,姜姓,男爵。系伯夷之後,曰文叔。封國地為今許州。
出自文王之諸侯國主要有: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郇等;
出自武王之諸侯國,主要有:邗、晉、應、韓等;
出自周公旦之諸侯國,主要有:魯、凡、蔣、邢、茅、胙、祭
異姓諸侯國多為功臣、前代賢王和歸附小國,主
要有:齊、呂、申、陳、宋、薊、焦、祝、杞、紀、許、楚等。
另外還有其他一些諸侯國,如越、英、舒、黃、江、息、徐、莒、奄、郯、萊、六、鄖、孤竹、邾、繒、祝其、費、顓臾、鮮於等。他或過於弱小,為大國之附庸,如郯、顓臾等;或周初不承認周王室而遭到鎮壓,成為周王朝之諸侯國,如奄、徐等;或者實力雖有,但因各種原因並不周王朝所承認為有資格為獨立諸侯國,如邾國。

D. 封國和封地有什麼區別

封地和封國的區別很大,有封地的大臣只可以收取本封地的稅款,而有封國的大臣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封地可以被稱為諸侯國,當然他們也就可以被稱為諸侯王了。他們的權力也很大,他們可以有自己的軍隊,有些諸侯國還可以自己造錢

E. 封國和方國的區別急啊!

「方國」一詞,一般是指夏商周時期與中央王朝或中央王國相對而言的各地方的國家,商在尚未取代夏之前,商對於夏王朝來說是方國,但在滅夏以後,商就不能再稱為方國了,而已成為取得正統地位的中央王朝或中央王國。周也是如此,滅商前的周是商王朝的方國,可稱為「周方國」,滅商後,取代商的正統地位而成為中央王國。

「封國」最初出現在西漢,與方國最大的區別是,所封王國沒有兵權;對受封的土地享有所有權;官職的設置受中央限制等。

另:方國出現時,中國尚未進入封建社會;封國出現時,中國已進入封建社會。

希望有所幫助!

F. 中國封國了,這是事實嗎

只是控制進出,還沒有禁止,算不上封

G. 封國是什麼制度

就是在地方上分封同姓的王族到地方上做諸侯,封國和郡縣制度統稱為郡國制,在西漢建立之時,由於同姓較少,所以把同姓的王族分封到地方,封國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常常會與朝廷作對。

H. 西周時期主要的封國有哪些

有吳國、魯國、管國、蔡國、衛國、沈國、毛國、郜國、雍國、滕國、畢國、原國、酆國、郇國、召國、北燕國、古魏國、古韓國、邘國、晉國、應國、單國等。

1、吳國

吳國(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473年),存在於長江下游地區的姬姓諸侯國,也叫勾吳、工吳、攻吾、大吳、天吳、皇吳。

吳國國境位於今蘇皖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吳國的核心。國都前期位於梅里(今無錫梅村),後期位於吳(今江蘇蘇州),是春秋中後期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在吳王闔閭、夫差時達到鼎盛。

吳國鼎盛時滅亡淮夷、徐夷、州來、巢、鍾離、鍾吾、邗等一眾東夷之國和楚國屬國而疆域大為擴張,成為東南霸主。

吳國還曾擊敗郯、胡、沈、陳、許、蔡、頓、魯,柏舉之戰攻入楚都迫使楚國遷都,夫椒之戰南服越,艾陵之戰北敗齊,黃池之會會盟晉。吳鉤是冷兵器里的典範,充滿傳奇色彩,歷代文人寫入詩篇,成為馳騁疆場、驍勇善戰、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徵。

吳國有季札通習中原禮樂。有孫武、伍子胥等名將,誕生《孫子兵法》,開鑿邗溝(今京杭大運河)。出如火如荼、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等典故。前473年,越王勾踐復仇吞並吳國。

2、魯國

魯國(前1043年—前249年),周朝的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侯爵,首封國君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

西周初年周公輔佐天子周成王東征滅掉了夥同武庚叛亂的奄國,受封於奄國故土,由於周公要留在鎬京輔佐周成王,於是讓自己的長子伯禽代為赴任,建立魯國,國都為曲阜。

魯國始封時疆域較小,「封土不過百里」,後來陸續吞並了周邊的極、項、須句、根牟等小國,並奪佔了曹、邾、莒、宋等國部分土地,成了「方百里者五」的大國。

國力最強時其疆域北至泰山,南達徐淮,東至黃海,西抵山東定陶一帶,其統治核心區大都位於今山東省濟寧市境內,亦包括泰安南部寧陽,菏澤東部單縣、鄆城,臨沂平邑等市縣。為周王朝控制東方的一個重要邦國。

魯桓公、魯庄公、魯僖公時期是魯國最為強盛的時期,一度與齊國爭奪東方的霸主,魯僖公更曾領導諸侯抗衡過楚成王與晉文公。直至戰國初期,仍有數個諸侯國向魯國進貢。

魯國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歷時790年。魯頃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魯國為楚考烈王所滅。

3、管國

管國,是中國西周初期的一個姬姓諸侯國,國君為周文王昌的三兒子,周武王發的三弟鮮,侯爵,稱管叔鮮。

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後,封其三弟鮮於管建立管國,並與霍叔處和蔡叔度合稱「三監」。西周初年,管國頻頻在史書上出現,為當時周朝之東方重鎮。

首都位於今天的河南鄭州管城區,勢力范圍在首都周圍一片不大的地區。周公攝政之後,管叔勾結蔡叔度、霍叔處、武庚發動武庚叛亂被周公率兵剿滅,管國被廢。

4、蔡國

蔡國(公元前1046~公元前447年),周朝諸侯國,建都蔡(今河南上蔡縣),始封之君為周武王之弟叔度,因叔度跟隨武庚反叛,被周公放逐於郭鄰。蔡叔度死後,周公旦封其子蔡仲(名胡)於蔡(今河南上蔡縣),重建蔡國。

春秋時,蔡國經常受到楚國的逼迫。公元前531年,楚國滅蔡國。三年後,蔡平侯復國,遷都新蔡(今河南新蔡縣)。

公元前506年蔡國曾隨吳國伐楚,並攻入郢都。公元前493年在楚國的逼迫下,和吳國的幫助下,蔡昭侯遷都於州來(今安徽鳳台縣),稱為下蔡。公元前447年,蔡國被楚國所滅。

5、衛國

衛國,周朝的諸侯國,首都朝歌,第一代國君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衛國立國前後共計907年,傳41君,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也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

衛國疆域大致位於黃河以北的河南鶴壁、安陽、濮陽,河北邯鄲和邢台一部分,山東聊城西部、菏澤北部一帶,先後建都於楚丘、帝丘、野王。衛武公時一度強盛,周平王東遷時,衛武公曾出兵幫助平戎。

公元前254年,被魏國覆滅,衛國領地已成為魏國的一個封君之地。公元前241年秦取衛國的濮陽等地。公元前239年衛元君被迫遷往野王縣,衛國名存實亡。公元前209年,衛君角被秦二世廢為庶人,衛國徹底滅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代諸侯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衛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蔡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管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魯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國

I. 封國 是什麼意思

動詞:得到分封的土地(國家)
名詞:分封給。。。(諸侯君)的土地

咱們春秋戰國的時候中國被分了好多塊嘛,於是諸侯們守著的每個國都是一個封國。。
當然不止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有封國,我記得是古代中國封地制度是延伸到很長一段歷史一直到很久以後,漢朝也有,貌似以後也有……

J. 什麼是封國制

就是字面意思,也稱分封制,就是把國家土地封賞給有功的諸侯,那片土地的名稱就是封國,大貴族繼續封小貴族,就形成了一個中秧帶領幾個大諸侯國,拖著一群小鎮候形成一個整體。商代就有四大伯候八百鎮候之說,就說明了古中華文明的幾大勢力,四伯候是天子的封臣,四位大佬各帶領兩百鎮候(嫡系屬下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