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擴展閱讀
度小滿可以買股票 2025-07-04 06:21:35
上海海能投資股票行情 2025-07-04 06:14:13

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發布時間: 2021-11-21 14:03:12

㈠ 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有哪些

1.崔琦

崔琦,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人,華人科學家。1957年畢業於香港培正中學。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把1998年諾貝爾物理獎授予崔琦與德國科學家霍斯特·施特默和美國科學家羅伯特·勞克林,主要表彰他們發現並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同年,獲本傑明·富蘭克林物理獎。

2.莫言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1992年,莫言作品的第一部英譯本中短篇小說集《爆炸》(Explosions and other stories)在美國出版,由Janice Wickeri和Duncan Hewitt翻譯。美國重量級文學評論雜志《World Literature Today》評價說:「有如福克納,莫言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想像力鮮活豐富、圓滿自足的世界。」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諾貝爾獎官網摘錄了《天堂蒜薹之歌》一章節,作為對莫言作品的介紹。

㈡ 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有哪些

1、楊振寧和李政道在1956年合作發表論文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並且在1957年,兩人共同獲得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距離最近的,也是最讓我們值得驕傲的是科學家屠呦呦。她在1930年12月出生於浙江寧波,是我國著名的葯學家,曾經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

3、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美籍華人,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4、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美籍華人,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5、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6、李遠哲:1936年生於台灣,美籍華人,1986年諾貝爾獲化學獎。

7、朱棣文:1948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諾貝爾獲物理學獎。

8、崔琦: 1939年生於河南,美籍華人,1998年諾貝爾獲物理學獎。

9、高行健:1948年生於江西,法國籍華人,2000年諾貝爾獲文學獎。

10、錢永健:1952年出生於紐約,美國華裔化學家,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

㈢ 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都有誰啊

諾貝爾獎自1901年頒發以來,共有9位華人獲諾貝爾科學獎,他們分別是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李遠哲、高行健、錢永健和高錕。
1957年,李政道和楊振寧因「發現宇稱原理的破壞」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6年丁肇中因「發現一類新的基本粒子」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6年李遠哲因「發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詳細了解化學反應的過程成為可能,為研究化學新領域—反應動力學作出貢獻」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97年朱棣文因「發明了用激光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8年,崔琦與德國的霍斯特·斯托爾默和美國的羅伯特·勞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學研究做出的重大貢獻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0年,高行健憑借作品《靈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歷史上首位華裔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08年,錢永健與美國生物學家馬丁·沙爾菲和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2名科學家以綠色熒光蛋白的研究獲得該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2009年,華裔科學家高錕,
韋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三人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

㈣ 中國華人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有誰啊

諾貝爾獎自1901年頒發以來,共有7位華人獲諾貝爾獎,他們分別是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高行健

1957年,李政道和楊振寧因「發現宇稱原理的破壞」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6年丁肇中因「發現一類新的基本粒子」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6年李遠哲因「發明了交*分子束方法使詳細了解化學反應的過程成為可能,為研究化學新領域—反應動力學作出貢獻」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97年朱棣文因「發明了用激光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8年,崔琦與德國的霍斯特·斯托爾默和美國的羅伯特·勞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學研究做出的重大貢獻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另外法籍華人高行健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㈤ 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有哪些

楊振寧、莫言、屠呦呦。

莫言,本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生於山東省高密縣河涯鄉平安庄(現為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中國當代作家,中共黨員。現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國際寫作中心主任。2012年10月,成為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創作特點

莫言非常重視文學的本體意義,體驗性是他鄉村寫作最重要的特點,這得益於他二十年的農村生活,他與鄉間社會朝夕相處,它的魅力與痛苦都深入到作家的骨髓,變成了一種獨特的體驗。

這種歸屬性的存在不同於早先知識分子理性剪裁過的農村,藉此展現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兼濟天下的宏願;也不同於城市作家體驗農村生活一般只看到了農村社會的浮光掠影,從而得出一些偏激的結論,相反那是一種由表及裡的深刻,他能發現農村不僅有耕種的辛勞還有收獲的喜悅。

對此,莫言也毫不諱言自己農民作家的身份,他認為這是故鄉血地對自己的一種限制,因為生於斯長於斯,故鄉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人物百態就印入了作家的意識,培養了他認知世界的獨特方式和角度,因此在創作中遇到合適的催生物就容易產生本能的反應,做出相應的情感取向。

㈥ 華人中曾獲得諾貝爾獎有哪5個

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
李政道,楊振寧,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李政道時年31歲,楊振寧時年35歲;
丁肇中,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0歲;
李遠哲,1986年與哈佛大學博士及多倫多大學博士同獲諾貝爾化學獎,時年50歲;
朱棣文,199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9歲;
崔琦,1998年與德國科學家霍斯特·施特默和美國科學家羅伯特·勞克林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59歲;
錢永健,2008年獲諾貝爾化學獎,時年56歲(前幾位都是美籍華人);
高錕,英籍華人,200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76歲。

㈦ 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有哪幾位

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有:

一、崔琦

崔琦,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人,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美籍華人科學家。

1957年畢業於香港培正中學。1958年赴美國深造,就讀於伊利諾伊州奧古斯塔納學院;1967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82年起任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

1984年獲濃縮物質物理巴克利獎。1998年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2004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聘為中科院榮譽教授。

二、屠呦呦

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葯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葯學系生葯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

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葯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三、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李政道的研究領域很寬,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頗有建樹。

四、楊振寧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統計力學是楊振寧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統計力學方面的特色是對紮根於物理現實的普遍模型的嚴格求解與分析,從而抓住問題的本質和精髓。

五、李遠哲

李遠哲(Yuan Tseh Lee),男,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台灣省新竹市,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美籍中國台灣人。

李遠哲主要從事化學動態學的研究,在化學動力學、動態學、分子束及光化學方面貢獻卓著。分子束方法是一門新技術,1960年才開始試驗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起初只適用於鹼金屬的反應,後來由李遠哲在1967年同赫休巴赫教授共同研究創造,把它發展為一種研究化學反應的通用的有力工具。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崔琦

網路—屠呦呦

網路—李政道

網路—楊振寧

網路—李遠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