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拒絕采訪
擴展閱讀
股票沒錢買 2025-07-04 00:32:14
北京釣魚台 2025-07-04 00:20:28
股票價格300029最低價 2025-07-04 00:16:46

拒絕采訪

發布時間: 2021-11-21 17:03:20

❶ 如何委婉的拒絕采訪電話

你說,不好意思有電話插進來,或是不方便接聽,不然直接沒電

❷ 公民有沒有拒絕記者采訪的權利

公民有沒有拒絕記者采訪的權利?你當然有權利拒絕接受記者采訪和拍攝,但是記者也有權利反映你的拒絕,並且用於新聞報道,只要所涉及到的事關公眾利益。
在你所舉的例子裡面,隨地吐痰顯然是不道德的行為,即便不是記者,而是普通路人拍攝下來刊登到媒體上,也是可以的。如果你要對電視台和記者提起告訴,這是你行使自己的權利,但是對方會用行使輿論監督權進行抗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我國的法律和司法實踐(主要是後者),基於若干特定情況和社會公共利益原因,可以不經肖像權人的同意,即合理地使用其肖像,
一般而言,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其肖像,但在某些情況下,雖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仍可使用其肖像,並不構成侵害肖像權,這便為使用他人的肖像的人提供了抗辯的事由。這些抗辯的事由為使用人提供了合理使用的條件,阻卻了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使用其肖像的違法性。其中就包括行使正當的輿論監督權,
為行使正當的輿論監督權(憲法規定:公民有監督權)、為批評某種不文明的行為、舉止,以譴責行為人的不法行為或不道德行為,教育公眾遵紀守法,尊重社會公德,維護社會秩序等,登載其不文明行為而使用公民肖像。如拍攝破壞社會公共財物、環境污染的行為等;

❸ 《拒絕采訪》是一部什麼類型的電影,講述了什麼內容

《拒絕采訪》是一部中國式的家庭電影,電影的主要內容是:一位環衛工人撿到了三十萬並交給了警察,之後還拒絕接受一切采訪,然而後來失主卻表示自己丟失的是三十五萬,而清潔工人也因此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最後,在大家的不懈追查下,終於得知了那消失的五萬塊錢去了哪裡。原來當時發現那三十五萬的是老杜的同事,這位同事的母親需要很多錢來看病,所以他便悄悄扣下了五萬塊錢,但是那五萬塊錢已經被用掉了五千,所以那位同事最終只換了四萬五千塊給失主。

❹ 這種情況下能不能拒絕記者的采訪

對方可以拒絕記者的任何采訪。建議這種情況可搜集證據去法院起訴,這樣能徹底解決問題。

❺ 關於記者采訪權、民眾拒絕采訪權的問題

1\可以,只要你沒做影響公眾利益的事情。
2、可以拒絕,經常拒絕,不過注意方法方式。
3、記者沒權利隨便采訪犯人。需要通過政法部門。賣淫嫖娼的被抓到,記者有權利曝光他們,他們沒權利不讓全社會人知道。記者曝光賣淫嫖娼,是在履行社會責任,沒有負責任一說。會做事的記者會打格子上去,不打也沒問題。
4、請記住,跟著你不犯法,中國沒有一條法律規定不能跟著某人的,你打人,就全是你的責任了。你覺得對你造成威脅了,可以報警。但不能打人。
5、因為記者有保障公眾知情權的義務。所以記者可以想方設法采訪。那不叫強行采訪。一般是暗訪。
6、請問郭德綱圈地影響別人生活,記者曝光有何問題。名人就可以特別嗎。
7、你喜歡聽廢話,看時政新聞不就得了。

❻ 當在采訪中遭到采訪對象拒絕怎麼辦

1、了解采訪對象拒絕你的原因,他的心理是怎樣的,有什麼顧慮等等,針對這些再與采訪對象進行溝通,自己一定要真誠,答應采訪對象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取得其信任,看能否取得突破。當然,不能為了采訪卑躬屈膝,讓人看輕2、從采訪對象的身邊人出發,包括家人、朋友、領導、同事等等,收集足夠多的資料,從側面來支撐你想要達到的報道效果。要注意的是,采訪過程中可以錄音,寫稿要謹慎,註明消息來源,規避責任,避免不必要的糾紛。我曾經就遇到事後反悔的采訪對象,雖然最後不了了之,但是是一個值得反省的教訓。3、多方努力無果,那就只有換采訪對象了

❼ 普通的個人或私人的企業或組織,有沒有權利拒絕記者采訪如果可以拒絕,記者還強行采訪怎麼辦

在我國,至今「采訪權」法無明文,它沒有作為一項授權性的規范在法律上加以規定。但是,采訪自由可以從《憲法》的言論出版自由中延伸出來,包括批評自由、通訊自由等等。新聞工作者是公民,他們和他們所在的媒介單位的工作是服務並從屬於公民的言論出版自由的,是為了滿足公民的表達權和知情權才擁有采訪自由的權利的。

我國的立法趨勢,是把新聞工作者視為普通公民的,例如關於法庭中記者權利的變化(從允許攝影到不允許攝影)、關於證券法中記者地位的變化(從認定為內情人到否定其為內情人)等等。記者不是享有行政、司法特權的公務人員。記者作為公民享有權利,同時也就受到人身權、知識產權的保護,但這種保護適用於治安管理條例和刑法的有關規定,而不適用於妨礙公務罪。如果認為記者在采訪中受到毆打,打人者涉嫌「妨礙公務」罪,這在法律認識上是有誤的。

采訪要受到指導思想、國家安全、維護公共秩序的限制。另外還有一個很大的限制,這就是被采訪對象的權利的限制。記者要尊重被采訪對象的言論自由權、通訊自由權、住宅不受侵犯的權利,不得干擾工作、不得侵犯私生活領域、不得公開企業法人的商業秘密等等。《中國新聞工作者新聞道德准則》規定:「通過合法的和正當的手段獲取新聞,尊重被采訪者的聲明和正當要求。」

現在的輿論監督,實際上相當程度是黨和政府的某種權力的延伸和補充,很容易使記者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自己手中也握有什麼「權力」。已有人提出采訪權應是「權力」之權而不是「權利」之權,還有人主張實行強制性采訪,要求對於記者的調查采訪,任何單位、部門、個人不得拒絕、抵制、隱瞞。這都是將記者的「權利」變成了「權力」。隱性采訪中的偷拍偷錄,甚至通過直接體驗犯罪行為來取得第一手材料,使得記者擁有了像警察一樣的權力。這樣做,至少不會受到法律保護的。警察經過批準的權力是法律賦予的,他們取得資料是為了辦案,因而是封閉的,本身帶有保護公民私權的性質;而記者的目的是為了公開,記者採取行動的後果,有可能取消公民任何自我保護的防線。如果媒介上經常不斷地出現偷拍偷錄的鏡頭,即使是主觀上是為伸張正義,從長遠看,也可能會使其他公民失去私密感和安全感,這種潛在的社會效果要思考。

就此,需要提出記者工作是不是專業的問題。恐怕任何一位記者都希望外界承認自己的工作是一種專業。如果記者工作是一種專業,那麼,這種專業不僅是寫寫稿子,新聞稿是各種文章寫作中較簡單的一種,專業水平是有限的,最能體現記者專業的,就是想方設法通過正當的途徑取得新聞。這就是你的專業!你得不到需要的東西,就是你不夠專業。私家偵探查不出線索,只能怪自己的專業水平不夠,怪當事人狡猾會被嘲笑的。那麼,記者采訪不到需要的材料,就能怪當事人不配合嗎?亮出記者證,對方必須回答,這是誰都會做的事情,無論如何算不上一種「專業」。

當談到記者采訪權的時候,也要想到與采訪權利相對應的責任或義務是什麼,這就是尊重被采訪者的權利。以正當的方式采訪,能夠讓被采訪人不拒絕采訪,願意與記者交談,並且談出記者需要的東西,這就是記者的專業工作。

❽ 如何拒絕媒體采訪

就用憲法里的言論自由給他們解釋把,可以說也可以保持緘默,無可奉告,但要謹慎行事,當然好的采訪讓它來的越多越好呀。

❾ 如何拒絕采訪

1.我不願意采訪
2.現在又別的事情要處理。希望以後有機會在說。
3。謝謝媒體的關心。可以告訴大家的我會告訴大家的。
多看看娛樂新聞,參考下明星們的回答啊。。。

❿ 拒絕采訪的劇情梗概

清潔工人老杜在工作時撿到了三十萬元巨款。他心無雜念,在第一時間把錢帶回環衛隊,聯繫到失主後交還了三十萬元。電視台一名新進女記者前來采訪,隊里上下對此事都是全力配合,但老杜卻拒絕采訪。當晚播出的電視節目里,女記者大贊老杜的淡泊名利、低調作風。
後續采訪中,女記者得知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失主丟的錢不是三十萬,而是三十五萬!女記者驚詫了,出於對工作的負責,出於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年輕的女記者下定決心一定要采訪到老杜,提出事實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