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擴展閱讀
股票沒錢買 2025-07-04 00:32:14
北京釣魚台 2025-07-04 00:20:28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發布時間: 2021-11-21 21:52:01

⑴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有餓死」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 該詩的意思:

  1.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

  2.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⑵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什麼意思(具體)

這句話的意思是: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

出處:唐·李紳《憫農二首·其一》

原文: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譯文: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2)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擴展閱讀:

「春種一粒粟」指一顆種子種下去的時候,「秋收萬顆籽」意指春華秋實的這個過程,但是後兩句突然變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從無所不包的四海,突然回到了一個要餓死的農夫,這種空間的穿越感沖擊力無比強大。從豐收的喜悅跌成慘痛的現實,從耕種的力量跌成沉痛的悲哀,從巨大的希望跌成巨大的絕望。

這重重的一跌,就會給人產生猛烈的沖擊,能讓農民從大豐收到變得一無所有的只有統治階級殘酷的壓迫,只有統治者赤裸裸的掠奪,只有這個黑暗的社會現實壓榨著他們,剝削著他們,踐踏著他們的生命。

⑶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下一句是什麼

憫農
【作者】李紳 【朝代】唐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賞析
【注釋】:[1]禾:禾苗。[2]日當午:太陽當頭直曬的時候,指中午。[3]餐:飯。[4]皆:都是。[5]秋成萬顆子:一作「秋收萬顆子」。這首憫農詩,寫出了農民勞動的艱辛和對浪費糧食的憤慨。在盛夏的正午,農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鋤地,汗水淌滴在莊稼地里。可是誰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飯都包含著農民的辛苦啊!李紳,字公垂。他不僅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而且是寫新樂府詩的最早實踐者。元稹曾說過:「予友李公垂,貺予樂府新題二十首。雅有所謂,不虛為文。予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列而和之,蓋十二而已。」

⑷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意思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種是指:播種,收是指:收獲,詩中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

⑸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什麼古詩

是《古風二首 / 憫農二首》。

原文:

《古風二首 / 憫農二首》

【作者】李紳【朝代】唐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5)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擴展閱讀:

《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

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

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組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朴,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

這兩首詩不僅在民間廣泛流傳,在文學史上亦有一定影響,近代以來更作為思想教材選入了小學教科書。

⑹ 春種一粒粟的素是什麼意思,秋收萬顆子的子是什麼意思整個詩句是什麼意思

【粟】:泛指谷類。

【子】:指糧食顆粒。

《憫農》唐代:李紳

【全詩譯文】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