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楊義
擴展閱讀
1849股票代碼 2025-07-03 14:59:01
西咸新區空港新城 2025-07-03 14:52:03
客使圖 2025-07-03 14:39:26

楊義

發布時間: 2021-11-22 14:38:45

Ⅰ 楊義的介紹

楊義,男,1939年6月生,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烏丹人,祖籍山東省壽光。曾用名楊毅,筆名生林。

Ⅱ 楊義的個人履歷

1919年3月軍校畢業後派任廣西陸軍第1師(師長陳炳焜)第2旅第3團少尉見習官。8月調升廣東陸軍第1軍(軍長馬濟)補充營第1連中尉連附。
1920年5月補充營改稱廣東陸軍第1軍第3旅(旅長唐伯珊)第5團第2營,升任第1連上尉連長。
1921年2月第3旅改稱廣西邊防軍第6路(司令唐伯珊),調任上尉參謀。6月所部改稱靖西救桂軍(總司令唐伯珊),調任第11支隊(司令許炳章)第2營,仍任上尉副官。
1922年8月離部,改任廣西陸軍第5獨立旅(旅長李宗仁)上尉參謀。
1923年4月升任第5獨立旅幹部教練所(兼所長李宗仁)第3軍士隊少校隊長。
1924年4月調任廣西討賊軍(總指揮黃紹竑)警衛團(團長呂煥炎)第2營少校營長。7月所部改稱討賊軍第5縱隊(司令呂煥炎)警衛團(兼團長呂煥炎)第2營,仍任少校營長。11月所部改稱廣西陸軍第2軍(兼軍長黃紹竑)第5縱隊(司令呂煥炎)警衛團(兼團長呂煥炎)第2營,仍任少校營長。
1925年3月警衛團改編為第5縱隊(司令呂煥炎)第5團(兼團長呂煥炎),升任中校團附。
1926年3月所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7軍(軍長李宗仁)第9旅(旅長呂煥炎)第17團,升任上校團長。
1927年7月所部改稱第7軍第4師(師長伍廷颺)第17團,仍任上校團長。12月所部改稱第39師(師長呂煥炎)第10團,仍任上校團長。
1928年4月所部改稱第52師(師長呂煥炎)第10團,仍任上校團長。
1929年6月所部改稱廣西警備軍(兼司令俞作柏)第1師(兼師長呂煥炎)第10團,仍任上校團長。9月第1師改編為新編第16師(師長呂煥炎)第1旅(轄兩團),升任少將旅長。11月22日第1旅改編為護黨救國軍第8路軍(總司令李宗仁)第1縱隊(指揮官呂煥炎)第3師(轄兩團),升任中將師長。12月22日第3師改編為新編第16師(兼師長呂煥炎)第1旅,降任中將旅長。
1930年1月17日因部屬兵變被迫離職後避居香港。
1935年3月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竑)參議。9月兼任泰順縣縣長。
1936年5月調任浙江全省保安司令部(兼司令黃紹竑)辦公廳少將高級參謀。
1937年4月調任訓練總監部(總監唐生智)少將附員。8月調任國民政府大本營(大元帥蔣中正)第1部(作戰部,部長黃紹竑)少將高級參謀。10月調任第2戰區司令長官部(司令長官閻錫山)少將高級參謀。
1938年1月調任浙江省國民抗敵自衛總司令部(兼總司令黃紹竑)總務處少將處長。
1942年3月辭職返鄉。
1943年12月出任廣西綏靖公署(兼主任李宗仁)參議兼公營第1礦區主任。
1944年9月因礦區停辦解職返鄉。
1946年5月出任廣西省政府(主席黃旭初)柳江縣縣長。
1947年9月辭職返鄉。
1949年12月出任柳州市人民臨時治安委員會常務委員。
1951年1月出任柳州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兼馬路修建委員會總務股股長。4月兼任柳州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兼主席陳楓)市政建設委員會(主任龍月卿)副主任委員。8月當選協商委員會委員。
1954年2月當選民革柳州市(主委黎達愚)委員。
1955年8月當選政協柳州市(兼主席蕭寒)常務委員。
1956年10月當選民革柳州市副主任委員。
1958年3月當選政協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劉建勛)委員。9月兼任民革柳州市秘書處處長。
1974年2月14日在廣西柳州病逝。著有《自傳》。

Ⅲ 相聲演員楊議是誰的徒弟啊

相聲演員楊議並沒有拜師,楊議原名楊儀,1962年出生於中國天津市,父親是相聲演員楊少華,自幼便開始學習相聲。

拓展資料

楊議,1962年1月10日出生於中國天津市的一個相聲世家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之子,中國內地相聲、影視演員。楊光相聲社創始人,同時也是楊光品牌喜劇《楊光的快樂生活》系列和《楊光那些事》系列的導演兼主演。

1995年獲得侯寶林全國相聲大賽金像獎。2002年憑借《如此辦學》獲得首屆CCTV相聲大賽一等獎。2003年憑借《肉爛在鍋里》再度獲得第二屆CCTV相聲大賽一等獎。2004年開始自導自演都市輕喜劇《楊光的快樂生活》系列,成功塑造了楊光這個熱心、善良、但也有不少小毛病的天津小市民形象。該劇共拍攝九部。2013年2月26日,執導並主演的電影版《楊光的快樂生活》全國首映。

2016年4月主演《楊光的快樂生活》升級版《楊光那些事》第一季。2017年7月執導電影《長官傳奇》獲選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展映影片。2017年8月主演《楊光那些事》第二季 。

2018年3月5日,楊議和父親楊少華創辦楊光相聲社正式開張,旨意「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藝術,讓老百姓聽得起相聲」 。3月26日,其執導的紀錄片《就是那一隻蟋蟀》在北京電視台紀實頻道播出,該片入圍第7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 。4月13日,其主持的脫口秀《議想天開》在愛奇藝獨播。

Ⅳ 三國里的楊義在那啊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建安中,楊儀為荊州刺史傅群之主簿,不久背傅群而投襄陽太守關羽。關羽命楊儀為功曹,遣往蜀中見劉備。劉備與楊儀共論軍國計策,政治得失,甚為欣悅,因此辟楊儀為左將軍兵曹掾,後丞相諸葛亮以楊儀為參軍署府事。建興八年楊儀遷長史,加綏軍將軍。諸葛亮數次出軍,楊儀常為其規畫分部,籌度糧谷,處事極捷。因此一應軍戎節度,皆由楊儀取辦。前軍師魏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性格矜高,當時軍中眾人皆避而下之,唯獨楊儀肯不假借於魏延,魏延因此忿怒,二人勢如水火。不久諸葛亮病卒,楊儀等部領全師還朝,又誅魏延。楊儀自以為功勛至大,當代諸葛亮秉持朝政,但諸葛亮遺意在蔣琬。楊儀回都,拜為中軍師,並無實際統領,但止從容無事而已。楊儀深深不忿,常發怨言,後軍師費禕以其言密奏後主。楊儀被廢為庶民,徙漢嘉郡。楊儀至徙處,又上書誹謗,辭指激切,朝廷於下郡收押楊儀。結果楊儀自殺,妻子還蜀。

Ⅳ 相聲演員楊義出生日期

楊議,楊少華之子,1962年5月25日出生於中國天津市,中國相聲、影視演員。
1995年參加侯寶林全國相聲大賽,並獲得金像獎。 2002年憑借《如此辦學》第一屆CCTV相聲大賽一等獎。2004年開始自導自演都市系列喜劇《楊光的快樂生活》,共拍攝九部。2012年,主演電影版《楊光的快樂生活》。 2013年,主演《我們家的微幸福生活》。 2014年拍攝紀錄片《蟲兒》。2016年,拍攝《楊光那些事》與《長官傳奇》。

Ⅵ 楊義介紹。

叫楊義的人很多,名人也不少

其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現任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中文系講座教授

其二
著名相聲演員
楊義、楊少華、楊進明合作的相聲在春晚等舞台多次出現

Ⅶ 馬謖,楊義什麼出身

馬謖、楊儀都是荊州集團的人,荊州集團是諸葛亮依靠的主要力量,起到用以壓服益州的本土集團的作用。

馬謖出身荊州世族,是荊州集團的優秀參謀人員,他有很多計謀為諸葛亮南征北伐立下了功勛。但是他不是個好的將領,諸葛亮用人方面沒有劉備高明,用錯了馬謖。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 (今湖北宜城南)人,是蜀漢侍中馬良的弟弟。馬謖一共兄弟五人,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馬謖兄弟都有才華和名氣,並稱為「馬氏五常」。

馬謖最初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擔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砈太守。馬謖才氣器量超過常人,喜好議論軍事謀略,丞相諸葛亮對他深為器重。劉備臨終之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加考察。」諸葛亮還認為不是這樣,讓馬謖擔任參軍,時常接見一起談論軍事謀略,從白天直到黑夜。

楊儀也是荊州集團的人,劉備用他的才,而諸葛亮也是只用他的才。

楊儀(?-235年),字威公,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初為荊州刺史傅群主簿,後私自投奔關羽,任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劉備贊賞,擢為尚書。因與尚書令劉巴 不和,降為弘農太守。建興三年(225年)任丞相參軍。建興五年(227年),隨亮出軍漢中。建興八年(230年),遷長史,加綏德將軍。亮卒,他部署安全退軍。亮生前定蔣琬繼己任,儀僅拜中軍師。建興十三年(235年),因多出怨言,被削職流放至漢嘉郡。但楊儀仍不自省,又上書誹謗,言辭激烈,最後下獄,自殺身亡。

Ⅷ 求相聲演員楊義簡介

楊義,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老師第五個孩子。楊義的小學、初中、高中都在天津度過。小時候的他十分調皮和任性,凡事爭強好勝。看過的電影、戲劇,他過目不忘。除此之外,還反復聽老一輩相聲演員的段子。

楊義的第一任老師便是父親楊少華。當初,一心想進入相聲行當的楊義,憑的僅是一時的熱情,當他真正踏上這個行當的時候,才感覺到這個行當是太難了。經過一段時間十分刻苦的練習,他感覺自己可以上台演出了。他學藝的前3年,觀眾給他的笑聲和掌聲是那樣的吝嗇,簡直一點情面都不講。不過,他還是堅持下來了。

楊義曾獲得1992年「馬三立相聲大賽」二等獎、1995年「侯寶林相聲大賽」金像獎、2002年元月創作表演的相聲《如此辦學》一舉摘得CCTV首屆相聲大賽一等獎。

相聲作品:《歌廳軼事》、《如此辦學》、《瀟灑走一回》、《肉爛在鍋里》等。

影視作品:《防守反擊》、《大柵欄》、《有人愛沒人疼》、《美好生活》、《一手托兩家》等。

2003年,偕父親楊少華出演舞台戲劇《瘋狂簡訊》。

2004年,正式調入北京市曲藝團,從事相聲創作和表演。同年參與主演都市系列喜劇《楊光的快樂生活》,引起了廣大觀眾的關注。

初學相聲
楊義是家裡最小的兒子。他從小就表現出了超人的藝術天賦,只要聽過一遍戲和歌,他馬上就能模仿得惟妙惟肖。1979年的一天,楊少華到天津一家工廠去演出,楊義就坐在台下看。他發現,整個大禮堂黑壓壓地坐滿了人,就連走道、窗戶上都站滿了人。父親在台上每說幾句話,觀眾都會被逗得哈哈大笑,那笑聲幾乎要將房頂掀開。這讓楊義感到非常震撼,他想:「原來相聲能有這么大的魅力啊?那麼,我為什麼不學呢?尤其是我還有父親這么好的老師。」

他的想法卻遭到父親的堅決反對:「當相聲演員苦啊,我不能再讓你走這條路了。咱們家沒有文化人,我還指望著你將來考大學呢。」可楊義的脾氣也很倔:「我喜歡相聲,我一定要學。」楊義開始悄悄地練開了。他每天練習那段傳統相聲《地理圖》,一次連續說40分鍾不停口。每天他都要練幾次,直到練得口乾舌燥,嘴裡發麻,吃飯都不知道什麼滋味了。

漸漸地,楊義的相聲已經說得不錯了。他開始頻頻地參加各種演出,深受大家的歡迎。楊義從不在父親面前提相聲的事情。

缺少自信
有一次楊義參加演出時得知父親也要來演出,心中發怯的楊議平時練就的功夫一下子不知道跑到了哪裡,他只感到自己發不出聲音,並且還忘了詞。結果,楊義被觀眾一片噓聲地趕下了台。

父親開導他說:「你應該找找自身的原因,努力提高自己。」 經過刻苦的練習,楊義的相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邀請他參加演出的人也更多了。

然而,楊議在心理上仍然過不了父親這一關。1987年夏天,楊義到湖南演出,本來發揮得特別好,在准備第三場的演出時,突然聽說父親來救場,楊義完全亂了方陣,結果,他灰溜溜地下了台。那一刻,楊義突然對父親產生了一股怨氣。他覺得,都是因為父親身上的光環太耀眼了,自己才變得如此不自信。

走出自卑
楊少華將兒子叫到身邊,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小五啊,我就跟你講講我的故事吧。我記得大約是10年前,那時我在天津相聲界已經比較有名了。一天,我聽說侯寶林大師在台下看我的演出,我不知為何,把一段原來說了無數次、從未出了岔子的相聲說得語無倫次。當時的情景就像你遇到的一樣,我幾乎是被觀眾轟下台的。」楊議瞪大眼睛望著父親:「您是因為什麼呢?」楊少華說:「後來我想了很久才琢磨透,可能這就像在武林界,當功夫淺的人遇到功夫深的人時,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不自信和自卑。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你就會發揮失常。」楊義急忙問:「那怎麼辦?」楊少華說:「一是苦練基本功,二是樹立自信,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功夫很深的人,不懼怕任何人。我這樣實踐了幾次,終於戰勝了自己。」

聽了父親的話,楊議茅塞頓開。從此,楊議再也不迴避和父親談論相聲。每排練了一個新段子,就主動說給父親聽,讓父親提意見,然後認真地改進。

在楊少華的幫助下,楊議終於走出了自卑的陰影。1992年,他在「馬三立相聲大賽」獲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1995年,楊議又報名參加了「侯寶林相聲大賽」。楊少華聽說後,把自己抱病連夜想出來的幾個新「包袱」告訴了楊議,楊義果然覺得增色不少。這次,楊議如願地摘得了「金像獎」。楊議獲獎後,媒體爭相報道,各種演出的邀請也紛至沓來。楊少華總是經常敲打他,讓他不要自滿。

2002年,中央電視台要舉辦「首屆全國相聲大賽」。這是一次最高規格的比賽,父子兩個都報名了,其實,楊少華是想用自己的參賽來激勵兒子。在那次大賽上,楊義不負眾望,獲得了冠軍,而楊少華也獲得了最佳榮譽獎。一起上台領獎時,父子倆站在一起,互相對視著,眼睛都濕潤了。楊義第一次深深地感到,父親對自己的愛是那麼的深沉,他是為了自己才不顧70多歲的身體、冒著不能獲獎的尷尬來參賽的啊。那一刻,楊議突然有了一個想法:「我們父子為什麼不合作說相聲呢?那樣,我會得到父親更多的指點,從他身上學到更多的東西啊。」

楊少華和楊議開始了合作。他們表演的相聲《有這么一個人》一亮相,立即引得一片叫好聲。觀眾非常喜歡這對父子搭檔。

父子搭檔
楊少華平時對自己非常節省。2003年初,楊義想買輛二手車。父親得知後,怕買二手車不安全,就將自己省吃儉用攢下的錢拿出來,幫楊義買了輛帕薩特。楊議到北京發展後,要在北京買套房子,又是父親默默地將錢交到了他的手上。

楊義總覺得作為兒子,自己為父親做得太少太少了。2003年5月,楊議的母親因心臟病去世了,父親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無力自拔。楊議強忍著自己內心的痛苦,他日夜守在父親的身邊,安慰開導父親,服侍父親。

想來想去,楊議覺得只有讓父親有事做,才能讓他忘掉痛苦。於是,他對父親說:「咱們准備上2004年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吧。」於是,父子倆開始創作新的相聲作品。在創作、排練中,楊少華漸漸地走出了喪妻的傷痛。他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這個作品中。然而,就在他們的作品已經決定上春節聯歡晚會,並且進行了幾次排練後,不知為何,他們的節目突然被撤了下來。楊少華流著眼淚離開了中央電視台。

楊議心裡也非常難過,父親已經74歲了啊。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做一件讓父親感到驕傲的事情。楊議想起,父親曾經說過,以相聲形式表現老百姓生活的電視喜劇還是個空白。於是,他決定拍一部20集的電視喜劇,由他和父親來演,圓父親的一個夢。父親聽了果然很高興。

楊議馬上開始聯系劇本、投資等事宜,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前期的一切准備工作。為此,人都快累散架了。2004年6月,《楊光的幸福生活》終於正式開機。盡管楊少華對拍戲不太適應,每天都非常辛苦,但他的情緒卻很高,笑容重新又綻放在了他的臉上。

《楊光的幸福生活》一經播出,立即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看父親喜歡上了演戲,楊議計劃拍攝《楊光的幸福生活》續集,還由他們父子來主演。他對筆者說:「父親這輩子不容易,我一定要讓他晚年幸福快樂。」

找了半天終於找到 嘿嘿~

Ⅸ 楊義的簡介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中國魯迅研究會會長。
生平
1946年8月30日生於廣東省電白縣,為家鄉第一代小學生。在電白一中讀完中學之後,於1965-1970年就學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
1970-1978年在北京石油化工總廠當工人、宣傳幹事。
1978—1981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學習,獲碩士學位(2000年獲武漢大學文學博士學位)。
1981年畢業後留文學研究所工作,1985年破格為副研究員(社科院首批破格的六人之一),1989年再破格為研究員(社科院當年破格的二人之一)。
1991年獲政府特殊津貼(為當時五十歲以下的二人之一),同年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發的有突出貢獻的學位獲得者榮譽。1993年為國務院學位辦評為博士生導師。
1994年獲國家人事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8年出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學評論》主編,《文學年鑒》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學刊》主編(2007年),全國《格薩爾》領導小組組長。
2004年出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2006年獲評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首批四十七人之一),學部委員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最高學術職務和榮譽稱號,意在肯定社科院資深或有突出貢獻的研究人員的成就和價值。
2009年被選為中國魯迅研究會會長。
2010年任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中文系講座教授。
楊義先生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等多個領域均有成果問世。主要著作有《中國現代小說史》(三卷)、《中國敘事學》、《中國古典文學圖志——宋、遼、西夏、金、回鶻、吐蕃、大理國、元代卷》、《楚辭詩學》、《李杜詩學》、《重繪中國文學地圖》、《20世紀中國文學圖志》、《重繪中國文學地圖通釋》、《讀書的啟示》、《感悟通論》 、《現代中國學術方法通論》以及《楊義文存》(7卷10冊)等40餘種,著述量在900萬字以上;主編《顧毓琇文集》(16卷)、《古今名篇》(上、下)、《文學研究所學術文選(1953-2003)》(五卷)等18種67冊;發表論文500餘篇。
2011年3月由中華書局出版「諸子還原」四書《老子還原》、《莊子還原》、《墨子還原》和《韓非子還原》。
著述獲得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等獎項。
在學術研究中既注重對具體文學、文化現象的深入探究,更強調對中華文明的總體把握,先後提出「大文學觀」及文學學科分支重建,敘事學、詩學的中國學理,「重繪中國文學地圖」及其動力系統(包括「邊緣的活力」),先秦諸子的生命還原和全息考證等學術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