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深海皺鰓鯊
軟骨魚綱的1目。本目現存只1科1屬1種——皺鰓鯊科皺鰓鯊因鰓間隔延長而褶皺,且互相覆蓋,故稱為皺鰓鯊。體長1.5米左右,最長雌魚1.96米,雄魚1.65米。體鰻形。有6對鰓孔。口近端位。上下頜同形。每牙具3個長齒尖,屬枝牙型,有基板似化石異棘類(Xenac-anthus)的牙齒。鼻孔在側腹面。眼無瞬膜,具噴水孔。側線溝狀。脊索未收縮;前10個脊椎有清楚的環狀鈣化物;在臀鰭以後的脊椎,亦有環狀鈣化的跡象。臀鰭長;尾鰭中的脊椎稍向上翹,形成不顯著的歪型尾。數量很少分布於太平洋和大西洋。一般生活在450~760米的深海中。卵胎生。雄魚有極發達的鰭腳。春天受精。卵囊一端突起。發育在母體內進行。孵化期1年以上,翌年夏季,幼魚才生出。
2. 深海魚有哪些
海底使我們很難探索的一個區域,在深海里生活著一些深海魚,它們的一般長相都比較猙獰,那麼深海到右哪些深海魚呢?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深海魚的種類。
3. 深海皺鰓鯊的簡介
軟骨魚綱的1目。本目現存只1科1屬1種——皺鰓鯊科皺鰓鯊因鰓間隔延長而褶皺,且互相覆蓋,故稱為皺鰓鯊。體長1.5米左右,最長雌魚1.96米,雄魚1.65米。體鰻形。有6對鰓孔。口近端位。上下頜同形。每牙具3個長齒尖,屬枝牙型,有基板似化石異棘類(Xenac-anthus)的牙齒。鼻孔在側腹面。眼無瞬膜,具噴水孔。側線溝狀。脊索未收縮;前10個脊椎有清楚的環狀鈣化物;在臀鰭以後的脊椎,亦有環狀鈣化的跡象。臀鰭長;尾鰭中的脊椎稍向上翹,形成不顯著的歪型尾。數量很少分布於太平洋和大西洋。一般生活在450~760米的深海中。卵胎生。雄魚有極發達的鰭腳。春天受精。卵囊一端突起。發育在母體內進行。孵化期1年以上,翌年夏季,幼魚才生出。
4. 皺鰓鯊的生活習性有哪些
皺鰓鯊棲息於較深海中,大多在水深600~1000米的地方出沒。雄鯊有極發達的鰭腳。春天受精,卵囊一端突起,發育在母體內進行,幼鯊在夏季出生。據說它的懷孕時間特別長,需要一兩年,每胎只能生8~12條小鯊魚。幼鯊出生時約為0.4米。
皺鰓鯊滿口的三角牙證明它是兇猛的捕食者,但科學家認為它不會攻擊人類。和深海里的其他鯊魚相似,皺鰓鯊的牙齒也像針頭一樣。皺鰓鯊主要吃食其他鯊魚、魷魚和硬骨魚。
5. 深海皺鰓鯊的介紹
深海皺鰓鯊(Chlamydoselachus anguineus)是鯊魚中最原始的一種,有「活化石」之稱。
6. 目前發現了幾條皺鰓鯊
皺鰓鯊是一種史前品種的深海鯊魚,截止到2012年科學家在皺鰓鯊研究方面仍存在著很大的爭執——它們究竟是3.8億年前還是0.95億年前的遠古物種。這還是一沒有解開的謎。
目前人們僅發現兩條皺鰓鯊,都是在日本海岸附近發生的,時間是19世紀末和2007年。與很多深海動物一樣,皺鰓鯊在來到海面後不久便死亡。
閱讀點擊
皺鰓鯊主要生活在挪威到南非的大西洋東部,日本到澳大利亞的西太平洋以及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到智利南端的東太平洋地區。
7. 皺鰓鯊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2007年1月21日,日本栗島海洋公園的工作人員接到漁民的報告,說他們在海洋中發現一隻怪物。工作人員隨即趕到現場,發現這頭奇異的動物長有1.6米。
經過確認,這是一種名為皺鰓鯊的遠古時代鯊魚。據悉,皺鰓鯊平時生活在深海水中,數十億年來幾乎沒有發生大的物種變異,素有「海洋活化石」之稱。
栗島海洋公園的工作人員稱:「這頭皺鰓鯊被發現時身體狀況非常糟糕。發現之後,工作人員很快就將它放進了專門的海水池中,並用攝像機對它游泳以及張開嘴巴等動作進行了拍攝。」
這種鯊魚一般生活在600米至1000米的深海中,而人類則很難到達如此的深度。工作人員認為,這頭鯊魚之所以會浮出了水面,很可能是因為它生了病,或者是因為附近的水面太淺的緣故。
非常可惜的是,這頭皺鰓鯊在被放入人工海水池後不久,就死亡了。
8. 皺鰓鯊的介紹
皺鰓鯊(學名:Chlamydoselachus anguineus)又名擬鰻鮫,是鯊魚中最原始的一種,無亞種分化,有「活化石」之稱。身體兩側有六條鰓裂,鰓間隔延長而褶皺,且相互覆蓋,所以命名為皺鰓鯊。1皺鰓鯊鰓裂之所以比其他鯊魚多,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大多棲息於深海環境,而深海環境的氧氣濃度比較低,因此需要比較多的鰓裂來進行氣體交換。2皺鰓鯊多棲息於深海,分布范圍幾乎遍及全世界但是十分零散。皺鰓鯊妊娠期長且繁殖和生產率低,種群數量十分稀少。其本身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已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註:概述圖片來源3)
9. 人類一直對深海探索,深海中有哪些奇怪的動物
地球上海洋最深處為-11034米,人類至今為止登陸珠穆朗瑪峰的有超過5000人,進入太空的有超過500人次,但是進入萬米深海之下的只有3人。
可以說,人類對太空的了解程度,甚至遠高於對深海的了解,地球有71%的表面積是海洋,平均深度超過3000米,但是人類對深海之下的世界,卻知之甚少。
在1960年,瑞士物理學家雅克·皮卡德和美國海軍沃爾什,乘坐“的里雅斯特號”深海潛水器,下潛到馬里亞納海溝,最大下潛深度為10916米。
這是一種生活馬里亞納海溝10000米以下深度的生物,體長2~5厘米;在2009年,日本研究團隊把四個裝有食物的陷阱,沉入馬里亞納海溝,拉上來後共捕捉到185隻短腳雙眼鉤蝦。
10. 深海皺鰓鯊的概述
它和普通的鯊魚不一樣,口近埠,側面的線紋呈溝狀,鰓孔有6對,牙齒呈「山」字形,通常生活在深海。這種鯊魚平時生活在深達600米至1000米的海水中,數億年來幾乎沒有發生大的物種變異,素有「海洋活化石」之稱,非常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