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京「三無」保健品公益訴訟案店主獲刑幾年
2018年8月21日報道,在社交平台上,一些看起來高大上的「網紅保健品」,被稱得是神乎其神,一直以來備受青睞。但你知道嗎,你所購買的「網紅保健品」可能存在巨大風險。近日,高淳區檢察院就提起了南京首例食葯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今年6月12日,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此案,高淳區檢察院作為公益訴訟起訴人,因該案情節嚴重,社會影響大,審判庭採用「3名審判員+4名陪審員」的7人合議庭形式公開開庭審理一起刑事案件。這是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施行後,首次採用七人合議庭形式進行審理。
在庭審中,辦案檢察官圍繞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和刑事階段查明的事實對郭某某的行為進行了細致分析,並從法理層面深入闡述了郭某某應當承擔懲罰性賠償、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的理據。
近日,該案作出一審判決,店主郭某某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並處罰金80萬元;支付賠償款265萬元;在國家級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
2. 四川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如何宣判的
據悉,由通江縣人民檢察院提起訴訟的四川省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至誠鎮人民政府不履行法定職責一案」公開宣判,確認被告至誠鎮政府「未按國家規范要求,直接傾倒鄉鎮生活垃圾」的行為違法。
2018年2月5日,通江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4月11日,通江縣人民法院對此案公開宣判,責令被告至誠鎮人民政府按照國家垃圾處理規范和標准對違法傾倒的垃圾進行處置,對污染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治理和修復。
至誠鎮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堅決執行法院判決,對原垃圾傾倒地進行封場達標處理。同時,對全鎮現有垃圾實行統一回收,運往縣城垃圾處理場進行集中處理。
據了解,通江縣將在三年內籌資2.5億元,擬在全縣分片區修建垃圾熱裂解處理場28座,垃圾收集點1230個,垃圾池3272個,垃圾轉運站66座。預計到2020年,通江縣城鄉生活垃圾基本實現規范處置。
3. 天價環境公益訴訟案宣判了嗎
天價環境公益訴訟案宣判了。
因偷偷傾倒固體垃圾近24.8萬噸造成環境污染,廣州一家垃圾綜合處理廠被判令支付生態環境修復費1.1億余元。這起由廣州市人民檢察院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11日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一審宣判,此前引發社會關注,被稱為「天價」環境公益訴訟案。
法院判決:被告衛潔垃圾廠支付案涉場地生態環境修復費用、服務功能損失費用和鑒定費及其他合理費用共1.3億元人民幣;李永強在衛潔垃圾廠不足以清償上述債務時,承擔補充清償責任,並公開發表聲明、賠禮道歉。
(3)公益訴訟案例擴展閱讀
法院認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人人都有責任為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作出貢獻,作為經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的被告衛潔垃圾廠更是責無旁貸。
然而被告衛潔垃圾廠受利益驅使,無視社會公共利益,恣意丟棄原生垃圾及篩下物,造成生態環境受損。雖然被告衛潔垃圾廠、李永強在事發後採取了一定的治理措施,但遺憾的是,生態環境在近十年時間里持續受損,受損的生態環境已無法在短期內恢復。
這一切的背後,固然有被告衛潔垃圾廠、李永強對生態文明理念的漠視,但普通公眾對環境保護的有效參與不足,或是生態環境損害持續的重要原因。生態興則文明興,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切莫讓「公地悲劇」繼續發生。
綜上,法院依照有關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作出上述判決。
4. 什麼是公益訴訟
目前理論界有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和相關的組織和個人,根據法律的授權,對違反法律法規,侵犯國家利益、社會利益或特定的他人利益的行為,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的活動。另一種觀點認為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可以根據法律法規的授權,對違反法律、侵犯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法院追究違法者法律責任的活動。
5. 內蒙古首例倒賣個人信息公益訴訟案開庭,個人該如何保護好隱私信息
2020年3月25號,內蒙古的一起侵權案件的審理,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因為這個案件中涉及的侵權問題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法庭審理了這一起為了謀取私利倒賣個人信息案件,倒賣個人信息涉及到了個人隱私的保護。隨著網路的日益發展,公民的信息越來越會被輕易的泄露出去了,以往出現這種問題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該怎麼進行維權?今年新出了相關的法律,填補了這片的空白。看到這個案件的時候,我也在想作為一名公民,我們該如何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呢?
很多人如今都離不開網路,那我們在利用公共網路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例如在使用公共網路的時候,一定要不要進入自己的網路銀行或者手機支付寶,以防自己的信息泄露,錢財被轉走。
6. 河南公布首例英烈保護公益訴訟案結果如何
河南省南召縣烈士陵園疏於管理,導致一處烈士紀念碑遭到人為肆意刻畫。檢察機關通過行政公益訴訟,用法律手段對英烈的榮譽和尊嚴進行保護。
隨後,南召縣人民檢察院通過英雄烈士保護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向南召縣民政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該局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對烈士陵園加強管理維護和保護。南召縣民政局接檢察機關訴前檢察建議後,對此類問題高度重視,迅速組織工作人員對烈士紀念碑進行整修,加強對烈士陵園的管理。
當天河南省檢察院公布了一批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案件涉及生態環境、國有資產、食葯品安全、英烈保護和高鐵安全等方面。自2017年7月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全面鋪開以來,河南全省檢察機關共收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879件,共立案審查714件。
來源:中國新聞網
7. 天價環境公益訴訟案宣判結果是怎麼樣的
對於「天價環境公益訴訟案」,法院認為,衛潔垃圾廠受利益驅使,無視社會公共利益,恣意丟棄原生垃圾及篩下物,造成生態環境受損。雖然衛潔垃圾廠、李永強在事發後採取了一定的治理措施,但遺憾的是,生態環境在近10年時間里持續受損,受損的生態環境已無法在短期內恢復。
法院判決,衛潔垃圾廠支付案涉場地生態環境修復費用約1.1億余元、服務功能損失費用1700萬余元、鑒定費及其他合理費用44萬余元;李永強在衛潔垃圾廠不足以清償上述債務時,承擔補充清償責任;衛潔垃圾廠、李永強在媒體發表聲明,公開賠禮道歉。
(7)公益訴訟案例擴展閱讀:
法院審理過程
因偷偷傾倒固體垃圾近24.8萬噸造成環境污染,廣州一家垃圾綜合處理廠被判令支付生態環境修復費1.1億余元。這起由廣州市人民檢察院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11日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一審宣判,此前引發社會關注,被稱為「天價」環境公益訴訟案。
法院審理查明,2007年1月11日開始,被告李永強擔任衛潔垃圾廠的實際投資人及經營者。2007年5月,李永強代表衛潔垃圾廠與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三聯竹湖經濟合作社先後簽訂土地租用協議,合作種植樹木合同及補充協議,租用竹湖大嶺北約400畝土地合作種植樹木,衛潔垃圾廠可運送經篩選的垃圾上山開坑填埋、覆蓋後種樹。
後李永強組織工人將未經處理的垃圾、垃圾焚燒後產生的爐渣堆放在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