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可燃冰
擴展閱讀
香港港龍集團股票代碼 2025-07-02 02:49:16
2025-07-02 02:41:08
作業盒子股票代碼 2025-07-02 02:39:29

可燃冰

發布時間: 2021-11-24 10:30:39

1. 可燃冰是什麼

可燃冰的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是天然氣在0℃和30個大氣壓的作用下結晶而成的「冰塊」。

「冰塊」里甲烷佔80% 99.9%,可直接點燃,燃燒後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西方學者稱其為「21世紀能源」或「未來能源」。

1立方米可燃冰可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和0.8立方米的水。科學家估計,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圍約4000萬平方公里,占海洋總面積的10%,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夠人類使用1000年。

相關信息:

隨著研究和勘測調查的深入,世界海洋中發現的可燃冰逐漸增加,1993年海底發現57處,2001年增加到88處。據探查估算,美國東南海岸外的布萊克海嶺,可燃冰資源量多達180億噸,可滿足美國105年的天然氣消耗;日本海及其周圍可燃冰資源可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

據專家估計,全世界石油總儲量在2700億噸到6500億噸之間。按照消耗速度,再有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資源將消耗殆盡。可燃冰的發現,讓陷入能源危機的人類看到新希望。

2. 可燃冰熱值

可燃冰;不變。

這些礦床坐落於中深度范圍的區域內,大約300-500m厚的沉積物中,稱作氣水化合物穩定帶(GasHydrate Stability Zone或 GHSZ),且該處共存著溶於孔隙水的甲烷。在這區域之下,甲烷只會以溶解型態存在,並隨著沉積物表層的距離而濃度逐漸遞減。

而在這之上,甲烷是氣態的。在大西洋大陸脊的布雷克海脊,GHSZ在190m的深度開始延伸至450m處,並於該點達到氣態的相平衡。測量結果指出,甲烷在GHSZ的體積佔了0-9% ,而在氣態區域佔了大約12%的體積。

海洋生成:

天然氣水合物的分子模型有兩種不同種類的海洋存量。絕大多數(> 99%)都是甲烷包覆於結構一型的包合物,而且一般都在沉澱物的深處才能發現。在此結構下,甲烷中的碳同位素較輕(δ13C < -60‰),因此指出其是微生物由CO2的氧化還原作用而來。

這些位於深處礦床的包合物,一般認為應該是從微生物產生的甲烷環境中原處形成,因為這些包合物與四周溶解的甲烷其δ13C值是相似的。

3. 可燃冰是什麼

可燃冰全稱甲烷氣水包合物,化學式CH4·8H2O

4. 什麼是可燃冰

可燃冰,即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簡稱Gas Hydrate),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Combustible ice)或者「固體瓦斯」和「氣冰」,其實是一個固態塊狀物。天然氣水合物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在大陸永久凍土、島嶼的斜坡地帶、活動和被動大陸邊緣的隆起處、極地大陸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內陸湖的深水環境。

5. 可燃冰的用途有哪些

可燃冰最主要的作用做燃料,其燃燒可以放出大量的熱,可以用於發電,供熱等等,類似汽油,柴油這些物質。

1、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

2、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或者「固體瓦斯」和「汽冰」,其實是一個固態塊狀物。天然氣水合物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在大陸永久凍土,島嶼的斜坡地帶,活動和被動大陸邊緣的隆起處,極地大陸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內陸湖的深水環境。

(5)可燃冰擴展閱讀:

主要危害:

1、天然氣水合物在給人類帶來新的能源前景的同時,對人類生存環境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天然氣水合物中的甲烷,全球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中的甲烷總量約為地球大氣中甲烷總量的3000倍。

2、若有不慎,讓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中的甲烷氣逃逸到大氣中去,將產生無法想像的後果。而且固結在海底沉積物中的水合物。

3、一旦條件變化使甲烷氣從水合物中釋出,還會改變沉積物的物理性質,極大地降低海底沉積物的工程力學特性。海底軟化,出現大規模的海底滑坡,毀壞海底工程設施。

4、天然可燃冰呈固態,不會像石油開采那樣自噴流出。如果把它從海底一塊塊搬出,在從海底到海面的運送過程中,甲烷就會揮發殆盡,同時還會給大氣造成巨大危害。為了獲取這種清潔能源,世界許多國家都在研究天然可燃冰的開采方法。

6. 可燃冰的優點

可燃冰的優點:

1、儲量大:

總資源量≈2×(全球已知煤+石油+天然氣)。

2、能量高:

1立方米可燃冰可釋放160立方米天然氣。

3、前景廣:

世界資源量約為2100萬億立方米,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

4、埋藏廣:

大陸永久凍土、內陸湖深水環境、海底均有分布。

5、無污染:

燃燒後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

相關介紹:

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化合物,其化學式為CH4·8H2O 「可燃冰」是未來潔凈的新能源。它是天然氣的固體狀態(因海底高壓),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與水分子。它的形成與海底石油的形成過程相仿,而且密切相關。

埋於海底地層深處的大量有機質在缺氧環境中,厭氣性細菌把有機質分解,最後形成石油和天然氣(石油氣)。其中許多天然氣又被包進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溫與壓力下又形成「可燃冰」。這是因為天然氣有個特殊性能,它和水可以在溫度2~5攝氏度內結晶,這個結晶就是「可燃冰」。

因為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也常稱為「甲烷水合物」。在常溫常壓下它會分解成水與甲烷,「可燃冰」可以看成是高度壓縮的固態天然氣。外表上看它像冰霜,從微觀上看其分子結構就像一個一個由若干水分子組成的籠子,每個籠子里「關」一個氣體分子。

目前,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東、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部邊緣,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能源,但由於開采困難,海底可燃冰至今仍原封不動地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凍土層內。

7. "可燃冰"是什麼樣子的呢

可燃冰如圖所示:

天然氣水合物,有機化合物,化學式CH₄·xH₂O。即可燃冰,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

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或者「固體瓦斯」和「氣冰」。其實是一個固態塊狀物。天然氣水合物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在大陸永久凍土、島嶼的斜坡地帶、活動和被動大陸邊緣的隆起處、極地大陸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內陸湖的深水環境。

(7)可燃冰擴展閱讀:

天然氣水合物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在大陸永久凍土、島嶼的斜坡地帶、活動和被動大陸邊緣的隆起處、極地大陸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內陸湖的深水環境。在標准狀況下,一單位體積的天然氣水合物分解最多可產生164單位體積的甲烷氣體。

天然氣水合物在在地球上大約有27%的陸地是可以形成天然氣水合物的潛在地區,而在世界大洋水域中約有90%的面積也屬這樣的潛在區域。已發現的天然氣水合物主要存在於北極地區的永久凍土區和世界范圍內的海底、陸坡、陸基及海溝中。由於採用的標准不同,不同機構對全世界天然氣水合物儲量的估計值差別很大。

有兩種不同種類的海洋存量。最常見的絕大多數(> 99%)都是甲烷包覆於結構一型的包合物,而且一般都在沉澱物的深處才能發現。

在此結構下,甲烷中的碳同位素較輕(δ13C < -60‰),因此指出其是微生物由CO₂的氧化還原作用而來。這些位於深處礦床的包合物,一般認為應該是從微生物產生的甲烷環境中原處形成,因為這些包合物與四周溶解的甲烷其δ13C值是相似的。

8. 什麼是可燃冰

可燃冰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

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被稱作「可燃冰」(Combustible ice)或者「固體瓦斯」和「氣冰」。其實是一個固態塊狀物。天然氣水合物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在大陸永久凍土、島嶼的斜坡地帶、活動和被動大陸邊緣的隆起處、極地大陸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內陸湖的深水環境。

2013年6月至9月,在廣東沿海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首次鑽獲高純度天然氣水合物樣品,並通過鑽探獲得可觀的控制儲量。

(8)可燃冰擴展閱讀:

可燃冰的危害:

天然氣水合物在給人類帶來新的能源前景的同時,對人類生存環境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天然氣水合物中的甲烷,而全球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中的甲烷總量約為地球大氣中甲烷總量的3000倍,若有不慎,讓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中的甲烷氣逃逸到大氣中去,將產生無法想像的後果。

天然可燃冰呈固態,不會像石油開采那樣自噴流出。如果把它從海底一塊塊搬出,在從海底到海面的運送過程中,甲烷就會揮發殆盡,同時還會給大氣造成巨大危害。為了獲取這種清潔能源,世界許多國家都在研究天然可燃冰的開采方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可燃冰

9. 可燃冰是怎麼回事

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有一種可燃氣體和水結合在一起的固體化合物,因外形與冰相似,所以叫它「可燃冰」。這種可燃冰的形成有兩條途徑:一是氣候寒冷致使礦層溫度下降,加上地層的高壓力,使原來分散在地殼中的碳氫化合物和地殼中的水形成氣—水結合的礦層。二是由於海洋里大量的生物和微生物死亡後留下的遺屍不斷沉積到海底,很快分解成有機氣體甲烷、乙烷等,這樣,它們便鑽進海底結構疏鬆的沉積岩微孔,和水形成化合物。
可燃冰年復一年地積累,形成延伸數千至數萬里的礦床。它每立方米中含有200立方米的可燃氣體,已探明的儲量比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加起來的儲量還要大幾百倍。目前,開發技術問題還沒有解決。一旦獲得技術上的突破,可燃冰將加入新的世界能源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