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cpu排名
擴展閱讀
2025-07-02 02:41:08
作業盒子股票代碼 2025-07-02 02:39:29
st中房 2025-07-02 02:18:54

cpu排名

發布時間: 2021-11-24 15:01:14

A. 最新cpu處理器排行榜

1、AMD 2990WX

AMD憑借32核心的強悍性能,Threadripper 2990WX的晶元也已經具備了於英特爾一戰的資本,也成為消費者心目中非常信賴的品牌。

B. cpu性能排行是多少

cpu性能排名榜:驍龍855、蘋果A12、Exynos 9820、麒麟980、Exynos 9815、驍龍845、Exynos 9810、A11、驍龍835、麒麟970,其中性能比較好的我推薦麒麟980。

首先麒麟980採用2+2+4規格的處理器核心,由2個2.6Ghz的Cortex A76核心、2個1.92Ghz的Cortex A76核心和4個1.8Ghz的Cortex A55核心組成。



cpu性能排行的代表:

高通公司的產品。驍龍移動平台、數據機等解決方案採用了面向人工智慧(AI)和沉浸體驗的全新架構,致力於滿足下一代移動計算所需的智能、功效、連接等性能。

驍龍可以帶來高速連接、續航、更智能的計算、圖像效果、體驗以及更全面的安全保護,滿足智能手機、平板、AR/VR終端以及筆記本電腦的需求。

C. 國產cpu性能排行榜

自主可控成為了國內IT界最重要、最關鍵的話題,而IT界的自主可控,包括硬體、軟體兩大部分。而硬體部分最重要的是CPU,即讓CPU實現自主可控。

而要實現CPU的自主可控這個目標,大家認為肯定要多使用國產CPU,盡量減少對國外CPU的依賴,尤其是對AMD、INTEL的依賴。

但事實上,當我們仔細分析目前國內比較知名的6大國產CPU,我們會發現,其實要實現真正的自主可控,真的不容易,因為這6大CPU中,2款依靠的是ARM架構,還有2款依靠的是X86架構,只有2款算是真正的自主可控。

這6大國產CPU分別是飛騰CPU、鯤鵬CPU、兆芯、海光CPU、龍芯、申威,可以說是國內市場份額最高的6款了。

其中使用ARM架構的是飛騰CPU、鯤鵬CPU,均是基於ARM設計晶元。其中飛騰CPU最早由國防科大創造,起步於1999年,先後嘗試過X86、Epic、SPARC、ARM四個指令集,最終基於生態,還是使用了ARM。

而鯤鵬CPU,是華為推出的,也是基於ARM架構的一款CPU,按照華為的說法,在華為的伺服器出貨中,佔到了50%的份額。

而使用X86架構的晶元則是海光CPU、兆芯。海光CPU是與AMD合作,獲得了X86授權,其CPU主要用於伺服器。而兆芯是與威盛合作,獲得了X86授權,其CPU主要用於個人PC。

而兩款能夠自主可控的CPU,則是龍芯和申威CPU了,龍芯使用MIPS架構,但基於MIPS架構有擴展自己的指令集,研發出了自己的微架構。

而申威與龍芯類似,使用的是Alpha架構,但也同樣擴展了自己的指令集,研發出了自己的微架構。

由此可見,對於國內IT體系而言,CPU國產化大潮雖然來襲,但自主可控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真正自主可控的CPU並不多,很多還是依賴國外的架構在設計晶元,不僅如此,在性能、工藝上和國外還有差距,還需要不斷的追趕才行。

D. CPU處理器排名

intel 為了降低成本,將一個CPU衍生出多種不同型號,的卻讓人看的眼花繚亂,尤其是T2XXX,竟有十一個多型號:
酷睿雙核T2500 T2400 T2450 T2300 T2300E T2250 T2350 T2050 【已基本停產】
奔騰雙核T2130 T2080 T2060,以及現在比較新的T2310,
比較如下:
T2500,T2400,T2300,T2450,T2300E,T2050,T2060
首先,尾號為T2X00的,前端匯流排都為667MHz,二級緩存都為2M,只是主頻不同,
T2500 主頻為2.0GHz,
T2400 主頻為1.83GHz,
T2300主頻為1.66GHz,其他型號都可看作是它們的衍生。
T2450與T2500相比,T2350與T2400相比,T2250和T2050與T2300相比,二級緩存都為2M,前端匯流排由667MHz降至533MHz,主頻略有差異(T2450與T2500相同,T2350為1.86GHz,T2250為1.73GHz,T2050為1.60GHz)。
T2300E與T2300相比取消了VT即虛擬化技術,而T2050與T2300E相比則又將前端匯流排由667MHz降至533MHz,可以看作T2300的「閹割版」。

奔騰雙核T2060處理器的主頻和FSB與T2050相同,同樣是1.6GHz和533MHz
。而只有二級緩存差別較大,在二級緩存上,T2060正好是T2050的一半,僅為1MB,這也就是「再一次閹割」。
T2300-取消VT=T2300E-前端匯流排降至533=T2050-二級緩存降為1MB=T2060

T2350,T2130
同樣奔騰雙核T2130則可看成是酷睿雙核T2350再次的閹割版,主頻同為1.86GHz,前端匯流排也都為533MHz,而二級緩存則又降為1MB。
T2250,T2080
奔騰雙核T2080看成是酷睿雙核T2250的閹割版,除了在二級緩存上降成了1M,主頻以及前端系統匯流排都與T2250相同分別為1.73GHz,533MHz。

酷睿2(雙核)命名為7X00(單數為新酷睿2核心,即迅4的CPU),5X00,5X50(新酷睿2核心),比如:7100,5500,5200;

酷睿(雙核)命名為2X00,2X50,比如:2050,2300;
奔騰(雙核)命名規則為:32位的2060,2080(以雙數+0結尾的)/以及現在升級為64位的2310系列【大概可以稱為奔騰二代吧】

相差主要是酷睿2(雙核)和奔騰二代是64位的,酷睿和奔騰一代是32位的。

酷睿2(雙核)里的5X00是7X00(雙數)的緩存閹割版,5X50是7X00(單數)的緩存閹割版,5200,5300是5500等基礎上進一步的閹割FSB的版本:
7X00(單數,7100,7300...)是800MHZ FSB,4MB二級緩存,
7X00(雙數,7200,7400...)是667MHZ FSB,4MB二級緩存,
5X50(5550,5650)是800MHZ FSB,2MB二級緩存,
5X00(5500,5600)是667MHZ FSB,2MB二級緩存,
5X00(5200,5300)是533MHZ FSB,2MB二級緩存,

同理,酷睿(雙核)2X50是2X00的FSB閹割版,奔騰(雙核)是酷睿(雙核)2X50的緩存閹割版:
2X00是667MHZ FSB,2MB二級緩存,
2X50是533MHZ FSB,2MB二級緩存,
奔騰(雙核)二級緩存只有1MB,FSB只有533MHZ。

一般來說,現在intel的酷睿系列直接面對的中高端機器,寧可出新品種降低成本和運算能力,也不壓低酷睿的價格

E. CPU排行榜

2021-CPU性能排行,參考圖如下:

這次的CPU性價比天梯圖分為了單核和多核。游戲黨建議看單核天梯,專業黨建議看多核天梯。單核心CPU性價比最高的為R3-3300X,多核心CPU性價比最高的為R7-2700X。

CPU的工作原理: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是現代計算機的基礎。在該體系結構下,程序和數據統一存儲,指令和數據需要從同一存儲空間存取,經由同一匯流排傳輸,無法重疊執行。根據馮諾依曼體系,CPU的工作分為以下 5 個階段:取指令階段、指令解碼階段、執行指令階段、訪存取數和結果寫回。

取指令(IF,instruction fetch),即將一條指令從主存儲器中取到指令寄存器的過程。程序計數器中的數值,用來指示當前指令在主存中的位置。當 一條指令被取出後,PC中的數值將根據指令字長度自動遞增。

指令解碼階段(ID,instruction decode),取出指令後,指令解碼器按照預定的指令格式,對取回的指令進行拆分和解釋,識別區分出不同的指令類 別以及各種獲取操作數的方法。現代CISC處理器會將拆分已提高並行率和效率。

執行指令階段(EX,execute),具體實現指令的功能。CPU的不同部分被連接起來,以執行所需的操作。

訪存取數階段(MEM,memory),根據指令需要訪問主存、讀取操作數,CPU得到操作數在主存中的地址,並從主存中讀取該操作數用於運算。部分指令不需要訪問主存,則可以跳過該階段。

結果寫回階段(WB,write back),作為最後一個階段,結果寫回階段把執行指令階段的運行結果數據「寫回」到某種存儲形式。結果數據一般會被寫到CPU的內部寄存器中,以便被後續的指令快速地存取;許多指令還會改變程序狀態字寄存器中標志位的狀態,這些標志位標識著不同的操作結果,可被用來影響程序的動作。

在指令執行完畢、結果數據寫回之後,若無意外事件(如結果溢出等)發生,計算機就從程序計數器中取得下一條指令地址,開始新一輪的循環,下一個指令周期將順序取出下一條指令。

以上內容參考:Intel官網-CPU

以上內容參考:AMD官網-CPU

F. 求目前CPU排行

目前CPU排名

1:AMD Ryzen 9 3900X 31855

2:Intel Xeon Platinum 8176 @ 2.10GHz 30583

3:Intel Core i9-9980XE @ 3.00GHz 29718

4:Intel Xeon Platinum 8168 @ 2.70GHz 29131

5:Intel Xeon Platinum 8173M @ 2.00GHz 28860

6:Intel Xeon Platinum 8175M @ 2.50GHz 28103

7:Intel Core i9-9960X @ 3.10GHz 27881

8:Intel Core i9-7980XE @ 2.60GHz 27830

9:Intel Xeon Gold 6154 @ 3.00GHz 27722

10:Intel Core i9-9940X @ 3.30GHz 27350

11:Intel Xeon Platinum 8124M @ 3.00GHz 26835

12:Intel Core i9-7960X @ 2.80GHz 25998

13:Intel Xeon Gold 6138 @ 2.00GHz 25774

14: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50X 25543

15:Intel Core i9-9920X @ 3.50GHz 25464

16:Intel Xeon Gold 6148 @ 2.40GHz 25440

17:Intel Core i9-7940X @ 3.10GHz 25379

18:Intel Xeon E5-2679 v4 @ 2.50GHz 25266

19:Intel Xeon Gold 6146 @ 3.20GHz 25142

20:AMD Ryzen 7 3800X 24859

(6)cpu排名擴展閱讀:

CPU的型號

早期的CPU系列型號並沒有明顯的高低端之分,例如Intel的面向主流桌面市場的Pentium和PentiuCPUm MMX以及面向高端伺服器生產的Pentium Pro。

AMD的面向主流桌面市場的K5、K6、K6-2和K6-III以及面向移動市場的K6-2+和K6-III+等等。

隨著CPU技術和IT市場的發展,Intel和AMD兩大CPU生產廠商出於細分市場的目的,都不約而同的將自己旗下的CPU產品細分為高低端,從而以性能高低來細分市場。

而高低端CPU系列型號之間的區別無非就是二級緩存容量(一般都只具有高端產品的四分之一)、外頻、前端匯流排頻率、支持的指令集以及支持的特殊技術等幾個重要方面,基本上可以認為低端CPU產品就是高端CPU產品的縮水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cpu性能排行表

G. cpu處理器排名

intel
為了降低成本,將一個CPU衍生出多種不同型號,的卻讓人看的眼花繚亂,尤其是T2XXX,竟有十一個多型號:
酷睿雙核T2500
T2400
T2450
T2300
T2300E
T2250
T2350
T2050
【已基本停產】
奔騰雙核T2130
T2080
T2060,以及現在比較新的T2310,
比較如下:
T2500,T2400,T2300,T2450,T2300E,T2050,T2060
首先,尾號為T2X00的,前端匯流排都為667MHz,二級緩存都為2M,只是主頻不同,
T2500
主頻為2.0GHz,
T2400
主頻為1.83GHz,
T2300主頻為1.66GHz,其他型號都可看作是它們的衍生。
T2450與T2500相比,T2350與T2400相比,T2250和T2050與T2300相比,二級緩存都為2M,前端匯流排由667MHz降至533MHz,主頻略有差異(T2450與T2500相同,T2350為1.86GHz,T2250為1.73GHz,T2050為1.60GHz)。
T2300E與T2300相比取消了VT即虛擬化技術,而T2050與T2300E相比則又將前端匯流排由667MHz降至533MHz,可以看作T2300的「閹割版」。
奔騰雙核T2060處理器的主頻和FSB與T2050相同,同樣是1.6GHz和533MHz
。而只有二級緩存差別較大,在二級緩存上,T2060正好是T2050的一半,僅為1MB,這也就是「再一次閹割」。
T2300-取消VT=T2300E-前端匯流排降至533=T2050-二級緩存降為1MB=T2060
T2350,T2130
同樣奔騰雙核T2130則可看成是酷睿雙核T2350再次的閹割版,主頻同為1.86GHz,前端匯流排也都為533MHz,而二級緩存則又降為1MB。
T2250,T2080
奔騰雙核T2080看成是酷睿雙核T2250的閹割版,除了在二級緩存上降成了1M,主頻以及前端系統匯流排都與T2250相同分別為1.73GHz,533MHz。
酷睿2(雙核)命名為7X00(單數為新酷睿2核心,即迅4的CPU),5X00,5X50(新酷睿2核心),比如:7100,5500,5200;
酷睿(雙核)命名為2X00,2X50,比如:2050,2300;
奔騰(雙核)命名規則為:32位的2060,2080(以雙數+0結尾的)/以及現在升級為64位的2310系列【大概可以稱為奔騰二代吧】
相差主要是酷睿2(雙核)和奔騰二代是64位的,酷睿和奔騰一代是32位的。
酷睿2(雙核)里的5X00是7X00(雙數)的緩存閹割版,5X50是7X00(單數)的緩存閹割版,5200,5300是5500等基礎上進一步的閹割FSB的版本:
7X00(單數,7100,7300...)是800MHZ
FSB,4MB二級緩存,
7X00(雙數,7200,7400...)是667MHZ
FSB,4MB二級緩存,
5X50(5550,5650)是800MHZ
FSB,2MB二級緩存,
5X00(5500,5600)是667MHZ
FSB,2MB二級緩存,
5X00(5200,5300)是533MHZ
FSB,2MB二級緩存,
同理,酷睿(雙核)2X50是2X00的FSB閹割版,奔騰(雙核)是酷睿(雙核)2X50的緩存閹割版:
2X00是667MHZ
FSB,2MB二級緩存,
2X50是533MHZ
FSB,2MB二級緩存,
奔騰(雙核)二級緩存只有1MB,FSB只有533MHZ。
一般來說,現在intel的酷睿系列直接面對的中高端機器,寧可出新品種降低成本和運算能力,也不壓低酷睿的價格。

H. cpu性能排行大全

cpu性能排行依次為Intel Core i7-6950X、Intel Core i7 5960X等等。

1、Intel Core i7-6950X

參考價:14999元

核心數量:十核

生產工藝:14納米

介面類型:LGA 2011-3

主頻:3.0GHz

三級緩存:25M

支持內存頻率:DDR4 2400MHz,DDR4 2133MHz

工作功率:140W

Intel Core i7-6950X是近十年最貴的cpu,也是首款10核桌面cpu。雖然高達14999元的售價讓普通用戶卻而止步,但是越是貴價的東西,往往越吸引人關注。Intel Core i7-6950X能在cpu性能排行榜里佔得榜首,是有強大實力的支撐的,它不但功耗表現出色,並且溫度一直保持在低位。

2、Intel Core i7 5960X

參考價:7899元

核心數量:八核

生產工藝:22納米

介面類型:LGA 2011-3

主頻:3.0GHz

Turbo Boost:支持

三級緩存:20M

支持內存頻率:DDR4 2133MHz

雖然Intel Core i7 5960X是2014年發售的,但是價格直到現在也是非常高昂,依舊是土豪的專屬,不過它的性能確實強悍,原生八核設計足以應付任何程序。作為一款比較老的cpu產品,依然能在cpu性能排行榜中佔到第二位,這絕對實至名歸。

3、Intel Core i7-6900K

參考價:7899元

核心數量:八核

生產工藝:14納米

介面類型:LGA 2011-3

主頻:3.2GHz

三級緩存:20M

支持內存頻率:DDR4 2400MHz

工作功率:140W

Intel Core i7-6900K是最新發布的cpu,秉持著電子產品買新不買舊的原則,同樣的價格,比起Intel Core i7 5960X,小編就更推薦大家買這一款,14nm製程,LGA2011-V3介面,性能核顯加強,絕對是骨灰玩家之選。

4、Intel Core i7 4930K

參考價:3689元

核心數量:六核

生產工藝:65納米

介面類型:LGA 2011

主頻:3.4GHz

Turbo Boost:支持

Intel Core i7 4930K其實並不適合日常使用,因為這款cpu雖然在cpu性能排行榜中名列前茅,但是功耗實在太大,也很容易飆到高溫。

5、Intel Core i7-6850K

參考價:4799元

核心數量:六核

生產工藝:14納米

介面類型:LGA 2011-3

主頻:3.6GHz

三級緩存:15M

支持內存頻率:DDR4 2400MHz

工作功率:140W

Intel Core i7-6850K在cpu性能排行榜中列在Intel Core i7 4930K後面的原因是,前者價格比後者要貴一千元多,性能提升卻不大,性價比實在不高,算一個比較雞肋的存在。不過這款Intel Core i7-6850K自身性能還是不錯的,任性不差錢的土豪可以考慮一下。

6、Intel Core i7-6800K

參考價:3299元

核心數量:六核

生產工藝:14納米

介面類型:LGA 2011-3

主頻:3.4GHz

三級緩存:15M

支持內存頻率:DDR4 2400MHz,DDR4 2133MHz

工作功率:140W

這款Intel Core i7-6800K功耗表現不錯,性能也尚可,在cpu性能排行榜中算比較中庸,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存在。

7、Intel Core i7-6700K

參考價:2599元

核心數量:四核

生產工藝:14納米

介面類型:LGA 1151

主頻:4GHz

Turbo Boost:支持

二級緩存:1M

三級緩存:8M

這款cpu只有區區四核,比起cpu性能排行榜中其他動輒十核八核的cpu,實在是不夠看。但因為它價格不高,綜合價格來考慮,這款cpu性能也算不錯,有用了這款cpu的玩家號稱電腦裝了這個玩QQ炫舞可以開八個掛。

8、Intel Core i7-6700T

參考價:2299元

核心數量:四核

生產工藝:14納米

介面類型:LGA 1151

主頻:2.8GHz

Turbo Boost:支持

三級緩存:8M

顯示核心型號:HD Graphics 530

Intel Core i7-6700T採用全新Skylake的架構的六代I7,同時也是6700的低TDP版本。這款cpu的性能在cpu排行榜中並不算優秀,性能與i5 6400持平,但是因為亮眼的低能耗設計,並且能在運作中保持低溫水平,綜合考慮來看也還算不錯。

9、Inte至強E3-1230 V5

參考價:2049元

核心數量:四核

生產工藝:14納米

介面類型:LGA 1151

主頻:3.4GHz

Turbo Boost:支持

三級緩存:8M

支持內存頻率:DDR3 1600MHz,DDR3 1333MHz,DDR4 1866/2133MHz

Inte至強E3-1230 V5應該算為信仰充值的存在,E3信仰玩家首選,必須使用C230系列晶元組主板,並且兼容B150/Z170系列主板。在cpu性能排行榜中表現平平,不過雖然比不上那些性能怪,日常使用玩玩大型游戲還是綽綽有餘了。

10、AMD A10-7850K

參考價:789元

核心數量:四核

生產工藝:28納米

介面類型:Socket FM2+

主頻:3.7GHz

Turbo Core:支持

二級緩存:4M

顯示核心型號:AMD Radeon R7 Series

I. cpu天梯圖及cpu排名是多少

cpu排行榜天梯圖中比較推薦的有酷睿(Core)Intel Core M。

其實就是根據cpu的性能,給cpu進行排名的一張圖。越靠下面的性能越低,上面的性能高,排列起來,像梯子一樣,最上面不封頂,所以叫天梯圖。比如:驍龍821處理器內置四顆Koyo四核架構,兩顆高頻核心主頻最高為2.4GHz,兩顆低頻核心主頻最高為2.0GHz,GPU頻率為650MHz。

性能衡量指標

對於CPU而言,影響其性能的指標主要有主頻、 CPU的位數、CPU的緩存指令集、CPU核心數和IPC(每周期指令數)。所謂CPU的主頻,指的就是時鍾頻率,它直接的決定了CPU的性能,可以通過超頻來提高CPU主頻來獲得更高性能。而CPU的位數指的就是處理器能夠一次性計算的浮點數的位數,通常情況下,CPU的位數越高,CPU 進行運算時候的速度就會變得越快。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央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