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馬蒂斯作品
考利烏爾景色
B. 馬蒂斯簡介
1、人物簡介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法國著名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21歲時的一場意外,令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2、作品風格
馬蒂斯早年從事法律事務,23歲改學繪畫,曾入朱利安美術學院師從布格羅,爾後進象徵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莫羅對色彩的主觀見解對馬蒂斯影響很大,莫羅認為「美的色調不可能從抄襲自然中獲得,繪畫的色彩必須依靠思索、想像和夢幻才能獲得」。在他離開學校後又受西涅克的點彩派影響,同時吸收凡·高和高更所長,借鑒黑人雕塑和東方裝飾藝術,表現出對傳統藝術的徹底決裂。作品中體現了野獸派的美學觀念:即大膽的色彩、簡練的造型、和諧一致的構圖以及強烈的裝飾性,形成了他獨特的畫風——那就是世人熟悉的畫面簡潔、清晰,省略了多餘的細節,以單純的線條和色彩構成畫面藝術形象。
3、代表作賞析
《舞蹈》創作於1909-1910年,馬蒂斯在創作時,把模特兒帶到地中海岸邊,他認為這件作品跟地中海給他的喜悅情緒緊密相連,畫中背景的藍色,寓意著仲夏八月南方蔚藍的天空,一大片綠色讓人想起翠的綠地,人物的硃砂色則象徵著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體.在這幅狂野奔放的畫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種粗獷而原始的強大節奏所控制,他們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圓圈,扭動著身軀,四肢瘋狂的舞動著。
C. 馬蒂斯的繪畫風格主要有何特點
他的作品中體現了野獸派的美學觀念:即大膽的色彩、簡練的造型、和諧一致的構圖以及強烈的裝飾性,形成了他獨特的畫風——那就是世人熟悉的畫面簡潔、清晰,省略了多餘的細節,以單純的線條和色彩構成畫面藝術形象。
(3)馬蒂斯擴展閱讀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法國著名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21歲時的一場意外,令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
2018年5月,馬蒂斯的作品《側卧的宮娥與玉蘭花》亮相佳士得春季拍賣會。
D. 藝術大師馬蒂斯的簡介
馬蒂斯他與畢加索是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畫家,出生在法國北部皮卡第地區勒卡托一個葯商兼糧商家庭。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法國著名畫家、雕塑家、版畫家,野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豪華、寧靜、歡樂》《生活的歡樂》《開著的窗戶》《戴帽的婦人》等。
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21歲時的一場意外,令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4)馬蒂斯擴展閱讀:
為了研究人體,馬蒂斯藉助於雕刻。他一生創作了大約70件雕塑作品,以粘土來塑造人物,有助於他更好地將堅實的形體壓縮在二維的平面上,從而取得整體效應。
他說:「這樣做是為了構成,為使我的感覺條理化,發現適合於我的風格。當我在雕塑中發現它時,它在繪畫上便幫助了我。」這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是《奴隸》。這個「奴隸」的姿態令人想起羅丹的《行走的人》。這里似乎給人一種預兆,馬蒂斯的雕塑正在從傳統性向現代性轉變著。
E. 馬蒂斯的生平簡介
馬蒂斯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於1869年12月31日生於法國南部勒-卡多小鎮。
馬蒂斯先就學於學院派畫家布格羅門(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 1869-1954)下,因個人興趣與老師所循的傳統規律相左1892年轉入象徵主義畫第一次在「國家美術聯盟沙龍」公開展出,獲得成功。兩年後、初露頭角的馬蒂斯成家立業,妻子是個溫順而賢慧的女性,畫家夙願得償,且在繪畫間隙嘗試雕塑的創作。
1896至1904年間是藝術家尋找新方向時期。馬蒂斯內心萌動了革新意念,開始注視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的作品,欲從各種風格汲取營養。一段時間,他跑到街頭、咖啡館等地畫了無數的畫;畢沙羅、高更、凡·高、西涅克等畫家的表現手法,使他進一步熟悉了色彩的特性,塞尚的技巧又促進他研究新的技法。1899年,馬蒂斯的風景畫、人物畫、靜物畫已與昔日大相徑庭,形體之簡潔。色彩之鮮亮,讓老師莫羅甚感驚訝。20世紀初,他好像被強烈色彩的表現力所喚醒。開始用誇張的色彩和奔放的筆觸塑造形體,至1903年,帶有明顯」野獸派」特徵的作品,便提前出現在他的筆下。這類作品乍看似乎草率粗放,事實上,在 「亂塗」之中顯示出畫家的敏銳性和豐富的創造力:直接從顏料管擠出的色彩,本意已不是再現客觀物象的視覺真實,它變成作畫人追求內在情感及自我表現的手段,並在形式上探索一種新的受色彩運動制約的繪畫空間。野獸派最終否定了西方各種傳統形式和與之相關的審美習慣,實現了色彩的解放,能動地驅使造型藝術抽象化。馬蒂斯也在對形式進行根本改革中,找到自己的路了。
遺憾的是野獸派僅盛行了3年。這期間反對者的咒罵聲此起彼伏,馬蒂斯也遭到強烈攻擊,幸好有幾個收藏家獨具慧眼,大量購買他的作品,馬蒂斯一時身價百倍。
1906年後,馬蒂斯的藝術創作進入多產時期。他的個展在巴黎、紐約、莫斯科、倫敦、斯德哥爾摩、柏林等城市輾轉展出。他也借機旅行歐洲、北非,巡禮各地藝術尋求新的靈感源泉。他成為當時國際畫壇最活躍的畫家之一。1914年起,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過冬,在一間用靜的畫室里完成了許多作品,室內的女人及靜物是他最喜歡畫的題材。畫家樂此不疲、孜孜不倦研究著各種色調之間的關系,尋找造型上的新技巧,色彩艷麗卻不浮華,筆觸大膽但不狂野,野獸派時代的強烈原色畫面,逐漸變成靜謐和諧的畫面,既蘊含睿智與詩意,又賞心悅目。馬蒂斯由此獲得「顏色與線條游戲家」的美譽。
20年代後,馬蒂斯擴大了創作領域,他在雕塑、版畫、壁畫、插圖方面的造詣同樣展示出過人的才賦。30年代,他的藝術達到巔峰,他被同行推為本世紀最負盛名的美術巨匠。
為人謙虛、儒雅的馬蒂斯,對人生的榮華富貴和畫壇的名利都毫無野心,性格也與同時期畫壇另一巨人畢加索迥然不同。二戰期間,他倆都參加了反對德國法西斯的抵抗運動,並加入法國共產黨,在政治上參加過進步活動,但馬蒂斯在其藝術中並未有任何體現,沒有把繪畫作為一種武器。他篤信希臘哲學家柏拉圖 「美是賜給人快感」的理論,並在自傳中這樣闡述個人的畢生追求:「我所企望的藝術是一種平衡、純粹與寧靜的藝術,我避免觸及令人苦惱或窒息的題材,藝術作品要像安樂椅一樣,使人的心情獲得安寧與慰藉。」
馬蒂斯晚年一直受疾病折磨,但仍堅持剪紙藝術的創作,或卧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專心致志地從預先塗好顏色的紙張中剪出各種形象,作品依然充滿大膽、完美和開朗樂觀的精神,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野獸派時代他對形式美的熱戀與執著。1907年野獸派經歷了一場危機,面對夥伴們一個個背棄野獸派宗旨而去,馬蒂斯反而堅定信念,並在爾後近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恪守不渝,成為唯一終生保持野獸派畫風的人。
1954年11月3日,馬蒂斯逝世於長年居住的尼斯,享年85歲。
F. 馬蒂斯的故事
書名:馬蒂斯的故事
圖書編號:540047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價:29.8
ISBN:720804710
作者:A.S.拜特
出版日期:2003-10-01
版次:1
開本:
簡介:
這是三個由馬蒂斯的作品直接或間接引發的故事;是野獸派大師的欣賞和仰慕者唱出的知音禮贊;是用文字的色彩和色彩的文字揮灑出的激情畫面。故事並不曲折,但從中看到的是我們自己的困惑與憂慮,而得到的是最溫暖最人性的理解與慰藉。文字與圖畫相映生輝,讓視覺和心靈同時感受那份均衡、純粹與寧靜。亨利·馬蒂斯1869年生於北部的卡都.其父是穀物商人,母親頗有點業余畫家的才能。中學畢業之後,他受雇於聖康坦一家事務所,作訴訟代理人的秘書.1890年,他在一次生病期間,讀了古比爾所寫的一篇關於繪畫的文章,從而萌發了對美術的興趣。他作了生平第一幅畫(他始終虔誠地收藏著畫):帶煙草罐的靜物。從此,他被繪畫魔鬼所迷惑,便到康坦德拉都市立美術學校上夜課,並最終從父親處得到允許,來到巴黎.他先入朱利安畫院,然後到巴黎美術學院報名,入居斯塔夫·摩羅畫。他在該校結識了路阿、卡穆安,特別是遇到一直和他過往甚密的馬爾凱。他和他們一樣,從老師那裡接受了聰明而自由的教育,懂得要同時向生活和老師學習。秉承這一教導,馬蒂斯畫了許多素描,並經常去盧浮宮臨畫.他臨摹的菲利浦·德尚拜涅、普桑和夏爾丹的畫說明了他的志趣所在。 馬蒂斯的創作像孩子,對顏色最高的歌頌就是畫得跟小孩畫的一樣,孩子只畫他們感興趣的事,全世界孩子畫的都是頭大、手大,和鈕子大。世界上人心相通,像夢--母愛、愛情、天地中自然之情是人人皆有的感覺,所以在畫中永遠會被接受。
目錄:
1 美杜莎的腳踝
2 藝術作品
3 中國龍蝦
購買地址 http://www.bookschina.com/540047.htm</SPAN></td>
G. 馬蒂斯畫作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生於法國南部勒卡多小鎮。父親是個商人,母親曾做過陶瓷廠的畫工。少年時代的他在維爾曼杜瓦度過,中學畢業後他遵照父親旨意赴巴黎攻讀法律,完成學業後,他回到家鄉附近的聖-康丹,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當上了辦事員。21歲那年,他患盲腸炎住進醫院,為打發無聊時間,母親送給他一盒顏料、一套畫筆和一本繪畫自學手冊作為禮物。在畫畫當中,馬蒂斯平生第一次感覺到「自由、安寧和閑靜」。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成為法國著名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
鋼琴課
H. 馬蒂斯的全部資料
亨利·馬蒂斯(法文:Henri Matisse;又譯「馬諦斯」,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是法國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 生平 馬蒂斯出生在法國北部省的康布雷附近,1887年去巴黎學習法律,畢業後回家鄉作為一名地方法院行政官。他在得闌尾炎生病期間,第一次開始作畫,並發現了其中的樂趣「如同在天堂里」。1891年,他回到巴黎,在朱里安學院學習繪畫,成為布格羅和莫羅的學生。由於受到後印象派的畫家塞尚、高更、梵高、希涅克等人的影響,同時吸收日本藝術形式,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將顏色的作用發揮到極至,從1899年到1905年他的作品多採用了希涅克的點彩畫派技巧。自畫像(1906) 他的作品於1901年第一次參展,1904年第一次召開個人畫展。1905年他到南方和安德烈·德朗一起工作,不時去蘭色海岸,他這時的風格轉變為平坦的畫面,輪廓鮮明,不顧細節,色彩大膽,成為野獸派的領袖。當時野獸派包括德朗、哈奧·杜菲和莫里斯·弗拉曼克等人。1906年野獸派運動開始逐漸消失,但馬蒂斯始終堅持自己的風格,在1906年到1917年之間創造了許多作品。他是年輕的畢加索的朋友,同時又是對手,他認為自己的畫作是來自自然,而畢加索的是來自自己的想像。兩個人都以女人和靜物作為主要描繪對象,馬蒂斯更傾向將描繪的對象放到真實的場景中。從1917年直到1954年去世,馬蒂斯居住在蘭色海岸尼斯的郊區,他的作品也變得放鬆和平和,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西方藝術界普遍的趨勢,例如畢加索的新古典主義和德朗回歸傳統也是一樣。1930年以後,他的作品變得更為簡單、大膽和嚴酷。1941年他得了癌症,手術後只能坐輪椅,但他沒有停止工作,在助手的幫助下他設立了一個剪紙學校。目前他的繪畫賣到1700萬美元,2002年他的雕塑「裸體 I (黎明)」賣到920萬美元,創了雕塑作品價值的新高。 作品巴黎聖母院,新英格蘭大學鰭象牙海岸après午報(1902),
綠色條紋(1905),
在打開的窗口(1905),
女子一帽(1905),
萊圖瓦德科利尤爾(1905),
樂幸福的生活樂趣(1906),
青年水手二(1906),
馬德拉斯高棉(1907),
藍色裸體(紀念德比斯克拉)(1907),
紅色的和諧(1908年),
該會話(1909),
舞蹈(1909年),
歐萊雅工作室高棉(1911),
Zorah的露台(1912),
樂Rifain阿西斯(1912),
勒里多城堡jaune(黃色的窗簾)(1915),
香格里拉lecon長笛(1917),
畫家和他的模型(1917),
內政部在尼斯(1920年),
宮女與(1923)籌集武器,
黃宮女(1926),
長袍紫羅蘭等銀蓮花(1937),
女人在紫色大衣(1937),
西元1940年樂夢里的故事(1940),
倆fillettes,喜歡jaune等胭脂(1947),
爵士(1947),
梅花(1948年),
沙佩杜聖馬里杜達羅塞爾(1948年,在1951年完成),
野獸海(1950),
黑葉綠色背景(1952),
I. 馬蒂斯(蝸牛)畫的特點
法國人浪漫的氣息濃郁 作品多為版畫,讓人看後心情愉悅。體現自由浪漫的特色,畫風流暢又不拘一格。
亨利·馬蒂斯是法國著名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21隨時的一場意外,令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馬蒂斯是一個善於吸取各種藝術門類的優點的人,他研究東方地毯和北非景色的配色法,發展成一種對現代設計有巨大影響的風格。
馬蒂斯認為藝術有兩種表現方法,一種是照原樣摹寫,一種是藝術地表現。他主張後者。他說:"我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表現….我無法區別我對生活具有的感情和我表現感情的方法。"馬蒂斯一生都在做著實驗性探索,在色彩上追求一種單純原始的稚氣。他向東方藝術吸取了許多平面表現方法,畫面富於裝飾感。在學習東方藝術的過程中,他從原來追求動感、表現強烈、無拘無束的觀點,漸漸發展成追求一種平衡、純潔和寧靜感。他後來自己評價自己的作品說:我的作品"好象一種撫慰,象一種穩定劑,或者象一把合適的安樂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勞,"馬蒂斯認為無論是和諧的色彩或不和諧的色彩,都能產生動人的效果,他還認為,色彩的選擇應以觀察、感覺和各種經驗為根本, "色彩的目的,是表達畫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