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捏造事實
擴展閱讀
1999投資110萬買股票 2025-07-18 05:44:41
股票價格指數用來表示 2025-07-18 05:23:15
黃金上漲買股票 2025-07-18 05:14:13

捏造事實

發布時間: 2022-01-02 13:36:22

『壹』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怎麼處罰

根據刑法規定: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貳』 捏造事實的意思

憑空虛構,把編造出來的故事當成事實來宣傳。

『叄』 如何處罰捏造事實誹謗行為

捏造事實誹謗情節輕微的處罰:
1、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輕微的處罰標準是5日以下的治安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的罰款;
2、如果情節較重,治安拘留的時間是5日以上到10日以下。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肆』 捏造事實這話是否存在語病

捏造事實這話不存在語病。

「捏造」和「事實」的這兩個詞的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在這里「捏造」作為動詞,「事實」作為名詞,捏造事實這句話說明,作為名詞的「事實」是動詞「捏造」的結果,也就是說這個「事實」是假的,就是無端生有,或者誇大事實。

「既然是事實為什麼還叫捏造,如果捏造又怎麼會是事實?」

這句話中的「捏造」和「事實」是因果關系,不是等同關系,所以說「捏造事實」的詞意關繫上不矛盾。

擴展材料:

捏造事實的認定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通過虛構、捏造事實等的方式對他人進行誹謗或者進行虛假的訴訟,這是嚴重侵犯他人利益的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一)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

(二)信息網路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防範和制裁虛假訴訟的指導意見》

1、虛假訴訟一般包含以下要素:

(1)規避法律、法規或國家政策謀取非法利益為目的;

(2)雙方當事人存在惡意串通;

(3)虛構事實;

(4)借用合法的民事程序;(5)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案外人的合法權益。

2、實踐中,要特別注意以下情形:

(1)當事人為夫妻、朋友等親近關系或者關聯企業等共同利益關系;

(2)原告訴請司法保護的標的額與其自身經濟狀況嚴重不符;

(3)原告起訴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明顯不符合常理;(4)當事人雙方無實質性民事權益爭議;(5)案件證據不足,但雙方仍然主動迅速達成調解協議,並請求人民法院出具調解書。

二、什麼是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

行為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損害他人人格、名譽的行為。行為人誹謗他人的內容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行為。

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上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

所謂足以損害,是指捏造並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侵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的損害。

本行為針對的是特定的人進行的行為。針對特定的人,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侵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本行為。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可能損害某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本行為。

行為人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並且具有貶低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的目的。

在認定本行為時,要注意和誹謗罪以及民事侵權行為的界限。誹謗他人,只有導致被侵害人自殺或者精神障礙等嚴重後果的,才構成誹謗罪。民事性質的侵權行為,不僅在違法程度上輕於違反治安管理的誹謗行為,還具有以下不同:

(1)誹謗行為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誹謗行為。

而名譽侵權行為,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的,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

(2)誹謗行為在主觀方面必須是故意,而名譽侵權的主觀過錯還包括過失。另外,還要注意和侮辱行為的區分。兩行為的不同之處在於誹謗行為必須是捏造的事實,而侮辱行為不是捏造的方式進行;

誹謗行為只能用語言、文字進行,不能用暴力進行而侮辱行為可以使用暴力手段,也可以用語言、文字進行。

『伍』 誹謗罪裡面的捏造事實怎麼界定

捏造的定義 最高法法官在虛假訴訟解釋答記者問中提到:虛假訴訟犯罪僅限於無中生有型行為,即憑空捏造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法律關系和因該民事法律關系產生糾紛的情形;即虛假訴訟罪中的「捏造」是指無中生有、憑空捏造,捏造了全部的事實,完全沒有依據(本身不存在事實)的情形,即不能僅從偽造證據、虛假陳述的行為方式來判斷是否屬於「捏造」。

事實的定義 《虛假訴訟解釋》提到:採取偽造證據、虛假陳述等手段,捏造民事法律關系,虛構民事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屬於「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虛假訴訟罪具體適用中的兩個問題》[ii]提到,虛假訴訟罪是捏造「訴權或案由事實」,即不具有合法訴權的行為人故意捏造案由事實,製造自己具有訴權的假象。

因不同定義對應內涵和外延不盡相同,故對上述定義進行梳理:

1、根據民法理論,民事法律關系由主體、客體、內容構成,主體即民事權利義務的承擔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客體是指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所有權及用益物權的客體是物、債權的客體是給付);內容是指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民事糾紛是指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iii]從民事法律關系和民事糾紛的關繫上看,有真實的民事法律關系並不一定有民事糾紛存在。

2、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理論,訴權可分為程序意義上的訴權和實體意義上的訴權,前者是指提起訴訟的權利和答辯的權利,後者是指提出實體上要求的權利和反駁原告提出的實體請求的權利。擁有程序意義上訴權的人,不一定有實體意義上的訴權[iv],勝訴權是訴權在實體上的反映。

3、根據最高法2020年修改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案由是民事案件名稱的

重要組成部分,反映案件所涉及的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案由應當依據當事人訴爭的民事法律關系性質來確定;因民事法律關系性質具有復雜多變性,故對少部分案由也依據請求權,形成權或者確認之訴,形成之訴等其他標准進行確定,對少部分案由的表述也包含了爭議焦點、標的物、侵權方式等要素。此外,民事領域並沒有「案由事實」的概念表述。

以上知識就是對「誹謗罪裡面的捏造事實怎麼界定」這一問題進行的相關解答,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問題,可以關注無訟,私信咨詢。

『陸』 有人捏造事實舉報他人會受到什麼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條【尋釁滋事罪】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

『柒』 捏造事實的意思 如題!

無端生有,或者誇大事實.

『捌』 誹謗罪裡面的捏造事實怎麼界定

如你所述屬實,構成誹謗罪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事實,公然損害他人人格和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捏造事實」,就是無中生有,憑空製造虛假的事實。誹謗除捏造事實外還要將該捏造的事實進行散播,散播包括使用口頭方法和書面方法。捏造事實的行為與散播行為必須同時具備才構成本罪。如果只是捏造事實與個別親友私下議論,沒有散播的,或者散播的是客觀事實而不是捏造的虛假事實的,都不構成本罪。本罪是故意犯罪,誹謗行為針對的也必須是特定的人。
根據刑法的規定,構成誹謗罪的行為,都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行為。這里的「情節嚴重」,主要是指侮辱、誹謗他人手段惡劣、後果嚴重或者影響很壞等情況。
犯誹謗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誹謗罪屬於告訴才處理的犯罪。也就是說,對於侮辱罪、誹謗罪,只有被侮辱人、被誹謗人親自向人民法院控告的,人民法院才能受理,對於被侮辱人、被誹謗人不控告的,司法機關不能主動受理,追究侮辱、誹謗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本案事實捏造,無中生有,影響破壞選舉,並造成當事人心臟病復發,屬性質惡劣,構成誹謗罪,可上法院起訴對方。也可向人大反映求助!

『玖』 故意捏造事實如何確定是什麼罪

故意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構成誹謗罪。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犯此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