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行星和恆星的區別是什麼
恆星和行星有什麼區別?
(1)通常情況下,恆星的質量較行星相比要大得多。恆星擁有足夠的質量來進行核聚變,並釋放出大量的光和熱;而行星自身不會發光,只能反射光。恆星是恆星系統的中心天體,行星都是圍繞恆星公轉(准確的說是圍繞恆星與行星的質心公轉)。恆星的主要成分為氫和氦,它是一種等離子球體;雖然有些行星也是主要由氫和氦組成(例如木星、土星),但還有些行星主要是由硅酸鹽岩石組成例如地球、火星),它們擁有固態表面,甚至還存在液態水。
(2)之所以沒有月環食,是因為地球與月球的距離太近了,而且地球比月球大得多。在發生月食時,地球位於太陽和月球的連線之間。此時,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或半影,就會出現月食。如果想要出現月環食,那麼月球必須要進入地球本影後方的偽本影之中。地球的偽本影位於距離地球140萬公里之外,而地月的平均距離只有38萬公里,所以不可能會出現月環食。
(3)流星雨的形成與彗星有關。彗星在經過地球軌道時會留下大量的塵埃顆粒,當地球穿過其中時,地球的引力作用使這些塵埃顆粒墜向地球,與大氣層發生劇烈摩擦並燃燒,從而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流星雨。流星雨的名字以輻射點所處的星座來命名,例如,每年8月13日前後達到極大值的英仙座流星雨,其輻射點位於英仙座方向。
(4)宇宙太龐大了,可觀測宇宙的跨度高達930億光年,而宇宙的年齡只有138億年,我們只能看到距離地球138億光年之內的宇宙。
(5)黑洞的前身是恆星。如果恆星的質量超過奧本海默極限(太陽質量的3.2倍),在其生命末期將會爆發成超新星,中心將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縮成黑洞。黑洞的引力場非常強大,其周圍的時空被極度扭曲,使得黑洞表面(事件視界)之內的逃逸速度超過光速。因此,任何光線都無法從黑洞中逃脫出來,我們就無法直接觀測到黑洞,這也是黑洞之所以稱之為黑洞的原因。
B. 什麼是行星,什麼是恆星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恆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等離子體。
具體介紹:
行星: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
恆星:
恆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等離子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恆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於距離遙遠,這些恆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
歷史上,那些比較顯著的恆星被組成一個個的星座和星群,而最亮的恆星都有專有的傳統名稱。天文學家組合成的恆星目錄,提供了許多不同恆星命名的標准。
(2)行星恆星擴展閱讀:
恆星數量:
天文學家對宇宙中恆星的數量一直有不同的估算。最著名的一個說法是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在他的著作《千億的千億》中提出的一個猜測,認為宇宙中有1000億個星系,每個星系有1000億個恆星。
而據此天文學家又進一步推測各星系恆星數量約為1000億的一萬億倍。美國天文學家彼得·范·多昆和天體物理學家查理·康羅伊對來自星系的光強度分析後認為大約有3X1023。
搜尋系外行星方法:
1,天體測量法:
天體測量法是搜尋太陽系外行星最古老的方法。這個方法是精確地測量恆星在天空的位置及觀察那個位置如何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
如果恆星有一顆行星,則行星的重力將造成恆星在一條微小的圓形軌道上移動。這樣一來,恆星和行星圍繞著它們共同的質心旋轉。由於恆星的質量比行星大得多,它的運行軌道比行星小得多。
2,視向速度法(Radial Velocity):
視向速度法利用了恆星在行星重力的作用下在一條微小的圓形軌道上移動這個事實,目標是測量恆星向著地球或離開地球的運動速度。根據多普勒效應,恆星的視向速度可以從恆星光譜線的移動推導出來。
3,凌日法:
當行星運行到恆星前方的時候,恆星的光芒會相應減弱。光芒減弱的程度取決於恆星和行星的體積。在恆星HD 209458的例子中,它的光芒減弱了1.7%。天文學家用凌日法發現了恆星HD 209458的行星HD 209458b。
4,脈沖星計時法:
通過觀察脈沖星的信號周期以推斷行星是否存在。一般來說,脈沖星的自轉周期,也就是它的信號周期是穩定的。如果脈沖星有一顆行星,脈沖星信號周期會發生變化。
5,重力微透鏡法:
用重力透鏡效應來發現行星的方法。比如行星OGLE-2005-BLG-390Lb就是用這種方法發現的。
C. 行星與恆星的區別
恆星是指能自己能進行核聚變,且發光發熱的星體,行星,彗星等都是圍著恆星轉。
行星具有一定質量並且近似圓球形,本身不發光,圍繞著恆星轉的天體。
希望對你有幫助
D. 恆星和行星的區別是什麼
一、概念不同
1、恆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等離子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恆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於距離遙遠,這些恆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
2、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
二、層級關系不同
1、恆星是做自行運動。
2、行星環繞著恆星運行。
三、能量方式不同
1、恆星會在核心進行氫融合成氦的核聚變反應,從恆星的內部將能量向外傳輸,經過漫長的路徑,然後從表面輻射到外太空。
2、行星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
E. 行星和恆星有哪些,月亮屬於恆星還是行星
月亮屬於衛星。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
肉眼可見的恆星有大約7000顆,太陽也是恆星。比較知名的有天狼星、老人星、南門二、織女星、大角、牛郎星、天津四、北極星、北斗等。
(5)行星恆星擴展閱讀:
天文學家對宇宙中恆星的數量一直有不同的估算。最著名的一個說法是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在他的著作《千億的千億》中提出的一個猜測,認為宇宙中有1000億個星系,每個星系有1000億個恆星。而據此天文學家又進一步推測各星系恆星數量約為1000億的一萬億倍。
恆星分類是依據光譜和光度進行的二元分類。在通俗的簡化的分類中,前者可由恆星的顏色區分,後者則大致分為「巨星」和「矮星」,比如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常見的名稱還有「藍巨星」和「紅巨星」等。
參考資料:
恆星-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