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啊,江淮汽車600418今天是不是出了啥大事,為何很多人說明天要大跌啊
風險是不小了,下跌的可能性是大的.不管出什麼事,自己的錢才是最重要的.
⑵ 江淮汽車的來歷
江淮汽車集團的前身合肥江淮汽車製造廠成立於1964年,1968年江淮汽車製造廠 第一輛2.5噸載重汽車試製成功,填補了安徽汽車工業的空白。此後一直到1991年以前江淮以生產發動機等汽車零部件為主。1991年起江淮開始開發並生產自主品牌客車專用底盤。1995年前後,江淮生產的7米客車底盤已經搶佔了國內同類產品80%的市場份額。1996年年5月與馬來西亞金獅集團安卡莎公司合資簽約成立合肥江淮汽車有限公司,同年12月集團整體接收合客公司,進軍客車整車領域。1996江淮研發了新型輕卡產品, 1997年實現批量生產。1997年5月18日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成立。自JAC江淮輕卡上市後,其銷量一直輕卡業名列前茅,從此江淮汽車依託JAC江淮輕卡逐步獲得了一定的業內知名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提到江淮汽車最先能夠想到的可能就是江淮瑞風了。因為從2002年上市開始到現在,瑞風的銷量一直非常突出,很多時候都是MPV市場的銷量冠軍,常年銷量維持該級別市場的前三。這個在當時名不見經卷的企業以瑞風位居MPV市場前列的銷量不得不讓人開始關注。瑞風的上市也正式標志著江淮汽車從商用車市場邁向乘用車市場。生產瑞風的萌芽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日本汽車業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以生產乘用車為代表豐田、本田仍然保持著高速增長,而日野、五十鈴、日產柴等商用車企業無一不陷入困頓,甚至連生存都難以維系。這次危機給了江淮汽車上了生動一課,讓江淮汽車看到了但單純的做商用車企業面臨的危機。這也堅定了江淮進軍乘用車市場的決心。客觀的來講,從當時江淮企業的技術儲備看,不具備生產一個轎車產品的實力。但江淮汽車很快發現韓國現代公司生產的MPV乘用車H1在技術層面上,與江淮強大的客車底盤技術儲備非常吻合。2000年到2001年間,江淮與現代達成技術轉讓,江淮全面買斷MPV乘用車H1的製造權。2001年3月16日江淮汽車和現代集團合作生產H1的項目正式簽字,2002年3月25日,第一台江淮瑞風商務車正式駛下生產線,瑞風品牌就此誕生。
⑶ 請問江淮汽車600418這支股票怎麼樣現在是績優股》
創新高 後來幾天可能回調整理 逢高減倉 此股莊家成本大概在5元左右 中長期持有可到10元
⑷ 我買了江淮汽車600418,請高人分析一下這支股票怎麼樣
暫時沒有問題,慎防暴跌
⑸ 我最近想買入股票江淮汽車600418,有高手幫忙看看可以買進嗎
從短期看只要他不破8元左右的平台,還有上漲的空間,而且從籌碼集中度看有30%的籌碼集中在8元左右,有30%的籌碼集中在9元左右,建議在破8元或8元左右購買,從周線MACD、KDJ看本周是他選擇方向的時候,如果本周走好,下周應該有行情,具體多少如果你是大資金有0.5-1元的空間,如果你是散戶,建議你最好別買,這個空間對散戶來說掙不住什麼錢,最好觀望
⑹ 江淮汽車為什麼那麼好江淮汽車中報2021600418江淮汽車股討論
最近幾年的時間,全球多個國家就發布了將來幾年或十幾年後禁止出售燃油車後,不少盛名品牌車企相繼轉向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方向。因而能源汽車領域迎來了空前未有的紅利與發展前景,並且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還處於雛形階段,該行業的發展和研發發展潛力將會非常大。
我們作為投資者是否有機會一起搭上這趟駛往未來的"列車"呢?藉此機會,今天跟大家一起聊聊汽車行業的上市公司—江淮汽車!
在對江淮汽車進行分析前,我要給大家奉上一份汽車行業龍頭股名單,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汽車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4年,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及動力總成研產銷和服務於一體的汽車企業集團。當前公司是安徽省12家重點企業集團之一,同時位列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汽車品牌前5強,研發、生產和銷售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等是公司的重點營業范圍。
簡單介紹了江淮汽車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了解下江淮汽車公司有什麼長處,是否值得我們投資?
亮點一:細分市場領先優勢
2017年的報告顯露出,對於輕型貨車,公司成功出售了19.1萬輛,銷量在同行業該領域當中也算得上有名。並且在逆勢中的MPV銷量猛增,在銷量方面,全年達到了6.65萬輛。公司的出口汽車總量在同行業中排名很高,可以排到第四。其中輕卡和高端輕卡出口成績依舊很亮眼,保持第一位,SUV出口數量在4萬輛之上,成為了行業出口第一。
在國內外市場上,對公司的MPV及輕卡都表示了接納的態度,方便公司可以穩定在該細分領域的地位以及市場的覆蓋。

亮點二:新能源車先發優勢
數據顯示,江淮汽車在2017年銷售了2.83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相較上一年,增長了53.86%。不光如此,公司對於新能源技術積累、市場推廣、合資合作領域內還有著領先的優勢。還有華霆動力、巨一自動化也和公司是合作夥伴,他們協作在電池系統、電機電控方面投資創立了合資公司。
除此以外,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方面,公司還和大眾的合資公司、蔚來汽車都有合作關系,目的是公司以後在新能源領域擁有競爭優勢。
不過因為篇幅有局限,要是想知道更多關於江淮汽車的深度報告與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江淮汽車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中國的汽車品牌在2021年順利完成從追逐世界品牌到齊頭並進一起跑的目標,徹底超越最關鍵的一年。中國汽車在世界領域中不斷占據技術和先發制勝優勢,尤其是是新能源汽車在我國得到政府的積極支持和市場的普遍認可,未來中國汽車銷量和認知度將有望超越歐美日國家的絕大多數著名的老車企。
總的來說,江淮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發技術得到國際和國內的著名車企認可,之後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引領者之一!
但文章存在時滯性,要是想要更精確地掌握江淮汽車行情,可以點擊此鏈接瞧瞧,有專業的投顧為你服務,看下江淮汽車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江淮汽車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0-2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⑺ 股票江淮汽車600418十二塊買的,分析下後市如何
<1>此股目前處在7.6級很高風險區域。<2>其理論價值約4.9元。<3>與總
盤相比九項重要的財務指標中,有5項一般(凈資產、公積金、未分利潤、負債率、財務綜合分、),且財
務綜合分在總盤評比中屬於2級很好。<4>短線支持價3.04元,壓力位3.22元。5—密集上檔阻
力區在3.19元左右,集中了約369萬股(0.41%),密集下檔支撐區在3.16元左右,集中了
約353萬股(0.40%)。現價位正處在密集成交區中。<6>在過去相當長時期內盈利成本的平均價
為3.15元,虧損成本的平均價為7.76元。贏利與虧損成交額之比1:599。<7>莊家現有成本
約9.95元,其流通股持有量約56%,即49329萬股左右。<8>當前在「滬深」股市1561隻
股票中,本股綜合投資價值及抗風險排第127位。在所屬「汽車製造」行業27隻股票中排第6位。在所
屬產地「安徽省」51隻股票中排第8位。<9>近期在「滬深」股市財務綜合評比排第406位。在所屬
「汽車製造」行業排第9位。在所屬產地「安徽省」排第16位。
操作指導建議:建議無持有者:跟蹤觀察多留心。建議已持有者:注意風險准備換股。
⑻ 請問下江淮汽車股票(600418)走勢怎麼樣
來金晶科技吧,工資1000還拖欠,獸性化管理,工人自殺的有跳樓的,抹脖子的,還有在單位上吊的,事故也很多,又被車撞死的,被玻璃砸成肉泥的,被破碎機攪成肉餡的,領導比禽獸還禽獸
⑼ 江淮汽車(600418)這只股票有什麼特點可以操作中遵循
適合做中長線!
他一直都是在漲的,這樣的股票,拿著穩!
⑽ 江淮汽車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9月30日成立,前身為合肥江淮汽車製造廠,始建於1964年。公司佔地面積460多萬平方米,總資產53億元,員工總數17000餘人 。
公司於2001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名稱為「江淮汽車」,股票代碼600418,2004年又成功發行了可轉債,2005年成功實施了股權分置改革。公司是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具有年產70萬輛整車、50萬台發動機及相關核心零部件的生產能力。 2011年,公司銷售各類汽車超過46萬輛,實現了連續21年以平均增長速度達40%的超快發展。
1. 創業(1964-1990)
1964年5月20日,巢湖汽車配件廠成立,後改名為江淮汽車製造廠。
1968年4月第一輛江淮牌汽車誕生。
1990年產銷汽車不足千輛,銷售收入僅有3000萬元。企業陷入谷底,舉步維艱,許多人都失去信心。而留下來的創業者們仍然堅守著自己的夢想,在夾縫中尋找生機,在產品上尋求突破。
2. 轉折(1990-1996)
第一次戰略轉型:重點發展客車專用底盤,適時發展整車。1993年10月28日江淮汽車年產突破萬台,進入安徽工業企業五十強。
延安整風:奠定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基礎,並引發了學習型組織的創建。
漸進式變革:奠定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基礎,並形成了1358理論。
3. 發展(1996-2006)
站在巨人肩膀上與巨人同行: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推出新產品;通過管理創新不斷引入國際標准;通過機制創新不斷進行體制變革。
把企業變成一所學校:向一切可以學習的人學習,向一切可以學習的事學習。
建設共同家園:讓每個人有機會成全自我。
構建三個系統:組織中的成員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義。
4. 超越(2006- 至今)
2006年5月27日《JAC憲章》頒布,標志著江淮汽車已由一個人人參與到學習中的組織,演化為組織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學習。
第二次戰略轉型:由單純的商用車企業轉向商用車和乘用車並舉的綜合型汽車企業;由以賺取製造利潤轉向同時賺取技術和品牌利潤;由以國內市場為主轉向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並重。
品質JAC:把品質作為責任,視品質如同生命,靠品質獲得尊嚴,以品質塑造品牌,率先實現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品牌的跨越。
十二五發展目標:力爭實現銷量160萬輛,銷售收入達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