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盃什麼意思
世界盃誕生背景
世界盃作為單一的體育項目,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體育項目。世界盃淵源始於20世紀初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特別是在安特衛普1920年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在那屆奧運會上,南美、亞洲及非洲的14個國家參加了奧運會的足球項目1928年17個國家參加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但直到這時還沒有成型的世界盃誕生。
直到1920年5月26日,國際足聯決定獨自舉辦足球比賽,從此誕生了世界盃。在1926年國際足聯總會上,會長雷米特通過了「舉辦FIFA成員國足球協會的所有國家隊都可參加的第一屆FIFA世界盃賽」的提案。
他們選擇在奧運會的中間年度比賽,並且決定每隔四年舉辦一次世界盃,在法國舉辦完第三屆(1938年)比賽之後,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盃比賽中斷了12年。戰爭一結束,巴西就在1950年舉辦了第四屆世界盃賽。
FIFA世界盃獎杯的由來
FIFA世界盃歷史期間,曾有2個世界盃獎杯,其中第一個獎杯經歷了不少曲折。
當國際足聯決定於在1930年舉辦首屆世界盃之後,法國雕刻家拉菲爾製作了將為優勝隊頒發的純金獎杯。該獎杯是在鑲嵌著寶石的支柱上,勝利女神伸展雙臂托著八角形杯子的雕刻品。 為了記念世界盃的創始人-雷米特會長,把該獎杯命名為「大力神杯」,但在二戰爆發之前所舉行的第三屆比賽(1930,1934,1938)上,僅被稱為世界盃。到了1970年,當時唯一的三連冠國家的巴西永遠地佔有了這只獎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盃獎杯為了不受侵略者的「迫害」曾被藏在義大利一房屋的床底下。1966年英國召開世界盃之前,該世界盃在向平民展覽時被盜走。英國警局多次尋找這座獎杯,但以失敗告終。最後,該獎杯被稱為「皮克茲」的小狗在郊外的垃圾箱找出。世界盃失而復得。
在1983年,該獎杯在巴西再次被盜,至今尚未找到下落。據估計可能已經被偷盜者溶化了,因此號成為大力神的獎杯就此告別世人。所以巴西足球協會製作了復製品代替保管著。
第二隻世界盃獎杯是在53種設技圖案中選擇出的,並且在1974年召開的世界盃賽上與大家見面的。該獎杯是由義大利雕刻家加拉尼亞用18K純金製作的。按照他的說明,該獎杯的形象蘊含著「從地面上升起的螺旋型線在支撐著地球,這有力地表現了取得勝利的那一瞬間的激情」。
這座獎杯高36厘米(14英寸),重4,970克(11英鎊),歸國際足聯所有。獲得世界盃冠軍的球隊可得到鍍金的復製品。
世界盃概述
舉辦時間: 每4年舉辦一次(舉辦奧運會的中間時期)選6、7月中的一個月。
歷屆世界盃舉辦地點(前16屆〉
歐洲地區 9次,南美地區 4次,中北美地區 3次
歷代世界盃主辦國(13個國家)
烏拉圭、義大利(2屆)、法國(2屆)、巴西、瑞士、瑞典、智利、 英國、墨西哥(2屆)、西德、阿根廷、西班牙、美國(1屆)
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隨後風靡世界。由於足球運動的快速發展,國際比賽也隨之出現。1896年雅典奧運會舉行時,足球就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丹麥以9:0大勝希臘,成為奧運會第一個足球冠軍。因為奧運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到了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足球比賽已無法持續。
1928年奧運會結束後,FIFA召開代表會議,一致通過決議,舉辦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錦標賽。這對於世界足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初這個新的足球大賽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1956年,FIFA在盧森堡召開的會議上,決定易名為「雷米特杯賽」。這是為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足球運動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擔任國際足聯主席33年(1921-1954年),是世界足球錦標賽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後來,有人建議將兩個名字聯起來,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於是,在赫爾辛基會議上決定更名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簡稱「世界盃」。
⑵ 世界盃是什麼意思啊
國際足球聯合會(The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ootball Association FIFA)於1904年5月21日在法國巴黎的法國體育運動聯合會(Union Française de Sports Athlétiques)總部正式成立,參加大會的共有來自八個不同國家的組織,他們分別是:
·法國 - 法國體育運動聯合會(Union des Sociétés Françaises de Sports Athlétiques USFSA )
·比利時 - 比利時體育運動聯合會(Union Belge des Sociétés de Sports UBSSA )
·丹麥 - 丹麥足球協會(Dansk Boldspil Union DBU )
·荷蘭 - 荷蘭足球協會(Nederlandsche Voetbal Bond NVB )
·西班牙 - 馬德里足球俱樂部(Madrid Football Club)
·瑞典 - 瑞典足球協會(Svenska Bollspells Förbundet SBF)
·瑞士 - 瑞士足球協會(Association Suisse de Football ASF )
FIFA 初具規模
在成立大會召開的兩天後,即1904年5月23日,國際足聯舉行了第一次選舉,法國人羅伯特·蓋因(Robert Guérin FRA)當選第一任主席,瑞士人施耐德(Victor E.Schneider SUI)和荷蘭人希爾施曼(Carl Anton Wilhelm Hirschmann NED)當選副主席。比利時人穆林高斯(Louis Muhlinghaus BEL)擔任秘書長並兼財務主管,丹麥人西勞(Ludvig Sylow DEN)為副秘書長。國際足聯成立之初時一無所有,還只是一紙協議。要想真正建立起一個代表各國足協的世界性組織,這個團隊還有很多任務要做。首要的就是說服英國這個現代足球起源國家加入到這個大家庭來。
直到1909年以前,國際足聯的成員還僅限於歐洲國家的足協。這以後,國際足聯開始吸納其他洲的足協組織,南非1910年成為第一個非歐洲成員組織,隨後阿根廷和智利在1912年也加入國際足聯,1913年又增添了美國。自此,國際足聯逐漸開始了世界范圍內的交流,這也為後來發展壯大、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成員不斷加入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的爆發導致國際足聯的活動陷入了停滯狀態。然而,各成員組織並沒有完全中斷聯系,國際足聯的組織結構在小范圍內保留了下來。直到雷米特(Jules Rimet)於1921年3月1日當選第三任主席,國際足聯才得以繼續發展。這位當時已經48歲的法國人把壯大國際足聯當作了自己終生的事業。那個時期的國際足聯非常困難,只剩下了20個成員協會,英倫三島、巴西和烏拉圭等足協組織也已經退出。但是雷米特先生憑借堅韌的意志克服了這些困難,並且創立了世界盃這一偉大的賽事。在他在任的33年裡,國際足聯得到了長足發展,這期間雖然又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沖擊,但依然無法阻止國際足聯邁向成功的步伐,到1954年瑞士世界盃雷米特卸任時,國際足聯已經擁有了85個會員組織。人們把這一時期稱作「雷米特時代」。
FIFA 世界盃的誕生
20世紀初奧運會的逐漸成功深深的打動了雷米特的心,他意識到,國際足聯有必要設立一項世界性體育比賽,用以擴大國際足聯的影響力。在1928年5月國際足聯舉行的大會上,創辦世界盃的提案獲得了通過。匈牙利、義大利、荷蘭、西班牙、瑞典和烏拉圭等國足協隨即便提交了主辦的申請。由於烏拉圭是1924年和1928年兩屆奧運會足球冠軍,加上他們正在為兩年後召開的獨立100周年慶祝大會做准備,因此主辦首屆世界盃的重任就落在了烏拉圭足協肩上。
1930年7月18日,一個永遠值得銘記的日子,第一屆國際足聯世界盃在烏拉圭首都蒙德維的亞(Montevideo)的世紀體育場開幕,由此揭開了世界足球新的篇章。
1934年第二屆世界盃在義大利舉行,這一年也確定了第三屆世界盃的主辦地法國,國際足聯主席、「世界盃之父」雷米特先生的願望得到了實現,他的家鄉法國有幸當選。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出現又一次使國際足聯的活動和世界盃陷入了停滯,此後一直到戰爭結束的1946年7月,國際足聯才得以在大會上確定1950年繼續舉辦第四屆世界盃,而提交主辦申請的只有巴西足協,自然全票通過。
英倫足協回歸
作為現代足球的發源地,國際足聯缺少英倫三島一直是雷米特先生的遺憾。他再次展現了自己卓越的外交才能,通過積極運作,同時也得到了英國方面德魯里(Arthur Drewry)和勞斯(Sir Stanley Rous)兩位先生的大力協助,終於在1946年成功爭取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個足協組織加入。而一直到現在,這四個英國的足協組織仍然享有獨立參加世界盃的資格。
四年後在瑞士舉行的第五屆世界盃期間,年逾80的雷米特主席光榮引退,1954年6月21日,他被國際足聯授予首個榮譽主席職位。在決賽的頒獎典禮上,這位「世界盃之父」最後一次將「雷米特杯」頒發給冠軍德國隊隊長。雷米特先生為國際足聯所作的貢獻將永載史冊。
50周年慶典
曾經協助雷米特25年之久的比利時人希爾德雷亞斯(Rodolphe William Seeldrayers)成為國際足聯第4任主席,他在上任之時便成功組織了國際足聯成立50周年的慶典活動。不幸的是,希爾德雷亞斯於1956年10月過世。第二年6月9日,已經代理主席職務半年之久的德魯里(Arthur Drewry)正式當選為國際足聯主席。德魯里先生在成功舉辦了1958年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第6屆世界盃之後,於1961年去世,享年70歲。
隨後一直到1961年9月28日國際足聯特別大會之前,國際足聯的運作都由瑞士人托門(Ernst B.Thommen)領導。托門曾是1954年、1958年和1962年三屆世界盃組委會主席,他為國際足聯做出了大量出色的工作。在那屆大會上,魯斯爵士(Sir Stanley Rous)當選為國際足聯第6任主席。
這時的國際足聯已經成為世界上頗具影響力的中立組織,許多剛剛獨立的國家首先進行的國際活動就是加入國際足聯這個大家庭,因此國際足聯的會員數目不斷增加。電視轉播從60年代開始介入FIFA世界盃比賽,為世界盃成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比賽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魯斯爵士的帶領下,國際足聯經過長時間的努力,逐步鞏固了自己的事業,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體育組織之一,尤其在經營上,更是為人所稱道。作為非政府組織,國際足聯既沒有政府補貼,也沒有其它渠道的財政來源,所有的資金都來自舉辦世界盃比賽所得的利潤,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證明一切。為了感謝魯斯爵士所作的貢獻,國際足聯於1974年6月1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Frankfurt)召開的第39屆大會上選舉他為名譽主席。也就在這一天,巴西人阿維蘭熱(Dr. João Havelange) 接手了國際足聯主席一職,開始了阿維蘭熱時代。
一個新時期
阿維蘭熱在1974年第39次大會上當選為國際足聯主席。他認為足球不僅僅是為了競技,並努力試圖運用新的技術和方法不斷提高足球的發展水平,促進新時代的到來。
阿維蘭熱的上任標志著FIFA新時代的到來。國際足聯以往一直依靠四年一屆世界盃的收入維持自身經營,但難免有時顯得捉襟見肘,這也使得國際足聯在某些方面趨於保守。阿維蘭熱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將國際足聯管理中心變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機構。1974年,阿維蘭熱在國際足聯位於蘇黎世總部附近的一間別墅成立了12人工作小組,全權負責國際足聯的改革事務。現在,這里已經擁有了5座現代化辦公樓,超過120名國際足聯雇員正在為不斷增加的任務量而工作。
全球化的發展
在過去的25年中,足球不但逐步確立第一大體育運動的地位,而且也伴隨著世界的飛速發展,在商業、社會和政治等其它方面繁榮起來。事實證明,足球運動的魔力可以影響到所有的國家、民族和地區。現在世界上大約有2億人把足球作為自己的主要運動。足球也已經成為娛樂產業中很大的組成部分,並且不斷開闊自身和其他產業的國際市場。
204個會員協會
1998年6月8日在巴黎舉行的國際足聯第51次大會上,瑞士人布拉特(Blatter SUI)接替阿維蘭熱,成為國際足聯第8任主席。布拉特此前已經在國際足聯的不同崗位上工作了23年,在布拉特掌舵的這幾年中,國際足聯的會員組織總數已經增加到了204個
⑶ 世界盃是什麼意思
世界盃誕生背景
世界盃作為單一的體育項目,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體育項目。世界盃淵源始於20世紀初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特別是在安特衛普1920年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在那屆奧運會上,南美、亞洲及非洲的14個國家參加了奧運會的足球項目1928年17個國家參加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但直到這時還沒有成型的世界盃誕生。
直到1920年5月26日,國際足聯決定獨自舉辦足球比賽,從此誕生了世界盃。在1926年國際足聯總會上,會長雷米特通過了「舉辦FIFA成員國足球協會的所有國家隊都可參加的第一屆FIFA世界盃賽」的提案。
他們選擇在奧運會的中間年度比賽,並且決定每隔四年舉辦一次世界盃,在法國舉辦完第三屆(1938年)比賽之後,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盃比賽中斷了12年。戰爭一結束,巴西就在1950年舉辦了第四屆世界盃賽。
FIFA世界盃獎杯的由來
FIFA世界盃歷史期間,曾有2個世界盃獎杯,其中第一個獎杯經歷了不少曲折。
當國際足聯決定於在1930年舉辦首屆世界盃之後,法國雕刻家拉菲爾製作了將為優勝隊頒發的純金獎杯。該獎杯是在鑲嵌著寶石的支柱上,勝利女神伸展雙臂托著八角形杯子的雕刻品。 為了記念世界盃的創始人-雷米特會長,把該獎杯命名為「大力神杯」,但在二戰爆發之前所舉行的第三屆比賽(1930,1934,1938)上,僅被稱為世界盃。到了1970年,當時唯一的三連冠國家的巴西永遠地佔有了這只獎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盃獎杯為了不受侵略者的「迫害」曾被藏在義大利一房屋的床底下。1966年英國召開世界盃之前,該世界盃在向平民展覽時被盜走。英國警局多次尋找這座獎杯,但以失敗告終。最後,該獎杯被稱為「皮克茲」的小狗在郊外的垃圾箱找出。世界盃失而復得。
在1983年,該獎杯在巴西再次被盜,至今尚未找到下落。據估計可能已經被偷盜者溶化了,因此號成為大力神的獎杯就此告別世人。所以巴西足球協會製作了復製品代替保管著。
第二隻世界盃獎杯是在53種設技圖案中選擇出的,並且在1974年召開的世界盃賽上與大家見面的。該獎杯是由義大利雕刻家加拉尼亞用18K純金製作的。按照他的說明,該獎杯的形象蘊含著「從地面上升起的螺旋型線在支撐著地球,這有力地表現了取得勝利的那一瞬間的激情」。
這座獎杯高36厘米(14英寸),重4,970克(11英鎊),歸國際足聯所有。獲得世界盃冠軍的球隊可得到鍍金的復製品。
世界盃概述
舉辦時間: 每4年舉辦一次(舉辦奧運會的中間時期)選6、7月中的一個月。
歷屆世界盃舉辦地點(前16屆〉
歐洲地區 9次,南美地區 4次,中北美地區 3次
歷代世界盃主辦國(13個國家)
烏拉圭、義大利(2屆)、法國(2屆)、巴西、瑞士、瑞典、智利、 英國、墨西哥(2屆)、西德、阿根廷、西班牙、美國(1屆)
⑷ 世界盃。。
給大家點世界盃的資料吧,期盼世界盃的到來
今年的世界盃是第十八屆世界盃 2006·德國
第一屆世界盃 1930·烏拉圭 英文
第二屆世界盃 1934·義大利 英文
第三屆世界盃 1938·法國 英文
第四屆世界盃 1950·巴西 英文
第五屆世界盃 1954·瑞士 英文
第六屆世界盃 1958·瑞典 英文
第七屆世界盃 1962·智利 英文
第八屆世界盃 1966·英格蘭 英文
第九屆世界盃 1970·墨西哥 英文
第十屆世界盃 1974·德國 英文
第十一屆世界盃 1978·阿根廷 英文
第十二屆世界盃 1982·西班牙 英文
第十三屆世界盃 1986·墨西哥 英文
第十四屆世界盃 1990·義大利 英文
第十五屆世界盃 1994·美國 英文
第十六屆世界盃 1998·法國 英文
第十七屆世界盃 2002·韓國/日本 英文 中文
第十八屆世界盃 2006·德國
第十九屆世界盃 2010·南非
巴西一次不落地參加了歷屆世界盃的比賽,並五次奪冠!!!
世界盃決賽階段進球最多的比賽:
第5屆世界盃奧地利隊7:5擊敗瑞士隊,雙方共打進12個球。
世界盃預賽階段一個隊一場比賽進球最多的紀錄:
1997年6月2日,在98年世界盃足球賽亞洲區預賽伊朗隊對馬爾地夫隊的比賽中,伊朗隊以17:0獲勝。
世界盃預賽階段一場比賽進球最多的球員:
7球,由伊朗隊的卡里姆·巴蓋里於1997年6月2日,在98年世界盃足球賽亞洲區預賽伊朗隊對馬爾地夫隊的比賽中攻入。
第一個代表兩個國家出戰世界盃決賽階段的比賽,並都進球的球員:
克羅埃西亞的普羅辛內茨基,他在1990年代表前南斯拉夫隊與阿聯酋的比賽中打進一球,1998年代表克羅埃西亞隊在與牙買加和荷蘭隊的比賽中分別打進一球。
世界盃進球最多的決賽:
1958年,巴西5:2勝瑞典,共打進7個球。
世界盃進球最少的決賽:
1994年,巴西0:0平義大利,這也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次以點球大戰決定冠軍的決賽。
世界盃決賽圈第一個進球:
由法國前鋒呂西安·洛朗射入。
世界盃決賽階段攻入第一個「金球」的隊員:
法國的洛朗·布蘭科,於1998年6月28日,在1/8決賽法國隊對巴拉圭隊的比賽中攻入。
世界盃決賽階段一屆比賽個人進球最多的紀錄:
13個。1958年,在瑞典舉行的第6屆世界盃足球賽決賽階段的比賽中,法國的球員方丹一人攻入13個球。
世界盃決賽階段一場比賽個人進球最多的紀錄:
5個,由俄羅斯隊的薩連科創造。他在第15屆世界盃決賽階段小組賽俄羅斯6:1勝喀麥隆隊的比賽中一人獨中5元。
世界盃歷史上最年長的進球者:
喀麥隆的羅傑·米拉。1994年6月28日在喀麥隆與俄羅斯的小組賽中,他於第46分鍾替補出場,上場不到一分鍾即打進一球,當天他42歲零44天。
世界盃決賽階段進球最快的紀錄:
開場10秒。由土耳其前鋒哈坎·蘇克在2002年第17屆世界盃土耳其對韓國的比賽中創造。原紀錄為開場15秒。由捷克斯洛伐克隊隊員瓦·馬塞克創造。他在第7屆世界盃決賽階段對墨西哥隊一戰中,開場僅15秒便攻破對方球門。
世界盃決賽階段最長時間不失球的紀錄:
517分鍾,由義大利的曾加創造。他在在義大利舉行的第14屆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中力保義大利球門517分鍾未被對手攻破。
世界盃決賽階段速度最快的「帽子戲法」:
阿根廷的巴蒂斯圖塔。他在1998年法國世界盃阿根廷隊與牙買加隊的比賽中,在11分鍾內連進3球。
世界盃決賽階段唯一一個連續兩屆世界盃上演帽子戲法的球員:
阿根廷的巴蒂斯圖塔。他在1994年阿根廷4:0勝希臘和1998年阿根廷5:0勝牙買加的比賽中兩次上演帽子戲法,有趣的是兩次帽子戲法中各有一粒點球。
唯一一位在世界盃決賽中上演「帽子戲法」的球員:
英格蘭的赫斯特於1966年英格蘭世界盃決賽對聯邦德國隊的比賽中攻入3球。
世界盃歷史上單屆比賽進球最多國家:
匈牙利。在1954年世界盃的比賽中,匈牙利隊採用四前鋒的陣型,掀起國際足壇的第一次技術革命。由柯奇士、希代古提、齊博爾和普斯卡斯組成的前鋒線銳利無比,一共打進27個進球。
世界盃歷史上比分最懸殊的比賽:
1982年世界盃匈牙利10:1勝薩爾瓦多,1954年匈牙利9:0勝韓國,1974年南斯拉夫9:0勝扎伊爾三場比賽均凈勝9球。
世界盃歷史上最年長的出場球員:
喀麥隆的羅傑·米拉。他於1994年6月28日在喀麥隆與俄羅斯的小組賽中出場,那一天他已經42歲零44天。
唯一一個連續兩屆世界盃被紅牌罰下的球員:
喀麥隆的宋。他在1994年世界盃小組賽喀麥隆對巴西的比賽中於第63分鍾被罰下場,1998年又在小組賽同智利的比賽中於第51分鍾被罰下。
最混亂的比賽:
2002年世界盃小組賽德國2:0戰勝喀麥隆的比賽中,主裁判一共出示16張黃牌,兩隊各8張,雙方各有一人被罰下,不過已經當了隊長的宋只得到一張黃牌,未能創造連續3屆世界盃被罰下場的紀錄。
最短時間被黃牌警告:
俄羅斯的格魯克維奇。他在1994年世界盃俄羅斯對瑞典的小組賽開場哨吹響後1分鍾就被黃牌警告。
最短時間被罰下場:
烏拉圭的巴蒂斯塔。他在1986年世界盃烏拉圭對蘇格蘭的比賽中只踢了1分鍾就被罰下。
參加世界盃次數最多的球員:
墨西哥的卡巴哈爾參加了1950、1954、1958、1962、1966一共五屆世界盃,而德國的馬特烏斯參加了1982、1986、1990、1994和1998一共五屆世界盃,取得一次冠軍,兩次亞軍,見證了德國足球20年的輝煌。
世界盃上場次數最多的球員:
德國的馬特烏斯在他參加的五屆世界盃中一共出場25次。
決賽階段出場最多守門員:
卡巴哈爾(墨西哥),5次世界盃共11場。
失球最多守門員:
卡巴哈爾(墨西哥),共失25球。
參加世界盃最年長的守門員:
希爾頓(英格蘭),40歲9個月19天,90年義大利世界盃。
唯一一個帶領五支不同球隊參加世界盃的教練:
南斯拉夫教練米盧蒂諾維奇,1986年墨西哥、1990年哥斯大黎加、1994年美國、1998年奈及利亞、2002年中國。其中除了中國隊,其餘球隊全部小組出線。
奪得世界盃時年齡最大的人:
義大利的佐夫。1982年義大利奪得世界盃時,作為主力門將兼隊長的他已經40歲了
2006年的是
吉祥物:2004年11月13日晚在德國東部城市萊比錫,國際足聯和德國世界盃組委會向外界公布了本次世界盃的吉祥物和比賽專用足球——能歌善舞和能說會道的獅子「Goleo VI」。距離世界盃開幕還有573天,世界盃組委會在這個時候推出自己的吉祥物又一次把人們的目光吸引到了德國。在當晚的新聞發布會上,德國世界盃的組委會主席貝肯鮑爾和巴西足壇名宿貝里都來到了現場。貝肯鮑爾在介紹獅子「Goleo VI」的時候非常興奮。他認為,這是一隻非常招人喜歡的獅子,他憨態可掬。走到哪裡都會得到球迷的喜歡,相信在德國世界盃的賽場上,獅子「Goleo VI」一定會成為賽場外的另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貝利同樣表示這是世界盃歷史上最漂亮的吉祥物,並表示希望全世界的球迷都能喜歡「Goleo VI」。同以往的世界盃相比,說、唱、打、鬧、動態化、多媒體是2006版吉祥物的最大特色,它們「更具親和力和娛樂性」。 雖然Goleo VI體型滑稽、表情不太生動,但舞技、唱功卻不錯,而「Pille」球更是一本足球網路全書,講起足球來滔滔不絕。
國際足聯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是和1974年德國世界盃那兩個面頰紅潤的傻小子『踢普』和『踏普』的風格完全不同的吉祥物,它更能打動人,更能被普通球迷認可。」按照組織者的說法,「Go里奧六世」這個名字,源於小獅子在球場上踢球時,它的爸爸會在場邊大喊:前進!里奧,前進!此外,Leo這個詞在英文中就代表了天文學中的獅子星座。而後面的數字則是國際足聯後來加上的,表示這是世界盃賽歷史上的第六個吉祥物。
⑸ 世界盃是什麼
舉辦國家:烏拉圭 舉辦時間:1930年7月13日?30日 參賽國家: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比賽:阿根廷、巴拉圭、比利時、玻利維亞、羅馬尼亞、巴西、烏拉圭、智利、美國、法國、南斯拉夫、墨西哥、秘魯。 最佳射手:斯特維萊(阿根廷)8個進球 冠軍得主:烏拉圭 觀眾總數:18場比賽547,308人 杯賽概述 世界足球的專門機構國際足聯成立於1904年,但直到1924年巴黎奧運會足球才被列為正式奧運會比賽項目,歐美亞幾大洲歡聚一堂。這次比賽並不十分的成功:人們不滿意奧運會的「業余」規定,這樣使許多優秀選手被排除在外。此時,舉辦有職業選手參加的世界最高水平的足球賽,成為人們的迫切要求。1928年,當許多國家棄權參加阿姆斯特丹奧運會時,成立一個新的、與奧運會相對獨立的足球賽事的時機成熟了。1928年5月26日,國際足聯阿姆斯特丹會議上討論並通過了將於1930年舉辦一項新的足球賽事的議案,這項賽事將向全世界的所有國家敞開大門。1929年3月18日,巴塞羅那會議投票選舉烏拉圭成為首屆世界盃的主辦地。烏拉圭是最早開展足球運動的國家之一,1924年、1928年兩屆奧運會足球冠軍,而1930年,又恰逢烏拉圭獨立100周年。 雖然共有13個國家參加了這屆世界盃,其中包括9個南美球隊和4支歐洲球隊。但是,球員們在賽場上的球技足以證明:世界盃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足球賽事。賽前,人們普遍認為南美球隊將在比賽中占盡優勢。而實際上,歐洲球隊也是盡顯風采。法國隊以4比1擊敗了墨西哥隊後,與阿根廷隊狹路相逢,雖然最終以0比1負於對手,但此役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的經典之戰。 兩支南美球隊阿根廷隊和烏拉圭隊進入到最後決賽,上半場阿根廷隊以2比1領先,在東道主球迷的助威聲中,下半場烏拉圭隊連續3次洞穿對手的大門,最終以4比2奪得冠軍獎杯。烏拉圭的慶典持續了幾天幾夜,7月31日,被烏拉圭人驕傲的認為是自己國家的節日。自此,小小的足球席捲全球,而這項賽事也逐步被世界上所有的國家所認可,並正式確定下來。 積分榜第一輪第一組: 法國?墨西哥:4?1 阿根廷?法國:1?0 智利?墨西哥:3?0 智利?法國:1?0 阿根廷?墨西哥:6?3 阿根廷?智利:3?1 第二組: 南斯拉夫?巴西:2?1 南斯拉夫?玻利維亞:4?0 巴西?玻利維亞:4?0 第三組; 羅馬尼亞?秘魯:3?1 烏拉圭?秘魯:1?0 烏拉圭?羅馬尼亞:4?0 第四組: 美國?比利時:3?0 美國?巴拉圭:3?0 巴拉圭?比利時:1?0 1/2決賽: 阿根廷?美國:6?1 烏拉圭?南斯拉夫:6?1 決賽:阿根廷?烏拉圭:2?4 決戰剖析:勝之不武 1930年7月30日蒙特維地亞世紀體育場 烏拉圭4球(多拉多12分鍾,西阿57分鍾,伊利亞特68分鍾,卡斯特羅89分鍾) 阿根廷2球(佩烏塞勒24分鍾,斯塔比勒37分鍾) 半場比分:l比2 入場觀眾:90000 裁判員:朗格努斯〔比利時) 烏拉圭隊陣容:巴勒斯特羅斯,納薩基(隊長),馬斯齊羅尼,安德拉德,費爾南德斯,蓋斯提多,多拉多,斯卡羅尼,卡斯特羅,西阿,伊利亞特。 教練員:阿爾貝托?蘇皮齊 阿根廷隊陣容:波塔索,德拉?托雷,帕特諾斯特,J?埃瓦里斯托,芒蒂,蘇亞雷斯,佩烏塞勒,巴拉羅,斯塔比勒,費雷拉(隊長),M?埃瓦里斯托。 教練員:奧古斯托?羅奎特 這屆比賽從一開始就註定不會產生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冠軍。盡管正在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東道主烏拉圭隊負責全部費用,但一共13支參賽隊中,只有4支來自歐洲。國際足聯的7個發起國之中,五個國家沒有派隊參加這屆比賽,稱雄歐洲的英格蘭隊更是不接受這項比賽。 決賽在烏拉圭隊和老對手阿根廷隊之間進行,這似乎是一開始就註定了的。烏拉圭隊先進一球,但是阿根廷隊發起頑強反擊,反而連進兩球,後來居上。但是,烏拉圭隊在下半場重整旗鼓,連進三球,最終令人信服地擊敗對手。 在這場比賽中,一名選手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烏拉圭隊前鋒海克托?卡斯特羅。少年時代他因為車禍失去了一條臂膀。這名世界足球史上著名的「獨臂將軍」,在烏拉圭隊本屆賽事的第一場比賽中射入致勝一球之後就被雪藏,到最後決賽中才被當作奇兵使出,結果他在下半場烏拉圭隊反敗為勝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並射入了最後一球。 冠軍隊主教練 阿爾貝托?蘇皮西 生於:1889年11月20日 卒於:1981年6月21日 簡介:1930年4月在第一屆世界盃於烏拉圭舉行前一個月出任主教練,並奪得首屆世界盃冠軍。蘇皮西作為教練方法獨特,實際上更充分發揮隊員中核心成員的應有作用。他的教練方法至今令人難忘。 本屆球星 「球場紳士」安德拉德 皮膚黝黑、又瘦又高的安德拉德溫文爾雅、意志堅定、經驗豐富,具有無可非議的組織能力,被認為是235陣容中最傑出的中場隊員,為烏拉圭在1924和1928兩奪奧運會金牌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首屆世界盃與阿根廷的冠軍爭奪戰中,阿隊的斯塔維萊在有爭議的位置攻入一球,安德拉德說服隊友及對手,使比賽繼續進行。在其帶領下,烏拉圭隊終於登上冠軍寶座,榮獲第一屆世界盃。安德拉德於1933年退役,人們在百年體育場豎起了一塊木牌,上面寫著他的名字,以便後人永遠記住這位著名球星。 「不老球星」斯卡羅內 著名烏拉圭前衛,為烏拉圭在1924年和1928年兩奪奧運金牌立下赫赫戰功。在首屆世界盃賽中表現突出。二戰結束後,曾擔任皇家馬德里隊教練,55歲那年返回烏拉圭為民族隊披掛上陣。 「魔術師」斯特維萊 阿根廷隊前鋒,在同墨西哥隊的比賽中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第一位一場比賽連中三元的球星。首屆世界盃賽中射中8球,登上第一射手寶座
⑹ 世界盃
每逢大賽必有人預測,但凡預測大多都以失敗而告終,而後成了壇里的笑料,就連球王貝利也不例外,但「烏鴉嘴」的外號也並非是球王的專利,我們這些無名之輩也隨時可以染指。看來這些「烏鴉嘴」們大都玩的不是預測,而是寂寞。
眾所周知世界盃奪冠必備很多條件,好的教練,好的球員,好的狀態,好的經驗,好的運氣,等等,等等,這些各種因素決定著本隊的最終成績。
根據國際足聯的FIFA排名前十名,和一些賭博公司的奪冠賠率來看,亞非球隊創造奇跡奪冠概率為0,只有以下歐洲和南美的十一個隊,才能有奪冠的可能性。
它們是巴西,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義大利,德國,阿根廷,英格蘭,法國,丹麥,希臘。這十一個隊也就成了我的11個奪冠候選。
下面讓我開始一一篩選。
1.丹麥:92年頂替前南進入歐洲杯賽事一舉奪冠已以成為歷史,閃電般的驚艷後流星一樣消失在某個角落。80年代開始在世界盃決賽上從來沒有進入過四強,連此後的四屆歐洲杯決賽上也無閃亮之舉。六年無緣大賽後本次殺進南非已是非凡成就,想創造世界盃童話只是夢想。
2.希臘:雷哈格爾創造的雅典神話,已經過了6年。但許多當年的主力現今仍然占據著球隊的主力位置,顯然這已對年輕人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難道還要靠他們在來一次神話不成嗎?只參加過一次94美國世界盃的該隊,在美國三戰三敗,一球未進凈吞十球,在世界盃總戰績排行榜上,比中國隊還落後呢。不要迷戀雅典神話,那隻是一個歐洲的傳說。
3.英格蘭:英格蘭是強隊嗎?我答:是強隊,但前面加個偽字!偽強隊!
從80年代開始8屆歐洲杯和7屆世界盃15個大賽的冠亞軍對決中不找不到英格蘭這三個字!這不能算在運氣上吧,這些大賽中多半都是被死敵阿根廷或是德國隊斬落馬下的。雖然義大利金牌教練卡佩羅領軍,但英超高強度聯賽和集密的賽事,已經把球員們累的半死不活,想在南非有所做為只能是一向情願。死敵阿根廷和德國外,南非還有眾多要創造奇跡的非洲狼群。本次征戰南非,又一次成為悲劇的主演和製冷機器。
4.法國:98年本土上奪冠的好運一直延續到了2000年的歐洲杯上,稱霸了世界盃又在歐洲杯上成了王,風光了兩年。但離開歐洲到了亞洲的2002年,佣有三大聯賽最佳射手的法國隊竟然小組賽後打道回府,被打回原形。而當年成全法國隊奪冠的巴西在日本如願以嘗,屬於羅納爾多的冠軍晚到了四年。到處是骯臟的交易和腐敗黑暗的這個足球世界裡,本土奪冠已不足已證明其真正的實力。就像英格蘭66年奪冠後,第二個冠軍夢遙遙無期一樣,法國隊再想奪冠只能等到牛年馬月了。
四個隊淘汰出局後還有巴西, 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義大利,德國,阿根廷,這7個隊了。
5.阿根廷:80年代後期,馬拉多納領銜的阿根廷兩次殺進世界盃決賽,都與德國隊的對陣。一次奪冠,一次亞軍。而後的20年間再也沒有了驚人之舉。現在敢於挑戰球王的新球王馬拉多納領軍阿根廷,欲創貝肯鮑爾式的輝煌。技高一籌的球員不一定能成為一位出類撥萃的教練,踢球是自己天賦和努力,而教練做的是給別人灌輸思想,樹立精神,運籌帷幄的軍事家。雖然阿根廷的球星多的讓你眼花繚亂,但太多有時是一種壞事。因為多則亂,亂則敗。阿根廷並不是歐洲紅極一時的巴薩,更不是歐洲新貴國米,在亞洲太極虎韓國和非洲雄鷹奈及利亞的爪牙下,突圍而出已屬萬興!
6.義大利:義大利隊的世界盃戰績無需多說,他是當今唯一能追趕五星巴西的隊伍。那為什麼把它排除呢?義大利今非皆比,無靈魂,無鬥志,無霸氣,無尖刀!06年在德國奪冠後迅速速隕落,更何況80年代後沒有一個球隊能蟬聯世界盃冠軍。
7.德國:它是從80年代開始,歐洲杯和世界盃的15次大賽中進入最終冠軍爭奪戰最多的隊伍。高達8次殺進決賽中,兩次奪歐洲杯冠軍和一次世界盃稱霸。其穩定性和堅韌性讓其它球隊望其後背。但南非世界盃註定要讓這些老牌強隊統統出局,新霸主必將誕生。這也是全世界球迷所想看到的,如果總是讓這些老牌強隊輪流奪冠,世界盃將失去它的魅力。
8.巴西:無論從那個方面看,將巴西排出在奪冠者,極不合理。但如今的世界足壇更是你爾我乍,腐敗黑暗。早在98年都能將冠軍讓給法國,更何況如今的南非賽場上?巴西能取得竟爭激烈的2014年世界盃主辦權,我斷定必有某種交易。巴西如遇上2014年主辦權的決定性支持者,將會讓出晉級機會來報答。它已經是供認的足球王國,本次奪冠與失敗跟本影響不了其在世界足壇老大的地位。
2014年才是巴西再一次奪冠機會。
四支老牌強隊出局後 現在只有 西班牙,葡萄牙,荷蘭。
能進入四強者,都有可能最終奪冠。因為四個隊中交叉對陣,只要勝兩場就會奪冠。所以運氣和臨場發揮有決定性的意義。那為什麼沒有留下四強而只有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三個隊呢?因為四強席位中必定有一隊是名不見經傳的,所謂的黑馬。比如94美國世界盃的保加利亞,02年的土耳基。
本次看好的兩個候選為南美的巴拉圭,或北美的墨西哥!
預計四強為 西班牙 葡萄牙 荷蘭 巴拉圭 (墨西哥)
無論是巴拉圭,還是墨西哥,決無染指冠軍的可能。因為黑馬終歸是黑馬,四強已經是神話。
另外一個落選者就是供認的強者,08年歐洲新貴西班牙。
全世界都在看好西班牙奪冠,所以它奪不了冠。看起來有些可笑,但就是這樣的可笑的理由一直延續到了南非世界盃。奪冠賠率排第一就能奪冠?那這不是足球,而是冷門無處可尋的乒乓球了。無冷不是足球,更不是世界盃。
預計 最後進入冠軍爭奪戰的是葡萄牙和荷蘭。
葡萄牙VS荷蘭。
黃金一代的時候葡萄牙也沒能進入最終決賽,三劍客的時候荷蘭也未能殺進冠軍爭奪戰。然而羅本與C羅實現了各自國家隊的多年的夢想,在決賽上如期而遇。
巴西有意將葡萄牙送入決賽也好,國際足聯定要讓一隻新貴奪冠也好,主辦國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四強歐洲佔三席也罷,本屆將是一屆充滿疑惑的一屆世界盃,其程度不亞於韓日世界盃!
看好荷蘭將在南非捧杯,成為新貴。
摘自新浪體育
⑺ 世界盃是什麼意思
世界盃誕生背景
世界盃作為單一的體育項目,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體育項目。世界盃淵源始於20世紀初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特別是在安特衛普1920年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在那屆奧運會上,南美、亞洲及非洲的14個國家參加了奧運會的足球項目1928年17個國家參加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但直到這時還沒有成型的世界盃誕生。
直到1920年5月26日,國際足聯決定獨自舉辦足球比賽,從此誕生了世界盃。在1926年國際足聯總會上,會長雷米特通過了「舉辦FIFA成員國足球協會的所有國家隊都可參加的第一屆FIFA世界盃賽」的提案。
他們選擇在奧運會的中間年度比賽,並且決定每隔四年舉辦一次世界盃,在法國舉辦完第三屆(1938年)比賽之後,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盃比賽中斷了12年。戰爭一結束,巴西就在1950年舉辦了第四屆世界盃賽。
FIFA世界盃獎杯的由來
FIFA世界盃歷史期間,曾有2個世界盃獎杯,其中第一個獎杯經歷了不少曲折。
當國際足聯決定於在1930年舉辦首屆世界盃之後,法國雕刻家拉菲爾製作了將為優勝隊頒發的純金獎杯。該獎杯是在鑲嵌著寶石的支柱上,勝利女神伸展雙臂托著八角形杯子的雕刻品。 為了記念世界盃的創始人-雷米特會長,把該獎杯命名為「大力神杯」,但在二戰爆發之前所舉行的第三屆比賽(1930,1934,1938)上,僅被稱為世界盃。到了1970年,當時唯一的三連冠國家的巴西永遠地佔有了這只獎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盃獎杯為了不受侵略者的「迫害」曾被藏在義大利一房屋的床底下。1966年英國召開世界盃之前,該世界盃在向平民展覽時被盜走。英國警局多次尋找這座獎杯,但以失敗告終。最後,該獎杯被稱為「皮克茲」的小狗在郊外的垃圾箱找出。世界盃失而復得。
在1983年,該獎杯在巴西再次被盜,至今尚未找到下落。據估計可能已經被偷盜者溶化了,因此號成為大力神的獎杯就此告別世人。所以巴西足球協會製作了復製品代替保管著。
第二隻世界盃獎杯是在53種設技圖案中選擇出的,並且在1974年召開的世界盃賽上與大家見面的。該獎杯是由義大利雕刻家加拉尼亞用18K純金製作的。按照他的說明,該獎杯的形象蘊含著「從地面上升起的螺旋型線在支撐著地球,這有力地表現了取得勝利的那一瞬間的激情」。
這座獎杯高36厘米(14英寸),重4,970克(11英鎊),歸國際足聯所有。獲得世界盃冠軍的球隊可得到鍍金的復製品。
世界盃概述
舉辦時間: 每4年舉辦一次(舉辦奧運會的中間時期)選6、7月中的一個月。
歷屆世界盃舉辦地點(前16屆〉
歐洲地區 9次,南美地區 4次,中北美地區 3次
歷代世界盃主辦國(13個國家)
烏拉圭、義大利(2屆)、法國(2屆)、巴西、瑞士、瑞典、智利、 英國、墨西哥(2屆)、西德、阿根廷、西班牙、美國(1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