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生於50年代
擴展閱讀
補錄分數線 2025-07-09 06:12:13

生於50年代

發布時間: 2022-01-13 18:54:41

⑴ 生於50年代,60年代的我們的父輩現在都關心哪些

關心自己的以後的生活有沒保障,關心子女對自己是否常來看望並盡贍養責任,關心子女是否平安順利!

⑵ 50年代出生的人追求、懷念什麼

生於五十年代的中國人,他們的童年歷程是在二十世紀的五十到六十年代初度過的。今天的人們回望那段生活,常常會用寧靜、平和等字眼來形容。物質的匱乏並沒有磨滅掉樸素的生活中蘊藏的情趣,而那時的孩子們也有著屬於他們的童年記憶。

今天的人們回頭審視歷史時,都會把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這十年間出生的孩子統稱為生於五十年代的中國人。他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正是新中國誕生和成長的時代,新生國家所特有的激情和朝氣滲透在他們蓬勃的血液當中,與此同時,共和國所經歷的崎嶇與曲折的歷程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他們成長記憶中。

蹉跎歲月 青春無悔
曾經的理想
曾經的激情
是生命中無法磨滅的印記
我們生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⑶ 2世紀50年代大約是哪年

2世紀50年代大約是 150~159年
如果是20世紀50年代大約是1950年~1959年

土地改革完成:1953年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1953—1957

社會主義改造:1953-1956

黨的八大召開:1956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訖時間問題上,學者們大體持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於戰後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達到高潮,70年代以後進入一個新階段。另一種觀點認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發生於20世紀40至60年代,70年代以後的科技革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或稱「新科技革命」),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⑷ 50年代的生活習性和情況

50年代處於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時候國內還沒有完全解放,剛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中國大地百廢待興,人民生活較為困苦。

⑸ 50年代出生的內地男演員有哪些

50年代男演員陳寶國、陳道明、張國立、張鐵林、張豐毅、葛優、濮存昕、於榮光、李雪健、唐國強。

⑹ 中國50年代發生了什麼大事

50年代是指從1950年到1959年。

1、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2、鎮壓反革命運動簡稱鎮反運動,是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清查和鎮壓反革命分子的政治運動,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並稱的三大運動之一。

歷時一年多的鎮壓反革命運動,范圍涉及到全國幾乎所有地區,從基本上肅清了國民黨殘留的反革命勢力,並清除了一批帝國主義間諜。曾經猖獗一時的匪禍,也已基本撲滅,使我國的社會秩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土改運動和抗美援朝戰爭。

3、五年計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1953—1957),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標志著系統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

4、日內瓦會議是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內瓦舉行的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

1954年2月18日,蘇、美、英、法四國外長在柏林會議達成協議,建議在日內瓦召開由中、蘇、美、英、法以及有關國家參加的會議,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會議分為兩部分,交叉進行。4月26日至6月25日,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

5、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三個行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理論上和實踐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極大地促進了工、農、商業的社會變革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

政治上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經濟上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在我國基本確立;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開辟了道路;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⑺ 五十年代後出生的人為什麼不奢望子女為自己養老

50年代後出生的人為什麼不奢望子女為自己養老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太大了。自己都顧不了自己還能。為老人養老嗎?

⑻ 50年代的中專學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

我就是上世紀50年代中專生。福建省商業學校。1947年初中畢業報考的,三年制的會計科。應該1950年6月畢業。因為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中輟學業,參加革命工作。對於這段學歷,國家認定相當於高中畢業。

⑼ 50年代出生的英雄人物(沒有的話別的也行)急用!

普斯卡什是20世紀50年代匈牙

利足球改革的受益者。在他出道之前,英國人發明的MW陣式統治世界足壇20多年。

費倫茨·普斯卡什1927年4月2日出生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郊外的一個村莊。童年時代普斯卡什身材矮小,外表又瘦又弱,看上去也並沒有什麼靈氣,但在足球場上他卻是一個令
任何對手都悚娜恕?/p>

普斯卡什從小酷愛足球,12歲時就小有名氣,一個偶然的機會被球星薩伯發現,帶到布達佩斯國防少年隊,接受嚴格的正規訓練。不久他的速度、耐力、爆發力、控球、左右腳射門的技術和力量等方面都有過人表現,被認定為一個可造之才。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匈牙利解放,國家重整山河,急需一種娛樂項目調動大家的熱情,凝聚民心。作為大眾主要娛樂項目的足球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得到迅速恢復與普及。17歲的普斯卡什成為國家隊主力隊員。1948年他所屬的國家隊歸陸軍管轄,普斯卡什既是主力隊員,又是一名少校,在百姓眼中好不威風。

1948年,匈牙利國家隊主教練西貝斯獨創"424"陣型,代替了風行20餘年的英式WM陣型。他認為足球比賽是進攻與防守的游戲,因此他將重兵布置在前場和後場,中場只留兩名球員。這種新式打法果然奏效。從此,匈牙利隊飲譽世界足壇,由普斯卡什、希代古提、柯奇士、齊博爾組成的強大前鋒線銳不可擋,秋風掃落葉般地席捲歐洲大陸,連續5年保持國際比賽不敗。

在歐洲大陸,匈牙利找不到一個對手,連以現代足球鼻祖自居的英格蘭隊也只能俯首稱臣。匈牙利隊在1952、1953年分別在客場6∶3和主場7∶1大勝趾高氣揚的英格蘭隊,將湯姆·芬尼和馬休斯領銜的英格蘭隊殺得潰不成軍。不僅結束了英格蘭隊本土90場不敗的記錄,而且一舉奠定了匈牙利隊在歐洲足壇的"龍頭老大"地位。普斯卡什作為隊長,成為當時歐洲足壇無人不曉無人不知的英雄人物。

1952年,普斯卡什隨隊參加第十五屆奧運會足球賽,一舉奪得金牌。這是他們奪取的第一個世界冠軍。這枚金牌見證了他們過去的實力,也昭示著輝煌的未來。

兩年後,匈牙利隊參加了在瑞士舉行的第五屆世界盃足球賽。處於巔峰狀態的普斯卡什和全體將士一路過關斬將,銳不可擋。分組賽中,匈牙利隊以9∶0大勝朝鮮隊,接著又以8∶3戰勝了西德隊,形勢看好。但遺憾的是普斯卡什被西德隊的傷人戰術踢傷,不得不離開球場。復賽和半決賽中,匈牙利在缺少普斯卡什的情況下,迎戰巴西隊和烏拉圭隊。全隊上下精誠團結,拼搶積極,屢屢向對方大門發起攻擊,終於以4∶2的相同比分將南美的這兩支勁旅拉下馬,取得了決賽權。

決賽當中,匈牙利隊迎戰分組賽中的對手西德隊。傷病纏身的普斯卡什按捺不住自己的求勝慾望,主動請戰,大大鼓舞了全隊士氣。有了普斯卡什的坐陣,匈牙利隊攻防有序,進退有節。不到10分鍾,匈牙利隊就連進兩球,把西德隊打得頭暈腦脹,摸不清東南西北。但西德隊畢竟不是一支弱旅,他們以牙還牙,也發動了全面進攻,很快連扳兩球。場上氣氛緊張。由於前幾場比賽匈隊拼得太狠,普斯卡什又帶傷上場,全隊逐漸體力不支。在比賽結束前5分鍾,西德隊利用匈牙利隊的一次後衛失誤,從右路又攻進一球。眼看大局已定,普斯卡什仍不放棄,仍在前場積極奔跑,尋找機會。在最後一分鍾,普斯卡什在對方禁區內搶到球,他冷靜地用左腳射門,球應聲入網。場上的隊員驚呆了,觀眾們也驚呆了,過了幾分鍾,人們才開始歡呼普斯卡什的名字。

但執場裁判認為普斯卡什越位在先,進球無效,匈牙利的奪冠希望就這樣被活活地澆滅了。處於巔峰狀態的普斯卡什和擁有世界一流球星的匈牙利隊失去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們為屈居亞軍而遺憾不已。

不過這次杯賽上普斯卡什憑著出色的表演榮獲最佳運動員稱號。他和隊友柯奇士雙雙被評為世界最佳內鋒。

1956年11月,東歐形勢緊張,匈牙利政局動盪,陸軍中校普斯卡什不得不流亡國外。他先在奧地利效力,後轉入西班牙皇家馬德里隊。在皇家馬德里隊,普斯卡什再創輝煌,與阿根廷球星斯蒂法諾一起連奪1956~1960年的5屆西班牙全國聯賽冠軍和歐洲冠軍杯冠軍,奪取一次世界俱樂部賽冠軍,在西班牙和歐洲足球史上立下一座豐碑。普斯卡什每個賽季都攻入20多個球,4次成為西班牙聯賽最佳射手。

1958年普斯卡什加入西班牙國藉。1966年39歲的普斯卡什告別足壇,走上教練崗位。他先後在加拿大、希臘、沙特、美國、智利、巴拉圭等國執教,戰績不俗。1985年,年近六旬的普斯卡什葉落歸根,重新回到夢縈魂繞的祖國匈牙利定居。

普斯卡什踢球技術精湛,活動范圍大,穿插能力強,應變快速靈活。他腳法細膩,尤擅長用左腳進行多角度射門和配合,在射程之內連珠發炮,威力之猛無人可以企及。在他漫長而曲折的足球生涯中,共參賽1200多場,進球1100多個。他先後代表匈牙利隊參賽84場,進球85個。在皇家馬德里隊效力長達13年,使該隊一時冠絕西班牙,傲視歐洲,達到一個足球俱樂部所能達到的最高峰。

⑽ 50年代農村人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

50年代農村人的童年生活玩的游戲不是通過電腦手機,而是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雙手,不是捏泥巴就是吹肥皂泡。

夏天可以捉蝴蝶、蜻蜓、昆蟲,還可以疊紙飛機、推鐵環、打水仗等;手指上的游戲不是「王者榮耀」也不是「吃雞」,而是打玻璃彈珠、丟沙包等。

在那個時候,童年吃的是冰棒不叫雪糕,一毛錢一支;汽水不是可樂、雪碧,而是二毛五一瓶的汽水;甜甜的粘牙糖一塊錢可以買到十根。

50年代的生活條件

50年代童年的時候,國家還比較窮,大家最大的任務那就是「吃」,每天吃飯是最大的事情,民以食為天在那個年代體現的淋漓盡致。

基本上從村裡的領導到社員,大家都最關注生產隊吃飯的問題,如果哪天伙食得到改善,大家開心的就像過年一樣。那個年代,逢年過節小孩子穿新衣戴新帽著新鞋,是大家美好且永遠的記憶。

50/60年代,最窮最苦的時候,最常見的莫過於挖草根、啃樹皮、吃黃土;看的電影是露天的,洗澡是在村邊的大水坑裡,抓蛇、青蛙、魚那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