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塞爾維亞是什麼國家呀怎麼沒怎麼聽說過
黑馬的國家 我看好這個球隊
2. 塞爾維亞是哪個國家的最新相關信息
塞爾維亞共和國是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中部的內陸國。塞爾維亞國土總面積為88361平方公里(含科索沃),首都貝爾格萊德。與黑山共和國、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及阿爾巴尼亞接壤,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經其境內。
歷史上的塞爾維亞王國由南斯拉夫人建立。一戰後成為南斯拉夫的主體部分。1992年,塞爾維亞與黑山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聯盟),2003年2 月4日更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塞黑),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國正式獨立。
3. 塞爾維亞是哪個國家
塞爾維亞是塞爾維亞共和國,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中部的內陸國。塞爾維亞國土總面積為88361平方公里(含科索沃),首都貝爾格萊德。與黑山、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北馬其頓及阿爾巴尼亞接壤,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經其境內。
塞爾維亞大部分地區山丘起伏,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和山區。而北部則是平原。 東、西部分別為斯塔拉山脈和迪納拉山脈的延續;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平原為多瑙河中游平原的組成部分,河網稠密,土壤肥沃;南部多山脈、丘陵,由科索沃盆地和梅托西亞盆地組成。塞爾維亞最高點位於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邊界的賈拉維察山。
(3)塞爾維亞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塞爾維亞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塞爾維亞被稱作歐洲的十字路口,是連接歐洲和亞洲,中東,非洲的陸路必經之路。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年降水量550~750毫米。多瑙河在此與支流薩瓦河、蒂薩河匯合後,折向東南流,構成與羅馬尼亞的界河;另一支流大摩拉瓦河南流縱貫。
首都貝爾格萊德地處巴爾干半島核心位置,坐落在多瑙河與薩瓦河的交匯處,北接多瑙河中游平原即伏伊伏丁那平原,南接老山山脈的延伸舒馬迪亞丘陵,居多瑙河和巴爾干半島的水陸交通要道,是歐洲和近東的重要聯絡點,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被稱為巴爾干之鑰。
4. 塞爾維亞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塞爾維亞是前南斯拉夫六個共和國中人口最多,領土面積最大的加盟共和國。塞爾維亞擁有人口1050萬,領土面積8.83萬平方公里,GDP總量414億美元,人均GDP5900美元
南斯拉夫存在了88年,領土面積達26.6萬平方公里,人口2300萬,曾經是除蘇聯、中國以外,實力最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時期的南斯拉夫實行聯邦制,由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馬其頓、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黑山和塞爾維亞六個加盟共和國組成。不過,在蘇聯解體以後,南斯拉夫也在無法獨善其身,經過兩次解體,最終分成了6個國家。
2008年,塞爾維亞的科索沃地區自行宣布獨立,但是並未得到國家社會的廣泛認可。
前南斯拉夫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其民族組成主要為:塞爾維亞人佔36.3%,克羅埃西亞人佔19.7%,波斯尼亞穆斯林佔8.9%,斯洛維尼亞人佔7.9%,阿爾巴尼亞人佔7.7%,馬斯頓人佔6%,黑山(又譯門的哥羅)人佔2.6%。組成南斯拉夫聯邦的6個共和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一黑塞哥維那、斯洛維尼亞、馬其頓、黑山)就是以這些民族命名的。此外還有土耳其、羅馬尼亞、吉普賽、保加利亞等多種少數民族。
塞爾維亞屬歐羅巴人種巴爾干類型,使用塞爾維亞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分為3種基本方言:什托卡夫方言、卡伊卡夫方言和查卡夫方言,以什托卡夫方言作為標准語的基礎。有用西里爾字母拼寫的文字。信教者多為東正教徒。
5. serbia是哪個國家
serbia是塞爾維亞共和國。
塞爾維亞共和國(塞爾維亞語: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或Republika Srbija,英語:Republic of Serbia),簡稱塞爾維亞,是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中部的內陸國。
塞爾維亞國土總面積為88361平方公里(含科索沃),首都貝爾格萊德。與黑山共和國、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及阿爾巴尼亞接壤,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經其境內。
(5)塞爾維亞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公元9世紀南斯拉夫人在巴爾干半島形成國家,建立塞爾維亞王國,1918年12月,塞爾維亞與其他南斯拉夫人聯合成立了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 1929年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1945年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
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1992年,塞爾維亞與黑山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聯盟),2003年2月4日更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塞黑),2006年6月3日黑山正式宣布獨立。
塞爾維亞的經濟近年來出現較快增長(2006年經濟成長率達到6.3%),因而被一些人稱為「巴爾干之虎」。其經濟以服務業為主,在2008年,服務業佔了國民生產總值的63%。足球是塞爾維亞人最為熱衷的集體運動項目。
6. 塞爾維亞是哪個洲的
塞爾維亞是歐洲的。
塞爾維亞全稱塞爾維亞共和國。塞爾維亞共和國是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中部的內陸國,面積為88361平方千米,首都是貝爾格萊德。塞爾維亞共和國與黑山、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及阿爾巴尼亞接壤,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經其境內。 塞爾維亞大部分地區山丘起伏,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和山區。而北部則是平原。 東、西部分別為斯塔拉山脈和迪納拉山脈的延續;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平原為多瑙河中游平原的組成部分,河網稠密,土壤肥沃;南部多山脈、丘陵,由科索沃盆地和梅托西亞盆地組成。
歷史上的塞爾維亞王國由南斯拉夫人建立。一戰後成為南斯拉夫的主體部分。1992年塞爾維亞與黑山組成南聯盟(後改名為塞黑),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國正式獨立。塞爾維亞原是位於巴爾干半島的鄰海國家,隨著南斯拉夫在的解體和黑山的獨立而變成了內陸國。
7. 塞爾維亞是哪個國家
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中部的內陸國。塞爾維亞國土總面積為88361平方公里(含科索沃),首都貝爾格萊德。
與黑山、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北馬其頓及阿爾巴尼亞接壤,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經其境內。
興起於小亞細亞半島西北部的伊斯蘭教封建軍事帝國奧斯曼帝國於此時開始征服巴爾干半島,並於1389年在科索沃戰役中擊潰塞爾維亞人(該戰役的結果如今尚有爭議),到15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已完全征服了塞爾維亞,開始了長達5個世紀的亞洲式伊斯蘭教的封建軍事統治。
(7)塞爾維亞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近代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在1804年和1815年兩次革命當中獲得了高度自治。1878年,塞爾維亞在俄國的協助下獲得完全的獨立,1882年成立王國,其國土僅包括今塞爾維亞的中部。在1910年代初的第一次巴爾干戰爭和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當中,塞爾維亞的國土向南擴展,兼並了包括科索沃、今馬其頓共和國等地區,但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區當時為奧匈帝國所管轄,不在塞爾維亞國土范圍之內。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南斯拉夫三面受敵,除希臘外所有鄰國都是軸心國成員。1941年4月,軸心國侵入南斯拉夫,並將其瓜分,如伏伊伏丁那大體被匈牙利兼並,科索沃並入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其餘部分則由德軍佔領。此時南斯拉夫民族解放軍在鐵托的領導下開始反抗德國的佔領。
8. 塞爾維亞的國家詳細信息
塞爾維亞共和國(塞爾維亞語: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或Republika Srbija,通稱為塞爾維亞)是一個巴爾干半島國家,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中部的內陸國,與黑山、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及科索沃接壤。
歷史
塞爾維亞在六千年前已有村落,也許是當時歐洲比較大型的村落。公元6~7世紀,南斯拉夫人的一支塞爾維亞人定居於巴爾干半島薩瓦河中下游迤南至亞得里亞海沿岸一帶。
斯拉夫民族於公元8世紀時來到現在的塞爾維亞共和國,並且在拜占庭帝國的影響下改信東正教。最早以「塞爾維亞」為名的國家是10世紀中葉由察斯拉夫·卡羅尼米洛維奇(塞爾維亞語:Кнез Часлав Клонимировић,拉丁化:Časlav Klonimirović)所建立。12世紀時尼曼雅王朝崛起,14世紀中葉的沙皇斯特凡·杜尚在位期間更是把塞爾維亞國家的發展推向巔峰。
奧斯曼帝國於此時開始征服巴爾干半島,並於1389年在科索沃戰役中擊潰塞爾維亞人(該戰役的結果現在尚有爭議),到15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已完全征服了塞爾維亞,開始了長達5個世紀的統治。
塞爾維亞在1804年和1815年兩次革命當中獲得了高度自治。1878年,塞爾維亞在俄國的協助下獲得完全的獨立,1882年成立王國,其國土僅包括今塞爾維亞的中部。在1910年代初的第一次巴爾干戰爭和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當中,塞爾維亞的國土向南擴展,兼並了包括科索沃、今馬其頓共和國等地區,但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區當時為奧匈帝國所管轄,不在塞爾維亞國土范圍之內。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愛國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街頭用伯朗寧M1900型自動手槍連開七槍,刺殺了正在對薩拉熱窩進行訪問的奧匈帝國王儲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7月28日,奧匈帝國因此事向塞爾維亞宣戰,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塞爾維亞於1914年末成功地抵抗了奧匈帝國三次進攻,1915年,同盟國(包括奧匈帝國、德國、保加利亞)共同向塞爾維亞發動攻勢,佔領了全境。
1918年,同盟國戰敗,塞爾維亞得以復國,該年12月,塞爾維亞、鄰國黑山以及由原奧匈帝國所管轄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伏伊伏丁那共同組建了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王國,即南斯拉夫王國的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南斯拉夫三面受敵,除希臘外所有鄰國都是軸心國成員。1941年4月,軸心國侵入南斯拉夫,並將其瓜分,如伏伊伏丁那大體被匈牙利兼並,科索沃並入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其餘部分則由德軍佔領。此時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在鐵托的領導下開始反抗德國的佔領。
1945年,蘇聯紅軍進入南斯拉夫,鐵托在其幫助下成為國家最高領袖,建立了共產主義國家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聯邦),但在1948年南聯邦與蘇聯決裂。1961年鐵托和埃及總統納賽爾、印度總理尼赫魯共同創立了不結盟運動。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在鐵托的領導下,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著重各民族團結以及國家的統一。南斯拉夫在這個時期成為了東歐共產主義國家當中較富裕的國家。
鐵托於1980年逝世後,民族矛盾開始激化,最終導致了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初期解體。南斯拉夫的六個加盟共和國中的四個先後宣布獨立。1992年之後,剩下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國,重組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聯盟)。1999年,塞爾維亞共和國在科索沃戰爭中遭到北約的轟炸,戰爭以國際社會接管科索沃告終。
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重新組建,將國名改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2006年5月21日,黑山透過公民投票決定正式獨立,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布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布獨立並且成為塞黑聯邦的法定繼承國,塞黑聯邦因而解散。10月28日,塞爾維亞就是否接受新憲法草案舉行全民公決。結果顯示草案獲得通過。
2007年1月21日,塞爾維亞共和國舉行獨立後的首次議會選舉。塞爾維亞激進黨在議會250個席位中獲得81席,民主黨64席,塞爾維亞民主黨-新塞爾維亞黨聯盟47席,塞爾維亞名人黨19席,塞爾維亞社會黨16席,塞爾維亞自由民主黨為首的競選聯盟15席,另外8個議席由5個少數民族政黨和競選聯盟分享。
另外,塞爾維亞共和國南部的科索沃地區自1999年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就脫離了塞爾維亞共和國的實際管轄,並且成為了聯合國的保護地,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臨時管治。各方於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科索沃於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布獨立。
外交
目前,塞爾維亞正積極申請加入歐洲聯盟,但歐盟方面對塞爾維亞加入設定了多個前提條件,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塞爾維亞必須先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地位,或實現與科索沃關系正常化。而目前塞爾維亞並不願對此作出妥協,這就使得其加入歐盟的前景變得渺茫。不過在2014年年初,塞爾維亞終於願意和科索沃關系正常化,向邁進歐盟的路又更進一步,且塞國希望可以在2020年前加入歐盟,而歐盟也評"雄心勃勃,但並非沒有可能。"
地理
塞爾維亞原是位於巴爾干半島的臨海國家,隨著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的解體和2006年黑山的獨立而變成了內陸國。
塞爾維亞大部分地區山丘起伏。東、西部分別為斯塔拉山脈和迪納拉山脈的延續;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平原為多瑙河中游平原的組成部分,河網稠密,土壤肥沃;南部多山脈、丘陵,由科索沃盆地和梅托西亞盆地組成。塞爾維亞最高點位於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邊界的賈拉維察山,海拔2656米。
多瑙河在此與支流薩瓦河、蒂薩河匯合後,折向東南流,構成與羅馬尼亞的界河;另一支流大摩拉瓦河南流縱貫。
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天寒冷夏天熱,年降水量550~750毫米。
行政區劃
塞爾維亞共和國有科索沃、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其中科索沃僅在法理上為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部分,實際上由聯合國管轄,並已於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布獨立。而塞爾維亞共和國其餘地區通稱「中塞爾維亞」,但是該地區沒有相應的行政建制。
塞爾維亞共和國分為29州和一個直轄市,其中科索沃5州,伏伊伏丁那7州,中塞爾維亞17州,首都貝爾格萊德為唯一的直轄市。州下再分區,全國有108區,其中科索沃有30區,伏伊伏丁那有54區。
人口
塞爾維亞族為塞爾維亞的主要民族,其他少數民族包括阿爾巴尼亞人、匈牙利人、波斯尼亞克人(穆斯林族)、羅姆族、克羅埃西亞人、斯洛伐克人、保加利亞人、羅馬尼亞人等。其中,阿爾巴尼亞人主要居住在科索沃(從2008年2月17日起單方面宣布獨立),匈牙利人則主要居住在伏伊伏丁那自治省,但並不在該省占絕對多數。
塞爾維亞族信奉東正教。
軍事
塞爾維亞的軍隊規模約2.5萬人,近代淵源來自南斯拉夫的軍隊南斯拉夫人民軍。
鐵托於1980年逝世後,民族矛盾開始激化,最終導致了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初期解體。南斯拉夫的六個加盟共和國中的四個先後宣布獨立。1992年之後,剩下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國,重組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聯盟)。1999年塞爾維亞共和軍在科索沃戰爭中遭到北約的轟炸,戰爭以國際社會接管科索沃告終。塞爾維亞此後軍事受到西方圍堵,只能採用俄式武器為主,空軍僅由四架米格29,十一架米格21及26架J22及二十架G-4 Super galeb組成。
體育
近年塞爾維亞共和國的網球運動員表現突出,包括首個男子單打大滿貫得主以及世界排名第一諾瓦克·喬科維奇、首個女子單打大滿貫得主及世界排名第一安娜·伊萬諾維奇、前女子世界排名第一耶萊娜·揚科維奇、揚科·蒂普薩雷維奇、男子雙打大滿貫得主及前世界第一內納德·齊莫尼奇等。
足球是塞爾維亞人最為熱衷的集體運動項目,塞爾維亞國家足球隊亦是歐洲足壇的一支勁旅,著名球員包括曾經效力英超班霸曼聯的維迪奇、效力意甲勁旅國際米蘭的斯坦科維奇以及費內巴切的克拉西奇、切爾西的伊萬諾維奇等。
經濟
塞爾維亞共和國的經濟主要以服務業為主。在2008年服務業佔了國民生產總值的63%,而製造業和農業則佔了24.2%和12.3%。
塞爾維亞經濟在1992年到1995年期間遭遇聯合國制裁。在1999年北約的空襲中,塞爾維亞的眾多基礎設施遭遇嚴重打擊。這些因素導致在1990年代,塞爾維亞經濟出現大幅倒退。目前塞爾維亞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非常高的失業率(2005年時達20%)和懸而未決的科索沃問題。
在2000年10月米洛舍維奇下台後,塞爾維亞經濟出現了較快的增長(2006年經濟成長率達到6.3%)。因其經濟的快速成長,塞爾維亞被一些人稱為「巴爾干之虎」。
9. 塞爾維亞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塞爾維亞,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中部的內陸國,首都是貝爾格萊德。關於塞爾維亞還需要了解以下方面。
一、地形地貌、水系分布
塞爾維亞大部分地區山丘起伏,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和山區而,北部則是平原。東、西部分別為斯塔拉山脈和迪納拉山脈的延續;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平原為多瑙河中游平原的組成部分,河網稠密,土壤肥沃;南部多山脈、丘陵,由科索沃盆地和梅托西亞盆地組成。塞爾維亞最高點位於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邊界的賈拉維察山。多瑙河在此與支流薩瓦河、蒂薩河匯合後,折向東南流,構成與羅馬尼亞的界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