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歷屆副總統有誰
JOHN ADAMS 亞當斯(1735-1826)
THOMAS JEFFERSON 傑斐遜(1743-1826)
AARON BURR 伯爾(1756-1836)
GEORGE CLINTON 喬治 柯林頓(1739-1812)
ELBRIDGE GERRY 格里(1744-1814)
DANIEL D. TOMPKINS 湯普金斯(1774-1825)
JOHN C. CALHOUN 約翰 卡胡恩(1782-1850)
MARTIN VAN BUREN 布恩(1782-1862)
RICHARD M. JOHNSON 理查德 約翰遜(1780-1850)
JOHN TYLER 泰勒 (1790-1862)
GEORGE M. DALLAS 喬治 達拉斯(1792-1864)
MILLARD FILLMORE 菲爾莫爾(1800-1874)
WILLIAM R. D. KING威廉 金 (1786-1853)
JOHN C. BRECKINRIDGE布里金里德 (1821-1875)
HANNIBAL HAMLIN 漢拔尼 哈姆林(1809-1891)
ANDREW JOHNSON 安德魯 約翰遜(1808-1875)
SCHUYLER COLFAX 斯凱勒 卡爾法科斯 (1823-1885)
HENRY WILSON 亨利 威爾遜(1812-1875)
WILLIAM A. WHEELER 威廉 惠勒(1819-1887)
CHESTER A ARTHUR 切斯特 亞瑟(1829-1886)
THOMAS A. HENDRICKS托馬斯 亨得里克斯 (1819-1885)
LEVI P. MORTON 莫頓(1824-1920)
ADLAI E. STEVENSON史蒂文森 (1835-1914)
GARRET A. HOBART霍巴特(1844-1899)
THEODORE ROOSEVELT 羅斯福(1858-1919)
CHARLES W. FAIRBANKS 費爾班克斯(1852-1918)
JAMES S. SHERMAN 謝爾曼(1855-1912)
THOMAS R. MARSHALL馬歇爾 (1854-1925)
CALVIN COOLIDGE加爾文 庫利傑(1872-1933)
CHARLES G. DAWES 查爾斯 道斯(1865-1951)
CHARLES CURTIS 查爾斯 柯蒂斯(1860-1936)
JOHN N. GARNER約翰 迦納 (1868-1967)
HENRY A. WALLACE 亨利 華萊士(1888-1965)
HARRY S. TRUMAN 杜魯門(1884-1972)
ALBEN W. BARKLEY 巴克利(1877-1956)
RICHARD M. NIXON 尼克松(1913-95)
LYNDON B. JOHNSON 約翰遜(1908-1973)
HUBERT H. HUMPHREY 漢弗萊(1911-1978)
SPIRO T. AGNEW 阿格紐(1918- 1995)
GERALD R. FORD 福特(1913- )
NELSON A. ROCKEFELLER洛克菲勒 (1908-1979)
WALTER F. MONDALE 蒙代爾(1928- )
GEORGE BUSH 喬治 布希(1924- )
J. DANFORTH QUAYLE奎爾 (1947- )
ALBERT A. GORE, JR. 艾伯特(1948- )
RICHARD B. CHENEY 切尼(1941- )
❷ 1.2004年4月,美國副總統切尼在復旦大學發表演講,校方贈送切尼一件禮物(孔子頭像藝術品)。事後,有一
C
中國人&權思想是近代才有的。下面是引用的資料
中國和西方在近代史上存在的巨大差異,是決定中西方秉持不同人&權觀念的重要原因之一。西方是通過自然發展的方式走向現代化,而中國則是在經歷帝國主義侵略苦難後被動地追求現代化的實現,兩者在革命和建設中面對的問題有很大不同。
他說,西方資產階級文藝復興和近代革命反對的是壓制個人的封建專制制度,因此在提出人&權概念的時候,強調的是個人權利、政治權利,其目的在於以人&權對抗封建專制制度下的君權、神權和等級特權。但在近代中國,面對的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帝國主義給中國帶來的人&權災難。這就決定了中國革命的任務是反帝與反封建並舉,並最終導致了中國走的是一條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與爭取個人自由權利並舉的獨特的人&權道路。
❸ 現任美國副總統是誰啊
理查德·布魯斯·切尼 (Richard Bruce Cheney),昵稱迪克·切尼 (Dick Cheney)
美國副總統是美國執行機構內第二號人物,總統的第一繼任人選,兼任參議院議長,一屆任期中只產生一位副總統。通常情況下在參議院不具有投票權,僅當參議院100議員表決結果為平手時,副總統擁有決定票。美國現任副總統為理查德·布魯斯·切尼。
美國副總統是總統的第一繼任人選,一旦總統於任內死亡、辭職或被撤職,副總統立刻繼任,所以副總統一直也被稱為距離總統「只有一個心跳的距離」。在美國史上共有8位副總統因總統死於任內而繼任,只有1位(傑拉爾德·福特)是因為總統辭職而繼任。因為沒有總統被撤職(理查德·尼克松是自己辭職的),所以沒有副總統因此繼任總統。
美國副總統也兼任美國參議院議長之職務。當美國參議院表決結果是平手的時候,參議院議長的投票成為最關鍵性的一票。
❹ 美國副總統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幾次在參議院票數平手時行使他的那一票
美國歷史上暫時代理過總統職務的副總統唯有老布希和切尼
美國歷史上暫時代理過總統職務的副總統唯有老布希和切尼
黃安年文 發表:2007年7月21日
在美國歷史上只有老布希、切尼兩位副總統曾經暫時代理過總統職務。
據「美國白宮發言人斯諾20日說,總統布希將於21日在位於馬里蘭州的戴維營進行常規結腸鏡檢查,布希的總統權力在此期間將臨時移交給副總統切尼,切尼將成為代理總統。」「 斯諾說,由於需要麻醉,布希在失去知覺期間將根據《憲法》第二十五條修正案的有關規定,臨時把總統權力移交給切尼。布希在恢復知覺表示已准備好行使權力後,將收回權力。切尼在代理總統期間,將待在自己位於馬里蘭州切薩皮克灣的家中。」
由於切尼副總統在2002年6月29日上午,由於布希總統接受結腸鏡檢查,切尼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二位副總統行使代理總統之責。其時間從6月29日10點09分到13點24分。所以這次代理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位副總統的第二次代理。
第一次由副總統代理總統的時間發生在1981年3月30日下午2:30分後,里根總統遇刺昏迷,19時左右,當時任副總統的老布希乘直升飛機趕回白宮,依法暫時接管國家最高權力,也結束了美國歷史上產生了四個多小時權力真空的混亂局面。
在美國,為了避免最高權力出現真空和依法接替最高權力,由美國最高大法憲法及其修正案作出具體規定的做法是值得借鑒的。我們講法治,需要在這些影響重大政治決策的問題上提供憲法保障。
****************************
以下是網上有關資料:
(一)切尼將在布希體檢期間代理總統一職
新華網 2007年07月21日; 新華網華盛頓7月20日電(記者潘雲召 楊晴川)
美國白宮發言人斯諾20日說,總統布希將於21日在位於馬里蘭州的戴維營進行常規結腸鏡檢查,布希的總統權力在此期間將臨時移交給副總統切尼,切尼將成為代理總統。
斯諾說,布希曾於2002年6月進行過直腸癌檢查,盡管在後來的體檢中沒有發現任何症狀,但總統醫生還是建議布希每隔大約5年進行一次檢查。
斯諾說,由於需要麻醉,布希在失去知覺期間將根據《憲法》第二十五條修正案的有關規定,臨時把總統權力移交給切尼。布希在恢復知覺表示已准備好行使權力後,將收回權力。切尼在代理總統期間,將待在自己位於馬里蘭州切薩皮克灣的家中。
據報道,切尼這次代理總統的時間可能持續2至3個小時。美國歷史上曾有過兩次總統臨時將總統權力移交給副總統的情況,其中一次是在1985年裡根任總統期間,另一次是在2002年。
http://news.sina.com.cn/w/2007-07-21/044913494955.shtml
***********************
(二)美利堅合眾國國憲法第二十五條修正案
(1965年7月6日提出,1967年2月10日批准
第一款 如果總統免職、死亡或辭職,副總統應成為總統。
第二款 副總統職位出現空缺時,總統應提名一位副總統,經由國會兩院都以過半數票批准後就職。
第三款 如總統向參議院臨時議長及眾議院議長遞交書面聲明,宣稱他無能力履行其權力與職責,則其權力與職責應由副總統作為代理總統來履行,直至他提出相反的書面聲明為止。
第四款 如副總統以及各行政部門或國會依法設立的此種其它機構的多數主要官員,向參議院臨時議長和眾議院議長遞交關於總統無能力履行其權力與職責的書面聲明,則副總統應作為代理總統立即承擔以上權力與職責。
此後,當總統向參議院臨時議長和眾議院議長遞交他喪失能力情況並不存在的書面聲明時,除非副總統以及各行政部門或國會依法設立的此種其它機構的多數主要官員在4日內向參議院臨時議長和眾議院議長遞交總統無能力履行其權力與職責的書面聲明,總統應恢復其權力與職責。國會應對此做出裁決。如在休會期間,應在48小時內為此目的召集會議。如果國會收到後一書面聲明2l天之內,或處在休會期間被要求召集會議以後的21天之內,以兩院的2/3票數決定總統不能履行其權力與職責,副總統應繼續作為代理總統履行上述權力與職責;否則,總統應恢復其權力與職責。
劉緒貽、李世洞主編:《美國研究詞典》附錄,第1174-1175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
(三) 新聞人物:美國副總統迪克-切尼介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10:0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2日電以下為美國副總統迪克-切尼的介紹:
理查德-布魯斯-切尼(Richard Bruce Cheney),昵稱迪克-切尼(Dick Chenney),生於1941年1月30日,政治家、商人,美國共和黨人。現在布希政府中擔任副總統。
早年生活與家庭
迪克-切尼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市,其父為理查德-H-切尼,曾在美國農業部的土壤保護中心工作;母親馬喬里-切尼。1954年,切尼隨家人移居懷俄明州,並在該州的卡斯帕市(Casper)長大。14歲那年,切尼結識了他的高中同學,後來成為他妻子的琳恩-文森特。
高中時代的迪克-切尼,不僅在學業上成績突出,而且在體育方面也相當活躍。他是卡斯帕市納特羅納(Natrona)縣高中橄欖球隊隊員,司職中衛,曾代表該校參加了全美高中男子橄欖球聯賽(Boys State)。在校期間,切尼還曾當選為該校高年級學生會主席。
從1959年高中畢業的那年夏天起,以及在隨後的6年時間里,切尼在電力部門工作,是「國際電力工人兄弟會」成員。
1964年,他與高中女友琳恩-文森特結為伉儷。高中時,琳恩-文森特曾榮獲過「軍樂隊皇後」(Mustang Queen,最有人氣女孩)稱號。作為校軍樂隊指揮,她曾參加了懷俄明州軍樂隊比賽並獲冠軍。1986年至1993年,琳恩-切尼還曾擔任過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主席一職。近段時間來,琳恩-切尼一直在積極呼籲撤銷該基金會以及「美國國家文藝捐贈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聲稱這兩個機構的存在衍生了眾多的文化腐敗行為。琳恩-切尼現在是一名作家和大學老師。
美國副總統切尼(左)和他的妻子(右),與他們的第四個孫兒菲利普-理查德-佩里(中)在一起
切尼和琳恩共有兩個女兒,伊麗莎白(Elizabeth)和瑪麗(Mary),現已成年,還有四個孫輩。伊麗莎白-切尼,昵稱麗茲(Liz)-切尼,出生於1966年,育有四個孩子。伊麗莎白1996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曾做過國際法律師、咨詢專家,現擔任美國國務院近東局的副助理國務卿。瑪麗-切尼則是其父親競選活動的高級助手之一,也是迪克-切尼最信任的人。目前,瑪麗-切尼生活在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由於瑪麗-切尼的同性戀取向,在當前美國激烈的同性婚姻爭論以及切尼支持通過一項可能將繼續阻擾瑪麗與其同性戀女友合法結婚的聯邦婚姻修正案的大背景下,瑪麗-切尼的同性戀問題越來越成為切尼競選活動中引人關注的焦點。
大學教育
高中畢業後,切尼獲得了一項大學獎學金,於1959年進入美國耶魯大學學習。三個學期後,由於經濟原因,切尼決定暫時離開耶魯籌措學費,不久後,他重返校園,但沒有想到的是,一個學期之後,他又因為學習成績差而再度輟學。
1962年,切尼21歲時,在懷俄明州曾兩次因酒後駕駛遭逮捕。據說,這兩次違法都是因為當時他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1991年5月7日,切尼在接受美國《紐約客》雜志采訪時曾透露:「當年,我拚命工作,架線,還有兩次小小的違法過失。」他在采訪中表示,這兩次被捕讓他開始清醒地考慮「自己的現狀和未來的道路」。切尼稱:「如果我繼續這樣下去的話,我將沒有任何前途。」
思考再三之後,切尼決定再度求學。1963年,切尼首先進入卡斯帕社區學院求學,隨後來到懷俄明州大學。在大學里,切尼的學習成績直線上升,多次得到A。1965年和1966年,他先後獲得政治學學士和碩士學位,從大學順利畢業。不久,切尼又進入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但在畢業前他離開了學校,進入政界。切尼曾獲得當時威斯康星州共和黨眾議員威廉-斯蒂爾格辦公室的一年獎學金。
越南戰爭期間
越南戰爭期間(1959-1966),切尼先後五次被允許延期服役(draft deferments),其中四次是因為在大學學習而獲得學生延期服役資格,另一次是在1966年,由於妻子琳恩-切尼懷孕而獲得3-A延期服役資格。
政治生涯
早期的白宮經歷
迪克-切尼的公職生涯開始於1969年尼克松政府時期。這段時間,他先後在「白宮生活費用委員會」、聯邦政府經濟發展局(任羅納德-拉姆斯菲爾德(現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特別助理)以及在白宮工作。福特政府時期,他成為總統助理及白宮辦公廳主任。1976年,褔特總統競選連任時,他成為競選活動總經理,而當時擔任競選總部主席的是詹姆斯-貝克(老布希政府時期的國務聊)。
國會眾議院期間
1978年,切尼作為懷俄明州代表,當選為美國眾議員,並先後五次當選,直至1989年。1981年至1987年,他擔任「共和黨政策委員會」主席。1987年當選為眾議院共和黨黨團會議主席。1988年當選為眾議院少數黨黨團協調組織秘書(負責協助少數黨領袖的會議協調工作)。在擔任眾議員期間,切尼曾投票反對將黑人民權活動家馬丁-路-德金的生日作為美國公眾假日。作為懷俄明州的眾議員,切尼不遺全力地支持和推動該州的石油與煤礦產業。卡斯帕市的聯邦大樓,就是為表彰切尼在國會任職期間所做出的貢獻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位於懷俄明州卡斯帕市的迪克-切尼聯邦大樓
政府內閣期間
在老布希政府時期(1989-1993年),切尼擔任美國國防部長。期間,他親自策劃了入侵巴拿馬的「正義事業行動」(1989)以及海灣戰爭期間的「沙漠風暴行動」(1991)。同年,他因「在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之際,為美國國防做出的傑出貢獻」而榮獲「總統自由勛章」。
1993年,老布希下台後,切尼離開了五角大樓,進入「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任職。1995年,他擔任哈利伯頓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該公司是一家全球性能源服務企業,與美國政府有著長期的業務往來。該公司名下的一些分公司都是美國軍方的私人合同商。切尼還同時擔任美國寶潔公司、太平洋聯合公司以及EDS公司的董事職務。
1997年,他與拉姆斯菲爾德等人創立了非贏利性教育組織--「新美國世紀項目」(Project for the New American Century),其宗旨在於促進美國的全球領導力。
副總統生涯
2000年春天,就在切尼還擔任哈利伯頓公司首席執行官時,他成為喬治-布希的「副總統人選遴選委員會」負責人。在看了切尼的相關報告後,布希出人意料地請求切尼自己出任他的搭檔,競選美國副總統。7月25日,切尼辭去了哈利伯頓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一職,並把他所持有的公司股票以及股票期權轉入一個慈善基金。不過,直到2004年7月,切尼仍在接受哈利伯頓公司的離職補貼。哈利伯頓公司在美國促發了一場不小的爭論,焦點是該公司在伊拉克戰爭後,未經投標就輕松獲得了超過100億美元的在伊重建合同,這讓人將其與切尼聯系起來,引發了有關政治與商業利益斗爭的猜測。
此外,還有一個事實也引起爭議,那就是當切尼被布希選定為競選夥伴時,他一直居住在得克薩斯州。而根據美國憲法第12修正案,選舉人將投票選舉的總統與副總統不能是同一州的居民。很顯然,布希是得克薩斯州人,而且當時是該州州長。但直到2000年11月,切尼的私人汽車據稱還是在得克薩斯州注冊的,他也在該州的達拉斯市支付汽車稅,還有在他提交的聯邦收入稅收申報名單上,也將自己填成是得克薩斯州人,他最近五年也一直居住在該州高地公園的家中。
7月21日,切尼將自己的投票注冊地改為懷俄明州的提頓縣,長期以來,他一直在那裡有房產。但是,批評家指責切尼的做法並不合法。瓊斯-布希也曾經就此事提出訴訟,試圖把來自得克薩斯州的選票作為無效票,但被得克薩斯州聯邦地區法院拒絕。
當選副總統後,切尼很快就贏得了「實權副總統」(hands-on)的名望。他在布希政府內閣會議以及政策制定上扮演了積極的角色。近年來更是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活躍的副總統,一掃過去美國副總統是「有名無實、無權高官」的形象。事實上,也有許多人都認為,在布希執掌的白宮中,切尼比布希本人都有更多的控制權。切尼的支持者贊揚他是一個非常精明、有見識的商業與政治「鷹派人物」。而反對者卻指責他從石油工業中獲得了不少好處,認為切尼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決策上起到了極大的影響力。
切尼所領導的「國家能源政策開發集團」(NEPDG)被公認為是能源界的「特遣部隊」。該集團包括數位捲入「安然丑聞」的高級執行官。2003年7月,美國最高法院作出裁決,要求美國商業部公開該集團的文件。這些文件包括那些與伊拉克前薩達姆政府達成開發伊拉克石油的公司資料,以及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以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石油儲備圖。「國家能源政策開發集團」曾經提交過一份報告,其內容包括數個章節,涵蓋了從環境保護、能源效率、再生能源以及能源安全等方面的內容。而批評者則將焦點集中在第八章,即「鞏固全球聯盟」方面,聲稱該章節極力主張通過軍事行動消除阻礙美國石油消費的戰略、政治以及經濟因素。而也有一些人指出,該報告並沒有提及這樣的建議。
在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不久,由於當時不明確的局勢,考慮到安全因素,切尼和布希被人為「分開」,有一段時間,切尼被安置在一個秘密地點,一直未在公開場合露面,只通過保密視頻電話與白宮保持聯系。此外,2002年6月29日上午,由於布希總統接受結腸鏡檢查,切尼成為美國代理總統,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二位副總統行使代理總統之責。不過,這段經歷僅從10點09分到13點24分,只持續了短短數小時。
在切尼擔任副總統期間,「美國公職人員紀律辦公室」曾發表過一份財務報告指出,切尼在2001年從哈利伯頓公司接受了總額為20.5298萬美元的延期補償(deferred compensation),2002年為16.2392萬美元。此事讓輿論界將其與哈利伯頓公司從美國政府獲得20億美元無投標、無上限的合同聯系在了一起。據報道,該合同是早先一份投標激烈合同的附加合同。哈利伯頓公司名下的凱洛格-布朗-魯特公司曾獲得了一份幫助伊拉克熄滅油井大火的合同。這顯然是利益斗爭的產物。
據報道,切尼當年離開哈利伯頓公司參加副總統競選時,賣掉了他所持有的公司股票,但其所保留的43.3333萬股票期權仍然價值800萬美元。為此,切尼把這些股票期權買掉所得的利潤捐給了慈善事業,而把這些股票期權轉入了一個慈善基金,放棄了對這筆期權的控制權。
除了「哈利伯頓事件」之外,2004年還發生了一次「切尼臟口事件」。據報道,6月22日,切尼在參議院參加一個全體議員攝影活動時,曾與來自佛蒙特州的民主黨參議員帕特里克-克萊希有過一次個人交談。隨後發生的事情隨即成為美國媒體關注的焦點。據稱,當時,萊希以一種輕松的方式向切尼打招呼後,切尼卻批評萊希,稱民主黨用道德問題,諸如有關哈利伯頓公司獲得伊拉克軍方合同的事攻擊他。作為回應,萊希將矛頭指向了共和黨,稱民主黨由於反對布希提名的一位行奉羅馬天主教的司法部門候選人,就被共和黨指責民主黨反天主教。隨後,切尼對萊希說了一句「滾蛋,去*你自己吧!」的臟話。事後,切尼的發言人把此事描繪成是「一次坦誠的意見交流」。而萊希也在事後指出,他認為:「切尼那天的情緒比較糟糕。在參議院聽到這種臟話,我感到很震驚。」
不過,也有人指出,發生這樣的事,說明在華盛頓已經出現了極端的黨派文化。根據美國參議院的有關規定,不允許在議會開會期間使用褻瀆性詞語。但是,當切尼和萊希發生爭論時,參議院並沒有開會,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切尼並沒有違反有關規定。事後,美國福克斯電視新聞在采訪切尼提到這件事時,他表示:」我是相當強烈地表達了我的感受,我說完之後感覺不錯。我想,我的許多同事肯定認為,我所說的的確是我們忍耐了許久而需要說的!」(固山)
http://news.sina.com.cn/w/2004-11-02/10044113518s.shtml
(四)
里根遇刺與白宮「憲法危機」
陳 偉 《書屋》二〇〇四年第七期
1981年1月20日,當共和黨人里根正式宣誓就職總統時,他創造了美國總統史上的三項記錄:他是第一位年屆七十高齡的當選總統;他是第一位電影演員出身的總統;他是第一位曾經離過婚的總統。里根曾是好萊塢二流影星,後來棄影從政,兩次當選加州州長,三次競選總統,矢志不渝,愈老彌堅,終於如願以償。問鼎白宮之後,他遇刺大難不死,四年後高票蟬聯總統,一直干到七十八歲,成為力挽狂瀾、重振國威、贏得冷戰的赫赫功臣。如此傳奇性經歷,在當今世界政治巨頭中堪稱罕見。
2001年4月,前里根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艾倫(Richard Allen)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發表專文,首次披露了里根遇刺後最初幾個小時內,內閣大員和白宮高級幕僚亂成一鍋粥,其程度超出了人們最大膽的想像。國務卿黑格(AlexanderHaig)越俎代庖,「搶班奪權」,接管開啟核戰大門的鑰匙,非法宣布「依照憲法」掌握國家最高領導權;國防部長溫伯格(Caspar Weinberger)眼前草木皆兵,於是先斬後奏,擅自下令美國戰略空軍部隊進入戒備狀態。這些驚人內幕引起人們極大關注。
1981年3月30日,正是好萊塢一年一度的盛會——美國電影科學院奧斯卡金像獎頒獎之日,也恰好是七十歲的里根總統執政第七十天。是日午後,細雨蒙蒙,里根前往位於華盛頓市的希爾頓飯店,出席產聯—勞聯下屬的建築工會大會並發表講話。下午兩點三十分,演講結束後,里根從側門離開飯店,從一排記者和攝像機前走過,正待上車時,混雜在記者群中的一個年輕刺客突然從雨衣中掏出手槍,瞄準總統連開六槍。
第一聲槍響後,里根總統一時愣住了,沒有迅速蹲下躲避子彈。這時,一位名叫麥卡錫(Tim McCarthy)的特勤警衛閃電般地撲向里根,用人體盾牌保護總統,結果胸部中彈,應聲倒下。說時遲,那時快,白宮特勤隊長帕爾(JerryParr)迅速把里根推進防彈轎車,在此瞬間,刺客射出的第三顆子彈打在防彈車上,反彈回來擊中了里根,但里根本人渾然不知。槍彈橫飛之際,白宮新聞發言人布萊迪(JamesBrady)和一位警察也被擊中,倒在血泊之中。危急關頭,帕爾猛撲在里根身上,試圖用身體阻擋槍彈。這時,里根突覺胸部劇痛,他讓帕爾不要壓在身上,並報怨帕爾身上的手槍可能把自己的肋骨壓折了。帕爾下令司機立刻開車,飛速撤離刺殺現場。
轎車駛離飯店後,里根開始咳嗽,並嗆出了大口鮮血,浸透了兩張手帕。抵達醫院後,里根面色慘白,血流不止,血壓低得幾乎難以測量,但他仍然對第一夫人南茜開玩笑說:「親愛的,我忘記躲閃子彈了。」南希聽後,不但沒有破涕為笑,反而淚濕衣襟。里根總統在生死關頭鎮靜自若,堅強樂觀,堪稱感人至深。進入手術室後,里根又對主刀的外科醫生幽了一默:「我希望你是共和黨人�」這位外科醫生大概是民主黨人,他一本正經地答復:「總統先生,今天我們都是共和黨人。」〔1〕醫生們檢查傷情後,發現里根總統肺部中彈,彈頭距心臟只有兩公分左右,生命危在旦夕。外科專家便立即開始施行手術。
里根遇刺消息傳到白宮後,國務卿黑格頓成引人矚目的核心人物。此公1947年畢業於西點軍校,1961年獲喬治城大學國際關系碩士。他在五十年代給名聲顯赫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干過作戰參謀,參加過仁川登陸戰役,六十年代給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當過軍事助理,負責起草作戰文件。越戰高潮期間,他主動要求下基層,在一線作戰部隊任職,出生入死,身負重傷,戰功卓著。1969年,基辛格出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後,看上了既有實戰歷練又頗有戰略頭腦的黑格,遂任命他擔任自己的軍事助理,晉銜准將。基辛格熱衷於華盛頓權勢階層的社交應酬,經常下班時間一到,拍屁股就溜,把如山的公務卷宗和軍國大事扔給首席助手黑格處理,其辦公室永遠是白宮幕僚辦公樓中最晚熄燈的一間。黑格因而有「基辛格的基辛格」之稱。尼克松對黑格亦極為賞識,不久便將他調任總統外交和軍事副助理,主持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1972年美國總統首次訪華先遣團工作。不久後,他重返軍界,升任美軍陸軍副參謀長(相當於美軍陸軍副總司令)。水門事件鬧大後,白宮高級幕僚相繼中箭落馬,尼克松請黑格回來擔任白宮辦公廳主任要職(1973—1974),全面主持政府行政部門日常工作。在此期間,黑格被破格晉升為四星上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惟一的一位「四星級」白宮大管家。福特總統執政後,黑格官拜北約盟軍部隊最高司令官(1974—1979)。里根總統執政後,經尼克松鼎力推薦,與里根素無淵緣的黑格出任國務卿要職。
當里根總統躺在手術台上人事不省時,副總統喬治·布希(George Bush)乘坐的空軍專機正在得克薩斯州上空飛行。黑格徒勞地向老布希專機喊話說:「喬治,請趕緊讓專機掉頭,請趕緊讓專機掉頭�」然而,差勁兒的通訊線路竟然無法接通布希,後來好不容易接通後,不但通話信號不清楚,而且通訊線路缺乏加密保護,致使白宮與副總統專機之間的通訊聯絡處於半癱瘓狀態。得知里根遇刺消息後,白宮辦公廳主任貝克(JamesBaker)和總統法律顧問米斯(Edwin Meese)匆忙趕往醫院,並從醫院用電話通告國防部長溫伯格,授權他全權主持涉及國防軍事的一切重大決策,其他政府事務由國務卿黑格做主。貝克為得州大學法學博士,後出任老布希政府國務卿;米斯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博士,後出任里根政府第二任司法部長。兩人皆為著名律師兼法律專家。
在白宮,黑格處亂不驚、鎮靜自如,他要求聯邦調查局和白宮特勤處及時報告里根傷勢和刺客背景,並與國會參眾兩院領袖、前總統尼克松和福特、北約各盟國領導人以及美國駐世界各大國使節取得聯系,向他們通告了里根遇刺傷勢穩定,國內政局平穩,副總統布希正從得州飛返白宮等情況。接著,他建議在位於白宮東館地下室、有核防護設施的情況室召開緊急內閣要員和總統高級幕僚會議,決定由誰來暫時代理總統職責並商討應付國內外危機的對策。參加緊急會議的閣員有國務卿黑格、國防部部長溫伯格、司法部部長史密斯(WilliamSmith)、財政部部長里甘(Ronald Regan)、交通部部長劉易斯(Drew Lewis)、中央情報局局長凱西(William Casey)等人。時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艾倫意識到,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時刻,所以他把一台私人錄音機放在情況室的會議桌上,忠實地記錄下當時所發生的一切,為後人留下了極為珍貴的第一手史料。
里根遇刺之初,白宮得到的情報信息極為紊亂,誰也無法確定,行刺里根總統是否為孤立和偶然之舉?行刺美國總統的背後是否有蘇聯間諜機構的影子?會不會是蘇聯向美國發起突然襲擊的前奏?黑格是職業軍人出身,一片亂局之中,他最憂心的是美國戰略核武庫的安全問題。進入情況室後,他立刻焦急地詢問「橄欖球」的下落。他要找的「橄欖球」,當然不是一大幫膀大腰圓的百萬富翁在球場上橫沖直撞、玩命爭搶的那個圓乎乎的玩意兒。黑格要找是美國總統控制核戰大門的「密鑰」,一個橄欖球狀的黑色「核提箱」。
細心的人們會發現,美國總統無論走到哪裡,總有一位貼身隨員手提一隻橄欖球狀黑皮包形影相隨。這個黑皮包是開啟美國核打擊力量的鑰匙,美國人戲稱為「橄欖球」。球中藏有四件寶貝。第一件是核武器使用手冊,內繪圖表,指示多種發動核戰或者回擊敵方核攻擊的錦囊妙計,手冊中對蘇聯等核對手的核武器現況、核彈瞄準目標及預測核彈從發射到命中目標的時間都有詳細記錄;第二件寶貝是一系列絕密藏身資料,是一旦核戰爆發,美國總統應赴何處藏身避難和指揮作戰的絕密地圖;第三件寶貝是絕密通訊手冊和緊急廣播程序,記載在緊急情況下與軍方指揮中心聯絡的方法以及遭核襲擊後總統向全國軍民發出首次廣播的程序;最後一件法寶是一個授權裝置,如果總統認為美國需要做出核反應,那麼他就會把二十四小時不離左右的隨從軍官找來,打開核提箱,由總統輸入國家安全局設定的總統認證卡,確認最高統帥身份,然後啟動對預先選定的敵方目標發射戰略導彈的程序。如果認證卡不被確認,任何以總統名義下達的命令都被視為無效。另外,副總統、國防部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等人都有特殊編號的認證卡,以便總統無法履行職能時採取緊急應對措施。所以,「橄欖球」堪稱美國戰略核武庫的總開關,只要它的主人一聲令下,就能把地球毀滅好幾次�這就是黑格如此急不可耐地查找其下落的主要原因。
❺ 美國歷任副總統的名單是什麼
1.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1789年4月21日受任,1797年3月3日離任,聯邦黨員,任內總統喬治·華盛頓。
2.托馬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1797年3月4日受任,1801年3月3日離任,民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約翰·亞當斯。
3.阿倫·伯爾(Aaron Burr),1801年3月4日受任,1805年3月3日離任,民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托瑪斯·傑弗遜。
4.喬治·柯林頓(George Clinton),1805年3月3日受任,1812年4月20日離任,民主共和員,托任內總統瑪斯·傑弗遜/詹姆斯·麥迪遜。
5.缺任,1812年4月20日-1813年3月4日,總統是詹姆斯·麥迪遜。
6.埃爾布里奇·格里(Elbridge Gerry),1813年3月4日受任,1814年11月23日離任,民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詹姆斯·麥迪遜。
7缺任,1814年11月23日 -1817年3月4日,總統是詹姆斯·麥迪遜。
8.丹尼爾·湯普金斯(Daniel D. Tompkins),1817年3月4日受任,1825年3月3日離任,民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詹姆斯·門羅。
9.約翰·C·卡爾霍恩(John Caldwell Calhoun),1825年3月4日受任,1832年12月28日離任,民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安德魯·傑克遜。
10.缺任,1832年12月28日-1833年3月4日,總統是安德魯·傑克遜。
11.馬丁·范布倫(Martin Van Buren),1833年3月4日受任,1837年3月3日離任,民主黨員,任內總統安德魯·傑克遜。
12.理查德·M·約翰遜(Richard Mentor Johnson),1837年3月4日受任,1841年3月3日離任,民主黨員,任內總統馬丁·范布倫。
13.約翰·泰勒(John Tyler),1837年3月4日受任,1841年3月3日離任,民主黨員,任內總統馬丁·范布倫。
14.缺任,1841年4月4日 -1845年3月4日,總統是約翰·泰勒。
15.約翰·泰勒(John Tyler),1841年3月4日受任,1841年4月4日離任,輝格黨員,總統是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
16.喬治·M·達拉斯(George Mifflin Dallas),1845年3月4日受任,1849年3月3日離任,民主黨員,任內總統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
17.米勒德·菲爾莫爾(Millard Fillmore),1849年3月5日受任,1850年7月9日離任,輝格黨員,任內總統扎卡里·泰勒。
18.缺任,1850年7月9日-1853年3月24日總統是米勒德·菲爾莫爾/福蘭克林·皮爾斯。
19.威廉·魯福斯·金(William Rufus de Vane King),1853年3月24日受任,1853年4月18日離任,民主黨員,任內總統福蘭克林·皮爾斯。
20.缺任,1853年4月18日-1857年3月4日,總統是福蘭克林·皮爾斯。
21.約翰·卡貝爾·布雷肯里奇(John Cabell Breckinridge),1857年3月4日受任,1861年3月3日離任,民主黨員,任內總統詹姆斯·布坎南。
22.漢尼巴爾·哈姆林(Hannibal Hamlin),1861年3月4日受任,1865年3月3日離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亞伯拉罕·林肯。
23.安德魯·約翰遜(Andrew Johnson),1865年3月4日受任,1865年4月15日離任,民主黨員,任內總統亞伯拉罕·林肯。
24.缺任,1865年4月15日-1869年3月4日,總統是安德魯·約翰遜。
25.斯凱勒·科爾法克斯(Schuyler Colfax),1869年3月4日受任,1873年3月3日離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
26.亨利·威爾遜(Henry Wilson),1873年3月4日受任,1875年11月22日離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
27.缺任,1875年11月22日-1877年3月4日,總統是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
28.威廉·A·惠勒(William Almon Wheeler),1877年3月4日受任,1881年3月3日受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拉瑟福德·B·海斯。
29.利瓦伊·P·莫頓(Levi Parsons Morton),1889年3月4日受任,1893年3月3日離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本傑明·哈里森。
30.阿德萊·E·史蒂文森(Adlai Ewing Stevenson),1893年3月4日受任,1897年3月3日離任,任內總統民主黨 格羅弗·克利夫蘭。
31.加勒特·A·霍巴特(Garret Augustus Hobart),1897年3月4日受任,1899年11月21日離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威廉·麥金萊。
32.缺任,1899年11月21日-1901年3月4日,總統是威廉·麥金萊。
33.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901年3月4日受任,1901年9月14日離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威廉·麥金萊。
34.缺任,1901年9月14日-1905年3月4,總統是西奧多·羅斯福。
35.查爾斯·W·費爾班克斯(Charles Warren Fairbanks),1905年3月4日受任,1909年3月3日離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西奧多·羅斯福。
36.詹姆斯·S·謝爾曼(James Schoolcraft Sherman),1909年3月4日受任,1912年10月30日離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威廉·霍華德·塔夫脫。
37.缺任,1912年10月30日-1913年3月4日,總統是威廉·霍華德·塔夫脫。
38.托馬斯·R·馬歇爾(Thomas Riley Marshall),1913年3月4日受任,1921年3月3日離任,民主黨員,任內總統伍德羅·威爾遜。
39.卡爾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1921年3月4日受任,1923年8月2日離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沃倫·G·哈定。
40.缺任,1923年8月2日-1925年3月4日,總統是卡爾文·柯立芝。
41.查爾斯·蓋茨·道斯(Charles Gates Dawes),1925年3月4日受任,1929年3月3日離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卡爾文·柯立芝。
42.查爾斯·柯蒂斯(Charles Curtis),1929年3月4日受任,1933年3月3日離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赫伯特·胡佛。
43.約翰·南斯·迦納(John Nance Garner),1933年3月4日受任,1941年1月20日離任,民主黨員,任內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44.亨利·阿加德·華萊士(Henry Agard Wallace),1941年1月20日受任,1945年1月20日離任,民主黨員,任內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45.哈利·S·杜魯門(Harry S. Truman),1945年1月20日受任,1945年4月12日離任,民主黨員,任內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46.缺任,1945年4月12日-1949年1月20日,總統是哈利·S·杜魯門。
47.艾爾本·W·巴克利(Alben William Barkley),1949年1月20日受任,1953年1月20日離任,民主黨員,任內總統哈利·S·杜魯門。
48.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53年1月20日受任,1961年1月20日離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
49.林登·約翰遜(Lyndon Baines Johnson),1961年1月20日受任,1963年11月22日離任,民主黨員,任內總統-1965年1月20日,總統是林登·約翰遜。
50.休伯特·漢弗萊(Hubert Horatio Humphrey),1965年1月20日受任,1969年1月20日離任,民主黨員,任內總統林登·約翰遜。
51.斯皮羅·阿格紐(Spiro Theodore Agnew),1969年1月20日受任,1973年10月10日離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理查德·尼克松。
52.缺任,1973年10月10日-1973年12月6日,總統是理查德·尼克松。
53.傑拉爾德·福特(Gerald Ford),1973年12月6日6日受任,1974年8月9日離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理查德·尼克松。
54.缺任,1974年8月9日-1974年12月19日,總統是傑拉爾德·福特。
55.納爾遜·洛克菲勒(Nelson Aldrich Rockefeller),1974年12月19日受任,1977年1月20日離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傑拉爾德·福特。
56.沃爾特·蒙代爾(Walter Frederick Mondale),1977年1月20日受任,1981年1月20日離任,民主黨員,任內總統吉米·卡特。
57.喬治·H·W·布希(George H.W. Bush),1981年1月20日受任,1989年1月20日離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羅納德·里根。
58.丹·奎爾(James Danforth Quayle III),1989年1月20日受任,1993年1月20日離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喬治·H·W·布希。
59.艾伯特·戈爾(Albert Arnold Gore, Jr.),1993年1月20日受任,2001年1月20日離任,民主黨員,任內總統比爾·柯林頓。
60.理查德·切尼(Richard Bruce Cheney),2001年1月20日受任,2009年1月20日離任,共和黨員,任內總統喬治·W·布希。
61.約瑟夫·拜登(Joseph Robinette "Joe" Biden, Jr),2009年1月20日受任,民主黨員,任內總統貝拉克·奧巴馬。
❻ 布希時期美國副總統是誰
美國副總統切尼。
2000年11月,切尼作為美國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同小布希一起在大選中獲勝,出任美國第54屆(第46任)副總統,2001年1月20日就職。
他有心臟病史,1978年、1988年、2000年11月、2001年3月做了心臟手術。2001年6月30日,切尼安裝了心臟起搏器。2004年4月,切尼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並在復旦大學發表演講。
(6)美國副總統切尼擴展閱讀:
法國媒體2010年12月7日報道,由於美國前副總統迪克·切尼涉嫌捲入著名能源及基建公司哈利伯頓集團賄賂丑聞,奈及利亞反腐機構日前正式向他提出指控。
奈及利亞檢察官戈德溫·奧布拉透露:「切尼是涉案人員之一,他面臨共謀、賄賂公職人員以及妨礙司法公正等指控。」
在出任布希政府副總統之前,切尼曾在1995年至2000年間擔任哈利伯頓集團首席執行官。
奈及利亞方面曾表示,切尼和哈里伯頓集團多名高級行政管理人員在1996年至2005年的10年間向奈及利亞官員行賄1.8億美元,以獲得該國一個價值6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項目合同。
❼ 理查德·布魯斯·切尼的最有權勢的副總統
2000年11月,切尼作為美國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同小布希一起在大選中獲勝,出任美國第54屆(第46任)副總統,2001年1月20日就職。他有心臟病史,1978年、1988年、2000年11月、2001年3月做了心臟手術。2001年6月30日,切尼安裝了心臟起搏器。2004年4月,切尼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並在復旦大學發表演講。9月1日,共和黨大會再次通過了切尼為副總統候選人。他與布希的執政期為2001年1月到2009年1月。傳統意義上,美國副總統扮演的角色無 足輕重,有人甚至用「備用輪胎」來比喻副總統地位的微妙性,實際生活中,切尼確實性喜深居簡出,不願旅行,更不願回答國會的質詢和民眾的疑問。但是他偏偏是一個政治經驗老到的人物,是布希家庭兩代人「最親近的人」。這種特殊地位,讓他成為了 「美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副總統」。有人甚至說他簡直就是「半個總統」,美國的「總理大臣」、超級國家安全顧問、影子國防部長,甚至隱藏在背後發號施令的布 什總統的「幕後老闆」。有人批評他甚至把白 宮都變成了一家「私人公司」,因為在他當副總統之前,其任總裁時的哈利伯頓能源公司未經投標便獲得了伊拉克重建的巨額合同,該公司又利用大幅抬高油價牟取暴利,這種行為已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丑聞,連美國當局也不得不展開調查。在輿論對切尼頗不友好的時候,布希評價切尼說:「他工作非常出色,我很欣賞他的建議,重視他的忠告,珍惜他對我的友情,我也很欣賞 他的領導能力。他是一個優秀的副總統,我沒有理由改變選擇。」
切尼是「正統的保守派」,凡事強調傳統價值,講究平和穩健的行事風格,但是也有人抨擊他對內喜歡玩弄權術、欺騙民眾、製造丑聞和攻擊政敵,「試圖讓時光倒流,重新回到總統如帝王的時代」;對外鼓吹單邊主義和「先發制人」的新戰略,在伊拉克問題上不僅故意向國會和民眾「提交虛假情報」,而且不斷重復說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一個動議入侵伊拉克。因為這些強硬主張,切尼本人被看作是美國新保守主義的靈魂人物和華府保守勢力的掌舵人,不斷受到攻擊。 2007年萬聖節當天,布希開玩笑地透露說:「今天上午,我和副總統在一起。我問他萬聖節打算穿什麼服裝。他聽後對我說,『我已經穿在身上了。』接著,切尼自言自語嘀咕了一些《星球大戰》里的對白。」布希此言其實就是在消遣切尼,暗示他已經酷似經典電影《星球大戰》中的「黑武士」達斯·維德,萬聖節晚會上甚至不需要再化妝。「黑武士」達斯·維德是《星球大戰》眾多角色中的一大重要人物,總是戴著金屬頭盔、穿著黑色盔甲,很有威懾力,也很讓人恐懼。事實上,美國一些媒體不時地將切尼描繪成電影《星球大戰》中的「黑武士」,批評人士也常嘲諷切尼是影響美國政治的幕後黑勢力。不過切尼對這一切似乎並不在意,反倒是坦然接受,切尼有時在公眾面前也稱自己的打扮像「黑武士」。就在2008年10月21日,在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發表演講時,切尼還自我調侃了一番。針對「黑武士」這個綽號,切尼當時說:「有人問我,這個綽號是否會影響我,我的回答是『一定不會影響』,因為達斯·維德是我最近最喜歡的稱號之一。」
2006年,當美國副總統迪克·切尼狩獵誤傷同伴事件曝光後,美國各電視台13日的脫口秀節目紛紛把此事當談資,將美國政治狠狠挖苦了一番。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戴維·萊特曼主持的《晚間話題》節目———「女士們,先生們,好消息,我們終於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下落:它就是迪克·切尼。」《美國紀事報》記者羅伯特·保羅·雷耶斯把切尼與發動伊拉克戰爭中情報「走眼」的美國總統布希聯系在一起。他說:「總統布希和他的伙計們,把在伊拉克的運牛奶卡車當做『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迪克·切尼,把一名穿著鮮亮橙色服裝的78歲老頭當做鵪鶉。
❽ 美國現任的副總統是誰中英文都寫出來 時間07年8月
美國副總統切尼
理查德·布魯斯·切尼 (Richard Bruce Cheney),昵稱迪克·切尼 (Dick Cheney),1941年1月30日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林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