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光耀為什麼要強行關閉「南洋大學」
是新加坡西化及去中國化的政治文化差異導致的。
新加坡雖是華人國度,也被西方歸於「大中華圈」之中,但它畢竟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要知道新加坡的華人精英階層早已西化:在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下,在西方教育的長期熏染下,他們中的不少人,當然主要是些精英分子,僅以做大英帝國的子民為榮,而以做華人為恥。
因此新加坡獨立建國後,「國父」李光耀先生便開始了去中國化進程:關閉了傳播中華文化的南洋大學;並以英語取代漢語作為普通話。
(1)陳六使擴展閱讀:
南洋大學關閉後新加坡華文教育相關背景及發展:
1、在新加坡整個現代化進程中,早期主要與歐美聯系,出口、貿易面向歐美,銀行系統也和西方接軌。久而久之,英語學習和西方知識的傳授在社會就業和教育體系中佔了很大比重。
2、經過多年努力,新加坡年輕一代的華文水平再次回升,但與李光耀時代相比,新加坡社會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年輕一代能用華文交流,但思維已嚴重西化。新加坡的中文教育名存實亡。因為對英語為第一官方語言的新加坡人來說,學漢語的難度已經不亞於歐美人。
2. 到底有沒有新加坡南洋大學這所學校。為什麼網上總是查不到。他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到底什麼關系
新加坡南洋大學是南洋華人湊錢建立的,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不過因為政治因素,南洋大學被拆分改組,可以說今天的南洋理工的前身是南洋大學,今天你能在南洋理工的校內看到南洋大學的校門。不過現在如果有人說是南洋大學招聘的一定是騙子。
下面是網路資料有興趣可以看看。
南洋大學
(新加坡南洋大學(1955年—1980年))
新加坡南洋大學是歷史上第一所海外華人大學,也曾是東南亞乃至海外唯一一所中文大學。陳嘉庚先生回到中國大陸後,他在南洋華僑組織如福建會館中的一些職位由陳六使繼任。繼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後,陳六使在新加坡倡議辦南洋大學。在英國殖民者的打壓下,南洋大學甚至不能以學校的名義注冊,最後注冊了「南洋大學有限公司」。
捐資者
南洋大學的捐資者不僅有陳六使、李光前這樣的富商,更有無數的工人、市民、三輪車夫、舞女等各行業的草根階層,可謂是上至富商巨賈,下至販夫走卒。當時1770名三輪車夫為南洋大學「義踏」,百樂門舞廳舞女為南洋大學「義舞」,一時傳為佳話。
3. 廈門的名人
近代
著名的科學家蘇頌、盧嘉錫,政治家洪朝選、蔡獻臣、施琅,軍事家陳化成、彭德清,教育家周殿熏、林文慶、王亞南,文學家林鶴年、盧戇章、林語堂,醫學家吳瑞甫、林巧稚,愛國華僑實業家葉清池、黃奕住、陳嘉庚、陳六使,體育家馬約翰,文化名人林爾嘉、邱菽園、王人驥、李禧等等,也有清初海盜蔡牽、鴉片大王葉清和、地方軍閥葉定國等歷史人物
市政府
市 長: 劉賜貴
副市長: 丁國炎 詹滄洲 潘世建 黃菱(女) 葉重耕 裴金佳
秘書長:許明耀
古代
香山縣(中山)古代名人錄,以漢、唐、宋、明、清5個朝代之科舉文武進士出身為主,全部在舊志中有傳或記載。其中漢朝陳臨、唐朝鄭愚,是立縣前之名人,故選入之。宋朝梁杞、陳天覺乃立縣之功臣,馬南寶乃宋亡殉國之重臣,今再立傳。此外,元朝由於統治者實行民族歧視政策,以及其他種種原因,香山縣士子參加該朝科舉考試者不多,遍查《香山縣志》,未有中進士者記載其中。故本志僅從明、清兩朝共125名文武進士中(個別非進士出身)選47名官職較高、著作較多、名氣較大者,列入古代名人錄。
陳臨 字子然,香山人。漢順帝永建年間,郡舉孝廉,先任蒼梧太守,漢獻帝建安年間,召聘為廷尉(掌刑獄、即司法官),卒年未詳。
鄭愚 香山人。唐開成二年(837年),授秘書省校書郎,累遷尚書郎,改桂管觀察使、嶺南西道節度使,命授邕州刺使兼御史大夫。僖宗中和初年(881年),命出鎮南海,後召拜尚書左僕射(尚書省的副職),中和四年病故任內。
周尚文 字質善,神涌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進士,選龍岩丞,官至御史。
黃瑜 字廷美,縣城人。明景泰七年(1456年)丙子科舉人。天順初年(1457年),帝頒詔求直言,瑜應詔上疏六事。成化五年(1469年)授長樂縣知縣。以年邁告老歸會城番山下,手植槐樹兩株,自稱「雙槐老人」,學者稱「雙槐先生」。卒年73歲。遺著有《應詔六疏事》、《書傳旁通》10卷、《雙槐文集》10卷、《雙槐歲抄》10卷等。
黃� 字世美,黃梁都(今屬斗門縣)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進士。授大理寺評事,升廣西僉事,改任江西僉事,上薦升副使;兵備柳慶,南寧兼分巡右江道,到任不久病故。
黃經 字子常,石岐南門麻洲人。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應天府舉人。任霑益州同知,旋任教職,得泗州學正。辭官回里,撰纂《香山縣志》、《滇陽第一州志》、《淮泗一覽》、《小學節條》,作有詩文千餘首。
黃畿 字宗大,縣城人。幼年精通秋春二經,其撰文章滌棄陳詞濫語,競試不逮,憤收拾書卷,以侍奉親老,絕求仕之志,歸隱居於羅浮山之山巔。潛心研習《大易》、《中庸》。其文章為省內佼佼者。書雲:「蓋粵人著書之精奧者以畿為最。」世稱「粵洲先生」。正德八年(1513年)陪子佐赴京應試,染疾不治,卒於途中,卒年49歲。嘉靖四年(1525年)以子佐貴,謚「文林郎」,追封翰林院編修。著有《粵洲集》、《皇極經世書傳》8卷、《三五元書》25卷、《刪正黃庭經》等。
黃佐 字才伯,號泰泉,縣城人。正德十五年(1520年)庚辰科進士,廷試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有司請修《廣州志》。以翰林外調,除江西僉事,旋任廣西學官。因母病辭官歸家。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翰林編修兼左春坊左司諫。不久,晉侍讀掌南京翰林院,擢南京國子祭酒,穆宗詔贈禮部右侍郎,謚「文裕」。後致仕歸里築室於禺山之陽,潛心研習孔孟之道,是嶺南著名學者,世稱「泰泉先生」。終年77年。其著作凡39種,數百卷外,還纂《廣東通志》70卷、《廣西通志》60卷、《廣州府志》70卷等。
何派行 字應充,小欖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進士。授戶部主事,歷任員外郎中,旋調福建太平府知府。嘉靖四十年入京覲見皇帝,晉陝西行太僕寺少卿;萬曆十七年(1589年)轉本寺正卿。致仕歸家,終年未詳。
4. 暨南大學有哪些知名校友
暨南大學的知名校友挺多的,但是在暨南大學珠海校區的我見過真人的,感覺挺少的。能記得的只有以下幾個~~~
1. 陳艾森
沒辦法,想不記住都難。大一的時候,整個跳水隊都來暨南大學珠海校區了。身邊的迷妹從幾天前就開始嚎叫。當然,我也很激動。陳艾森耶,那麼多個冠軍都被他拿了。而且,他長得挺帥的,嘻嘻~~~
3. 朱志強
朱志強是我們律師專業的一名優秀校友。不是網上那些亂七八糟的人啊,網路上找不到的。暨南大學的知名校友挺多的,律師專業出色的人也挺多的,聽老師說做法官,在檢察院工作的也挺多的,但是我都沒見過。朱志強師兄被特別邀請來給我們講講座,我才記得的。
那天的講座我沒去。我的老師說,他三十左右就有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了,最重要的是那所律師事務所現在已經規模挺大的了,有一百多人。這么年輕就能帶領這么多人,知識儲備一定很好。這帶給我的觸動挺大的。
以上都是令我記憶深刻的優秀校友,希望我的回答對你們有所幫助!
5. 新加坡人怎樣看待陳嘉庚和陳六使
早期新加坡的富人,熱心公益,慷慨解囊,尤其是對百年樹人的辦學理念堅持不懈。
6. 為什麼李光耀禁止新加坡華語教育
為進一步加強華語教學,新加坡教育部計劃在未來五年,在全國所有小學以及三分之二的中學開設華語會話課程。
新加坡教育部長尚達曼3月7日在新加坡國會表示,到2012年,新加坡所有小學生將有機會選擇學習華語或馬來語會話課。此外,從明年起,想選修第三種語言的中學一年級學生,除法語、日語和德語外,也有印尼語和阿拉伯語可供選擇。
尚達曼強調,讓新加坡人從小學習英語和母語以外的語言,將加強他們對其他族群的了解,也有助於在全球化時代占據優勢地位。
自前年起,新加坡便在一些中小學開辦了非強制性的華語會話課程。截至去年,新加坡共有58所小學和47所中學開辦了華語會話課程。由於不算學分,成績的優劣並不影響學生的總成績,因此,學生們選修華語課程非常踴躍。此外,從今年起,一些華文考試將重點考查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綜合能力,避免學生以死記硬背的方式應試。
參考資料:http://qwgzyj.gqb.gov.cn/hbsx/135/886.shtml
7. 陳氏的古代名人
1、陳勝
陳勝(?—前208年),字涉,陽城( 今河南登封市東南,一說今河南商水縣西南)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聯合吳廣率領戍卒發動大澤鄉(今安徽宿州市)起義,成為反抗暴秦起義的先驅;占據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
8. 陳六使的介紹
陳六使(1897-1972年),著名南洋企業家、慈善家,1897年誕生於中國福建省同安縣集美鄉。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故名六使。父母早喪,家境非常貧窮。1913年,與七弟文章一起進入集美小學念書。同班的還有劉玉水。
9. 為什麼有人說林語堂晚節不保
因為林語堂晚年很貪腐,所以高曉松用晚節不保來形容他。
林語堂違背南洋大學創辦本質的消息,事情越鬧越大,企業家的資金也遲遲不到位,所以最後迫不得已林語堂拿了南洋大學的遣散費辭了校長一職。也是因為南洋大學的事件導致了林語堂晚節不保的傳言。
國人眼中的大師級人物,卻非常貪婪,晚年擔任南洋大學的時候,把自己的親戚都安排了學校要職。當和學校翻臉的時候,他請來律師要告學校董事會,結果律師都感覺到林語堂做的有點過份。
提到林語堂,人們就會想到他的小說,《京華煙雲》,《啼笑皆非》等等,人們眼中的國際大師。這個人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
回國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林語堂被稱為幽默大師,他談吐詼諧,熱衷幽默。對中國幽默文學的異軍突起起了作用。他也一向以童心未泯自況。
晚年,林語堂定居台灣台北陽明山,1976年3月26日去世。
(9)陳六使擴展閱讀:
林語堂早年已立志發明「中文打字機」。當時科學嚴謹的漢字檢索系統仍未建立起來;又由於漢字本身是符號文字而非字母文字,長期以來人們對製成中文打字機的可能性多持懷疑態度。為解決這一難題,林語堂在數十年間不斷研究探索,自斥資金,購置設備,一再嘗試。
以致一度傾盡家財、負債累累,終於成功發明 了「明快中文打字機」,於1946年在美國申請專利。1952年,取得該項發明的專利權。打字機以「明快」命名,乃取其明易快捷之意,寄託了他希望人人都能順利操作使用的心願。
除開「明快中文打字機」,他另有若干項小發明亦獲得專利,其中一件就是可以擠出牙膏的牙刷。
10. 民國大師級人物,3獲諾貝爾獎提名,為什麼晚節不保
因為錢,在沒有經過大家允許的情況下拿走了三十萬美金。
三次諾貝爾獎提名,那就是民國大師林語堂,有點類似於薛之謙似的,林語堂段子講的賊溜,人家薛之謙主業是唱歌,副業寫段子,林語堂是寫書寫的像段子,當然作為文學大師寫的段子肯定要文雅點,不會出現屎、尿、屁之類的詞彙,林語堂的段子得有點文學素養才能聽得懂,不然一般人是領會不到其精妙的。
後來他做的事兒很出格,就把他給罷免了,林語堂估計心裡有氣,帶著學校的三十萬美金就走了,那錢屬於公款,用於學校建設的,也因為此事兒,只要一說起林語堂那話語就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