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史立臣
擴展閱讀
c語言小明買股票 2025-07-22 12:10:19
數據堂股票價格 2025-07-22 11:54:08

史立臣

發布時間: 2022-02-05 01:36:38

① 內蒙古鴻茅葯酒是如何通過審批的

因發文指鴻茅葯酒為毒葯,廣東醫生譚秦東被跨省抓捕事件一石激起千層浪。

而此次引起公眾質疑的並不是一款普通的保健品,而是享有國葯批准文號的非處方葯。

針對鴻茅葯酒葯品成分、臨床數據、產品有效性、安全性以及違規宣傳的報道與評論鋪天蓋地。

根據內蒙古鴻茅國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鴻茅葯酒」)官方介紹,其產品「葯借酒力,酒助葯勢」,主治祛風除濕、補氣通絡、舒筋活血、健脾溫腎,用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脾胃虛寒、腎虧腰酸及婦女氣虛血虧。

不過,其不僅「不良反應尚不明確」。在原國家食葯監總局官方網站上「臨床實驗數據核查」欄目查詢「鴻茅葯酒」,查詢結果也是0條。

雖然多次受到媒體質疑,但鴻茅葯酒的業績一路飆升。其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2016年鴻茅葯酒零售葯店終端(包括實體葯店與網上葯店)銷售額16.3億元,同期增長39%,在中成葯市場僅次於東阿阿膠。

方舟子也指出,對中葯的毒性目前缺乏系統、透徹的研究,絕大部分是不清楚的。

十年廣告違規:違法成本不高

與保健酒不允許宣傳治病功效,鴻茅葯酒作為葯品是允許介紹,但鴻茅葯酒在廣告中屢屢違規。

食葯監總局數據顯示,關鍵字為鴻茅葯酒的廣告內容竟高達1192條。

尼爾森網聯AIS全媒體廣告監測顯示,去年1月至11月,鴻茅葯酒取代寶潔,位列投放廣告企業第一,投放總額同比增長55.9%。而根據央視市場研究媒介智訊(CTR MI)的數據,2016年,鴻茅品牌(包括酒精飲品、活動、商業及服務性行業等)在電視廣告中的投放額為150億元。

鴻茅葯酒雖然獲得了合法的批文,但卻屢屢沖破規定,發布違規廣告。

據此前媒體報道顯示,2007年,鴻茅葯酒就因違法廣告被山東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勒令暫停在山東省的銷售。

正是2007年,修訂後的《葯品廣告審查發布標准》在正式實施。其中就已明確規定,葯品廣告中必須標明忠告語等信息,而非處方葯廣告的忠告語是:「請按葯品說明書或在葯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其字體和顏色必須清晰可見、易於辨認。上述內容在電視、電影、互聯網、顯示屏等媒體發布時,出現時間不得少於5秒。

隨後的十年間,鴻茅葯酒開始出現在監管部門公告的違規宣傳企業名單之上。除了違規利用患者形象作證明、誇大葯品適應症之外,缺少「忠告語」也是鴻茅葯酒廣告的問題之一。

2008年,鴻茅葯酒一方面被江蘇、寧夏等地的葯監局責令「暫停銷售」,一方面在強大廣告的帶動下實現銷售額突破億元。據統計,2009年以來,鴻茅葯酒先後被吉林、遼寧、江西等十餘省曝光或查處,多次收到暫停銷售等行政處罰。

2013年,鴻茅葯業曾被浙江省食葯監局列入黑名單,認定其為廣告發布企業信用嚴重失信等級。

另一方面,對於葯品廣告「忠告語」的要求升級為法律條款,2015年實施的新廣告法規定,非處方葯廣告應當顯著標明「請按葯品說明書或者在葯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不僅缺乏忠告語,廣告審批樣式中有服用禁忌和注意事項,在電視劇中卻不出現,消費者無法知曉。

此外,2015年新廣告法實施,首次明確葯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等不得利用廣告代言人做推薦、證明;鴻茅葯酒因在店堂使用明星代言廣告,被上海工商立案查處,成為新法實施後「廣告違規第一案」。隨即湖北等7省區對鴻茅葯酒作出「暫停銷售」的決定。

「與早期宣傳的誇張程度相比,新廣告法的實施使得企業已經有所收斂,但是行業中的違規宣傳仍屢見不鮮,尤其是在小地方的宣傳平台較為明顯。而隨著對葯品廣告的要求越來越嚴苛,仍然處於監管真空地帶的影視劇植入廣告越來越受到葯品企業的青睞,同樣,也凸顯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史立臣在接受采訪時說道。「連審查制度相對完善的傳統葯品廣告領域都仍有如此之多的違規現象,更何況是監管尚未明晰的葯品植入廣告。」

這與鴻茅葯酒的中葯配方特點不無關系。」北京中醫葯大學法律系教師鄧勇向記者描述了葯企在此種情況下的違法成本較低,不足以形成威懾效果。

由於其是中葯配方,療效、使用者體質等一系列的無標准就被廠家所利用,當消費者發現吃了不管用,廠家會說每個人的體質、所處的環境等有差異,建議再服用一個療程,直至消費者發現確實不管用,或者吃不起為止。

等消費者向企業投訴時,企業要麼拖延時間,要麼乾脆置之不理。如果到有關部門去投訴,至少要兩個月的時間才能有處理結果,況且即便受到處罰,與其所產生的利潤相比是九牛一毛。

這是一個體系性的問題:「監管體系執行失靈是違法葯品廣告盛行的現實困境,葯品廣告管理法律體系有待完善、修訂,此外執法者的素質和落後手段是制約因素,加上地方保護主義推波助瀾,廣告平台媒體自我監管功能先天不足,廣告行業自律缺失,才會使得問題屢禁不止。」

② 三精公司董事長跳樓的簡介

2014年5月19日,市場傳言三精製葯現任董事長劉占濱[微博]因涉嫌受賄,被檢查機關帶走協助調查。期間,劉占濱以身體不適要求治療,在醫院跳樓自殺未遂,摔成重傷,截止2014年5月20日,生死未卜。
2014年5月18日晚間,哈葯股份和三精製葯同時發布公告稱,「2014年5月18日公司接獲黑河市人民檢察院通報,劉占濱於2014年5月16日被立案偵查。2014年5月18日早飯過後,劉占濱稱感覺不適。同日上午,在遜克縣醫院檢查身體過程中,於三樓衛生間擺脫監護法警,從窗戶躍出,墜地身亡」。然而,哈葯股份和三精製葯均未透露劉占濱被調查的原因。
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劉占濱遭調查可能是因為被內部舉報。此前,劉占濱就曾傳出被舉報的消息。「醫葯行業的反腐力度將越來越大。相比能源行業,醫葯行業涉及的領域更為廣泛。」北大縱橫醫葯行業中心高級醫葯合夥人史立臣向記者表示。

③ 藿香正氣液成為質檢黑榜常客是怎麼回事

「3·15」打假當天,吉林省正輝煌葯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輝煌葯業」)因生產藿香正氣丸(濃縮丸)不合格被國家食葯監總局通報。自2017年1月至今,藿香正氣類產品因不合格被通報次數已多達5次。藿香正氣類常用葯招標價格過低,為了獲取利潤企業往往會偷工減料降低成本。懲罰措施較低讓藿香正氣類常用葯成為黑榜常客。

④ 國內首個新冠疫苗專利獲批了嗎

是的。8月16日,據媒體報道,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及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申請的「一種以人復制缺陷腺病毒為載體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申請已被授予專利權。

據悉,該專利於2020年3月18日申請,在8月11日獲得批准。發明人有陳薇、吳詩坡、侯利華、張哲等人,由此可見,該疫苗就是此前陳薇院士團隊開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Ad5-nCoV疫苗)。

(4)史立臣擴展閱讀

疫苗效用原理

專利摘要顯示,本發明提供一種以人5型復制缺陷腺病毒為載體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所述疫苗以E1、E3聯合缺失的復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為載體,以整合腺病毒E1基因的HEK293細胞為包裝細胞系,攜帶的保護性抗原基因是經過優化設計的2019新型冠狀病青(SARS- CoV- 2)S蛋白基因(Ad5-nCoV)。

S蛋白基因經優化後,在轉染細胞中的表達水平顯著升高。該疫苗在小鼠和豚鼠模型上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在短時間內誘導機體產生強烈的細胞及體液免疫反應。

hACE2轉基因小鼠上的保護效果研究顯示,單次免疫Ad5-nCoV14天後能夠明顯降低肺組織內部的病毒載量,說明該疫苗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保護效果。此外,該疫苗制備快速簡便,可在短期內實現大規模生產用於應對突發疫情。

⑤ 遼寧醫保癌症葯物目錄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2017年版葯品目錄較2009年版增加了339個葯品。第三方醫葯服務平台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表示,此次葯品目錄在2009年的基礎上增加力度很大,不僅有新葯品的增加,同時也剔除了很多輔助性「神葯」。

⑥ 流感疫苗背後的上市公司准備擴能嗎

並沒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門診工作人員與黃牛同時提到的華蘭生物只是供應流感疫苗企業其中之一。9月29日,華蘭生物證券部一位李姓工作人員在接受中新經緯記者采訪時表示,華蘭生物目前沒有擴大流感疫苗產能的計劃,因為擴大產能需要擴大相應的生產線,但這在短期內難以做到。

作為流感疫苗產品市場佔有率居國內首位的企業,華蘭生物2019年流感疫苗批簽發量佔全國數量的42%。其中,華蘭生物疫苗公司四價流感疫苗批簽發量佔全國四價流感疫苗批簽發總量的86.9%。

(6)史立臣擴展閱讀:

走出疫苗「一邊緊缺、一邊報廢」的怪圈:

此前有報道指出,受長生生物疫苗事件影響,疫苗法出台監管趨嚴導致批簽發速度下降,但史立臣表示,政府還需要盡可能放開批簽發量,並允許企業在一定范圍內以合理的途徑進行宣傳,讓更多民眾了解流感疫苗的作用。

陶黎納則建議政府加大采購力度,讓更多人免費接種,把疫苗列入特定人群的公費接種范圍,把流感疫苗的總需求盤子做大,同時加強企業供應的穩定性,建立供需對話平台與聯動機制,廠家才有信心與動力生產民眾所需的流感疫苗。

⑦ 如何看待揚子江葯業實施壟斷行為被罰 7.64 億

反壟斷在醫葯行業並不是剛剛開始。

今年2月,《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制定原料葯等專項領域反壟斷指南、豁免制度適用指南;2020年,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也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頒布了《關於原料葯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

劉旭表示,上述徵求意見稿還沒有正式公布,目前還不清楚其進展,預計今年可能公布。

原料葯領域非反壟斷已有先例,前述提到的先聲葯業和天葯控股均是因為原料葯壟斷行為被處罰。

醫療戰略咨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認為,中國原料葯企業數量比較少,反壟斷處罰可能是一次性的,「如果企業再不遵守,將受到很大的沖擊」,而對於像揚子江葯業這種發生在銷售環節的壟斷行為,很多企業都在使用,將產生很大的震懾作用。

史立臣認為,揚子江葯業此次的處罰,說明醫葯行業的反壟斷已經從原料葯領域進入制劑領域,醫葯企業的合規要求大大增加,這也促使醫葯企業在經營上更加規范。

劉旭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醫葯行業的反壟斷案件過去主要集中在化葯,從揚子江葯業的罰單可以看到,開始關注中成葯領域的反壟斷,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補足。

⑧ 愛爾眼科醫療糾紛造成什麼影響

受愛爾眼科醫療糾紛事件影響,1月4日股市收盤,愛爾眼科公司股價下跌8.91%,成交額創下天量111.5億,收報68.22元/股,最新市值2812億元,僅僅就今天內市值就蒸發了近145億元。

據悉,愛爾眼科醫療糾紛持續發酵,愛爾眼科發布核查報告稱,艾芬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對此,艾芬在微博回復表示,「看了核查報告後的直覺:避重就輕,混淆視聽,管理混亂,推卸責任。」

北京鼎臣醫葯管理咨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告訴記者,就此事件而言,不排除愛爾眼科存在過於趨利的情況。植入晶體目前是否為成熟的手術還值得商議,其伴隨大量的後遺症及風險,基本都由消費者來承擔。由於植入晶體收費高,醫院普遍未充分告知風險,且違規進行大量廣告宣傳。

(8)史立臣擴展閱讀:

愛爾眼科多次陷入風波

作為知名民營醫院上市公司,愛爾眼科通過並購和自建模式,公司規模得到迅速擴張,營收也實現持續增長。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愛爾眼科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4.74%至99.9億元;凈利同比增長36.67%至13.79億元。

經過多年發展,愛爾眼科完成了屈光、視光服務、眼前端和眼後端等項目的業務布局。此次受到質疑的白內障手術為愛爾眼科的第三大業務板塊。2019年,愛爾眼科的屈光項目、視光服務項目的營收分別為35.31億元、19.3億元,同比增長25.56%、30.67%。白內障項目實現營收17.6億元,同比增長13.97%。

各項業務穩步增長的同時,多次陷入醫療糾紛讓愛爾眼科發展過程風波不斷。以旗下子公司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為例,天眼查數據顯示,其涉及的法律訴訟達12條。2016-2020年,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有7件因醫療損害責任糾紛而被起訴的訴訟案。

⑨ 長生生物造假有什麼目的

深陷狂犬疫苗生產記錄造假的長生生物,在7月16日跌停,報22.1元,對應總市值215億元,縮水24億元。今年以來,其股價不斷上漲,最高達到29.99元/股,對應總市值暴漲超1倍。截止到7月13日收盤,報24.55元/股,對應總市值為239.04億元,較年初總市值上漲70%。

昨日早間,長生生物發布公告稱,吉林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已收回子公司長春長生《葯品GMP證書》,同時長春長生已按要求停止狂犬疫苗的生產,長春長生正對有效期內所有批次的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全部實施召回。

至於出現造假的原因,史立臣表示,一般是為了降低成本,「舉個簡單的例子,配料應該配100公斤卻只用了80公斤,或者應該在某一個溫度階段放24小時,卻只放了兩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