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1926年
擴展閱讀
世界十大冰激凌品牌 2025-07-22 12:53:37
用表格看股票 2025-07-22 12:23:25

1926年

發布時間: 2022-02-05 03:23:07

A. 1926年發生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三·一八」慘案

1926年3月12日,馮玉祥的國民軍與奉系軍閥作戰期間,日本軍艦掩護奉軍軍艦駛進天津大沽口,炮擊國民軍,守軍死傷十餘名。國民軍堅決還擊,將日艦驅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聯合英美等八國於16日向段祺瑞政府發出最後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國防設施的無理要求。

3月18日,北京群眾五千餘人,由李大釗主持,在天安門集會抗議,要求拒絕八國通牒。段祺瑞執政府竟下令開槍,當場打死四十七人,傷二百餘人,李大釗、陳喬年均在斗爭中負傷。

(1)1926年擴展閱讀:

魯迅對「三·一八」慘案的看法

一、教訓

魯迅在《空談》一文中寫到:我以為倘要鍛煉群眾領袖的錯處,只有兩點:一是還以請願為有用;二是將對手看得太好了。但願這樣的請願,從此停止就好。

二、意義

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一文中寫到: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B. 1926年中國政治狀況

1926年6月,著名報人胡政之在一篇政論中略帶文學性地描述:「中國政治,詭幻神奇,為世界之冠。最近之錯綜復雜,尤極十五年之大觀。軍閥、官僚、政客胥為命運所顛倒,不知不覺中受政治的萬鈞烘爐之鍛煉,幾乎無一人不焦頭爛額以去」。上世紀80年代,原為奉系郭松齡屬下將領的魏益三也把1926年稱為中國近代史上動盪最激烈的一年:「在這一年,北洋軍閥的統治已經處於崩潰的前夕,軍閥混戰的次數最多,動員的人數最大,涉及的地域也最廣,而大小軍閥之間互相火並、離合擁拒的形勢也發展到最微妙的程度。」
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中正在廣州誓師,北伐戰爭拉開序幕。因為聚合了蘇俄的盧布、新黨軍體制以及工農運動,這場北伐取得了國民黨有史以來最輝煌的戰果。

C. 1926年是什麼年

1926年是什麼年?
1926年是農歷丙寅年,是虎年。
生於(出生於1926年或者1986年)五行屬爐中火命,山林之虎。
丙寅年出生的人,往往多學少成,心性不容易不定,口硬心軟,身閑心直,手足不停,利官近貴,女人乃是賢良聰慧之命。

D. 1926年是什麼年

1926年綜合大事記

1月 1日 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1日 馮玉祥為避開奉軍鋒芒,通電下野。

8日 伊本-沙特發動政變,自立為沙特國王。

11日 張作霖宣布東三省獨立。

本月 吳有訓在美國《物理評論》上發表論文,為證實康普頓效應提供了主要實驗數據。

2月15日 《良友》畫報創刊。

23日 國共兩黨發動民眾討伐吳佩孚。

27日 中國生理學會在北京成立。

本月 蘇聯派布勃諾夫率使團來到中國。

3月 7日 天津發生大沽口事件。

18日 北京政府衛隊突然槍殺請願者,釀成「三一八」慘案


20日 廣州發生中山艦事件,共產黨受到打擊。

本月 吳佩孚攻下信陽,萬人死於戰火。

本月 15萬人祭奠黃花崗死難烈士。

4月月初 上海名旦小楊月樓赴日演出。

15日 裸體模特兒事再起風波。

15日 張作霖奉直聯軍從天津進入北京。

26日 《京報》社長邵飄萍被張作霖下令槍殺於北京。

5月15日 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二屆二中全會,通過整理黨務案,限制中共在該黨的活動。

本月 馮玉祥的國民軍與直軍、晉軍開戰。

6月28日 張作霖、吳佩孚成為北京的新主人。

29日 永利鹼廠首次生產出碳酸鈉含量在99%以上的「純鹼」。遂定以紅三角牌商標,在同年8月於美國召開的萬國博覽會上獲金質獎章。

7月 為消滅各地軍閥割據勢力,統一全中國而進行的北
伐戰爭爆發。

8月 1日 上海浦東小販陳阿堂索討欠款,慘遭日本水兵毒打
致死,引起軒然大波。

6日 《社會日報》社長林白水,慘遭張宗昌殺害。

24日 中國近代實業家張謇去世。

本月 北伐軍奪取汀泗橋。

北伐軍攻克賀勝橋。

9月 5日 英軍艦「柯克捷夫」號炮擊萬縣,中國軍民死傷5千人,財產損失數千億元,史稱「萬縣慘案」。

17日 馮玉祥在綏遠五原誓師,宣布將國民軍改為國民革命軍,全體將士集體加入國民黨,參加北伐。

本月 開明書店出版了《豐子愷漫畫》,是豐子愷以居士風度見稱於世人的隨筆即興式的作品集。

10月 1日 應萬國經度聯合測量委員會的邀請,中國指令青島觀象台參加聯測工作。

1日 中國首次組織科學代表團,出席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三屆泛太平洋學術會議。

10日 北伐軍拿下武昌。

10日 中國歷史博物館開館。

23日 為配合北伐戰爭,上海工人舉行第一次武裝起義。

本月 馮玉祥率軍攻西安。

11月 1日 北伐軍攻陷南昌,孫傳芳主力被殲。

4日 廣州省港罷工委員會會址被國民黨右派分子焚燒。

9日 北京政府教育部公布《國語字母拼音法》。

14日 張作霖在天津召集各派力量,討論聯合對付北伐軍和馮玉祥國民軍的問題。

12月 1日 張作霖身穿大禮服,跪拜祭天,在天津就任「安國軍總司令」。

13日 國民黨的黨政聯席會議開始在武漢辦公。

本月 北伐軍攻佔福建全境。

本月 戲劇家田漢等人發起創立了南國電影劇社。

E. 1926年出生是屬什麼的

1926年的2月12日(陽歷)以前是屬牛,以後的虎

F. 1926年的社會背景

1926年3月,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積極領導並親自參加了北京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三一八運動,號召人們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熱血,不分界限地聯合起來,反抗帝國主義的聯合進攻,反對軍閥的賣國行為。李大釗的革命活動,遭到北洋軍閥的仇視,他們下令通緝李大釗。

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繼續領導黨的北方組織堅持革命斗爭。

(6)1926年擴展閱讀:

《泰晤士報》稱三一八事件是「獸性」的「驚人慘案」。魯迅稱這一天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中國知識分子和媒體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社會良知,周作人、林語堂、朱自清、蔣夢麟、王世傑、聞一多、梁啟超、許士廉、高一涵、楊振聲、凌叔華等紛紛譴責段祺瑞政府。

《語絲》、《國民新報》、《世界日報》、《清華周刊》、《晨報》、《現代評論》等加入譴責暴行的行列。邵飄萍主持的《京報》,大篇幅地連續發表消息和評論,廣泛而深入地報導慘案真相,《京報副刊》也發表了有關文章。

G. 1926年發生了什麼大事

一、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26年1月1日至20日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通過決議,繼續執行孫中山遺囑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會議譴責國民黨右派的反革命活動,給西山會議幾個頑固分子以開除、警告的紀律處分。會議還通過由共產黨人提出的聯絡世界各被壓迫民族、開展工農運動等決議案。

二、森英惠出生

1926年1月8日,巴黎高級時裝設計師森英惠生於日本島根縣鹿足郡六日市村。森英惠堅持女裝的面料一定要質地優良,森英惠擁有其品牌的日裝、晚裝和高級成衣系列,同時她還客串為歌劇、電影設計服裝。

三、中國生理學會成立

1926年2月27日,中國生理學會在北京成立。中國生理學會是由當時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理學系任主任林可勝教授發起創建的,作為發起會員的有吳憲等17名中國的和外籍的學者。學會成立後即積極開展學術活動,為推動中國生理科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四、天津發生「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7日,日本軍艦在天津大沽口炮轟駐防此地的中國國民軍部隊,蓄意挑起了踐踏中國主權的「大沽口事件」。

五、三·一八慘案

1926年3月12日,馮玉祥的國民軍與奉系軍閥作戰期間,日本軍艦掩護奉軍軍艦駛進天津大沽口,炮擊國民軍,守軍死傷十餘名。國民軍堅決還擊,將日艦驅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聯合英美等八國於16日向段祺瑞政府發出最後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國防設施的無理要求。

H. 1926年是民國多少年

一、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孫中山採用公元紀年,將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二、公元紀年1926年,1926減去1912為14。14加1為15
三、故公元紀年1926年為民國15年。

I. 1926--1927在我國歷史上屬於什麼時期

1926--1927在我國歷史上屬於北伐戰爭時期。

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於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

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在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以後,國民政府內部因對中國共產黨的不同態度而一度分裂,汪精衛和蔣介石決裂,北伐陷於停頓。

寧漢合流後,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並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於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張作霖撤往東北並被日本刺殺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至此北伐完成,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北伐結束後,南京國民政府正式統治全中國,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唯一代表政權。但實際上,國民政府內外仍有不同勢力割據,造成日後發生中原大戰等連串內斗沖突。北伐期間,中國共產黨與國民政府決裂,第一次國共內戰爆發。

(9)1926年擴展閱讀:

北伐戰爭意義

一、打擊軍閥勢力

北伐戰爭僅二年時間,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基本消滅了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軍隊,重創了軍閥張作霖的軍隊,基本消滅了北洋軍閥,加速了中國革命歷史的進程,為以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二、加深革命認識

1927年4月和7月,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北伐戰爭的勝利果實被竊取。

這次戰爭中途共產黨被拋棄、被屠殺的教訓,使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建立以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軍隊,獨立開展武裝斗爭的極端重要性,從而開始走上創建中國工農紅軍,進行土地革命,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國民黨政權的另一條革命道路。

三、保證國家獨立

如果沒有北伐的成功,國民政府沒有實現對全國的政治統一。等到日本全面侵華開始,北洋各個軍閥各自為戰,不能走向聯合抗擊日寇。中國是否能堅持八年抗戰那麼久,能不能保持獨立國家的性質就很難說了。所以說,北伐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巨大的歷史意義與功績。

四、維護祖國統一

北伐戰爭是在國共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戰爭的第一階段,國共兩黨廣大將士緊密合作,共同奮斗,浴血沙場,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歷史事實證明,國共兩黨合則兩益,分則兩損。這一經驗教訓,對於我們今天實現振興中華、統一祖國的大業,仍然有著現實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伐戰爭

J. 1926年中國處於怎樣的國情

北伐戰爭開始,3月20日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從此加緊限制共產黨的活動。5月,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提出《整理黨務案》,從國民黨領導機構中排擠共產黨人,由此逐步控制了國民黨、國民政府和國民革命軍的大權。中國革命處在歷史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