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三軍的(二)盧浚泉所部
: :
該軍於1945年6月由昆明行營第1路、第2路指揮部合並改編。1946年3月空運東北,與東北民主聯軍作戰。1948年10月15日,該軍所屬在錦州、義縣被殲。 :
第1方面軍(1945年6月——1946年3月)
第1集團軍(1946年3月——1946年9月)
第1兵團(1946年9月——1947年3月)
東北保安司令部(1947年3月——1948年1月)
第6兵團(1948年1月——1948年10月) 1945年6月成軍時序列:
軍長盧浚泉,副軍長謝崇文/盛家興、董漢三,參謀長安守仁
暫編第18師,師長許義浚/景陽
暫編第20師,師長李韻濤/王世高
暫編第22師,師長楊炳麟/龍澤匯
1948年6月盛家興接任軍長時序列:
軍長盛家興,副軍長龍澤匯、張文博,參謀長殷開本
暫編第18師,師長景陽
暫編第20師,師長王世高
暫編第22師,師長李長雄(代) :
該軍於1949年10月由新編第14軍改稱。12月9日,該軍在昆明起義,所部改編為解放軍暫編第13軍,軍長龍澤匯。 :
雲南綏靖公署(1949年10月——1949年12月) :
軍長龍澤匯,副軍長楊朝綸、佴曉清,參謀長吳漢超
第277師,師長張中漢
第278師,師長隴生文
第279師,師長張秉昌 龍澤匯(1910—1991)雲南昭通人。彝族。龍雲之侄。中央軍校第八期、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一期畢業。歷任滇軍教導第3團區隊長、近衛第1團連長、營附、第1集團軍參謀、第36補訓處團長、第1方面軍補給區司令、暫編第22師師長、第93軍副軍長、雲南省保安第3旅旅長、新編第14軍軍長、第93軍軍長、解放軍暫編第13軍軍長、雲南省林業廳廳長、雲南省體委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雲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革雲南省副主任。1991年3月3日病逝昆明
㈡ 國民黨少將以上軍銜將領姓名
據統計,國民黨在1949年之前正式公布和未正式公布的將領有近5000人之多,其中中將就有近900人。書名:《國民黨高級將領傳略》 圖書編號:1047163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定價:52.0 ISBN:750750397 作者:沉度 出版日期:2005-01-01 版次:1 開本:小32開特級上將1名:蔣中正(蔣介石,1935年4月1日授任)
2、一級上將17名:陸軍一級上將16名,海軍一級上將1名。
1935年4月2日授任8名:閻錫山(1946年7月留退延役)、馮玉祥(1946年7月退為備役)、張學良(1937年1月被褫奪)、何應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
1935年9月6日授任1名:陳紹寬(海軍一級上將);
1938年1月22日追晉1名:劉湘(抗戰中積勞病故,生前為陸軍二級上將);
1938年6月14日追贈1名:曹錕(死不附逆、忠貞愛國,原為北洋上將);
1946年10月19日授任1名:張貞(非現役將領,並予退為備役);
1946年11月22日授任1名:薩鎮冰(海軍上將,並予除役,即授予退役海軍上將軍銜,時年88歲);
1946年12月7日晉任1名:呂超(原加上將銜,並予退為備役);
1947年1月6日晉任1名:蔡廷鍇(原中將,並予退為備役);
1947年1月19日授任1名:俞飛鵬(非現役將領,並予退為備役);
1947年2月28日晉任1名:姚以價(原中將,並予退為備役);
1947年6月13日授任1名:陳銘樞(非現役將領,並予退為備役);
1949年1月追晉5名:李明(內戰陣亡,生前為陸軍中將)、黃百韜(內戰兵敗自戕,生前為陸軍中將)、陳章(內戰陣亡,生前為陸軍中將)、邱清泉(內戰兵敗自戕,生前為陸軍中將)、熊綬春(內戰陣亡,生前為陸軍中將);
5、陸軍中將加上將銜55名
1936年9月12日授加1名:張發奎;
1936年9月12日加銜1名:余漢謀;
1936年9月26日加銜9名:張治中、張之江、錢大鈞、鹿鍾麟、陳誠、衛立煌、馬鴻逵、薛岳、劉建緒;
1936年12月16日加銜2名:龐炳勛、孫連仲;
1936年12月16日授加1名:盛世才;
1937年1月8日加銜1名:呂超;
1937年3月13日加銜1名:李品仙;
1937年3月31日加銜1名:鄧錫侯;
1937年4月10日加銜1名:朱綬光;
1937年4月12日追加1名:黃慕松(積勞病故,生前為陸軍中將);
1937年5月14日加銜2名:廖磊、夏威;
1937年6月7日加銜1名:王樹常;
1937年9月2日授加4名:黃紹竑、黃旭初、陳儀、熊式輝;
1937年9月2日加銜1名:鄒作華;
1937年9月18日加銜2名:劉文輝、楊森;
1937年10月15日加銜1名:楊傑;
1937年10月22日加銜1名:劉興;
1938年1月28日追加1名:周渾元(積勞病故,生前為陸軍中將);
1938年2月2日加銜1名:賀耀祖;
1938年10月24日加銜1名:唐式遵;
1939年5月2日加銜2名:張自忠、孫震;
1939年5月13日授加1名:盧漢;
1940年5月25日加銜3名:潘文華、王瓚緒、王陵基;
1941年3月19日贈加1名:賈德耀(追贈為陸軍中將,特加上將銜;生前為民國將領);
1945年10月3日加銜1名:胡宗南(黃埔一期,國民黨軍在大陸期間唯一的「上將黃埔生」);
1945年11月19日贈加1名:井勿幕(生前為民國將領);
1946年1月12日贈加1名:方策(追贈陸軍中將特加上將銜,生前為民國將領);
1946年2月18日加銜1名:湯恩伯;
1946年6月13日加銜2名:黃祺翔、羅卓英;
1947年6月特加1名:伯達馬寧爾;
1947年8月9日加銜1名:林蔚;
1948年3月26日追加1名:魯英麐(內戰兵敗自戕,生前為陸軍中將);
1948年5月17日追加2名:劉戡(內戰兵敗自戕,生前為陸軍中將)、嚴明(破格追晉陸軍上將銜;內戰兵敗自戕,生前為陸軍少將);
1949年2月21日加銜1名:李漢魂;
1949年5月24日加銜1名:劉士毅;
1949年8月17日加銜1名:馬步芳。
胡三餘中將 國民黨炮兵司令
史澤波中將 國民黨第十九軍軍長
馬法五中將 國民黨第四十軍軍長
陳長捷中將 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司令
周毓英中將 國民黨整編第五十壹師師長
王靖國中將 國民黨第十兵團總司令
趙承綬中將 國民黨第七集團軍總司令
梁培璜中將 國民黨第十三集團軍副總司令
孫楚中將 國民黨第十五兵團司令官
牟中珩中將 國民黨第十戰區副司令
杜聿明中將 國民黨徐州"剿匪"總部副總司令
李仙洲中將 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副司令官
宋希濂中將 國民黨華中"剿匪"總部副總司令
范漢傑中將 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
湯堯中將 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
黃維中將 國民黨第十二兵團司令官
韓浚中將 國民黨第七十三軍軍長
羅歷戎中將 國民黨第三軍軍長
廖昂中將 國民黨整編第七十六師師長
陳金城中將 國民黨第九十六軍軍長
王耀武中將 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官
康澤中將 國民黨第十五綏靖區司令官
文強中將 國民黨徐州"剿匪"總部前進指揮部副參謀長
曹天戈中將 國民黨第十九兵團副司令兼第八軍軍長
林偉儔中將 國民黨第六十二軍軍長兼天津防守副司令
向鳳武中將 國民黨第七十壹軍軍長
邱行湘中將 國民黨整編第二零六師師長
鄭庭笈中將 國民黨第四十九軍軍長
廖耀湘中將 國民黨第九兵團司令官
黃正誠中將 國民黨第壹師第壹旅旅長
杜建時中將 國民黨北甯線護路司令兼天津市市長
宋瑞珂中將 國民黨整編第六十六師師長
馬勵武中將 國民黨整編第二十六師師長
盧浚泉中將 國民黨第六兵團司令官 封少君中將 陸軍總司令部政治作戰部中將參謀長
武庭麟中將 國民黨整編第十五師師長
喻英奇中將 國民黨粵桂東"剿匪"指揮部司令兼三壹二師師長
張淦中將 國民黨第三兵團司令官
陳林達中將 國民黨新編第五軍軍長
霍守義中將 國民黨整編第十二軍軍長
區壽年中將 國民黨第七兵團司令官
李濤中將 國民黨新編第六軍軍長
張嵐峰中將 國民黨國防部保安第三縱隊司令
孫殿英中將 國民黨新編第四路軍總司令
郝鵬舉中將 國民黨魯南綏靖區司令兼第四十二路軍總司令
孫渡中將 國民黨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
張績武中將 國民黨津浦路護路司令部司令官
王景宋中將 國民黨第三兵團副司令官兼桂中軍區司令
莫得洪中將 國民黨湘桂黔護路司令部司令官
段霖茂中將 國民黨整編第五十七師師長
鍾彬中將 國民黨第十四兵團司令官
熊新民中將 國民黨第壹兵團副司令官兼第七十壹軍軍長
趙錫田中將 國民黨整編第三師師長
陳頤鼎中將 國民黨第七十師師長
曾擴情中將 國民黨川陝甘邊區綏靖公署副主任
封裔忠中將 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作戰部參謀長
邱維達中將 國民黨第七十四軍軍長
王雷震中將 國民黨第三十五軍副軍長
蕭以覺中將 國民黨第六編練司令部副司令官
吳紹周中將 國民黨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官兼第八十五軍軍長
侯吉暉中將 國民黨第十二兵團政治部主任
劉嘉樹中將 國民黨第十七兵團司令官
王韻琴中將 國民黨第十壹兵團參謀長
周振強中將 國民黨浙西師管區司令官
楊光鈺中將 國民黨第三軍副軍長
方靖中將 國民黨第七十九軍軍長
王淩雲中將 國民黨河南第壹路挺進軍總指揮
郭壹予中將 國民黨徐州"剿匪"總部辦公室主任
劉鎮湘中將 國民黨第六十四軍軍長
王秉鉞中將 國民黨第五十壹軍軍長
陳士章中將 國民黨第二十五軍軍長
黃淑中將 國民黨第九軍軍長
米文和中將 國民黨第壹八壹師師長
理明亞中將 國民黨整編第五十五師副師長
王繼祥中將 國民黨整編第八十三師副師長
盛永興中將 國民黨第九十三軍軍長
胡臨聰中將 國民黨第四十壹軍軍長
楊宏光中將 國民黨第六兵團副司令官
王澤浚中將 國民黨第四十四軍軍長
張義純中將 國民黨安徽省主席兼皖南行署主任
李以匡中將 國民黨第五軍副軍長兼獨立第五師師長
張鴻文中將 國民黨第四十八軍軍長兼滇桂邊區綏靖司令部副司令
李益智中將 國民黨第五十五軍第七十四師師長
高建白中將 國民黨第二十四軍軍官總隊總隊長
王靖宇中將 國民黨西康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官
袁鴻逵中將 國民黨第六編練司令部高參
孔慶桂中將 國民黨江陰要塞司令官
楊安銘中將 國民黨國防部部員
徐鍾端中將 國民黨川鄂邊區綏靖公署高參
李九思中將 國民黨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官
庄村夫中將 國民黨豫鄂皖邊區綏靖總司令部總司令
宋清軒中將 國民黨晉陝邊區挺進縱隊司令
汪憲中將 國民黨豫鄂皖邊區自衛軍司令
王緒鎰中將 國民黨第六編練部新兵縱隊司令
胡靖安中將 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設計委員
楊文泉中將 國民黨整編第七十二師師長
聶松溪中將 國民黨山東省保安副司令
郭天辛少將 國民黨第19軍68師師長
楊文彩少將 國民黨第19軍暫編37師師長
王震少將 國民黨第30軍30師師長
李旭東少將 國民黨第40軍參謀長
韓世儒少將 國民黨整編第51師副師長
李獻中少將 國民黨整編第51師參謀長
李琰少將 國民黨第73軍副軍長
周劍秋少將 國民黨第73軍參謀長
李紀雲少將 國民黨整編第30旅旅長
李昆崗少將 國民黨第1軍167師師長
羅哲東少將 國民黨整編第70師副師長
韓尹明少將 國民黨第42集團軍參謀長
李鐵民少將 國民黨第42集團軍1師師長
於澤霖少將 國民黨第49軍105師師長
劉潤川少將 國民黨第53軍116師師長
㈢ 陳明仁為什麼能守住四平,因為有三個軍拚死相救,軍長都是誰
在1947年的6月份,第三次的四平戰役開始打響,經過了長時間的拚死搏鬥,最終戰勝了林彪大軍,那麼你們知道守衛四平的是誰嗎?
他就是陳明仁將軍。
那麼,陳明仁將軍為什麼能夠守住四平,其中的原因,想必大家應該都清楚吧,這些功勞離不開陳明仁的三個大將,如果沒有他們的拚死抵抗,估計四平戰役也不會勝利。
那麼,你們知道是哪三個大將嗎?下面我就給大家一一介紹一下吧。
杜聿明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陝西省米脂縣人,黃埔軍校畢業,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
陳明仁真的是一個特別執拗的人,就是說一不二的性格,自己做的決定,別人怎麼勸阻都沒有用,誰的面子都不會給,在四平戰役的時候,陳明仁的親弟弟都被林彪當俘虜,但是對於陳明仁來說這並沒有什麼,還是要繼續守城的,不能因為自己的私心,而壞了大事,也正是有這種性格,才會成功的守住四平。
你認識他們嗎
㈣ 盧浚泉的主要作品
著有《錦州蔣軍被殲回憶》,《昭通文史資料選輯 第四輯》。
㈤ 杜聿明在東北的時候到底有多少兵。。
幾百萬是誇張的說法。
東北戰場,國民黨軍總兵力約五十五萬人。人民解放軍已達一百零三萬人,東北地區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土地和百分之八十六以上的人口已獲得解放,人力物力充足。
遼沈戰役(1948年9月12日-1949年11月2日;國民黨軍隊被殲滅改編共計47.2萬人)
東北「剿匪」總司令部
總司令 衛立煌
副總司令 杜聿明 鄭洞國 范漢傑 梁華盛 孫渡 萬福麟 張作相 馬佔山 陳 鐵
參謀長 趙家驤
錦州指揮所
主 任 范漢傑(被俘)
副主任 賀 奎(被俘)
第1兵團
司令官 鄭洞國(兼)(投誠)
新7軍 軍長 李 鴻(投誠)
新38師 師長 陳鳴人(投誠)
暫56師 師長 張炳言(投誠)
暫61師 師長 鄧士富(投誠)
第60軍 軍長 曾澤生(起義)
暫21師 師長 隴 耀(起義)
暫52師 師長 李 嵩(起義)
第182師 師長 白肇學(起義)
第6兵團
司令官 盧浚泉(被俘)
第93軍 軍長 盛家興(被俘)
暫18師 師長 景 陽(被俘)
暫20師 師長 王世高(被俘)
暫22師 師長 李長雄(被俘)
第184師 師長 楊朝綸(逃脫)
第5軍 軍長 劉雲瀚(逃脫)
第26師 師長 張越群(逃脫)
暫50師 師長 羅先之(逃脫)
暫60師 師長 陳膺華(逃脫)
新8軍 軍長 沈向奎(逃脫)
暫54師 師長 黃建鏞(被俘)
暫55師 師長 安守仁(投誠)
第88師 師長 黃文徽(被俘)
第54軍 軍長 闕漢騫(逃脫)
第8師 師長 周文韜(逃脫)
暫57師 師長 朱茂榛(逃脫)廖定藩(逃脫)
第198師 師長 張 純(逃脫)
第8兵團
司令官 周福成(投誠)
第53軍 軍長 周福成(兼)
暫30師 師長 張儒彬(投誠)
第116師 師長 劉德裕(投誠)
第130師 師長 王理寰(起義)
第207師 師長 戴 朴(逃脫)
第1旅 旅長 李定一(被俘)
第2旅 旅長 王啟瑞( )
第3旅 旅長 許萬壽( )
第9兵團
司令官 廖耀湘(被俘)
新3軍 軍長 龍天武(逃脫)
第14師 師長 許 穎(被俘)
第54師 師長 宋邦緯(被俘)
暫59師 師長 梁鐵豹(投誠)
新6軍 軍長 李 濤(被俘)
新22師 師長 羅 英(被俘)
暫62師 師長 劉梓皋(逃脫)
第169師 師長 張羽仙(被俘)
新1軍 軍長 潘裕昆(逃脫)
新30師 師長 文小山(被俘)
第50師 師長 楊 溫(被俘)
暫53師 師長 許賡揚(投誠)
第49軍 軍長 鄭庭笈(被俘)
第79師 師長 陳 衡(逃脫)
第105師 師長 鄒玉楨(被俘)
第195師 師長 羅莘求(被俘)
第52軍 軍長 劉玉章(逃脫)
第2師 師長 平爾鳴 尹先甲 郭永和(逃脫)
第25師 師長 李運成(逃脫)
第71軍 軍長 向鳳武(被俘)
第87師 師長 黃 炎(被俘)
第91師 師長 戴海容( )
第17兵團
司令官 侯鏡如(逃脫)
第62軍 軍長 林偉儔
第67師 師長 李學正
第151師 師長 陳 植
第157師 師長 何寶松
第92軍
第21師 師長 李荻秋、張伯權
第39軍 軍長 王伯勛
第103師 師長 曾元三
第147師 師長 張家寶
獨95師 師長 朱致一
「剿總」直轄騎兵司令部
司令官 徐 梁( )
騎1旅 旅長 關邦傑( )
騎2旅 旅長 張志恆( )
騎3旅 旅長 李榮春( )
㈥ 1955年特赦戰犯十人都是誰
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陳長捷、邱行湘、曾擴情、鄭庭芨、楊伯濤、周振強、盧浚泉。本來是特赦11人,後來去掉一個人,後來成了這10人!
㈦ 盧浚泉的介紹
盧浚泉(1899年—1979年),字子惠,雲南省昭通縣炎山人,彝族,是盧漢的叔叔。國民黨陸軍少將(1948年銓敘)。雲南陸軍講武堂第18期、黃埔軍校輪訓班畢業。
㈧ 盧浚泉什麼軍銜
海軍基地是正軍級單位,基地司令和政委都是正軍職,也就是少將
㈨ 國民黨現任各級軍官
台灣空軍將領名單
總司令:李天羽上將
副總司令:葛光越中將 馮世寬中將
司令部:參謀長-沈國楨 副參謀長-李貴發少將
作戰司令部:司令-陳家麟中將
政戰部:主任-劉創黎中將 副主任―徐旭東少將
作戰署:署長—彭進明少將 副署長-陳憲興少將
計畫署:署長-周夢白少將
聯勤部:台南後令部司令-黃康群中將 測量署長-楊安康少將
第一後勤指揮部():指揮官-吳慶升少將
第二後勤指揮部(台中):指揮官-劉瑞成少將
第三後勤指揮部():指揮官-陳立嘉少將
教准部:司令-劉翼天中將
情報署:署長-蔡竹有少將
後勤署:副署長-張國華上校
人事署:署長-賈寶儀少將
人力規劃組:組長-崔鴻喜上校
主計署:署長-何屏東少將
防炮警衛部:司令-陸蔚榮中將
戰管聯隊:聯隊長-胡台虎少將
第二中隊:中隊長陳光銘中校
通信航管資訊聯隊:聯隊長-陳萬軍少將
氣象聯隊:聯隊長-李紀恩少將 氣象中心副主任-潘大綱中校
督察長室:飛安組長―金秉和上校
東指部:
三軍防空炮兵部隊訓練中心:指揮官-黃兆勇上校
空軍官校(高雄縣岡山):校長-彭勝竹中將 副校長-林榮發少將
飛行指揮部指揮官-劉介岑少將 政戰部主任-王建華少將
㈩ 盧浚泉的人物介紹
曾任黃埔軍校第3期中尉區隊長,1930年任第38軍98師3旅6團營長,1931年任第10路軍軍士大隊大隊長,1934年2月任雲南省補充大隊大隊長,1935年任滇黔綏靖公署近衛第1團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任滇黔綏靖公署近衛第1旅少將旅長,1941年任第1集團軍第1路軍1旅旅長,1943年任第1集團軍暫編第18師師長,1944年任第1集團軍第1路軍代理指揮官,1945年6月任第93軍中將軍長,抗戰勝利後赴越南接受日軍投降,並兼任河內警備司令,1948年5月任第6兵團司令官兼錦州警備司令,10月15日在錦州被解放軍俘虜。1959年12月4日獲特赦,後任雲南省政協專員,全國政協委員。1979年9月20日在昆明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