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五嶽獨尊
擴展閱讀
股票價格變異率vty指標 2025-07-22 16:19:52
五糧液股票手機怎麼買 2025-07-22 16:04:11
運鴻股份股票價格 2025-07-22 15:53:48

五嶽獨尊

發布時間: 2022-02-08 20:30:44

Ⅰ 五嶽獨尊是什麼山

你好,五嶽獨尊指的是泰山

圖片處景觀位於泰山極頂(玉皇廟東南),是不是很熟悉?還記得五塊的人民幣吧?沒錯,就是這兒

西漢文學家東方朔認為: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恆,為群山之最。泰山實際海拔高度並不太高,在五嶽中次於恆山,華山僅占第三位。在全國大山中更是望塵莫及。但它為什麼成為赫赫於古今的「五嶽之長」,「五嶽獨宗呢?這得從泰山的地理環境和原始宗教談起。
泰山崛起於華北大平原東側的齊魯古國,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 泗 淮之水。縱覽東部沿海廣大區域的地理形勢,泰山踞高臨下,成為萬里原野上的「東天一柱」。「中有岱嶽」即說明泰山居中,為天下的中心。這里氣候溫潤,土地肥沃,成為古人類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帶及古代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幾千年以來,這里一直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夏初禹分九州,其中冀 豫 青 兗 徐五州均在此,戰國七雄時,這里有六國之都。泰山成了東方文明的代表,偉大莊重的象徵<<新唐書。韓愈傳贊>>:「其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雲。」從此便把偉人或在某方面有聲望的人比喻為「泰山北斗」。
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死後頭為東岳,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盤古屍體的頭向著東方,而且化為東岳,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嶽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五行>> <<五德>> 學說創作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泰山獨尊五嶽的歷史背景。
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按「五行」東方屬於木,按「五常」為仁,按「四時」為春,在<<周易>>八卦中屬震,在「二十八星宿」中為蒼龍。:「東」字繁體為「東」 屬會意字。此字從木,日在其中。「木」字在甲骨文中與「桑」字通用,故有日出扶桑之說。「仁」是天地大德,「春」是萬物更生 「震」與「蒼龍」則是帝王出生的騰飛之地。於是,泰山一變而為吉祥之山,神靈之宅,紫氣之源,萬物之所,甚至一草,一木一石都能靈應昭昭。齊魯大地上至今流傳著「吃了泰山靈芝草,返老還童人不老」的諺語。先秦帝王封泰山時,怕惡傷山石,觸怒神靈,便用蒲草裹住鑾駕車輪上山。自古至今還有些荒誕的習俗,不少農婦登泰山至岱頂後,將石子壓在樹杈上,借「壓子」之名蓄意壓住子孫之「魂」可長命百歲。有的鑿塊小石塊帶回家,搗成碎粉,當葯引子,以鎮邪化病。魏曹植遭受兄曹丕妒嫉而抑鬱不得志時,曾把精神寄託於泰山神靈,因此,<飛龍篇>>「晨游泰山,雲霧窈窕,忽逢二童,顏色鮮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長跪問道。丁登玉堂 金樓復道。授我仙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還精補腦。壽同金石,永世難老。 舊時泰山周圍城鄉街口、村頭要沖處或屋牆上常立碑碣,嵌方磚,上刻「泰山石敢當」鎮妖避邪。<<墨庄漫錄>>載,此俗自唐代即有。敢當就是所向無敵。傳石敢當是泰山上的勇士,山下張員外家的姑娘被妖魔纏住得了重病,員外貼出告示,誰要治好小女之病就把她許配與誰。石敢當見天將黑,就揭了告示:讓張家准備一面銅鑼,一盆香油,一口大鍋,然後他用棉花搓成十根粗燈捻,放進油盆點著,上面扣上大鍋,自己用腳挑著鍋沿。天黑不久,只聽妖風自東南而來,石敢當立即挑翻了鍋,響了鑼,妖魔一見燈火,一聽鑼聲便逃之夭夭了。從此妖魔再也不敢來了,姑娘的病也好了,但妖魔仍然到別處作惡,石敢當天天被請去捉妖,後來,妖魔聽到他的名字就逃,所以人們就在泰山石上或磚上刻上「泰山石敢當」鎮妖。小小石碣竟然有如此威力,巍巍泰山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號為「天下第一名山」。

泰山崛起於華北平原之東,凌駕於齊魯平原之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山脈綿亘100餘公里,盤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礎寬大產生安穩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生厚重感,大有「鎮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所謂「穩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徵在人們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從古到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為一個高大、美好、高尚、堅毅的形象,熱情加以歌頌。公元前二世紀,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少卿書>>中就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馬遷的這名話教導人們,「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種把泰山精神與人生的意義、人生觀密切聯系起來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遠古時開天闢地,代生萬物的神人)死後頭為東岳,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盤古屍體的頭向東方,而且化為東岳,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嶽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五行>>、<<五德>>學說創作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泰山獨尊五嶽的歷史背景。

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因此,東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徵。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偉奇特的東岳視為神靈,把山神作為祈求風調雨順的對象來崇拜,於是,地處東方的泰山--這個通天拔地的龐然大物便成了「萬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靈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一,權力的象徵。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後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歷代帝王藉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治,使泰山的神聖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Ⅱ 五嶽獨尊是什麼

五嶽獨尊是泰山。

五嶽獨尊石位於山東省泰安市的泰山中段。歷經百年滄桑的「五嶽獨尊」四個字是正楷書體,系清光緒丁未年間(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構題書。「五嶽獨尊 」景觀石群位於泰山極頂(玉皇廟東南)去往玉皇頂的必經之路上,海拔1545米。摩崖高210厘米,寬65厘米,大字徑55x42厘米。在其右側有楷書「昂頭天外」題刻。從2004年11月起,泰山景區對「五嶽獨尊」景觀石群進行保護整修。泰山是歷代帝王、文人墨客的往來勝地,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跡。除了廟宇、塑像之外,山上共有2000多處摩崖石刻,其中「五嶽獨尊」就是眾多古跡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傑作,現已成為泰山的標志,並被設計進人民幣的背景圖案。

Ⅲ 五嶽獨尊的由來

後人推斷,這個【獨尊】主要源於一是泰山體量之大。二是泰山存在的時間之久。「祖」有「初」、「始」等義, 為時間概念, 也可引申為事物根本、母體。
唐玄宗《紀泰山銘》已有「五嶽之伯」贊詞, 但明確以「五嶽獨尊」稱揚者首見於石介《泰山》一詩:「七百里魯望, 北瞻何岩岩。諸山知峻極, 五嶽獨尊嚴。寰宇登來小, 龜蒙視覺丸。此為群物祖, 草木莫鋤殳。」詩中透露出泰山「獨尊」的兩個主要依據。

Ⅳ 五嶽獨尊是什麼意思

「五嶽獨尊」是泰山的稱號,歷來被視為顯示泰山崇高地位的標志性贊語。歷史上歷代皇帝對泰山的頂禮膜拜,泰山被賦予了崇高的地位,它是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徵,是東方文明的代表,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

中國五嶽,中國漢文化中五大名山的總稱,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

分別是東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西嶽華山(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南嶽衡山(海拔1300.2米,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北嶽恆山(海拔2016.1米,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中嶽嵩山(海拔1491.71米,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

(4)五嶽獨尊擴展閱讀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泰山貫穿山東中部,泰安市境內,綿亘於泰安、濟南、萊蕪三市之間,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

泰山前鄰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濟南。泰山雄起於華北平原之東,凌駕於齊魯平原之上,東臨大海,西靠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東西長約200千米,南北寬約50千米,主脈,支脈,余脈涉及周邊十餘縣,盤卧面積達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

Ⅳ 「五嶽獨尊」是什麼山

泰山的稱號。

Ⅵ 五嶽獨尊在泰山哪裡

在泰山玉皇頂東南。

五嶽獨尊,景觀石群位於泰山極頂(玉皇廟東南)去往玉皇頂的必經之路上,海拔1545米。摩崖高210厘米,寬65厘米,大字徑55x42厘米。在其右側有楷書「昂頭天外」題刻。

從2004年11月起,泰山景區對「五嶽獨尊」景觀石群進行保護整修。泰山是歷代帝王、文人墨客的往來勝地,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跡。

除了廟宇、塑像之外,山上共有2000多處摩崖石刻,其中「五嶽獨尊」就是眾多古跡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傑作,現已成為泰山的標志,並被設計進人民幣的背景圖案。

(6)五嶽獨尊擴展閱讀:

榮譽由來:

五嶽獨尊是泰山的稱號。五嶽中,泰山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美的,當然更談不上最險峻,為什麼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名山之首,就是因為泰山的石刻,他記載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這奠定了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園。

雖然它並不很高——海拔1500多米,卻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眾人皆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地理的最高峰;那麼,泰山則是中國文化的最高峰。

「五嶽」是中國五座名山的總稱,它們分別是東岳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五嶽起源於古代中國人對山川、大河的崇拜,傳說開天闢地的大神盤古死後,他的頭和四肢分別化成五座大山,是為五嶽。

論海拔高度,泰山在五嶽中僅占第三位,在中國的大山中更是藉藉無名,那它為什麼會成為五嶽之首、山河領袖呢,原因在於封禪文化。由於歷史上歷代皇帝對泰山的頂禮膜拜,泰山被賦予了崇高的地位,它是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徵,是東方文明的代表,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泰山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氣勢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與萬里長城媲美。

Ⅶ 泰山為什麼是「五嶽獨尊」

「五嶽」是中國五座名山的總稱,它們分別是東岳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西漢文學家東方朔認為: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恆,為群山之最。泰山在五嶽之中,高不如恆山,秀不如衡山,峻遠遜於華山。但它為什麼成為赫赫於古今的「五嶽之長」、「五嶽獨宗呢?
這得從泰山的地理環境、原始宗教、精神內涵和政治意義談起。

泰山崛起於華北大平原東側的齊魯古國,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

淮之水。縱覽東部沿海廣大區域的地理形勢,泰山踞高臨下,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成為萬里原野上的「東天一柱」,具有

「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泰山山脈綿亘100餘公里,盤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礎寬大產生安穩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生厚重感,大有「鎮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所謂「穩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徵在人們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中有岱嶽」即說明泰山居中,為天下的中心。這里氣候溫潤,土地肥沃,成為古人類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帶及古代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幾千年以來,這里一直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夏初禹分九州,其中冀
豫 青 兗
徐五州均在此,戰國七雄時,這里有六國之都。泰山成了東方文明的代表,偉大莊重的象徵。<新唐書。韓愈傳贊>>:「其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雲。」從此便把偉人或在某方面有聲望的人比喻為「泰山北斗」。

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死後頭為東岳,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盤古屍體的頭向著東方,而且化為東岳,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嶽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五行>>
<五德>> 學說創作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泰山獨尊五嶽的歷史背景。

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按「五行」東方屬於木,按「五常」為仁,按「四時」為春,在<周易>>八卦中屬震,在「二十八星宿」中為蒼龍。「東」字繁體為「東」屬會意字。此字從木,日在其中。「木」字在甲骨文中與「桑」字通用,故有日出扶桑之說。「仁」是天地大德,「春」是萬物更生「震」與「蒼龍」則是帝王出生的騰飛之地。於是,泰山一變而為吉祥之山,神靈之宅,紫氣之源,萬物之所,甚至一草,一木一石都能靈應昭昭。齊魯大地上至今流傳著「吃了泰山靈芝草,返老還童人不老」的諺語。先秦帝王封泰山時,怕惡傷山石,觸怒神靈,便用蒲草裹住鑾駕車輪上山。

自古至今還有些荒誕的習俗,不少農婦登泰山至岱頂後,將石子壓在樹杈上,借「壓子」之名蓄意壓住子孫之「魂」可長命百歲。有的鑿塊小石塊帶回家,搗成碎粉,當葯引子,以鎮邪化病。魏曹植遭受兄曹丕妒嫉而抑鬱不得志時,曾把精神寄託於泰山神靈,因此,<飛龍篇>>「晨游泰山,雲霧窈窕,忽逢二童,顏色鮮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長跪問道。丁登玉堂
金樓復道。授我仙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還精補腦。壽同金石,永世難老。」

舊時泰山周圍城鄉街口、村頭要沖處或屋牆上常立碑碣,嵌方磚,上刻「泰山石敢當」鎮妖避邪。<墨庄漫錄>>載,此俗自唐代即有。敢當就是所向無敵。傳石敢當是泰山上的勇士,山下張員外家的姑娘被妖魔纏住得了重病,員外貼出告示,誰要治好小女之病就把她許配與誰。石敢當見天將黑,就揭了告示:讓張家准備一面銅鑼,一盆香油,一口大鍋,然後他用棉花搓成十根粗燈捻,放進油盆點著,上面扣上大鍋,自己用腳挑著鍋沿。天黑不久,只聽妖風自東南而來,石敢當立即挑翻了鍋,響了鑼,妖魔一見燈火,一聽鑼聲便逃之夭夭了。從此妖魔再也不敢來了,姑娘的病也好了,但妖魔仍然到別處作惡,石敢當天天被請去捉妖,後來,妖魔聽到他的名字就逃,所以人們就在泰山石上或磚上刻上「泰山石敢當」鎮妖。小小石碣竟然有如此威力,巍巍泰山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號為「天下第一名山」。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中,泰山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從古到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為一個高大、美好、高尚、堅毅的形象,熱情加以歌頌。公元前二世紀,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少卿書>>中就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馬遷的這名話教導人們,「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種把泰山精神與人生的意義、人生觀密切聯系起來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氣勢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與萬里長城媲美。登臨泰山,猶如攀登長城一樣,成為許多中國人的夢想。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名人宗師,都對泰山仰慕備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傳為佳話,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成千古絕唱。歷代贊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萬余首,詩歌,泰山文化的燦爛瑰寶。

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一,權力的象徵。因為泰山代表著天,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號為天子的古帝王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泰山也因此成為中國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據傳凡是易姓而起或功高德顯的帝王,必然會被天神賜予吉祥的「符瑞」,他便有資格到泰山報告成功,答謝「受命於天」之恩,這就是歷代帝王狂熱追求的「封禪大典」。東漢史學家班固在《白虎通·封禪篇》中概述說:「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報告之義也。始受命之時,改制應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禪以告太平也。所以必於泰山何?萬物之始,交代之處也。」如果哪一個皇帝不封禪,就說明他的功績不大、政權不穩。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後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歷代帝王藉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治,使泰山的神聖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Ⅷ 五嶽獨尊是什麼名勝古跡


五嶽獨尊是泰山。
歷經百年滄桑的「五嶽獨尊」四個字是正楷書體,系清光緒丁未年間(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構題書。「五嶽獨尊[1]
」景觀石群位於泰山極頂(玉皇廟東南)去往玉皇頂的必經之路上,海拔1545米。摩崖高210厘米,寬65厘米,大字徑55x42厘米。在其右側有楷書「昂頭天外」題刻。從2004年11月起,泰山景區對「五嶽獨尊」景觀石群進行保護整修。泰山是歷代帝王、文人墨客的往來勝地,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跡。除了廟宇、塑像之外,山上共有2000多處摩崖石刻,其中「五嶽獨尊」就是眾多古跡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傑作,現已成為泰山的標志,並被設計進人民幣的背景圖案。

Ⅸ 五嶽獨尊,指的哪五嶽

五嶽獨尊,指的分別是東岳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

1、泰山是「五嶽」之首,有「中華國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譽,又稱東岳,中華十大名山之首,位於山東泰安,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

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中國首例自然文化雙重遺產項目。文化遺產極為豐富,現存古遺址97處,古建築群22處,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2、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西安以東120公里歷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華陰市境內,北臨坦盪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是秦嶺支脈分水脊的北側的一座花崗岩山。

憑藉大自然風雲變換的裝扮,華山的千姿萬態被有聲有色的勾畫出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

3、衡山,又名南嶽,是我國五嶽之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海拔1300.2米。由於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岳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嶽獨秀」的美稱。

4、山西恆山,原名高是山、玄武山、崞山,後附會北嶽恆山故事,明後期建北嶽廟,清順治被定為北嶽。與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揚名國內外。1982年,恆山以山西恆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5、中嶽嵩山橫跨滎陽、新密、鞏義、登封、偃師、伊川、洛陽等市縣,全長60多公里。主體部分在登封境內,分東西兩部分,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太室山主峰為峻極峰,海拔1494米,少室山最高峰為連天峰,海拔1512米,兩山各有36峰,合稱嵩山72峰。

Ⅹ 五嶽獨尊 「獨尊」何意

=========================================
「五嶽獨尊」景觀石群位於泰山極頂(玉皇廟東南),海拔1545米。歷經百年滄桑的「五嶽獨尊」四個字是正楷書體,系清光緒丁未年間(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構題書的,所謂宗室,也就是王室的子孫,皇帝的親戚,所以說,當年題寫五嶽獨尊四個字的人叫愛新覺羅玉構!摩崖高210厘米,寬65厘米,大字徑55x42厘米。在其左側有楷書「昂頭天外」題刻。從2004年11月起,泰山景區對「五嶽獨尊」景觀石群進行保護整修。
「五嶽獨尊」歷來被視為顯示泰山崇高地位的標志性贊語。其替代表述, 還有「五嶽之宗」、「首出萬山」、「第一山」等。但其內在意蘊, 尤其是贊語提出時的社會心理動因, 尚待深入考索, 仔細揣摸。
盡管唐玄宗《紀泰山銘》已有「五嶽之伯」贊詞, 但明確以「五嶽獨尊」稱揚者, 卻首見於石介《泰山》一詩。其文曰:「七百里魯望, 北瞻何岩岩。諸山知峻極, 五嶽獨尊嚴。寰宇登來小, 龜蒙視覺丸。此為群物祖, 草木莫鋤殳。」詩中透露出泰山「獨尊」的兩個主要依據。一是泰山體量之大。「岩岩」乃空間形象, 高峻貌。二是泰山存在的時間之久。「祖」有「初」、「始」等義, 為時間概念, 也可引申為事物根本、母體。《莊子·山木》即有「浮游乎萬物之祖」的說法。正是這種時空特性, 賦予了泰山特殊的威嚴和神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