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誰知道清代四大藏書樓是哪些謝謝~
浙江的陸心源的「 宋樓」、浙江丁氏的「八千卷樓」、山東楊氏父子的「海源閣」、江蘇瞿氏的「鐵琴銅劍樓」,人稱「清末四大藏書樓」,
B. 清代宮內四大藏書樓是
鐵琴銅劍樓
編輯
常熟瞿氏第二代、紹基之子瞿鏞,對鼎彝古印兼收並蓄,在金石古物中,瞿氏尤為珍愛一台鐵琴和一把銅劍,鐵琴銅劍樓由此得名。在全國各地的眾多古藏書樓中,鐵琴銅劍樓與山東聊城楊氏「海源閣」、浙江歸安陸氏「百百宋樓」、浙江錢塘丁氏「八千卷樓」合稱為全國四大藏書樓,有「南瞿北楊」之稱。四大藏書樓中,鐵琴銅劍樓巍然獨存。該樓系蔭棠先生之祖建於乾隆中。原有四進,其中
其父丁英藏書的基礎上訪求圖書,或購或抄,在將近30年間,聚書1.5萬多種、20餘萬卷。丁氏指的是對杭州歷史文化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丁家。除有宋本40種左右、元本約百種之外,明刻精本、《四庫全書》底本、名人稿本和校本、日本和朝鮮所刻漢文古籍等較多,是其藏書的主要特色,而且其中很多都曾為明清藏書家所遞藏。光緒三十四年(1908)丁氏後人將全部藏書低價售予江南圖書館,後藏南京圖書館,該館辟專庫貯藏,完好無損。八千卷樓藏書目錄,主要有丁丙撰《善本書室藏書志》,丁仁編《八千卷樓書目》。
丁家門里曾經出過幾位人物,丁敬是其中之一,他是印學家,「浙派」篆刻藝術的鼻祖,他的藝術成就對後來的「西泠印社」有深刻影響。「西泠印社」仰賢亭里有他的石刻像。丁申、丁丙是著名的藏書家,八千卷樓的主人。丁氏宅院的祖居自清末、民國和抗戰後日漸衰落,丁氏子孫徙居各處,八千卷樓也似「王謝舊堂」。在清末民初,丁氏後人中的丁立中做起了絲綢生意,組織起綢業會館,其中一間兩層樓房「天章閣」打造成了財神殿。會館建成後,他們還專門刻了一塊《杭州重建觀成堂記》綢業會館的碑石。解放後,綢業會館成了杭州一家機械修配廠的廠房。
C. 中國四大藏書閣是那幾個
四大藏書閣:北京文淵閣、沈陽文溯閣、承德文津閣、杭州文瀾閣藏書樓是中國古代的圖書館,據史料記載,中華大地曾有過數以千計藏書樓,其中最負盛名。
D. 中國四大藏書閣的是
最負盛名、最具影響力的就是:北京文淵閣、沈陽文溯閣、承德文津閣、杭州文瀾閣。
1、北京文淵閣
文淵閣位於故宮東華門內文華殿後,原明代聖濟殿舊址。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774—1776年)建成,是皇家收藏《四庫全書》的圖書館。世界上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曾藏在這里。
2、沈陽文溯閣
文溯閣建於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而建,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於閣內。閣後是仰熙齋,東西有抄手游廊,是皇帝讀書之所。
3、承德文津閣
文津閣位於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建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仿浙江寧波天一閣建造的。它不僅是清代的重要藏書之所,也是一處很有特色的小園林。
4、杭州文瀾閣
文瀾閣位於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倖存的一閣。
(4)中國四大藏書樓擴展閱讀
藏書樓是中國古代的圖書館,供藏書和閱覽圖書用的。中國最早的藏書建築見於宮廷,如漢朝的天祿閣、石渠閣。宋朝以後,隨著造紙術的普及和印本書的推廣,民間也建造藏書樓。
據史料記載,中華大地曾有過數以千計藏書樓。
(1)天一閣:建於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為面寬六間的兩層樓房,樓上按經、史、子、集分類列櫃藏書,樓下為閱覽圖書和收藏石刻之用。建築南北開窗,空氣流通。書櫥兩面設門,既可前後取書,又可透風防霉。
(2)五桂樓:建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是餘姚人黃澄量所建私人藏書樓,因其周圍有四明山七十二座山峰環繞,又名「七十二峰草堂」。樓中藏書最多達到6萬余卷,其中《明文類體》在清朝文字獄時期保存了明代四百多家文集奏議,最為史家看重。
(3)玉海樓:此樓為清人孫衣言所建,而其子孫詒讓生平致力於文獻研究搜集,使規模不斷擴大。樓中藏書,均依照《四庫全書》的體例按照經史子集編成書目,目前藏書大部分由浙江大學圖書館收藏。
(4)徐家匯藏書樓:該樓的創建起源於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1847年,法國傳教士南格祿購地建樓,並在隨身帶入中國圖書基礎上四處搜購書籍,這就是徐家匯藏書樓雛形。該樓於1956年並入上海市圖書館。
(5)籍塾閣:籍塾閣,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此樓為藏書家霍虎勇先生所建,總藏書六萬余卷。山西十大古籍藏書樓之一。
E. 中國四大藏書閣都是啥
藏書樓是中國古代的圖書館,據史料記載,中華大地曾有過數以千計藏書樓,其中最負盛名、最具影響力的就是清代建立的四大藏書閣:北京文淵閣、沈陽文溯閣、承德文津閣、杭州文瀾閣。
北京
文淵閣位於故宮東華門內文華殿後,原明代聖濟殿舊址。
杭州文瀾閣
文瀾閣是一處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築,園林布局的主要特點是順應地勢的高下,適當點綴亭榭、曲廊、水池、疊石之類的建築物,並藉助小橋,使之互相貫通。園內亭廊、池橋、假山疊石互為憑借,貫通一起。主體建築仿寧波天一閣,是重檐歇山式建築,共兩層,中間有一夾層,實際上是三層樓房。步入門廳,迎面是一座假山,堆砌成獅象群,山下有洞,穿過山洞是一座平廳,廳後方池中有奇石獨立,名為「仙人峰」,是西湖假山疊石中的精品。東南側有碑亭一座,碑正面刻有清乾隆帝題詩,背面刻頒發《四庫全書》上諭。東側亦有碑亭一座,碑上刻清光緒帝題「文瀾閣」三字。平廳前有假山一座,上建亭台,中開洞壑,玲瓏奇巧。方池後正中為文瀾閣,西有曲廊,東有月門通太乙分清室和羅漢堂。全部建築和園林布局緊湊雅緻,頗具特色。
F. 我國四大藏書閣之一的文淵閣坐落於哪裡
北京市故宮東華門內文華殿後
文淵閣,古代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屬於清宮藏書樓,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三十九年下詔興建藏書樓,命於文華殿後規度適宜方位,創建文淵閣,用於專貯《四庫全書》。
文淵閣位於北京市故宮東華門內文華殿後,坐北面南,閣制仿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構置。外觀為上下兩層,腰檐之處設有暗層,面闊6間,西盡間設樓梯連通上下。兩山牆青磚砌築直至屋頂,簡潔素雅。黑色琉璃瓦頂,綠色琉璃瓦剪邊,喻意黑色主水,以水壓火,以保藏書樓的安全。閣的前廊設回紋欄桿,檐下倒掛楣子,加之綠色檐柱,清新悅目的蘇式彩畫,更具園林建築風格。閣前鑿一方池,引金水河水流入,池上架一石橋,石橋和池子四周欄板都雕有水生動物圖案,靈秀精美。閣後湖石堆砌成山,勢如屏障,其間植以松柏,歷時二百餘年,蒼勁挺拔,鬱郁蔥蔥。閣的東側建有一座碑亭,盔頂黃琉璃瓦,造型獨特。亭內立石碑一通,正面鐫刻有乾隆皇帝撰寫的《文淵閣記》,背面刻有文淵閣賜宴御制詩。
G. 浙江的四大藏書樓分別在哪兒
溫州瑞安玉海樓、海寧別下齋、寧波天一閣湖州南潯鎮嘉業堂藏書樓、
H. 合稱『江南四大藏書樓』是哪四個
小玲瓏山館,玉海樓
天一閣
嘉業藏書樓
I. 盤點中國四大藏書樓,古人智慧的匯集之處,你知道嗎
中國的藏書起源很早,大約可以上溯到周代。周朝設「史」這一官吏,專門掌管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書。漢代設立國家藏書館,其中有專門抄寫書籍的人員,並定出標准本。漢朝的蘭台、石室、麒麟閣都是藏書的地方。其後官私藏書籍有了更大的規模,藏書樓也越來越多。
幾千年來,藏書樓在保存文化遺產、開發文獻、總結藏書事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做出了歷史的貢獻。現存古代四大藏書樓為天一閣、皕宋樓、嘉業堂、文淵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