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健康指數怎麼算
[體重 (kg)] / [身高 (m) × 身高 (m)] =體重指數。其中不到18.5偏瘦。介於18.5和20.9之間,苗條。介於20.9和24.9之間適中。超過24.9偏胖。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認為:健康=15%遺傳因素+10%社會因素+8%醫療條件+7%氣候條件+60%自我保健。
WHO標准和亞洲標准均由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中國標准由國家衛計委制定。身體質量指數作為一種參考指標,並非對所有人適用,例如未成年人,運動員等。對於普通成年人的最佳參考體質指數是22。
(1)健康指標擴展閱讀:
肥胖的世界標準是:
BMI在18.5至24.9時屬正常范圍,BMI大於25為超重,BMI大於30為肥胖。
肥胖的亞洲標准:亞洲人體格偏小,用肥胖的世界標准來衡量就不適宜。
比如:日本人當BMI為24.9時,高血壓危險就增加3倍;香港地區的中國人,BMI在23.7時死亡率最低,越高時便開始上升。
亞洲人的肥胖標准應該是BMI在18.5-22.9時為正常水平,BMI大於23為超重,BMI大於30為肥胖。
肥胖的中國標准:我國專家認為,中國人雖屬於亞洲人種,體重指數的正常范圍上限應該比亞洲標准低些。
中國人體重指數的最佳值應該是20-22,BMI大於22.6為超重,BMI大於30為肥胖。
⑵ 身體健康指數怎麼算
[體重 (kg)] / [身高 (m) × 身高 (m)] =體重指數。其中不到18.5偏瘦。介於18.5和20.9之間,苗條。介於20.9和24.9之間適中。超過24.9偏胖。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認為:健康=15%遺傳因素+10%社會因素+8%醫療條件+7%氣候條件+60%自我保健。
WHO標准和亞洲標准均由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中國標准由國家衛計委制定。身體質量指數作為一種參考指標,並非對所有人適用,例如未成年人,運動員等。對於普通成年人的最佳參考體質指數是22。
(2)健康指標擴展閱讀:
保持身體健康指數注意事項:
1、堅持鍛煉:根據科學實驗表明,長期運動的人群要比不運動的人群壽命延長8%,這就是運動的最直接的好處。
2、堅持每年體檢。有時候只是小病就不願意去醫院檢查,但是拖久了去醫院檢查就是絕症了,所以一定要提前預防。
3、飲食清淡:越來越多用戶喜歡吃辛辣刺激食物,殊不知這些食物對人體的傷害,其實會加速器官的老化。
4、三餐規律:當代年輕人幾乎都沒有早餐,直接吃午餐,其實這是不對的,如果不吃早餐容易引起腸胃方面的疾病。
⑶ 現代社會的健康指標有哪些
1�體溫指標
人是恆溫動物,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基本保持平衡。正常溫度通常為36~37℃。測口腔溫度一般以36~37.2℃為正常。若在腋下測量則較口溫低0.5℃,如用肛表(多用於嬰幼兒)測較口溫高0.5℃為正常。
人的體溫受晝夜、年齡、性別、環境及運動諸因素影響而稍有上下波動。體溫高於正常為發熱,是最常見的失健表現,應針對病因對症下葯進行治療。當然也有所謂生理性低熱,一般不超過38℃,多見於精神緊張或劇烈運動之後,婦女在月經期或妊娠過程中有時也可有此種低熱。
2�脈搏指標
脈搏也稱心率,它是心臟節律性收縮和舒張,由大動脈內的壓力變化而引起四肢血管壁擴張和收縮的一種搏動現象。正常人的脈搏頻率和心跳頻率是一樣的,而且節律均勻,間隔相等。正常人在運動後、飯後、酒後、精神緊張及興奮時均可使脈搏加快,但很快可恢復到正常水平。長期進行體育鍛煉的人或運動員的脈搏較慢。正常人的安靜脈搏在60~100次/分。脈搏是了解人體心血管系統功能的簡易可行的指標,對早期發現人體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3�血壓指標
血壓是指心臟收縮時血液流經動脈管腔內對管壁產生的側壓力,是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心率、心輸出量、血管的外周阻力和動脈彈性等因素都與血壓的變化有密切關系。一般收縮壓主要反映心臟每次搏動輸出血量的多少,舒張壓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血壓是檢查和評價心血管系統功能的重要指標。血壓過低或過高都會給機體帶來嚴重影響。血壓維持在正常范圍內,對於保證全身各器官系統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血壓通常是以右上臂肱動脈血壓為標准,各個年齡段的人血壓也會出現變化。我國青年人在安靜狀態時收縮壓為13�3~16�0kPa,舒張壓為8�0~10�6kPa,脈壓差為4�0~5�3kPa。如果安靜時血壓持續高於21�3/12�6kPa,可認為是高血壓;血壓持續在12�0/6�6kPa以下者,則可被認為血壓偏低。
4�心跳指標
正常的心跳數為每分鍾72次左右,但較少人如此准確。心跳的快慢與情緒、活動、體質等因素有關,一般每分鍾60~100次皆可視為正常。有些運動員或長期從事體力勞動者心跳每分鍾只有50餘次,也視為正常。在靜息情況下,心跳在每分鍾100次以上,或心跳在每分鍾50次以下皆應就醫檢查,以查明病因,對症下葯。
最常見的心律不齊,是過早搏動或稱前期收縮,主觀感覺上似乎是心臟某一次跳得特別重,而脈搏則似乎少跳動一次。每分鍾過早搏動在6次以上的,則為頻發早博,常是某些心臟病的表現。
5�呼吸指標
正常的呼吸約每分鍾16~20次,兒童可更快些。精神緊張、運動、發熱等皆可使呼吸的頻率加快。
呼吸困難者多感到氧氣不足、呼吸費力,嚴重者不能平卧,甚至口唇紫紺。此種情況多為病態,往往需要緊急救治。
少數有明顯精神刺激因素者,突然表現為呼吸淺速,稍久可伴手足發麻,甚至抽搐症狀,對這種病人應予以勸慰或給予暗示治療。
6�體重指標
體重是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當然,人的胖瘦因遺傳、營養、活動諸因素而異。下列體重標准可供參考:
男性體重(kg)=身高(cm)-105
女性體重(kg)=身高(cm)-102
體重在標准上下10%范圍內為正常,低於標准10%以上者為消瘦,超過標准10%以上者為超重,超過20%者為肥胖。
上列標准只適用於成人,不適用於兒童。
還有一個體重指標,稱為體重指數(BMI)。
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2)
假設體重為60kg,身高1�7m,則BMI=60/1�7�2=20�7。
世界衛生組織將體重指數正常值定為25,28以上視為肥胖。一些亞洲國家則將體重指數正常值定為23,25以上即為肥胖。同樣這個指標也不適用於兒童。
體重在短期內明顯下降,若非故意減肥,多預示有疾病發生,應進一步檢查。體重逐步增加並達到肥胖程度者,也應找尋原因加以糾正。
7�食慾指標
俗稱胃口,正常情況下,一日三餐前略有飢餓感,見到食物便有食慾;若遇佳餚,更是食慾大開;餐後略有飽腹感視為正常。若有一兩餐未進食而仍無飢餓感,或雖有飢餓感,但見到通常的食物,甚或佳餚,仍無食慾,或稍進食後食慾即無,即為食慾不振。食慾不振者首先應在情緒、環境等方面找尋原因。若無理由可以解釋,則說明這是一種失健的表現。反之,食慾亢進,表現為易飢、食量大增,也是一種不健康的表現。正常成人每天需要的熱量一般在�2000~�3500卡,每天攝入的熱量與每天消耗的熱量平衡才可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長期低於或高於這一指標就要引起注意。
8�智商指標
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簡稱為IQ),可以通俗地理解為智力,是指數字、空間、邏輯、詞彙、創造、記憶等能力。要測量智力,最簡單的方法,當然就是給予一個測驗,測驗里的問題很明顯地要體現到以上能力的運用。1916年,心理學家Stern提出「智商」的概念:如果一個小孩子的智力年齡與他的生理年齡一樣,那麼他的智力就是一般;但如果他的智力年齡高於或低於他的生理年齡,則他的智力便是高於或低於一般水平。
智商(IQ)=(智力年齡/生理年齡)×100%。智商指標為100是人口的平均智力水平,140以上為天才或近於天才,120~140智力優異,110~120智力較高,90~110普通智力,80~90遲鈍偶為低能,70~80介乎遲鈍與低能之間(也可歸入低能),70以下確定為低能。根據統計,約50%的人口智商介於90與110之間,智商介於70與80者有7%。「天才」與「遲鈍」的人都很少;絕大部分的人,都是一般智力。
智商指標不是絕對的,對智商測量的方法也有很多。智商低的人必須經過醫生的確診才能被確認為低能兒。智商指標有一定的穩定性,但在良好的環境下,受到良好的教育,智商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反之,可因疾病、營養不良、惡劣的環境及教育不良等,有可能使智商下降。由於智商是基於智力年齡的得分,當個體發展到一定年齡,智力不再增長時,年齡仍在增長,這時智商便不再有什麼意義了。
指標1體溫 健康人的正常體溫為36℃至37℃,高於此為發熱,低於此稱為「低體溫」。後者常見於高齡體弱老人及長期營養不良患者,也可見於甲狀腺機能減退症、休克疾病患者。
指標2脈搏 成人脈搏每分鍾60-100次,如發現過速、過緩、間歇強弱不定、快慢不等均為心臟不健康的表現。老年人心率一般較慢,但只要不低於每分鍾55次就屬正常范圍。
指標3呼吸 健康人呼吸平穩、規律,每分鍾15次左右,如發現呼吸的深度、頻率、節律異常,呼吸費力、有胸悶、憋氣感受,則為不正常表現,應就醫。老年人心肺功能減退,活動後可有心悸氣短的表現,休息後很快就能恢復,就不應認為是疾病的表現。
指標4血壓 成年人血壓不應該超過140/80mmHg。老年人隨年齡的增長血壓也相應上升,但收縮壓超過160mmHg時,不論有無症狀均應服葯。
指標5體重 長期穩定的體重是健康的指標之一。短時間內的消瘦見於糖尿病、甲亢、癌症及胃、腸、肝疾患。更年期女性該胖不胖也往往算病。體重短期內增加很多可能與高血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等疾患有關。
指標6飲食 成年人每日主食量不超過500克,老年人不超過350克。如出現多食多飲應考慮糖尿病、甲亢等病的存在。每日主食量不足250克,食慾喪失達半個月以上,應檢查是否有潛在的炎症、癌症。
指標7排便 健康人每日或隔日排便一次,為黃色成形軟便。老年人尤其高齡老人,少吃、少動者可2~3天排便一次。只要排便順利,大便不幹,就不是便秘。大便顏色、性狀、次數異常可反映結腸病變。
指標8排尿 成年人每日排尿1~2升左右,每隔2~4小時排尿一次,夜間排尿間隔不定。正常尿為淡黃色,透明狀、少許泡沫。如尿色尿量異常、排尿過頻、排尿困難或疼痛均為不正常表現,應就醫。
指標9睡眠 成年人每日睡眠6~8小時,老年人應加午睡。入睡困難、夜醒不眠、白天嗜睡打盹均為睡眠障礙的表現。
指標10精神 健康人精神飽滿,行為敏捷,情感合理,無暈無痛。否則應檢查是否有心腦血管和神經骨關節系統疾病。
⑷ 人身體健康的各項指標是多少
1、心臟功能測試。在1(5分鍾內向前彎腰20次,前傾時呼氣,直立時吸氣,彎腰 前先測定並記錄自己的脈搏,此為數據I;做完運動後立即再測一次脈博,為數據II;1分鍾後再測,得數據III。將三項數據相加,減去200,除以10,即(I十II十III-200)÷10。如所得數為0(3:表明心臟功能極佳;3一6為良好;6一9:一般;9一12:較差;12以上,應立即就醫。
2、體力。如能一步邁兩個台階,快速登上五層樓,說明健康狀況不錯;如果氣喘吁吁,呼吸急促,為較差;登上三層樓就感到既累又喘,說明身體虛弱。
3、仰卧起坐測試。1分鍾為限,記錄次數。20歲,45-50次;30歲,40一45次;40歲,35一40次;50歲,25一30次; 60歲,15一20次為最佳。
4、呼吸測試。在安靜狀態下,正常呼吸,記錄每分鍾的呼吸頻率(一呼一吸為2次),下述頻率為各年齡段的最佳值。超過或低於該數值者屬於欠佳:20歲,35一40次;30歲,30一35次;40歲,20一30次;50歲,15一20次;60歲,10一20次。
5、屏氣測試。深吸一口氣,然後屏氣,時間越長越好。再慢慢呼出,呼出時間3秒鍾最理想;最大限度屏氣,一個20歲健康狀況甚佳的年輕人,可持續90一120秒;年滿50歲的人,約30秒左右。
⑸ 身體健康的十大標準是什麼
1、雙目有神
目光炯炯有神,無呆滯之感,說明精充、氣足、神旺,臟腑功能良好。《黃帝內經》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意思是眼睛為臟腑精氣的匯聚之所。《黃帝內經》還有「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一說。古人將眼睛的不同部位分屬五臟,整個眼窩是精氣的表現,其中腎表現在瞳孔,肝表現在黑眼球,心表現在眼睛的血絡上,肺表現在白眼球,脾約束整個眼瞼。由此可見,眼睛的狀況跟五臟六腑的精氣息息相關。
10、情緒穩定
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反映著機體的精神狀態。七情能正常表達則身體健康,七情過度表達則直接傷及五臟:過怒傷肝,過喜傷心,思慮過度傷脾,過度悲憂傷肺,驚恐過度傷腎。因此,對於日常產生的各種情緒,能正確對待,善於調節,才是健康的表現。
⑹ 健康指數有哪些
人的健康指數主要包括體溫、心率、血壓、血液、心肺功能、內分泌等指數:
溫度用腋下測量正常是36-37攝氏度
心率正常是60-100次/分鍾
血壓正常不高於140/90mmHg,不低於90/60mmHg
血液
總血量: 65--90ml/kg,
全血比重:男1.054--1.062 女1.048--1.062
血漿:1.024--1.029
滲透(量)壓
血膠體滲透壓:21±3mmHg(2.80±0.40kPa)
血晶體滲透壓: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紅細胞數: 男(4.0--5.5)×10^12/L(4.0--5.5×10^6/ul) 女(3.5--5.0)×10^12/L(3.5--5.5×10^6/ul)
血紅蛋白: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
紅細胞壓積: 男0.4--0.5(40--50vo%) 女0.37--0.48(37--48vol%)
紅細胞平均直徑: 7.33±0.29um
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H): 29.36±3.43pg(29.36±3.43uug)
紅細胞平均體積(V): 93.28±9.80fl(93.28±9.80um^3)
紅細胞平胞血紅蛋白濃度(HC): 0.31--0.35(31--35%)
網織紅細胞數: 0.005--0.015(0.5--1.5%)
紅細胞平均滲透性脆性試驗:
在0.44--0.47%(平均0.45%)鹽液內開始溶解,在0.31--0.34(平均0.32%)鹽液內全部溶解。
白細胞數: (4--10)×10^9/L(4000--10000/ul)
白細胞分類計數
中性粒細胞:0.5--0.7(50--70%)
嗜酸粒細胞:0.005--0.03(0.5--3%)
嗜鹼粒細胞:0.00--0.0075(0--0.75%)
淋巴細胞:0.2--0.4(20--40%)
單核細胞:0.01--0.08(1--8%)
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 (0.05--0.30)×10^9/L(50--300/ul)
血小板數:(100--300)×10^9/l(10--30萬/ul)
出血時間:(Duke法)1--3min(lvy法)0.5--6min
凝血時間: (毛細管法)3--7min (玻片法)2--8min (試管法)4--12min
凝血酶原時間: 凝血酶原消耗時間>20sec為消耗正常
血塊收縮時間: 30--60min開始回縮,18h後明顯收縮,24h已完全收縮
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35--45sec
凝血酶時間: 13--17sec
復鈣時間: 1.5--3min
凝血活酶生成試驗:
正常值在4--6min內,基質血漿凝固時間為9--11sec。病人標本與基質血漿混合後的最短時間比正常值>5sec表示不正常
簡易凝血活酶生成試驗: 10--15sec
全血凝塊溶解試驗: 正常人在24--48h內不發生溶解
優球蛋白溶解時間: 正常>120min,可疑70--90min,陽性<70min
纖維蛋白溶酶活性:0--15%
纖維蛋白溶酶原:6.8--12.8U
血漿魚精蛋白副凝(3P)試驗:陰性
乙醇凝試驗: 陰性
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定量測定
膠乳凝集法:4.69±1.75mg/l(4.69±1.75ug/ml)
簡易法<1:8滴度
紅細胞沉率(ESR)
短管法(Cuter法): 男0--8mm/h 女0--10mm/h
長管法(Wetergren法): 男0--15mmh/h 女0--20mm/h
四唑氮藍(NBT)試驗: <10%
血液化學
全血
葡萄糖:3.9--5.6mmol/L(70--100mg/dl)
尿素: 3.2--7.0mmol/L(19--42mg/dl)
尿素氮:3.2--7.0mmol/L(9--20mg/dl)
非蛋白氮:14.3--25.0mmol/L(20--35mg/dl)
尿酸:119--238umol/L(2--4mg/dl)
肌酐:88--177umol/L(1--2mg/dl)
肌酸:230--530umol/L(3--7mg/dl)
丙酮酸:45--140umol/L(0.4--1.23mg/dl)
血脂
總脂:4.5--7.0g/L(450--700mg/dl)
膽固醇酯:2.8--6.0mmol/L(110--230mg/dl)
膽固醇酯:占總膽固醇的0.70--0.75(70--75%)
磷脂:1.7--3.2mmol/L(130--250mg/dl)
甘油三酯:0.23--1.24mmol/L(20--110mg/dl)
心功能檢查
每搏排血量(SV) 男95.53±5.6ml/次 女76.99±4.1ml/次
心排血量(CO) 男**4±0.32L/min 女5.49±0.291/min
心臟指數(CI) 男4±0.5L/min/m^2 女3.7±0.5L/min/m^2
噴血(射血)分數(EF) 0.42--0.80(42--80%)
左心室舒張末壓(LVEDP) 4--8mmHg(0.533--1.07kPa)
肺毛細血管總阻力(PWP) 3.5--7.5mmHg(0.46--1.0kPa)
周圍血管總阻力(TPR)1300--1800dyne.sec.cm^-5
周圍血管阻力 800--1200dyne.sec.cm^-5
肺小動脈阻力 47--160dynexsec.cm^-5
肺總阻力 200--300dyne.sec.cm^-5
每搏作功指數 45--75g/m^2/次
臂至舌循環時間 9--16(平均12)sec
臂至肺循環時間 4--8sec
肺至舌循環時間 4.5--10sec
右房平均壓0--5mmHg(0--0.677kPa)
右室收縮壓15--30mmHg(2.0--4.0kPa)
右室舒張壓0--5mmHg(0--0.677kPa)
上腔靜脈壓力 3--6mmHg(0.4--0.08kPa)
中心靜脈壓60--100mmH2O(0.588--0.981kPa)
肺功能測定
肺活量 男2.31L×BSA,女1.80×BSA(BSA為體表面積m^2)
殘氣量 男1.53L女1.02
肺總量 男5.02L女3.46L
殘氣/肺總量 男0.307(30.7%)女0.29(29%)
無效腔量 男0.128L 女0.119L
內分泌功能測定
生長激素(GH)血濃度 成人<3ug/L(<3ng/ml),兒童5ug/l(5ng/ml)
促甲狀腺素(TSH) 1--3mu/L(1--3uU/ml)
泌乳激素(PRL) 男性6.0--0.6ug/L(6.2--0.6ng/ml)女性9.0--0.6ug/L(9.0--0.6ng/ml)
⑺ 身體健康的指標是什麼
健康的含義不斷充實和更新。,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兩個方面:
一個人身體與心理兩方面都健康才稱得上真正的健康。醫學專家認為健康的含義應包括下面4個因素:
1,身體各部位發育正常,功能健全,沒有疾病;
2,體質好,具有高度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並能擔負各種艱巨繁 重的任務,適應各種自然環境;
3,精力充沛,頭腦清醒,思想集中,工作和學習的效率較高;
4,意志堅定,情緒穩定,精神愉快。
最近,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人的身體健康制定了新的標准,包括機體和精神兩方面的健康狀態。其中,機體健康可用「五快」來衡量:
說得
指思維能力好。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把任何復雜的、重大的問題講得清楚、明白,語言表達全面、准確、深刻、清晰、流暢。能夠領會、理解別人所講的話,把握其精神實質,表明思維清楚而敏捷,反應良好,大腦功能正常。
走得
指心臟功能好。俗話說「看人老不老,先看手和腳」,「將病腰先病,人老腿先老」。加強腿腳鍛煉,做到活動自如、輕松有力,腿是精氣之根,是一個人健康的基石,是人的第二心臟。身體的衰弱先從下肢開始,所以,平常要注意多運動多走路。走得快說明精力充沛、身體狀況良好。
食得
胃口好。什麼都喜歡吃,吃得香甜、平衡、適量。不挑食,不貪食,不吃零食。吃得快,並非是指吃得越快越好,而應該是細嚼慢咽,使唾液得到充分分泌,以減輕胃的負擔,從而提高營養吸收率,減少癌症的發生。一個人有食慾,說明其內臟功能正常。
睡得
指上床後能很快入睡,且睡得深,不容易被驚醒;早上不用鬧鈴或別人叫醒,自己能按時醒來。睡得快的關鍵是提高睡眠質量,而不是延長睡眠時間。如果睡眠少或睡眠質量不高,疲勞得不到緩解或消除,就會形成疲勞過度,甚至出現疲勞綜合征,降低免疫功能,從而產生各種疾病。晚間定時有睡意,能很快入睡,睡得深;醒後頭腦清醒,精神飽滿,說明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抑制功能協調,且內臟無病理信息干擾。
便得
指大小便通暢,胃腸消化功能好。一個人應該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定時、定量,最好每天1次,最多2次。每天起床後或睡眠前按時排便,每次不超過5分鍾,每次排便量大約250~500克,如果,你每次大小便的時間和排便量超出這個范圍,說明你的肛門和腸道出現了問題,胃腸功能不好。大小便排通暢,便後沒有疲勞感,說明胃腸腎功能良好。
⑻ 身體健康指標
血壓指數:我國健康人群的最適宜血壓水平為收縮壓(俗稱高壓)110mmHg,舒張壓(俗稱低壓)75mmHg,而西方的標准為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阜外醫院經過對2萬多人長達15年的調查隨訪首次行出了上述中國人最適宜血壓水平參數,它傳達給我們這樣一個科學信息,當一個人的血壓值處於110/75mmHg這個范圍,他患冠心病、腦卒中的幾率最低,壽命最長。
血脂指數:調查得出的血清總膽固醇適宜范圍介於140m g/d l至199m g/d l之間,中國人的最適宜值為180m g/d l(如果已經得了冠心病,血脂應該控制在180m g/d l以下)。血脂異常會加速動脈硬化的發生及損傷腎臟。
體重指數:中國人流行病學的研究將體重指數(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確定為18.5k g/m2至23.9k g/m2之間,而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超重線是25,底線是18.5。對於中國人,如體重指數超過了24,易患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卒中。中國人的肥胖越來越嚴重,但是減肥也應適度,不宜底於18.5這個底線。
健康的飲食習慣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的發病率。因此應提倡少吃肉多喝奶,少吃紅肉,多吃白肉(魚肉和家禽肉),少吃葷多吃素,把飲食和運動結合起來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