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有什麼區別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區別在於:
①研究對象不同。
《資本論》中指出政治經濟學要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是研究人類社會中支配物質生活的生產和交換規律的科學。 而對於西方經濟學,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的《經濟學》(16版)中指出「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如何利用稀缺資源以生產有價值的商品,並將它們分配給不同的人」,它研究的是微觀和宏觀經濟行為的結合。
②研究方法不同 。
總的來說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方法主要是用哲學的方法,而西方經濟學主要用的是數學等實證方法。具體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主要用的是辯證唯物主義方法,將研究的主體和客體統一,將思維概念運動和其他的形式與客觀的經濟矛盾運動相統一,進行科學的抽象和總結。 而西方經濟學主要用的是實證法,只研究經濟活動中的客觀規律,而迴避「應該是什麼」的問題,採用大量的數學與計算機技術進行經濟數量關系的研究,使得經濟研究更有說服力和證明力。
②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剩餘價值( )
1867年,德國的馬克思出版了《資本論》。馬克思認為勞動力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他一天創造的價值同他每天的消耗全然不同。雇傭工人每天除了補償自身勞動力價值以外,還必須額外工作若干小時,馬克思稱為「剩餘勞動時間」,剩餘勞動時間創造的價值稱為「剩餘價值」。
工人賺企業的錢,企業賺消費者的錢,產品的價格越高,賺得越多。剩餘價值理論既不合乎邏輯,也不符合實際。
③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有什麼用它的前景是什麼
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作用: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社會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武器;
2、馬克思注意政治經濟學是認識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樹立共產主義世界觀的科學依據;
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
4、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提高馬克思主義自覺性和改造世界觀的指導思想。
二、它的前景: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在社會主義改革和開發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獲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發展,而且還在繼續發展之中,經濟學的理論發展與創新是無止境的。
以上都是書上的原話,希望能幫到你。
編外話:按照我的理解,它的前景應該是和社會的社會制度相結合,用以指導社會的經濟活動。就像馬克思他也並沒有研究社會主義下的政經學。而且,政經學中的社會主義篇也是把馬克思政經學和社會主義結合,也是馬克思政經學的發展。
④ 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
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是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理論。
馬克思創立了勞動二重性學說,揭示了價值的源泉,揭示了商品價值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關系,從而為剩餘價值理論等其他理論奠定了基礎。
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過渡性的揭示,都離不開馬克思所闡述的勞動二重性學說的理論基礎。
勞動二重性理論正確地解釋了價值和價值量、價值本質和價值形態、以及商品貨幣關系,從而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說;科學地說明了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等等,它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樞紐。
(4)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擴展閱讀:
勞動二重性理論為理解剩餘價值論奠定了理論基礎。生產商品的勞動區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以後,就可以把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區分為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作為勞動過程,工人的具體勞動轉移生產資料的價值;作為價值增殖過程,工人的抽象勞動一方面創造了勞動力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也為資本家創造了剩餘價值。
根據勞動二重性理論,可以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不變資本就是由具體勞動轉移的生產資料價值的資本;可變資本就是轉化為勞動力並在生產過程中通過抽象勞動能使價值增殖的資本。
這就區分了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價值增殖過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從而為理解剩餘價值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⑤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觀點主要包括在馬克思的重要著作《資本論》中,馬克思研究了資本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和英國歷年的經濟統計資料,對資本主義經濟學理論進行了分析和批判。無產階級的「全部理論內容是從研究政治經濟學產生的。」
基本觀點
從1843年開始,馬克思、恩格斯長期地、深入的研究經濟理論,為批判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建立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貢獻了畢生的精力。馬克思提出了剩餘價值理論,認為勞動的付出沒有得到同樣的回報,剩餘價值被沒有付出勞動的「資本」所剝削。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和產品的社會化必然會導致產生周期性的經濟危機,解決的辦法只有實行計劃經濟。 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是一種科學的觀點,是馬克思在大英圖書館中經年累月,用鞋子在座位底下磨出一道槽才研究出來的。他沒有提出如何實行計劃經濟的具體辦法,雖然後來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實行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偏差,甚至導致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但目前仍不能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有什麼錯誤,任何市場經濟仍然要不斷地和周期性經濟危機作斗爭,而解決的方法仍然是要不斷地加強政府調控,即對經濟進行計劃。 歷史上沒有一個經濟學家可以提出一貼萬應靈葯,人類對經濟規律的理解還只是處於一種大致定性的狀態,馬克思發現了經濟規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經濟學領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研究在一定生產力狀況基礎上的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其邏輯要點可以用「五個一」來概括。一個基礎、一個關系、一個中心、一個矛盾、一個結論。一個基礎就是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一個關系就是資產 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關系。一個中心就是指著重闡述剩餘價值。一個矛盾是指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的對抗性矛盾。一個結論就是資本主義制度必然走向滅亡。 以下是全文http://ke..com/view/175496.htm?fr=ala0_1
⑥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觀點有哪些
1、馬克思提出了剩餘價值理論,認為勞動的付出沒有得到同樣的回報,剩餘價值被沒有付出勞動的「資本」所剝削。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和產品的社會化必然會導致產生周期性的經濟危機,解決的辦法只有實行計劃經濟。
2、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是一種社會學的觀點,是馬克思在大英圖書館中經年累月研究出來的。
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沒有提出如何實行計劃經濟的具體辦法,雖然後來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實行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偏差,甚至導致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但目前仍不能夠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有錯誤,市場經濟仍然要不斷地和周期性經濟危機作斗爭,而解決的方法仍然是要不斷地加強政府調控,即對經濟進行計劃。
需要注意的是:歷史上沒有一個經濟學家可以提出一貼萬應靈葯,人類對經濟規律的理解還只是處於一種大致定性的狀態。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地位: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理論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研究在一定生產力狀況基礎上的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理論。
其邏輯要點可以用「五個一」來概括。一個基礎、一個關系、一個中心、一個矛盾、一個結論。
一個基礎就是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一個關系就是勞資關系。一個中心就是指著重闡述剩餘價值。一個矛盾是指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的對抗性矛盾。一個結論就是社會進步。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馬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方法主要有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分析方法,以及邏輯分析與歷史分析方法相結合的研究與敘述的方法等。
⑦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一樣嗎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不一樣,具體區別如下:
一、性質不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一種社會學思想流派。
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獨立於政治和經濟的一門學科。
二、內容不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內容主要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立的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規律。
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的內容主要是研究一個社會生產、資本、流通、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經濟關系和經濟規律。
三、研究方法不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方法包括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從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科學思維邏輯方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等。
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由唯物辯證法和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分析方法所合成的「歷史唯物主義發生學」方法。
⑧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 )
B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產關系,是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和矛盾運動中來考察生產關系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
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與資本主義部分的研究對象,既相統一,又有差異。其統一面在於,二者都是研究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利益關系,揭示經濟運動規律。
其差異面在於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重在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研究,揭示其內在矛盾、階級對抗性和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發展與滅亡的客觀規律,揭示資本主義終將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必然性。
而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則重在研究怎樣鞏固、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實現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的經濟利益。
(8)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擴展閱讀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
在社會生產中,生產力是生產的物質內容,而生產關系則是生產的社會形式。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發展和變化,決定著生產關系的發展和變化。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狀況,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它決定著人類社會由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的發展,一種舊的生產關系向另一種新的生產關系的過渡。關於這點分工和協作便是一種有形體現。
一般來說,分工和協作是勞動過程的兩個側面,有分工就有協作,分工越是發展,生產專業化程度越高,協作也就越加發展和密切。分工協作的產生和發展,可以使生產資料得到更好的利用和節約,促進生產力諸因素得到更有效的結合;意味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強,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從而是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經濟規律的特點和類型: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經濟制度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逐漸發展演變。人類社會已經經歷了五種基本社會經濟制度,即五種社會生產關系,包括原始社會經濟制度、奴隸制經濟制度、封建主義經濟制度、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它是共產主義社會的低級階段。
經濟規律的特點:
經濟規律是人們的生產關系運動的規律,和人們的經濟活動相聯系。經濟規律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的基礎上產生和發生作用的,當這種經濟條件消失時,這些經濟規律也就隨之消失。經濟規律作為生產關系運動的規律,在階級社會里。不同階級對發現和利用經濟規律的程度和態度是不相同的。
經濟規律的類型: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所共有的規律。幾個社會形態共有的經濟規律。某個社會形態所特有的經濟規律。
在一定社會形態中存在和發生作用的各種經濟規律,組成該社會的經濟規律體系。基本經濟規律在一個社會形態的經濟規律體系中,是起主導作用的經濟規律,它對該社會生產總過程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都起著決定的作用。
社會生產總過程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之間的關系:社會生產關系內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首先,生產對分配、交換和消費起決定作用。
表現在:生產決定著分配,交換和消費的對象;生產決定著分配、交換和消費的水平與結構;生產決定著分配、交換、消費的具體方式;生產的社會性質決定分配、交換、消費的社會性質。
其次,分配、交換和消費對生產起反作用。具體表現在:適合生產力發展的分配方式,能夠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促進生產的發展;反之起阻礙作用。
交換的發展能促進生產的發展,反之、則阻礙生產的發展。消費使生產出來的產品最終得到實現,消費為生產的發展創造出動力,反之則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⑨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特徵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爭取解放和建設新社會的理論武器,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行動指南,還是我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導向儀。在當前思想文化多元化發展、東西方經濟理論交互混雜的情況下,為了更好地學習、把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應當弄清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究竟有哪些特徵。弄清這些特徵,將使我們進一步明白到底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一重要問題。
特徵一:客觀性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以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具有客觀性。
特徵二:階級性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生產關系,就是生產過程中人與人的關系。在階級社會里生產過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階級關系,因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階級性。
特徵三:邏輯性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具有很強的哲理性和邏輯性。任何一門科學都必須有科學的研究方法,倘若方法有誤,就難以正確地剖析它的研究對象,闡發相關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完整的科學研究方法,這方法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它既是研究的方法,又是研究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