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林語堂蘇東坡傳
擴展閱讀
跌停價格賣股票 2025-08-08 03:11:17
三星黑貓股票行情 2025-08-08 03:11:04
買基金買股票哪個人多 2025-08-08 03:08:58

林語堂蘇東坡傳

發布時間: 2022-02-18 21:11:46

❶ <<蘇東坡傳>>是林語堂什麼時候寫的

林語堂在1944年所寫的。

《蘇東坡傳》,書中的主要內容講述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性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

(1)林語堂蘇東坡傳擴展閱讀

蘇東坡簡介

蘇軾被貶黃州,屋子外有塊空地用來種菜。位於東邊。故名東坡。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❷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的原文是什麼

《蘇東坡傳》原序——林語堂我寫蘇東坡的傳記沒有別的理由,只是想寫罷了。多年來我腦中一直存著為他作傳的念頭。一九三六年我攜家赴美,身邊除了一套精選精刊的國學基本叢書,還帶了幾本蘇東坡所作或者和他有關的古刊善本書,把空閑的考慮都置之度外。那時候我就希望能寫一本書來介紹他,或者將他的一部分詩詞文章譯成英文,就算做不到,我也希望出國期間他能陪在我身邊。書架上列著一位有魅力、有創意、有正義感、曠達任性、獨具卓見的人士所寫的作品,真是靈魂的一大補劑。現在我能動筆寫這本書,我覺得很快樂,單單這個理由就足夠了。 鮮明的個性永遠是一個謎。世上有一個蘇東坡,卻不可能有第二個。個性的定義只能滿足下定義的專家。由一個多才多藝、多采多姿人物的生平和性格中挑出一組讀者喜歡的特性,這倒不難。我可以說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葯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這個結論也許最能表現他的特質。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象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不可否認的,這種混合十分罕見,世上只有少數人兩者兼具。這里就有一位!終其一生他對自己完全自然,完全忠實。他天生不善於政治的狡辯和算計;他即興的詩文或者批評某一件不合意事的作品都是心靈自然的流露,全憑本能,魯莽沖動,正象他所謂的「春鳥秋蟲聲」,也可以比為「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他始終卷在政治旋渦中,卻始終超脫於政治之上。沒有心計,沒有目標,他一路唱歌、作文、評論,只是想表達心中的感受,不計本身的一切後果。就因為這樣,今天的讀者才欣賞他的作品,佩服他把心智用在事件過程中,最先也最後保留替自己說話的權利。他的作品散發著生動活潑的人格,有時候頑皮,有時候莊重,隨場合而定,但卻永遠真摯、誠懇、不自欺欺人。他寫作沒有別的理由,只是愛寫。今天我們欣賞他的著作也沒有別的理由,只因為他寫得好美、好豐富,又發自他天真無邪的心靈。 我分析中國一千年來為什麼每一代都有人真心崇拜蘇東坡,現在談到第二個理由,這個理由和第一點差不多,只是換了一個說法罷了。蘇東坡有魅力。正如女人的風情、花朵的美麗與芬芳,容易感受,卻很難說出其中的成份。蘇東坡具有卓越才子的大魅力,永遠教他太太或者最愛他的人操心——不知道該佩服他大無畏的勇氣,還是該阻止他,免得他受傷害。顯然他心中有一股性格的力量,誰也擋不了,這種力量由他出生的一刻就已存在,順其自然,直到死亡逼他合上嘴巴,不再談笑為止。他揮動筆尖,猶如揮動一個玩具。他可以顯得古怪或莊重,頑皮或嚴肅——非常嚴肅,我們由他的筆梢聽到一組反映人類歡樂、愉快、幻滅和失意等一切心境的琴音。他老是高高興興和一群人宴飲玩樂。他說自己生性不耐煩,遇到看不順眼的事物就「如蠅在食,吐之乃已」。他不喜歡某一位詩人的作品,就說那「正是京東學究飲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飽後所發者也」。 他對朋友和敵人都亂開玩笑。有一次在盛大的朝廷儀式中,他當著所有大臣嘲弄一位理學家,措辭傷了對方,日後為此嘗到不少苦果。但是別人最不了解的就是他能對事情生氣,卻無法恨別人。他恨罪惡,對作惡的人倒不感興趣,只是不喜歡而已。怨恨是無能的表現,他從來不知道無能是什麼,所以他從來沒有私怨。大體說來,我們得到一個印象,他一生嬉遊歌唱,自得其樂,悲哀和不幸降臨,他總是微笑接受。拙作要描寫的就是這種風情,他成為許多中國文人最喜愛的作家,原因也在此。 這是一個詩人、畫家、百姓之友的故事。他感覺強烈,思想清晰,文筆優美,行動勇敢,從來不因自己的利益或輿論的潮流而改變方向。他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利益,對同胞的福祉倒非常關心。他仁慈慷慨,老是省不下一文錢,卻自覺和帝王一樣富有。他固執,多嘴,妙語如珠,口沒遮攔,光明磊落;多才多藝,好奇,有深度,好兒戲,態度浪漫,作品典雅,為人父兄夫君頗有儒家的風范,骨子裡卻是道教徒,討厭一切虛偽和欺騙。他的才華和學問比別人高出許多,根本用不著忌妒;他太偉大,有資格待人溫文和藹。他單純真摯,向來不喜歡裝腔作態;每當他套上一個官職的枷鎖。他就自比為上鞍的野鹿。他活在糾紛迭起的時代,難免變成政治風暴中的海燕,昏庸自私官僚的敵人,反壓迫人民眼中的鬥士。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都崇拜他,一任一任的太後都成為他的朋友,蘇東坡卻遭到貶官、逮捕,生活在屈辱中。 蘇東坡最佳的名言,也是他對自己最好的形容就是他向弟弟子由所說的話: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難怪他快快活活,無憂無懼,象旋風般活過一輩子。 蘇東坡的故事基本上就是一個心靈的故事。他在玄學方面是佛教徒,知道生命是另一樣東西暫時的表現,是短暫軀殼中所藏的永恆的靈魂,但是他不能接受生命是負擔和不幸的理論——不見得。至少他自己欣賞生命的每一時刻。他的思想有印度風味,脾氣卻完全是中國人。由佛家絕滅生命的信仰,儒家生活的哲學和道家簡化生命的信念,他心靈和感覺的坩堝融出了一種新的合金。人生最大的范疇只有「百年三萬日」,但這已經夠長了;如果他尋找仙丹失敗,塵世生活的每一刻依然美好。他的肉身難免要死去,但是他來生會變成天空的星辰,地上的雨水,照耀、滋潤、支持所有的生命。在這個大生命中,他只是不朽生機暫時顯現的一粒小分子,他是哪一粒分子並不重要。生命畢竟是永恆的美好的,他活得很快慰。這就是樂天才子蘇東坡的奧秘。 本書不附加太多長注,不過書中的對話都有出處可查,而且盡可能引用原句,只是不太容易看出來罷了。所有資料都來自中文書,注腳對大多數美國讀者沒有多大的用處。書目附表中可以找到概略的資料來源。為了避免讀者弄不清中國名字,我將比較不重要的人名省略了,有時候只提姓氏。中國學者有四、五個名號,也有必要從頭到尾只用一個。英譯中國人名,我去掉惡劣的「hs」,改用「sh」,這樣比較合理些。有些詩詞我譯成英文詩,有些牽涉太多掌故,譯起來顯得怪誕不詩意,不加長注又怕含意不清,只好改寫成英文散文。

《蘇東坡傳》,作者林語堂。書中講述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葯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一位佛教徒、一位巨儒、一位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❸ 蘇東坡傳(節選)林語堂

http://..com/question/56061291.html?fr=ansersubmit

❹ 求林語堂蘇東坡傳

喜歡蘇東坡,甚於詩仙李白,也甚於詩聖杜甫,所以對有同樣感受的林語堂先生的著作平添親切感,從《京華煙雲》、《吾國與吾民》而到《蘇東坡傳》,多次閱讀,愛不釋手。 推究起來,收獲幾何,恐怕不是篇把讀後感所能盡言。閱讀本身是快樂的。將閱讀所得內化成精神養分,進而收獲生活態度、思維方式、處事習慣乃至點點滴滴,是我閱讀的真正意義。少年時代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沒來由地會熱血奔涌,彷彿看到同樣是風流人物的蘇軾行舟江上,他思接三國、神交公瑾,與英雄風雲際會,卻又不得不把酒酹月,幾多豪壯,幾多遺恨。而今再吟「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卻不免塊壘在胸。——給無數讀者無限閱讀快樂的人,他所歷宋朝的天子都對他懷有敬慕之心,皇後都是他的真摯友人,但他卻屢遭貶降,甚至受到逮捕,「烏台詩案」令他忍辱含垢,險些喪生。千載相隔,依然讓人有心痛的感覺。可林語堂先生卻了解,他說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於是這部《蘇東坡傳》,猶如佳釀,消融了我心中的塊壘,讓「痛」變成通,通暢、通達、通泰!蘇東坡,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而是主張穩健行事,凡事皆從是否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實際效果出發,不去阿附迎合,不為「新法」或「舊制」所囿,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蘇東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風光霽月,高高超越於蠅營狗苟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伎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然表達心之所感,至於會招致何等後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蘇東坡以儒家思想為本,又能博採佛道之長,奉儒而不迂執,好道而不厭世,參禪而不虛佞。處順境時不驕惰逸樂,在逆境中能隨遇而安,用樂觀、灑脫的態度堅持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因此他得以實現從現實人生到藝術人生的轉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滿藝術審美情趣的人生,並體現在他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創作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訴人說,每逢皇帝陛下舉箸不食時,必然是在看蘇東坡的文章。即便在蘇東坡貶謫在外時,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詩到達宮中,神宗皇帝必當諸大臣的感嘆贊美之。但是皇上對蘇東坡的感嘆贊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蘇東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這正是我們太多的讀者喜歡他的緣故。近千年來人們不會從內心愛慕一個品格低劣無恥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華,也終歸無用。文學上萬古不朽的美名,還是在於文學所給與讀者的快樂上。蘇東坡的作品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為短暫的文學風尚掩沒,甚至歷久彌新,是具有一種我們稱之為發乎肺腑的「真純」。現在我最為欣賞的是他那真純且有無盡趣味的《定風波 途中遇雨》:「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你怎能不意會——風雨過後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是一種境界;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是一種境界。不過現實中很少有人像東坡那樣在雨中依然微笑,依然「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其實,這才是生命最高的境界,這是用充滿洞察力目光蔑視困境時才能擁有的真純和趣味!蘇東坡異常坎坷的一生,也是豁達樂觀的一生。他那種身處逆境卻始終保持「成固欣然,敗亦可喜」的超然達觀,像他的詩詞文章一樣千載有餘情!經萬古流不盡!

❺ 林語堂為何要用英文寫蘇東坡傳

林語堂用英文寫蘇東坡傳是為了向西方介紹蘇東坡。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原文是用英文寫的,旨在向西方人介紹蘇東坡,內容完整詳實,波瀾壯闊,道盡蘇東坡豐盛肆意的人生,說白點就是對外輸出文化。

簡介:

《蘇東坡傳》是林語堂著傳記作品,原用英文寫成,於1947年首次出版。

《蘇東坡傳》共4卷28章。第1卷寫蘇東坡的童年和青年時代,第2卷寫他的壯年時期,第3卷寫他的成熟階段,第4卷寫他被迫害後的流放生涯。該書對蘇東坡的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學生活等作了生動的描述和評價。

❻ 林語堂《蘇東坡傳》原文

是英文嗎?

❼ 林語堂對蘇東坡的評價,來自《蘇東坡傳》原文

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美,作為勇敢,絕不為本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並不精於自謀,但卻富有赤心為民的精神。

他對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雖不積存一文錢,但自己卻覺得富比王侯。他雖生性倔強、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過也有時口不擇言,過於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藝、好奇深思,雖深沉而不免於輕浮,處世接物,不拘泥於俗套,動筆為文則自然典雅。——林語堂

(7)林語堂蘇東坡傳擴展閱讀

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則是由於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二則是由於他詩文書畫藝術上的卓絕之美。他的人品道德構成了他名氣的骨幹,他的風格文章之美則構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

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在蘇東坡這些方面,其他詩人是不能望其項背的。這些品質之薈萃於一身,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不可能多見的。而蘇東坡正是此等人

❽ 林語堂《蘇東坡傳》的第一章中蘇軾的人物形象

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在蘇東坡這些方面,其他詩人是不能望其項背的。這些品質之薈萃於一身,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不可能多見的。而蘇東坡正是此等人

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美,作為勇敢,絕不為本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並不精於自謀,但卻富有赤心為民的精神。

他對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雖不積存一文錢,但自己卻覺得富比王侯。他雖生性倔強、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過也有時口不擇言,過於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藝、好奇深思,雖深沉而不免於輕浮,處世接物,不拘泥於俗套,動筆為文則自然典雅。——林語堂

(8)林語堂蘇東坡傳擴展閱讀

《蘇東坡傳》書中講述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

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性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爾雅。

❾ 《蘇東坡傳》-林語堂 txt電子書

http://vdisk.weibo.com/s/BFOK6KmcKESqd
《蘇東坡傳》-林語堂 txt就在新浪愛問共享微盤裡面,請查閱

❿ 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

蘇東坡傳 賞析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過文壇的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再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後,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 「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後,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鬥智鬥法。至於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斗那種善於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道底,在於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於提出,敢於批評的態度。也許是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慾,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生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於水火發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於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作者曾經也這樣描述過:「一個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條藝術手法:那就是要多說話,但內容必須空洞。」這很好理解,如果你的存在不會對那些帶頭人物有所威脅,那你就不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高明的官員永遠不說出什麼,但只要否認。高明的官員必須深有休養,長於說『無可奉告』『閣下聽說,誠然不錯!』這樣便大有前途了。第二條,他必須討好朋友。第三條,當特別提防開罪他人。守口如瓶,低聲而斯文,使人高興的竊竊私語,早晚會積勞成疾,因公殉職。」作者說這就是朋黨之爭時政治之中的規則。顯然,蘇軾已一一犯規了,但這並不是他不明白這些「秘訣」,實是因為他的本性就是如此,他的本性就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更何況這些本性是值得歌頌的。蘇軾就是要做到說話做事都要對得起天地良心。當朝雲產下一個男嬰之時,蘇軾也曾寫到:「惟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也許他知道,這許許多多的災禍,全是由於他的才智。但我想,這更是因為他本性中的明辨是非,實事求是到死都未曾泯滅呀!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現,他的人生態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妓女提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蘇東坡的詩詞良篇里,他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做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