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立夏三候是什麼意思 三候用於氣象又表示節氣
立夏三候是指立夏之後的三種生物跡象,分別是: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
《逸周書·時訊解》雲:「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貳』 春分是一個怎樣的節氣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是農耕的重要時節。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的中間。[8]太陽達到黃經0度,於每年公歷3月19~22日交節。「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農歷書中記載「斗指壬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為春分。」從這一天起,太陽直射位置漸向北移,南北半球晝夜長短也隨之而變,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與之相反。(來自網路)
『叄』 春分節氣的簡介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是農耕的重要時節。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的中間。太陽達到黃經0度,於每年公歷3月19~22日交節。「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農歷書中記載「斗指壬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為春分。」從這一天起,太陽直射位置漸向北移,南北半球晝夜長短也隨之而變,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與之相反。
春分一到,雨水明顯增多,中國平均地溫已穩定超過10度,這是氣候學上所定義的春季溫度。而春分節氣後,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此時也是早稻的播種期。
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送春牛圖也是春分的習俗之一。此外,祭祀百鳥、粘雀子嘴等春分習俗,也都承載著人們對於農耕時節的期盼。
『肆』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侯,第二侯,第三侯是什麼意思
節氣,是一種根據農歷推算四季氣候的單位。一年共有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十五天前後。古代又將五天稱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所以一個節氣又被稱為「三候」。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將每個節氣的「三候」根據當時的氣候特徵和一些特殊的現象進行了簡潔的概括。
例: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涼風至: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4)春分三候擴展閱讀: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歷范疇。它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現在使用的農歷吸收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歷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回歸年,形成陰陽合歷。
按照傳統歷法,一年十二個月,每月二節氣,每節氣三候,每候五日,共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每候有一種特定的自然現象,最早的完整記載見於《逸周書·時訓解》。下面在分享幾個節氣的三候:
1、春分,初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
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要打雷並發出閃電。
2、清明三候:初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
桐樹開花了,樸素的香味彌漫,桐花預示著春天的盛景。陽氣漸盛,田鼠為至陰之物,紛紛躲回洞穴避暑,取而代之的是喜愛陽光的鵪鳥出來活動。清明時節多雨又空氣明凈,故而彩虹常見。
3、萬物榮華,大暑至。大暑節氣三候:初候,腐草化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螢火蟲在夏季多就水草產卵,古人便誤以為是由腐草變化而成。大暑時節,空山飛流螢,天氣濕熱難耐,土壤也濕氣潮潤,時常有雷雨突然出現。
4、寒露是24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的節氣,初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為冬日避寒,鴻雁成群結隊往南飛,成為天空中最有代表性的秋天符號。雀鳥們因為冷而躲藏起來,深秋天寒時,蛤類大量繁殖,古時候人們認為貝類蛤蜊的條紋和鳥雀很像,便認為蛤蜊是鳥雀變的。而菊花開在寒露,經霜而不凋。
5、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初候,雞始乳;二候,鷙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大寒,母雞開始孵育小雞,鷹隼在天空徘徊,狩獵找食,以度寒冬。此時寒冷已極,河川的水結冰形成又厚又硬的冰層。
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是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結晶,飽含著自然的韻律美,天地之間,富有詩意。
『伍』 春分日的物候
春分日的物候
在春分節氣同樣也有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其中的元鳥也就是指燕子,立春節氣到了,燕子也就從南方飛回來了。而且到了立春節氣雨水也增多了,這個時候天氣轉暖,空氣也比較潮濕,於是有二候「雷乃生」。至於「三候始電」,那是因為春分節氣以後降雨量明顯增多了,並且還會伴隨著雷聲和閃電。
春分時節,萬物復甦而生機勃發,天空雷鳴電閃,質象境龍躍鳳鳴,物相境春風化雨而陽光明媚,春意盎然而萬物活躍。人們的命體更應當順四時之度,加強身識的活動與運動,行氣活血,增強體質,提升生命活力。應逐步增強身識的活動量,提升與萬物之間的感知度,實踐身與天地生氣的合一。
『陸』 古代將春風分成三侯,分別是哪三侯侯
春分三侯為元鳥至、雷乃發聲、始電
初候,元鳥至。元鳥,燕也。高誘曰:春分而來,秋分而去也。
二候,雷乃發聲。陰陽相薄為雷,至此四陽漸盛,猶有陰焉,則相薄,乃發聲矣。乃者《韻會》曰,象氣出之難也。《註疏》曰,發猶出也。
三候,始電。電,陽光也,四陽盛長,值氣泄時,而光生焉。故《歷解》曰,凡聲陽也,光亦陽也。《易》曰,雷電合而章。《公羊傳》曰,電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陽陰電,非也,蓋盛夏無雷之時,電亦有之,可見矣。
七十二候
七十二候,是中國最早的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的歷法。源於黃河流域 ,完整記載見於公元前2 世紀的《逸周書·時訓解》。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稱候應。其中植物候應有植物的幼芽萌動、開花、結實等;動物候應有動物的始振、始鳴、交配、遷徙等;非生物候應有始凍、解凍、雷始發聲等。七十二候候應的依次變化,反映了一年中氣候變化的一般情況。
立春:初候,東風解凍;陽和至而堅凝散也。 二候,蟄蟲始振;振,動也。三候,魚陟負冰。 陟,言積,升也,高也。陽氣已動,魚漸上游而近於冰也。
雨水:初候,獺祭魚。此時魚肥而出,故獺而先祭而後食。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三候,草木萌動。是為可耕之候。
驚蟄:初候,桃始華;陽和發生,自此漸盛。 二候,倉庚鳴;黃鸝也。 三候,鷹化為鳩。鷹,鷙鳥也。此時鷹化為鳩,至秋則鳩復化為鷹。
春分:初候,元鳥至。燕來也。 二候,雷乃發聲。雷者陽之聲,陽在陰內不得出,故奮激而為雷。 三候,始電。電者陽之光,陽氣微則光不見,陽盛欲達而抑於陰。其光乃發,故雲始電。
清明:初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牡丹華;鴽音如,鵪鶉屬,鼠陰類。陽氣盛則鼠化為鴽,陰氣盛則鴽復化為鼠。 三候,虹始見。虹,音洪,陰陽交會之氣,純陰純陽則無,若雲薄漏日,日穿雨影,則虹見。
穀雨:初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飛而兩翼相排,農急時也。 三候,戴勝降於桑,織網之鳥,一名戴鵀,陣於桑以示蠶婦也,故曰女功興而戴鵀鳴。
立夏:初候,螻蟈鳴;螻蛄也,諸言蚓者非。 二候,蚯蚓出;蚯蚓陰物,感陽氣而出。 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陽之盛也。
小滿: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葶藶之屬。 三候,麥秋至。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時麥熟,故曰麥秋。
芒種: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說文名拒斧。 二候,鵙始鳴;鵙,屠畜切,伯勞也。 三候,反舌無聲。百舌,鳥也。
夏至:初候,鹿角解;陽獸也,得陰氣而解。 二候,蜩始鳴,蜩,音蜩,蟬也。 三候,半夏生。葯名也,陽極陰生。
小暑:初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壁;亦名促織,此時羽翼未成,故居壁。 三候,鷹始摯。摯,言至,鷹感陰氣,乃生殺心,學習擊搏之事。
大暑:初候,腐草為螢;離明之極,故幽類化為明類。 二候,土潤溽暑;溽,音辱,濕也。三候,大雨行時。
立秋:初候,涼風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蟬小而青赤色者。
處暑:初候,鷹乃祭鳥;鷹,殺鳥。不敢先嘗,示報本也。 二候,天地始肅;清肅也,寨也。 三候,禾乃登。稷為五穀之長,首熟此時。
白露:初候,鴻雁來;自北而南也。 一曰:大曰鴻,小曰雁。二候,玄鳥歸;燕去也。三候,群鳥養羞。羞,糧食也。養羞以備冬月。
秋分:初候,雷始收聲;雷於二月陽中發生,八月陰中收聲。 二候,蟄蟲坯戶;坯,昔培。坯戶,培益其穴中之戶竅而將蟄也。 三候,水始涸。國語曰: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水涸,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間也。見者,旦見於東方也。辰角見九月本,天根見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餘。
寒露:初候,鴻雁來賓。賓,客也。先至者為主,後至者為賓,蓋將盡之謂。二候,雀入大水為蛤;飛者化潛,陽變陰也。 三候,菊有黃花。諸花皆不言,而此獨言之,以其華於陰而獨盛於秋也。
霜降:初候,豺乃祭獸;孟秋鷹祭鳥,飛者形小而殺氣方萌,季秋豺祭獸,走者形大而殺氣乃盛也。二候, 草木黃落;陽氣去也。 三候,蟄蟲咸俯。俯,蟄伏也。
立冬:初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蜃,蚌屬。
小雪:初候,虹藏不見,季春陽勝陰,故虹見;孟冬陰勝陽,故藏而不見。 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 閉塞而成冬。陽氣下藏地中,陰氣閉固而成冬。
大雪:初候,鶡鴠不鳴。鶡鴠,音曷旦,夜鳴求旦之鳥,亦名寒號蟲,乃陰類而求陽者,茲得一陽之生,故不鳴矣。 二候,虎始交;虎本陰類。感一陽而交也。三候,荔挺出。荔,一名馬藺,葉似蒲而小,根可為刷。
冬至:初候,蚯蚓結;陽氣未動,屈首下向,陽氣已動,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結。 二候,麋角解;陰獸也。得陽氣而解。 三候,水泉動,天一之陽生也。
小寒:初候,雁北鄉;一歲之氣,雁凡四候。如十二月雁北鄉者,乃大雁,雁之父母也。正月侯雁北者,乃小雁,雁之子也。蓋先行者其大,隨後者其小也。此說出晉干寶,宋人述之以為的論。 二候,鵲始巢;鵲知氣至,故為來歲之巢。 三候,雉雊(亦作雉始雊);雊,句姤二音,雉鳴也。雉火畜,感於陽而後有聲。
大寒:初候,雞乳(亦作雞始乳);雞,水畜也,得陽氣而卵育,故雲乳。 二候,征鳥厲疾;征鳥,鷹隼之屬,殺氣盛極,故猛厲迅疾而善於擊也。 三候,水澤腹堅。陽氣未達,東風未至,故水澤正結而堅。
『柒』 春分三候都是什麼意思
春分節氣有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意思是說春分日後,燕子開始從南方飛回來,下雨時天空會打雷並發出閃電。
其中的元鳥也就是指燕子,立春節氣到了,燕子也就從南方飛回來了。而且到了立春節氣雨水也增多了,這個時候天氣轉暖,空氣也比較潮濕,於是有二候「雷乃發聲」。
至於「三候始電」,那是因為春分節氣以後降雨量明顯增多了,並且還會伴隨著雷聲和閃電。這時人們經常可以看見從雲間凌空劈下的閃電,所以在野外幹活還是要注意安全。
春分時節,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外,中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定升達0℃以上。此時嚴寒已經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
遼闊的大地上,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而華南地區更是一派暮春景象。從氣候規律說,這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降水依然很少,抗禦春旱的威脅是農業生產上的主要問題。
『捌』 我國古代春分三候是什麼
我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
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並發出閃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