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詩景長安租房
擴展閱讀
高昊圖片 2025-08-13 01:01:36
秦港股份股票行情601326 2025-08-13 01:00:12

詩景長安租房

發布時間: 2022-02-21 14:33:12

『壹』 描寫風景的有韻味的古詩有哪些

  1. 長安風景古今奇。吾道少人知。天心地肺時正,生殺按樞機。靈物秀,玉芝肥。射虹霓。山頭凝望,目下三川,壓盡華夷。——《訴衷情 風景》

  2. 吳中好風景,八月如三月。水荇葉仍香,木蓮花未歇。海天微雨散,江郭纖埃滅。——《吳中好風景二首》

  3. 洛渚問吳潮,吳門想洛橋。夕煙楊柳岸,春水木蘭橈。城邑高樓近,星辰北斗遙。無因生羽翼,輕舉托還飆。——《吳中好風景》

  4. 翠嵐迎步興何長,笑領漁翁入醉鄉。日暮渚田微雨後,鷺鸞閑暇稻花涼。——《題陸瑾漁家風景圖》

  5.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題夏珪夜潮風景圖》

  6. 句曲山前縣,依依數舍程。還同適勾漏,非是厭承明。柳谷供詩景,華陽契道情。金門容傲吏,官滿且還城。——《張員外好茅山風景,求為句容令,作此送》

  7. 休訝去年蓬鬢,今歲半成霜。喜得同人相訪,那邊風景,此間風景,且莫論量。相與對花賒一醉,高歌大笑,手舞足蹈,聽教人道掣顛狂。——《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8. 江湖老未休,十日走三州。南雪馬沒耳,北風船打頭。窮猶攜筆硯,寒欲貰衣裘。漸喜家鄉近,兒童浙語稠。——《自宣州至湖州風景中十日始達》

  9. 一犁春雨足生涯,黍稷桑麻已滿略。軹頭今年風景好,村村社酒樂農家。——《豐年》

  10. 柳成金穗草如茵,載酒尋花共賞春。先入醉鄉君莫問,十年風景在三秦。——《春遊》

『貳』 石景山融景城+詩景長安+遠洋山水+哪個好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7

『叄』 朱集義 長安八景詩譯文

長安八景」是三秦大地著名的文物勝地。在西安碑林,有一塊碑石,用詩和畫的形式描繪了這八景的奇麗秀美。這塊碑石刻於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1 華岳仙掌

沖天五指繞雲霾,確是沉香利斧開。

攬月無須登絕頂,摘星莫若上棋台。

昌黎涕淚誰人笑,李耳扶犁何物栽?

世事紜紜渾作夢,不聞俠客舞刀來。

華岳仙掌是長安八景之一。華山東峰東北處有石峰樓,峰的東壁有仙掌崖,傳說古代黃河有大山阻攔,災害連年,河神左手托華山,右足蹬中條山,給黃河開辟入海河道,拯救了萬民。「仙掌」就是河神托華山時留下的手跡。掌崖上半輪如月,光可鑒人,稱「石月」。

2 草堂煙霧

草堂金殿霧雲蒸,五百高僧頌大乘。

心底禪通悟三寶,階前塔聳展八棱。

前生因果豈有信,後世輪回何為憑?

敢問塵間多少願,佛前冬夜對青燈。

在今西安市戶縣草堂寺內。公元401年,印度高僧鳩摩羅氏來此翻譯佛經。關於「草堂煙霧」的說法有兩種,一是說塔旁有「煙霧井」一口,每年秋冬的早晨,井內煙霧繚繞;另一說是寺旁有圭峰,好像古代圭玉,每逢太陽將要落山,輕煙淡霧彌漫山巔。

3 灞柳風雪

三春飛絮滾濤來,別淚輕揮莫自哀。

市井徘徊知累苦,書齋消磨造梁材。

左遷可賦滕王閣,戍守猶吟鎮北台。

帝闕長辭天地闊,東風何處不花開。

在西安東郊灞河沿岸。灞水原名滋水,秦穆公欲圖霸業,改名灞水。隋唐時長安廣栽柳樹,而灞橋又是長安東去的門戶、交通要道。人們在此與東去的人依依惜別,成為當時一種時尚。每當初春,柳絮紛飛,如同冬日飛舞的雪花,煞是好看。

4 驪山晚照

奮蹄驪駿躍蒼穹,故事新情入眼中。

一笑褒妃留舊罵,千金虢石立新功。

泉清難洗白綾恨,殿冷猶遺笑靨紅。

錦鯉可知興廢苦?依然咬尾戲荷東。

在今西安市臨潼區,距西安市約25公里。這里曾發生過無數驚天動地的故事。每當夕陽西下,驪山在斜陽的影子中,好像披上了艷麗的紅裝。「入暮晴霞紅一片,疑是烽火自西來」,令人誤以為當年烽火還在燃燒,故有「驪山晚照」之稱。

5 曲江流飲

碧水盈池萬丈深,輕搖摺扇卧聽琴。

胡姬把盞蠻腰細,士子吟哦筆墨枕。

金鯉化龍憑好句,魁星點斗擲黃金。

君王賜酒一杯醉,斜盪小舟入柳蔭。

在今西安市東南,漢唐時為優美的風景區。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曲江」,宋以後逐漸乾涸。唐時新科進士得中,皇帝在曲江池賜宴,進士們將酒杯放在曲流上,杯隨水勢,流至面前,必須飲盡,成為唐時風尚之一。

6 太白積雪

若無千古竇娥冤,積雪何須六月天?

八景空留八道觀,四湖高掛四冰川。

飛禽修煉青牛洞,奇葩參禪玉鳳泉。

鬼斧神工誰造化?長庚精魄百千年。

在今西安市以西的寶雞市眉縣境內。太白山是秦嶺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山勢陡峭,人為痕跡較少,是人們旅遊度假的首選。因山高空氣寒冷,終年積雪不化,因而有「太白積雪六月天」的奇妙景觀。

7 咸陽古渡

朔風漫舞萬旌旄,別淚頻摧楊柳凋。

匹馬征伐西域近,皇恩宣撫吐番遙。

思鄉蔡女嘗為客,種樹左君不事樵。

孑孑艄公看古渡,幾回清夢入唐朝。

位於今西安市西北部的咸陽古城遺址。咸陽古橋是古時人們西去的重要關口,那時因交通不發達,擺渡就成了人們最常使用的工具。古時渭水悠悠,兩岸民眾載舟往返,成為「八景」的組成部分。

8 雁塔晨鍾

萬鈞生鐵鑄奇鍾,朝送吉祥到禁宮。

瓦綠承恩違帝制,箋黃隨雁報家翁。

老槐不憶繁華事,新殿曾經世紀風。

六度劫波嘆離合,何言佛祖有神工!

在今西安南門外友誼西路的薦福寺內。寺內有小雁塔,並有一口金代鐵鍾,重約2萬斤。每日清晨,法師依節奏敲響,聲傳數十里,早已成為長安民眾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

『肆』 高分懸賞寫詩歌!(3000分!!!)

登廬山 尐毪苽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書 憤 尐毪苽

昌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認堪仲伯間?

我的詩沒什麼,想和大家交個朋友,想做朋友的留個QQ哦

『伍』 詩景長安的介紹

詩景長安位於800年西長安街,公園城市生活。詩景長安優處北京西長安街西貴腹地,盡得西四、五環之間地段珍稀,俯瞰西長安街800年來盛世繁華,4棟高層建築分東、西庭秀立於半月園公園兩側。60~80㎡全明南北向精緻小戶,135㎡的270度採光戶型,更有4.3公頃半月園公園綠地美景環繞。同時臻享家樂福、新華聯、萬達廣場、萬千百貨、高檔中西餐廳、三甲醫院等配套,構成詩景長安豐富、舒適、品位、時尚、健康的優質生活。

『陸』 杜甫詩歌的地域色彩

大時代背景對杜甫的影響在杜甫創作和生活的年代裡,他見證了唐朝由盛轉衰,「安史之亂」以後,時局動盪,社會矛盾逐漸凸顯、放大,國家滿目瘡痍,百姓背井離鄉、流離失所,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和動盪不安的生活,使得他對人民的生活疾苦更加能夠感同身受,憂國憂民的思想進一步加深,他開始以一種悲天憫人的姿態看待這個社會,因此,杜甫的詩歌大多反映了那個動盪年代的方方面面,極具現實主義色彩,他希望以自己的詩歌警醒執政的官員們,希望他們能夠真正考慮到人民的疾苦,解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他的詩是當時時代的一面鏡子,反映了當時的時局以及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同時也是供後世研究的重要歷史素材。

『柒』 李白、杜甫生平

杜甫(公元712--770),漢族,字子美,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遺等,自號少陵野老,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並稱「李杜」。杜甫的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杜甫本人出生於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為「詩聖」。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杜甫有《杜工部集》傳世。杜甫的詩對後世影響深遠。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范圍。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
「三吏」、「三別」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傑作。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境下的縣吏、關吏、老婦、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動、語言,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實和廣大勞動人民深重的災難和痛苦,展示給人們一幕幕凄慘的人生悲劇。在這些人生苦難的描述中,一方面,詩人對飽受苦難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對官吏給於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惡痛絕;另一方面,他又擁護王朝的平亂戰爭,希望人民忍受苦難,與王朝合作平定叛亂。這種復雜、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面貌的。
編輯本段杜甫生平
杜甫的經歷和詩歌創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漫遊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所謂「放盪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開元19(時20歲)年始漫遊吳越,5年之後歸洛陽應舉,不第。再漫遊齊趙。以後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後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後又遇於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採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四、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飢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後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投,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
其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最為著名的詩局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
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范圍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並「好劍術」。相信道教,有超脫塵俗的思想;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他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李白約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游。在此後十年內,漫遊了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開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長安,爭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歸。天寶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作為文學侍從之臣,參加草擬文件等工作。不滿兩年,即被迫辭官離京。此時期李白的詩歌創作趨於成熟。此後11年內,繼續在黃河、長江的中下游地區漫遊,「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他仍然關心國事,希望重獲朝廷任用。天寶三載,李白在洛陽與杜甫認識,結成好友,次年分手後未再會面。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正在宣城(今屬安徽)、廬山一帶隱居。次年十二月他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一的志願應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觸怒肅宗被殺後,李白也因此獲罪,被系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不久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途中遇赦得歸,時已59歲。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准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詩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內容豐富多采。李白一生關心國事,希望為國立功,不滿黑暗現實。他的《古風》59首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對唐玄宗後期政治的黑暗腐敗,廣泛地進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賢能之士沒有出路的悲憤心情。言多諷興,氣骨高舉。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業,為國效勞,但他並不艷羨榮華富貴,而是認為「鍾鼓饌玉不足貴」(《將進酒》)。在建樹功業以後,他要以戰國時代高士魯仲連為榜樣,不受爵祿,飄然引退。其思想明顯地受到道家特別是莊子的影響。

李白的不少詩篇,表現了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這種內容常常結合著對統治者的批判。他的一部分樂府詩,反映婦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著重寫思婦憶念徵人,還寫了商婦、棄婦和宮女的怨情。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媼家》、《丁都護歌》、《秋浦歌》「爐火照天地」,分別描繪了農民、船夫、礦工的生活,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關懷。李白一生寫下不少描繪自然風景的詩篇。他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蜀道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等,形象雄偉,氣勢磅礴,都是傳誦千古的名句。這類詩篇,正象他若干歌詠大鵬鳥的作品那樣,表現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從側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另外一些詩篇,像《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獨坐敬亭山》、《清溪行》,則善於刻畫幽靜的景色,清新雋永,風格接近王維、孟浩然一派。李白還有不少歌唱愛情和友誼的詩篇。其樂府詩篇,常常從女子懷人的角度來表達委婉深摯的愛情。還有若干寄贈、懷念妻室的詩,感情也頗為深摯。李白投贈友人的作品數量很多,佳篇不少。其中有的詩表現了鮮明的政治態度,更多的是表現日常送別、相思之感,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沙丘城下寄杜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贈汪倫》等等,感情深摯,形象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量。李白詩歌內容也包含著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較多的是宣揚人生若夢、及時行樂、縱酒狂歡的消極虛無思想和表現求仙訪道、煉丹服葯的宗教迷信。他描寫婦女和愛情題材的詩,也有少數存在庸俗情調。

李白詩歌中大量採用誇張手法和生動的比喻。他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其十五),刻畫他長安政治活動失敗後深廣的憂思,是廣泛流傳的名句。他如「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寫自己的懷才不遇;「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寫仕途艱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寫朋友間的深厚友誼等,都以鮮明突出的形象打動讀者。李白詩歌的想像是很豐富和驚人的。他的「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送韋八之西京》)、「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像表現了對長安和詩友的懷念。《梁甫吟》、《古風》「西上蓮花山」分別通過幻想方式來表現自己在長安受到讒毀和安史叛軍對中原地區的蹂躪;《遠別離》更通過迷離惝恍的傳說來表現對唐玄宗後期政局的隱憂;它們都顯得形象鮮明,寓意深刻。《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則藉助於神話傳說,構造出色彩繽紛、驚心動魄的境界。

李白詩歌豐富的想像力在篇幅較長的七言歌行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這方面明顯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響。在體裁方面,李白擅長形式比較自由的古詩和絕句,不愛寫格律嚴整的律詩。《古風》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他樂府中的五古,繼承漢魏六朝樂府民歌的優良傳統,文筆樸素生動,並傾注著詩人洋溢的熱情。他的七言古詩(包括樂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創造性。寫景則形象雄偉壯闊,氣勢磅礴,色彩繽紛,抒情則感情奔放激盪,跳脫起伏,變化多端。從文學淵源說,這類詩受屈原作品和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最深。李白擅長絕句。他的絕句,在南北朝樂府民歌的基礎上,鍛煉提高,更為精警。五絕如《靜夜思》、《玉階怨》等,蘊藉含蓄,意味深長。七絕佳作更多,語言明朗精練,聲調和諧優美,寫景抒情,深入淺出。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廬山瀑布》其二、《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贈汪倫》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歷來評唐代七言絕句,認為李白與王昌齡最稱擅場;李白集中七律最少,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寫得很好,說明他能寫律詩,只是不愛多寫。李白的樂府詩,雖用樂府舊題,卻能自出新意,唐人以樂府古題寫詩的,當推李白的成就最為傑出。他的某些歌行和絕句,雖不用樂府題目,也富有樂府詩的風味。他詩歌語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具體表現為語言直率自然,音節和諧流暢,渾然天成,不假雕飾,散發著民歌的氣息。這主要得力於學習漢魏六朝的樂府民歌。但他不是僅僅學習、模擬民歌語言,而是在學習基礎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練、優美,含意深長。他的七言古詩除明朗自然外,語言更以雄健奔放見長。杜甫《春日憶李白》詩稱譽李白詩「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語言風格的顯著特色。
李白的散文,今存60多篇。多對偶句,沒有擺脫當時流行的駢文風尚。但語言比較自然流暢,與其詩歌風格有相似之處。其中《與韓荊州書》、《春夜宴從弟桃花(一作「李」)園序》兩文,為後代選本所取,傳誦較廣。

『捌』 【飲湖上初晴後雨】蘇軾怎樣作這首詩的

這首詩作於熙寧六年(1073年),當時蘇軾36歲。熙寧四年時他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離京,這時候正在杭州擔任通判。

這一天他和朋友們在西湖游宴,起初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春天杭州西湖上,作者以絕世的天才,宦遊物華天寶的杭州,為名山勝水所陶醉,揮筆寫下了許多描繪湖山美景的佳作。此詩是他杭州風景詩中傳誦最廣的絕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