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仝小林去世了嗎
是的,去世時間是2020年3月11日
2. 您好,我是推免的研究生哈,想選擇劉喜明與仝小林一個作為導師,我比較喜歡中醫臨床。
是,跟著仝小林院長,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根本沒有也沒可能上臨床。
3. 仝小林的介紹
仝小林,男,1956年1月5日出生,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科研副院長,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內分泌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華中醫葯學會量效分會主任委員,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糖尿病研究聯盟主任委員,國家葯典委員會委員。
4. 仝小林院士如何治療糖尿病
中醫治療糖尿病主要從養陰生津,保腎利濕的角度來治療,但是如果血糖太高,還是需要西葯以及胰島素來降糖,中葯降糖脂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必須嚴格控制飲食以及適當的運動,另外應用降糖葯物,二甲雙胍以及胰島素等。可以應用的降糖葯物,有津利達顆粒等。
5. 仝小林的主要學術成就
一、突破傳統「消渴」理論的局限,創建了以開郁清熱法為核心的糖尿病早中期辨治理論體系,解決了中葯不能獨立降糖的難題
仝小林經研讀經典、流行病學調查,提出了以中滿內熱為核心病機的糖尿病早中期脾癉理論,創新性建立了以開郁清熱為核心治法的糖尿病早中期辨治理論體系,突破了傳統以陰虛燥熱為核心病機的消渴理論局限。並通過多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確證了中葯的獨立降糖作用。並通過系列基礎研究,從整體、器官、細胞、分子水平闡釋了中葯減輕胰島素抵抗的作用機理。其提出的主要證型、治法處方寫入中醫行業第一部專病指南《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並被列入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醫政司制定發布的《2型糖尿病中醫臨床路徑》,在全國范圍推廣應用。
二、針對現代醫學尚無法使代謝綜合征「整體瓦解」的難題,以中醫整體觀為指導,系統提出代綜「膏濁」理論,創建「通腑泄濁」系列治法方葯
系統提出代謝綜合征膏濁理論,創建通腑泄濁法,確立以大黃黃連瀉心湯為主的方葯,並以減輕胰島素抵抗為主線,開展了中葯復方治療單純性肥胖症及含血壓、血糖、血脂異常不同組分代謝綜合征的多項臨床研究,實現了對肥、脂、壓、糖等多代謝紊亂的整體治療。
三、探索方葯合理用量,從劑量角度為提高中醫葯應對糖尿病等急危重難疾病找到切實可行的路徑
系統考證了《傷寒論》本源劑量,並按此劑量嘗試治療糖尿病及其並發症,療效取得突破,並逐漸將此劑量擴展用治代謝綜合征、頑固性心衰、SARS等多種疑難危重病。為驗證擴大方葯用量范圍的合理性與科學性,仝小林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了973項目「以量-效關系為主的經典名方相關基礎研究」,以糖尿病、小兒病毒性肺炎、不全性腸梗阻、慢性腎功能衰竭四種急危重難疾病為示範,首次對《傷寒論》本源劑量進行了臨床療效評價,研究證實擴大方葯劑量范圍能夠顯著提高急危重難疾病療效,在此基礎上,結合文獻數據挖掘,系統提出了方葯用量策略,填補了中醫方葯劑量理論的空白。
6. 廣安門醫院劉喜明與仝小林哪個中醫好
仝小林院長與劉喜明主任對於內分泌科疾病,均有建樹,建議患者先來廣安門門診掛一個內分泌的普通號,開具了一些常規檢驗單後,好拿著檢驗結果直接去看專家號,省時省力。個人建議選擇劉喜明主任,仝小林院長的號實在太難掛了,仝院長長期從事科研研究,年事已高,臨床出診時間有限,建議選擇劉喜明主任。
7. 各界人士沉痛悼念李濟仁教授,他一生有過哪些重要貢獻
各界人士沉痛悼念李濟仁教授,一路走好,李教授!最近國醫大師李濟仁逝世的消息上了熱搜。社會各界人士都為他的離去感到傷痛。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李濟仁教授醫生的成就吧。李濟仁教授是首屆國醫大師,還是皖南醫學院的終身教授,他是安徽人。擅長內科,婦科疑難雜症。他從1948年就開始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了。1997年的時候,他被評為安徽省名老中醫。在2019年的時候當選首屆國醫大師。
8. 仝小林的主持科研項目
先後承擔國家及省市級課題30餘項。其中,承擔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任首席科學家;作為第一負責人承擔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科研行業專項「基於社區的糖尿病中醫葯干預及推廣應用研究」課題;承擔國家「十一五」攻關課題,為課題負責人;以及WHO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重點項目共6項、科技部課題2項、衛生部課題3項、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面上、重大課題共2項、北京市中醫葯管理局項目2項、院級課題7項、國際合作及橫向課題11項。
9. 廣安門中醫院仝小林在線掛號
我本人要預約仝小林預約掛號
10. 仝小林的獲獎情況:
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醫學、葯學獎)1項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務院2009年,2011年);
中華中醫葯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中華中醫葯學會2010年、2006年);
中華中醫葯學會學術著作一等獎1項(中華中醫葯學會2010年);
新中國60周年全國中醫葯科普著作一等獎(中華中醫葯學會2009年);
中華中醫葯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華中醫葯學會2008年);
中華中醫葯科技進步(著作)二等獎(中華中醫葯學會2006年);
中華中醫葯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華中醫葯學會2005年);
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衛生部2010年);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10年);
全國抗擊非典型肺炎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協2003年);
中醫葯抗擊SARS特殊貢獻獎(中華中醫葯學會2003年);
全國科普先進集體(中國科協2002年);
2003年度國家圖書特別獎;
全國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總後勤部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