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港燦
擴展閱讀
股票期權維權平台 2025-08-18 17:42:36
股票價格波動頻率 2025-08-18 17:14:07
衛衣怎麼疊 2025-08-18 17:12:37

港燦

發布時間: 2022-02-26 04:27:31

『壹』 「港真」是什麼意思

我的理解是廣東話 「講真的」的意思

『貳』 真的討厭死港燦了,怎麼林夕也這樣

這些人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說白了就是一種自卑心作怪

『叄』 什麼叫做港燦

指自小在香港生活、成長,自以為學貫中西,見過世面,實則目光如豆;對殖民時代無限懷緬,卻又自覺被人家舍棄;不齒大陸暴發戶的嘴臉之餘,卻又曉得自我安慰、自我感覺良好的人。甚至認為香港人、澳門人 比起大陸人高人一等,不齒於講普通話。

『肆』 港燦是什麼意思

1997年之後,從香港到內地去的新移民漸漸多起來,很多來到內地的香港人自稱是「香港阿燦」,簡稱「港燦」。

『伍』 歷史問題:有些巴子以及港燦說被殖民越久該地越進步,對此各位意見

得細分,比如什麼是殖民,什麼叫進步,光說大詞往往什麼都沒說清楚。納粹也宣稱自己偉大光榮無比正確,而且公民投票支持率非常高。雞同鴨講往往是對詞義的理解造成的。地溝油、各種有毒食品確實是科技進步帶來的,但不能說這類食品叫進步了。

『陸』 燦是什麼意思廣東話

香港藝員廖偉雄拍<網中人>時的角色名叫"阿燦", 形象是一個內地到香港鄉巴佬新移民, 當時的環境確實香港比內地好太多, 所以後來香港人都叫內地人做阿燦, 阿燦成了鄉巴佬的代名詞. 現在內地經濟比香港好了, 所以現在內地反稱香港人是"港燦"

『柒』 「阿燦」什麼意思啊

香港這十年:阿燦與港燦

從「阿燦」到「港燦」,香港人大可不必過於悲觀,偏頗地認為誰將取代誰。[文/研究員 嚴飛]

回歸十年,香港人心態最大的變化,反映在與內地的關系和對內地的重新認識之上。當年曾自負地譏笑內地人是「阿燦」的香港人,今天卻要用「港燦」來自謔,真是「世道變了,人心也變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香港大東電報局曾有一個廣告,一名西裝筆挺的成功男士,以權威的姿態向觀眾解說:香港充滿朝氣、欣欣向榮,以國際金融中心的身份,把東西方的信息匯聚集散。這個時期香港經濟的成功轉型與騰飛,讓香港迅速發展成舉世矚目的國際化大都會,也因此,香港人人如廣告片中的成功男士一般,滋生出盲目自大的優越感,尤其在相對貧窮落後的內地人面前,這種優越感就會成倍放大,「表叔」、「阿燦」、「燦哥」、「燦妹」等嘲笑性用語,構成了這一時期香港人對內地人的集中印象與認識。「表叔」的說法源自革命樣板戲《紅燈記》,在那經典唱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中,李鐵梅唱道:「我家的表叔數不清,沒有大事不登門。」這位「表叔」於是進了港人編撰的粵語詞典,以其「沒有大事不登門」的形象,演變為大陸外派駐香港中資機構人員的文化符號。「阿燦」比起「表叔」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1979 年,電視連續劇《網中人》在香港熱播,一位剛從大陸來到香港的新移民程燦,在電視里笑著說:「我系阿燦呀!我准備返鄉下探阿爸阿媽……」阿燦在香港陌生文化與環境中種種不協調甚至滑稽的表現,由此被升華成八九十年代內地人愚昧、憨厚、封閉、缺乏修養的代名詞。

九七回歸之後,「阿燦」與港人正式成為一家,「表叔」登門的次數也越來越多。然而,在很長一段時期之內,香港人的優越心態似乎依舊,普通話與粵語更是一度成為落後與發達的文化標簽。但伴隨著香港遭遇一系列的經濟重創,特別是2003年前後的SARS 襲港、負資產橫行、失業率高企,香港經濟降到谷底。與此同時,內地經濟水平卻在時刻高速發展之中,越來越多內地人通過「自由行計劃」湧入香港,擠滿銅鑼灣、尖沙嘴、旺角的大小商鋪,以個人消費帶動香港的經濟增長。以往在內地自詡大豪客的香港人,今天反而要期望每年一度的國慶黃金周、五一黃金周,搶著做內地人生意。粵語也因此不再成為香港人日常生活交流的唯一語言,普通話愈發受到重視,成為他們必須學習的新技能。到了2007 年1 月,人民幣價值第一次高於港幣,北上消費的香港人忽然發現,似乎就在一夜之間,港幣再也不吃香了,深圳的計程車司機都開始理直氣壯地拒收港幣。在巨大的反差面前,香港人不得不感慨句「今時唔同往日」,多年來賴以驕傲的經濟優越感再也不復存在,「表叔」、「阿燦」等文化偏見的符號也就此成為歷史。

於是,越來越多的香港人開始選擇北上內地,從深圳、廣州到上海、北京。不僅北上消費,也北上工作,甚至定居。就好像當年程燦來到香港一樣,看什麼都驚嘆,以至於要以「港燦」自謔了。僅以定居為例,香港回歸前,到內地定居對很多香港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而在回歸十年後的今天,香港人返回內地生活反而成為大潮流。根據香港規劃署2006 年的調查發現,2001 年到內地定居的香港人有4.1 萬,2003 年則有6 萬多,而到了2005 年,則增加到9.1 萬,意即每兩年就以幾乎50%的速度遞增。當年以「阿燦」嘲弄人家,如今用「港燦」自嘲,真是風水輪流轉。

從「阿燦」到「港燦」,香港人是否已從中獲得若干啟示,並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呢?這並不得而知,但有不少香港人惶惶然,患上邊緣化的群體焦慮症,倒是這一兩年香港人心態變化中的新趨勢。

長期以來,香港人的深層心態一直有所波動。內地發展滯後,未免歧視;內地急速發展,則少不了擔憂。早幾年擔心的,還只是上海取代自己的地位,「雙城記」的討論曾一度熱門。今天,當內地迎來全面發展,香港所擔憂的,就不僅是上海一座城市,而是整個內地了。在這種情況之下,「港燦」雖說是自我戲謔,卻也未嘗不體現出自卑。其實,跟內地相比較,香港活潑的民間社會、開放的媒體、自由寬松的制度、公共管理上的嚴謹、對規范和秩序的重視,都使得它作為一個社會、政治、文化系統,顯示出很強的優越性。美國傳統基金會2007 年1 月公布的「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更是連續第13 年將香港列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因此,香港人大可不必過於悲觀,偏頗地認為誰將取代誰。

反之,如若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和內地建立起良好互動的機制,同時又把香港的命運放在中國發展的大框架之中,才能打造出兩地一起燦爛的格局。

『捌』 為什麼會出現港燦

「港燦」在香港社會很常見的。中國一直給香港合法的「高度自治權」。香港直到現在仍然按照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有自己的政治體系,法律仍然按照英國法律條例,都沒有改變。大部分香港人習慣了被英國統治時期的生活方式。回歸後仍然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高人一等。所以就出現了特別多的港燦。

『玖』 請問:港燦是什麼意思

港燦是用來形容不熟悉內地文化但要融入內地生活的港人。出處是80年代TVB電視劇《阿燦正傳》中,由廖偉雄飾演一名初到港人士,叫阿燦,因為「阿燦」而產生了「港燦」。

(9)港燦擴展閱讀:

1、香港處中國華南地區,珠江口以東,南海沿岸,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接珠江,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著珠江口相望。

2、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與服務貿易有關的主要行業包括旅遊和旅遊業、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運輸服務、金融和銀行服務及專業服務。

3、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經濟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五大銀行中心。香港也是成衣、鍾表、玩具、游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總值位列全球高位。

參考資料:網路_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