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港珠澳大橋多長
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
請點採納,謝謝
❷ 港珠澳大橋的歷史及背景是怎樣的
港珠澳大橋的歷史及背景:
20世紀80年代以來,香港、澳門與內地之間的運輸通道、特別是香港與廣東省珠江三角洲東岸地區的陸路運輸通道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有力地保障和推進了香港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互動發展,但是香港與珠江西岸的交通聯系卻一直比較薄弱。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香港特區政府為振興香港經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認為有必要盡快建設連接香港、澳門和珠海的跨海陸路通道,以充分發揮香港、澳門的優勢,並於2002年向中央政府提出了修建港珠澳大橋的建議。
興建大橋連接香港及珠海的計劃構想最初在1983年由香港合和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應湘及珠海市提出,當時稱為伶仃洋大橋,預算連接香港和珠海,
由香港新界屯門爛角咀起始,經過內伶仃島及淇澳島,到達珠海市金鼎,珠海甚至已經於其境內興建了大橋的一部份,即今天在珠海北端的淇澳大橋;這個構思在中國大陸的舊版地圖仍然可以見到。
1983年,香港的建築師胡應湘最早提出了建造港珠澳大橋想法;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總工程師是:蘇權科。
(2)港珠澳大橋首日擴展閱讀:
港珠澳大橋建成的意義:
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以來與我國大陸的交流往來更加密切,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拉近了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之間的距離,駕車從香港到珠海、澳門從3個小時縮短至30分鍾左右,同時增進了兩岸同胞的感情,加快了三地之間的貿易往來,促進珠三角西岸三市(珠海、中山和江門)、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繁榮發展。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體現出中華民族不畏艱難,勇於創新的精神。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建設史上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其工程規模大、施工周期短,大橋主要由西人工島、海底隧道和東人工島組成,跨海路段全長約35.6千米,建設完成後僅專利申請多達600多項,彌補了多個領域的空白,打破了多項世界紀錄。
港珠澳大橋又被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由此可見,這座大橋的建設克服了無數難題,體現出中華民族不畏艱難,勇於創新的精神。
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標志著中國的橋梁隧道建設邁上了新的台階,大橋的建設投入了許多高新技術,例如,大橋採用多層新型高阻尼橡膠和鋼板交替疊置形成支座,極大提高了大橋的抗震性能。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的一張閃亮名片,在世界范圍內都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項目。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中國製造將會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巨大影響力。
港珠澳大橋籌備6年,建設9年,歷時15年,投入了無數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同時也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就,把中國的先進科學技術更好的應用到實踐中,展現在世人面前,彰顯出中國製造的魅力。
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有利於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的人文交流,貿易往來,經濟發展;有利於「一國兩制」方針的實施,維護祖國繁榮昌盛。
❸ 港珠澳大橋的介紹
港珠澳大橋(英文名稱:HongKong-Zhuhai-MacaoBridge)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廣東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
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於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於2018年2月6日完成主體工程驗收;同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
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立交;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工程項目總投資額1269億元。
(3)港珠澳大橋首日擴展閱讀
港珠澳大橋的橋塔:
港珠澳大橋最美的風景,就是3座通航孔橋。它們分別是九洲航道橋、江海航道橋、青州航道橋。九洲橋又稱「風帆塔」,寓意「揚帆遠航」;江海橋又稱「海豚塔」,寓意「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青州橋又稱「中國結」,寓意「三地同心」。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領先的關鍵技術:
在建設過程中,大橋共實現了海中人工島快速成島、沉管管節工廠化製造、海上長橋裝配化施工、120年耐久性保障、環保型施工、新材料開發及應用和大型施工設備研發七大領域的關鍵技術突破。
❹ 港珠澳大橋全長多少米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千米。
港珠澳大橋(英文名稱: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廣東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
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立交;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工程項目總投資額1269億元。
(4)港珠澳大橋首日擴展閱讀
至2019年止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通車後,旅客從香港大嶼山口岸人工島出發,沿海岸一路前行12公里,就會抵達大橋東人工島,再穿越6.7公裏海底隧道,即可上升到距離海面達50米、有著「中國結」美譽的青州橋上。之後,在海面上御風而行22公里,經過美麗的「海豚塔」江海橋和「風帆塔」九洲橋,抵達珠澳海濱。全橋跨海段總長42公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港珠澳大橋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全長約55公里設計年限120年
❺ 現在港珠澳大橋開車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過去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其中包含22.9千米的橋梁工程和6.7千米的海底隧道,隧道由東、西兩個人工島連接。
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立交;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工程項目總投資額1269億元。
(5)港珠澳大橋首日擴展閱讀
120年: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技術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設計使用年限首次採用120年標准。
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科研人員攻克了大量技術難題,提出了「港珠澳耐久性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工程防腐技術措施。在研究和建設過程中,一系列新材料、新技術應運而生,在多個領域填補了中國行業標准和國家標準的空白
❻ 港珠澳大橋建設歷時多久
歷時96個月。
具體時間為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工建設;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貫通: 2018年元旦前夜,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亮燈,大橋具備通車條件。
2018年3月15日,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管理區獲批准正式交付澳門特別行政區使用。2018年5月13日開通了港珠澳大橋海上游。
(6)港珠澳大橋首日擴展閱讀:
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長55公里,其中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里,海底隧道長約6.75公里,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同時,港珠澳大橋是國家高速公路網中G4-京港澳高速以及G94-珠三角環線高速的部分路段。
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是全球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生產和安裝技術有一系列創新,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術提供了獨特的樣本和寶貴的經驗。
港珠澳大橋將採取「三地三檢」的通關模式,其中珠澳之間採取「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模式。除粵港兩地牌、粵澳兩地牌和港籍單牌車輛外,內地車輛通過辦理私家車一次性配額申請也可上港珠澳大橋。
參考資料:港珠澳大橋網路
❼ 港珠澳大橋一舉創下哪些「世界之最」
創造的世界之最有:世界上里程最長、設計使用壽命最長、鋼結構最大、施工難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長、技術含量最高、科學專利和投資金額最多。
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立交;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工程項目總投資額1269億元。
(7)港珠澳大橋首日擴展閱讀:
港珠澳大橋折射出中國的發展思路。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重要發展戰略,兩個特區和九個城市要協同發展,需要配備完善的交通硬體設施。港澳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國家的規劃中,港澳未來仍將作為「超級聯系人」和「精準聯系人」,在國家發展大局和大灣區建設中發揮所長。
港珠澳大橋體現了國家對港澳的支持。它拉近了港澳與內地的距離,讓港澳「背靠祖國」的優勢進一步凸顯,可以更快更好地共享國家發展紅利,搭上國家發展快車。有了這座橋,香港到珠海、澳門的陸路車程從3個多小時縮減到了半個小時,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由此成型。
❽ 港珠澳大橋通車首日將逾3萬人抵港,這給香港帶來了哪些新機會
目前最這座橋最有利的地方,就是方便了物流運輸,服務港澳對大陸或者大陸對港澳的陸地運輸,增強港澳對大陸尤其是珠三角的輻射作用,成本能有多少變化我不知道,但是降是肯定能降的。
長遠來看,還是為防止港澳邊緣化打下了地基,之前有網友提到的什麼救香港,鄧同志說的五十年不變,之類的話,大概也能猜到中央是有點用意,有了橋以後,什麼都好說,個人猜測,以後中央逐漸放寬政策,放低港澳內地商業或者別的合作門檻,降低過關成本減少手續甚至不用通行證,兩地買房車移民政策放寬優待,提倡鼓勵使用人民幣,強力推廣普通話(大量往港澳輸入大陸除廣東外人員) ,造成強大的文化與商業沖擊,因為是自家人並不能說是文化侵略(目前澳門的成效已經逐漸能看到了),撼動香港本土居民的人文地位,之前佔中那些事那些港獨份子這么囂張中央不可能不管的,與大陸北方或其他省份文化深入交流融合(同化港澳),形成了新的特色,xxxx年,xxx主席宣布,x月x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為中國廣東省香港市!
❾ 港珠澳大橋的大事記錄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首座涉及「一國兩制」三地的世界級跨海大橋,協調難度前所未有,大橋著陸點、橋型線位、口岸模式、融資安排等成為三方博弈的四大焦點。國務院批准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意味著爭論了26載的大橋話題劃上句號。
1.1983年,香港商人胡應湘先生率先提出興建連接香港與珠海的跨境大橋。1987年珠海市委、市政府開始醞釀開辟珠港跨海通道。
2.1992年3月:正式開展預可行性研究,編制《伶仃洋跨海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3.1997年12月30日:伶仃洋大橋項目獲國務院批准立項。
4.伶仃洋大橋因故遲遲未建,2002年初香港商界再次提出建橋事項。
5.2003年7月底:國家發改委論證報告完成,確定興建港珠澳大橋。
6.2005年初確定單Y橋型和港珠澳三地落腳點。
7.2008年12月工可報告通過專家初審並上報國家發改委。
8.2009年10月28日國務院批准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9.2009年12月15日上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建。
10.2009年12月20日:(澳門政權移交十周年當日)動工興建。
11.2010年1月:在香港,東涌一名老婦取得法律援助後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司法復核,挑戰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12.2011年4月18日:香港高等法院判決環境保護署署長敗訴,指環評報告未有比較大橋興建前後空氣污染程度的變化,違反《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要求及其立法宗旨,決定撤銷對工程批出的環境許可證。[23]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被迫延遲動工。
13.2011年9月27日:香港高等法院上訴庭判決環境保護署署長上訴得勝。香港政府表示由於司法復核及上訴期間的工程價格上升及要改變施工方法以趕上原定完工日期,預計香港段工程費用將增加約65億港元。[24]另外,提出司法復核的東涌老婦在接受香港傳媒訪問時,表示她本來無意打官司,是其他人叫她打官司,她說不知道會牽連到那麼多人失掉工作,心裡感到很不安樂。
14.2011年11月18日: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以35票贊成、3票反對,通過了建造港珠澳大橋的485億港元撥款。
15.2011年12月14日: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正式動工。
16.2012年5月7日:香港政府再向立法會財委會轄下工務小組委員會再申請88億元以興建香港接線,連同早前增撥的65億元,當局共斥資582億元興建香港接線、機場香港口岸人工島和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前期工程。
17.2012年7月31日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項目正式開工,已經於2016年1月先行通車。
18.2012年12月17日港珠澳大橋主橋墩開鑽,標志著港珠澳大橋主橋墩施工正式拉開序幕,其工藝內地首創。
港珠澳大橋啟動工程珠澳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施工中標候選人公示期日前剛剛結束,由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所屬的第一航務工程局和天津航道局;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和廣州航道局組成的兩個聯營體,分別成功中標該工程的南、北標段,總中標金額達18.35億元人民幣。
近期港珠澳大橋一度受到媒體熱議,最新消息港府當局先後追加撥款65億和近88.6億元(港幣,下同),令香港接線工程造價達250.5億元。香港接線工程包括建造12公里長的三線雙程行車的香港接線,連接位於粵港分界線的港珠澳大橋主橋和香港口岸。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建設預計今年上半年動工。大橋珠海段年內開工。
19.2016年3月30日隨著最後一片重達1950噸鋼箱梁的成功吊裝,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非通航孔橋箱梁吊裝30日全部完成,通航孔橋大節段鋼箱梁吊裝預計於8月底完成。屆時,港珠澳大橋橋梁將全面合龍。
❿ 港珠澳大橋創造了哪些世界之最
截至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里程最長、沉管隧道最長、壽命最長、鋼結構最大、施工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科學專利和投資金額最多的跨海大橋;大橋工程的技術及設備規模創造了多項世界記錄。
港珠澳大橋是至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跨海工程,其沉管海底隧道規模也位居全球之首。
港珠澳大橋拱北隧道是全球最大斷面雙層公路隧道,隧道頂部距離拱北口岸地表不足5米,隧道洞口上方是廣珠城際高速鐵路及其珠海站,施工范圍極為有限。
(10)港珠澳大橋首日擴展閱讀:
價值意義
港珠澳大橋是國家工程、國之重器,其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
大橋建成通車,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說明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
作為連接粵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橋將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它被視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脊樑」,可有效打通灣區內部交通網路的「任督二脈」。
從而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等創新要素的高效流動和配置,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打造國際高水平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