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10大戰斗機排名
不好意思樓主今天才發現個很重要的問題 把J10弄進來了可能是當時一下 畢竟殲10不屬於重型戰機做一點修改
個人認為
N0.1F22 猛禽肯定是第一唯一經過實戰訓練的第4代戰機
NO.2F18EF 在空戰訓練的時候擊敗了F22 擊敗F22的是F18E/F超級大黃蜂 也就是電子戰飛機
N0.3蘇33世界上唯一的一種艦載重型戰斗機 個方面都比較強 而且還有一個後射的功能
N0.4蘇30把因為他是多用途戰機比蘇27的性能要好點但蘇30也是在蘇27上面改進的
N0.5 蘇27空戰優勢比較強也是重型戰斗機的一種主要爭奪制空權
N0.6F15和蘇27一個級別的 14在爭奪日本訂單式輸給了15所以排前面
N0.7歐洲台風戰斗機3代半戰斗機對空強悍的同時兼對地
N0.8米格31 現在米格31還是屬於俄羅斯的主力機型之一 就是航電系統差點
N0.9 F14 綜合作戰能力還可以也是屬於艦載機 但現在沒有幾個國家用了就伊朗同志那點都只是用來刷小怪的 等到伊朗把熊貓機用完了第8的應該是歐洲狂風
N0.10幻影2000 戰術性能不會輸給殲10 但是唯一的一個就是單價太貴了平均算下來好像上億了這誰會買得起啊所以排第十。另外說下米格35 米格的性能目前來看在3代機里是強者但好像印度吧米格35淘汰了 而且這款戰斗機還在改良之中也許過幾年後在重新排名米格35能在5到6名左右。因為米格29雙發和F18屬中型 另外米格35是米格29的改進型現在好像還沒有裝備部隊好像說是毛子要賣給印度的
我說的只是重型戰斗機 輕型的沒算在裡面其實我個人認為大多數人都喜歡把輕型的和重型的一起排這樣我感覺不合理 畢竟在實戰中 重型的戰斗機在質量而輕型的在數量(天生註定就是消耗品) 樓主可以吧輕型戰斗機排一下 好啦腦袋都想大拉不說了
另外一種機型就是蘇-35戰斗機 我不知道該不該把他放到這裡面來畢竟他的數量相當的少最多10來架但這飛機毛子吧他說得很牛B 叫超級側衛 感謝大家提出的問題 還有一個F22沒有進行過和某型飛機空戰只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象徵性的丟過幾次炸彈 關於F22問題現在還很多他在老美
那裡已經服役了10來年可是問題不斷還有天朝的J20已經進行了幾次試飛所以在未來5到10年能不能穩坐第一的位置還不得而知但目前F22還是世界最先進的
世界主要輕中型戰機F16CD 陣風 瑞典鷹獅 J10戰機 出口版的梟龍 日本F2(縮小版的F16) 以色列少量的幼獅 世界大多數戰斗機都是中型和重型 輕型戰機的機型還是不多
❷ 曝光世界十大頂級戰機排行,中國有幾款戰機上榜
代表了中國中型三代改進型戰役機成長的一個新里程碑。它由成都飛機產業公司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計劃研發,是一種全天候多用處戰役機。殲-10的11內部掛載點 至多可以或許攜帶6000公斤兵器,並且在進氣口左舷下設備有23毫米雙管機關炮。成飛計劃的這款飛機用於履行空對地和空對空的兩重義務。
❸ 世界戰斗機排行
20世紀90年代開始,第四代先進戰斗機的研製就成為全球軍事強國的熱門話題。說到戰斗機的劃代,各國有不同的指標。不過,從現實情況來看,戰斗機的分代標准和主要技術特徵是很明確的。第四代戰斗機的主要特徵是突出的隱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超視距作戰能力和適合多種戰術用途。
1.F-22 猛禽戰斗機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F-22,世界上第一種也是目前唯一一種投產的第四代超音速戰斗機,它所具備的「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隱身、可維護性」成為第四代超音速戰斗機事實上的劃代標准。
雷達反射面=兩張A4紙 .
F-22是美國空軍委託洛克希德、波音以及通用動力公司合作研製的新一代戰斗機。該計劃首次要求將五個特點集中在一架飛機上,即低可探測性、高度機動性和敏捷性(隱身性)、可作超音速巡航(而不是短時間超音速沖刺)、有效載重高且具有足夠遠的航程。下面就以F-22為例,看看第四代戰斗機的「先進」之處。
F-22翼展13.56米;機身長18.92米;機高5米;機翼面積78.80平方米。F-22採用雙垂直尾翼雙發動機單座布局。垂直尾翼向外傾斜27度,恰好處於一般隱身設計的邊緣。其兩側進氣口在機翼下方,並具有抑制紅外輻射的隱身設計,主翼和平尾採用一致的後掠角和後緣前掠角,水泡形座艙蓋凸出於機身前上部。
特別的外形和能吸收電波的塗料使戰斗機的有效雷達反射面積僅為0?郾1平方米左右,與2張A4紙的面積相當。
超音速巡航快攻快跑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動力裝置採用兩台F119-PW-100帶加力的渦輪風扇發動機。最高飛行速度每小時1950千米,近地最高飛行速度每小時1480千米,實際最大飛行高度18000米,作戰半徑約1500千米。F-22可不用發動機開加力在1.58馬赫的速度下連續飛行30分鍾(1馬赫相當於1倍音速)。
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戰斗機在作戰時將有很大的優勢。它可以迅速接近目標,攻擊後迅速脫離,可以把敵機攔截在更遠的空域,還可以對敵實施多次攻擊。F-22的短距起落能力也很高,可在500米長的跑道上起降。這種性能使其可以在短跑道小型機場上起飛作戰,或在機場破壞後的殘存跑道上起飛。
超視距戰斗先發制人
現代戰爭中,超視距空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所以F-22的超視距戰斗能力在設計階段就極受重視。F-22戰斗機使用的中程空空導彈主要是AIM-120C,這種號稱「發射後不管」的新一代空空導彈具有主動雷達尋的、自動引導的能力。可以在視距外進行精確打擊,配合飛機隱身能力,使F-22能先敵發現目標,先敵發射武器,掌握戰場主動權。
F-22有三個內部武器艙:其中兩個武器艙沿進氣道安排,可容納AIM-9導彈;另一個武器艙在機身下部,可容納6枚AIM-120C中程空空導彈。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機身下部武器艙也可以按454公斤重量配備2枚AIM-120C導彈和2枚JDAM-1000制導炸彈和副油箱。當然,外掛武器會使飛行大大喪失隱身能力。F-2還裝備了一門內裝機關炮M61A2。
對空對地一機多用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作為「第四代戰斗機」,F-22也是一種多用途戰斗機,既可用於空中格鬥,又有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多用途飛機有以下一些優越性:一是有利於縮短研製周期,二是可節省研製經費,三是利於提高作戰靈活性和整體作戰能力。
F-22可以掛載的JDAM-1000就是一種先進的對地攻擊武器。JDAM又叫「聯合制導攻擊武器」,這種炸彈利用衛星定位系統(GPS)引導,是一種全天候、自動尋的常規炸彈。炸彈尾部安裝了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裝置,能夠不受雲、霧以及其他惡劣天氣的限制。一般攻擊誤差在13米之內,並可達到95%的系統可靠性。
2.蘇-37戰斗機
俄羅斯蘇霍伊公司在蘇-35基礎上研製的單座雙發多用途戰斗機。1996年4月首飛。該機採用三翼面氣動布局和推力矢量控制技術,裝有兩台AL-37UF推力矢量發動機,單台最大加力推力180千牛,推重比8.7。機長22.2米,機高6.4米,翼展14.7米,最大起飛重量34噸,最大平飛速度2.35馬赫,實用升限18800米,最大航程3300公里(一次空中加油6500公里),作戰半徑1400公里。機首裝有一部N011M相控陣火控雷達,最大探測距離150公里,可以同時跟蹤15個目標,並可同時攻擊其中6個目標;機尾裝有一部後視雷達,可以對尾追目標進行攻擊。機載武器有1門30毫米機炮,17個外掛架,可掛14枚空空導彈,其中包括R-73近距格鬥空空導彈導彈、R27/77中距空空導彈,還可攜帶Kh/29/31/41/59空地導彈、各種炸彈和火箭彈,最大載彈量8500公斤。
3. 蘇-35戰斗機轉自
蘇-35新型制空戰斗機是蘇-27戰斗型的直接後繼機,它和美國的F-22、歐洲的EF2000屬於同一個等級。蘇霍伊設計局總設計師西蒙諾夫稱:蘇-35飛機具有與歐洲下一代先進戰斗機以及美國F-22A戰斗機相匹敵的能力。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蘇-35飛機採用翼身融合氣動布局和放寬靜穩定度技術,有一對小的全動鴨式前翼,是一種現代化三翼布局(正常布局加上前翼)飛機。飛機前翼採用全電傳操縱系統,偏轉范圍-15°到+10°。前翼除能改善飛機在大迎角條件下的安定性和操縱性外,還能降低機身和機翼根部所承受的空氣動力載荷,有助於使穩定過載達10g。
蘇-35的動力裝置為兩台帶控制推力矢量系統的L—35渦輪風扇發動機,提高了飛機的機動性起降性能。新型機載電子設備,加多功能多普勒雷達,具有空空、空地雙重功能及抗干擾能力。蘇—35的雷達對戰斗機這類目標的發現距離為165~245千米,對轟炸機、預警機或大型運輸機的發現距離可達400千米。它同時可跟蹤15個空中目標,用導彈可同時攻擊6個目標。
蘇-35飛機還首次採用了後視火控雷達技術,可引導俄專門研製的後射型近距空空導彈。蘇-35戰斗機的機翼下裝有能水平轉動180度的轉動發射裝置,它可自動轉動,也可按飛行員的指令轉動。也就是說,蘇-35發射的導彈可以向後半球發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越肩發射」,這是蘇—35最為獨特的設計。
蘇—35除裝一門30毫米航炮外,還有12個外掛點,可攜帶12枚遠距、中距導彈和近距格鬥空空導彈(裝有主動、半主動和被動雷達自導頭和紅外自導頭)。如R—77中距導彈,能摧毀70千米處的敵機。另一種增大射程的導彈,能摧毀110千米處的空中目標。空地武器有包括射程150千米的戰術巡航導彈、反雷達導彈、反艦導彈,以及激光或電視制導炸彈。
蘇-35飛機武器系統的另一個特點是能在完成「尾溝」、「眼鏡蛇」、「超眼鏡蛇」等特技飛行。蘇-35可進行短時間的「眼鏡蛇」和「超眼鏡蛇」機動,使飛行豎起90~120度,這時雷達和光電瞄準系統就能自動截獲目標,同時系統發出指令,可發射出兩枚導彈。蘇—35飛機不僅用於奪取制空優勢,而且還可用於對地面、海上目標實施遠距離、高精度的有效打擊。
美中不足的是,蘇—35飛機的隱身能力差,也不能作超音速巡航飛行,這對於最新一代的戰斗機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4 F—18 戰斗機
F—18F—18F—18是一種艦載戰斗機,A—18是一種艦載攻擊機.由於二者是在同一原型機的基礎發展起來的,即一機兩型,機體完全—樣,只是在武器裝備上有所差別,所以統稱F/A—1B,綽號也一樣叫「大黃蜂」.1974年正當美國空軍提出「輕型戰斗機」計劃,並開始研製原型機的時候,美國海軍也提出了研製多用途戰斗機的要求.當時稱之為VFAX計劃,後來改稱海軍空戰戰斗機計劃.1974年諾斯羅普公司的YF一17在YF一16的原型機競爭中失敗,幸運的是諾斯羅普的工作沒有白做,1975年他們的YF—17被海軍選中,這就是F/A—18的原型機.
1976年1月美國海軍又與麥道公司簽定合同並以麥道公司(現已並入波音公司,稱波麥公司)為主與諾斯羅普公司一起聯合研製F/A—18「大黃蜂」。後經過進一步的原型機試飛,生產型製造、試飛,到1983年1月初步形成作戰能力.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共訂購1366架,此外,加拿大訂購138架,澳大利亞訂購75架,西班牙訂購84架,均已部分交付使用. F-18A大黃蜂是單座、雙發艦載戰斗攻擊機。有YF/A-18A/B、F/A-18A、RF-18A、F/A-18B、F/A-18C和F/A-18D等6種型別,共生產了1137架,其中150架是雙座教練型,112架是偵察型。
F-18A大黃蜂是第1種生產型,主要用於艦隊防空和艦載攻擊機的護艦,有些飛機也用於執行空對面攻擊任務。
主要的火力控制設備包括AN/AVQ-28平視顯示器、AN/AYK-14中央任務計算機(2台)、AN/APG-65脈沖多普勒雷達、多功能顯示器、外掛物管理裝置、AN/AWG-21反輻射導彈(AGM-78)控制器等。執行空對地攻擊的機型座艙中的顯示器有些變化,並裝備有前視紅外(FLIR)和激光光點跟蹤器(LST)。
F/A-18E/F是最新改型,其主要特點是增大了航程、每側機翼處增加1個外掛架,而且機翼內側掛架的最大掛載能力提高到2400kg,增加了載彈量和提高了作戰能力。其電子系統中約有90%與F/A-18C/D通用,雷達選用了AN/APG-73(AN/APG-65的改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F-18A大黃蜂戰斗機的武器控制系統包括攻擊顯示分系統、數據處理分系統、參數測量(感測器)分系統和外掛物管理/控制分系統等4個主要部分。
攻擊顯示極射線管下視顯示器-多功能顯示器(MFD)、主監控顯示器(Master Monitor Display-MMD)和水平情況顯示器(Horizontal Situation Display-HSD)。主監控顯示器顯示所有飛機系統的告警信息和資詢信息。它也是多功能顯示器的備用設備,能顯示前視紅外信息。水平情況顯示器是主要的導航顯示器。數據處理分系統包括大小30餘個計算機,如AN/AYK-14中央任務計算機(2台並行工作)、雷達信號處理機、雷達數據處理機、外掛物管理計算機、顯示計算機、飛行控制計算機和大氣數據計算機等,全部程序大約有779K。表3.1列出了主要幾種可編程和ROM計算機的CPU和存儲容量。
參數測量分系統包括AN/APG-65雷達、AN/ASN-130慣導裝置、AN/AAS-38前視紅外裝置、AN/ASQ-173激光照射/測距器和大氣數據感測器等。
外掛物管理和控制分系統包括AN/AYQ-9外掛物管理系統和AN/AWG-21導彈控制器等。
F/A—18是一種超音速的多用途戰斗/攻擊機,主要特點是可靠性和維護性好,生存能力強,大迎角飛行性能好以及武器投射精度高.據介紹,該機的機體是按6000飛行小時的使用壽命設計的,機載電於設備的平均故障間隔為30飛行小時,雷達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為100小時,電子設備和消耗器材中有98%有自檢能力.到目前為止,F/A—18共有9個型別,有單座的,也有雙座的.出口加拿大的編號為CF—18A,澳大利亞的有F/A一18A/B,西班牙的編號為EF一18,還有一種供出口用的多用途岸基型為F/A—18L型.F/A—18A為基本型,是一種單座戰斗/攻擊機,主要用於護航和艦隊防空;如果換裝部分武器後即為攻擊機,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該機翼展11.43米,機長17.07米,機高4.66米;起飛重量15740千克(空戰),22328千克(對地攻擊);最大平飛速度1910公里/小時(高空),實用升限15240米,作戰半徑740公里(空戰)、1065公里(對地攻擊),轉場航程3700公里(不空中加油).機載設備有休斯公司的AN/AGP—65多功能數字式空對空和空對地跟蹤雷達,在空對空工作狀態時可跟蹤10個目標、向飛行員顯示8個目標.另有ALR—67雷達警戒接收機,四餘度飛行控制系統和兩台AYK—14數字式計算機,以及利頓公司的慣性導航系統,兩台凱撒公司的多功能顯示器和費倫第/本迪克斯公司的中心式屏幕顯示與乎視顯示器等.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主要武器有1門20毫米機炮,備彈570發.共有9個外掛架,兩個翼尖掛架各可接1枚.AIM—9L「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兩個外翼掛架可帶空對地或空對空武器,包括AIM—7「麻雀」和AIM一9「響尾蛇」導彈;兩個內翼掛架可帶副油箱或空對地武器;位於發動機短艙下的兩個接架可帶「麻雀」導彈或馬丁?馬麗埃塔公司的AN/ASQ一173激光跟蹤器、攻擊效果照相機和紅外探測系統吊艙等;位於機身中心線的掛架可技副油箱或武器.F/A一1BC和D型還可帶先進中距空對空導彈和「幼畜」(又稱小牛)空對地導彈.最新的改型是F/A—18E/F"超級大黃蜂"
5幻影2000戰斗機
「幻影」2000是很有特色的一種第三代戰斗機,它是目前已服投的第三代戰斗機中唯一採用不帶前Il的三角翼飛機。可以說,這是一種獨樹一幟的第三代飛機。法國在戰斗機研製方面獨樹一田的做法不僅體現在「幻影」2000飛機上,而且體現在整個「幻影」系列飛機的形成和發展之中。
從法國的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來看,與美國是有相當差距的;與西歐一些國家相比,法國也並不佔優勢。法國就是仗憑其「獨樹一織」的精神,堅持其獨立性,才取得了在戰斗機研究領域中重要的位置。法國在戰斗機發展過程中,獨立性主要體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堅持適合國情的發展思想。法國是個第二世界國家,在經濟和技術上與美國有差距,因而不能象美國那樣強調「全新設計」和研製各種用途比較單一曲戰斗機,而是堅持「漸改」發展和注重「一機多型」、「一機多用」。法國空軍的主力戰斗機從「幻影」III、「幻影」2000系列,直到它前正在研製中的「陣風」戰斗機,都堅持了「漸改」發展的途徑。這種研製途徑的優點是研製周期短、經費節省,既能繼承上一階段設計的長處,又能在一、兩項關鍵性能上有重大突破。從「幻影」飛機系列的研製進展和使用結果來看,這種做法是成功的。
一機多型和多用,是「幻影」飛機的「傳家寶」,「幻影」2000飛機也不例外。它的基本型是空中優勢戰斗機2000C,可遂行全天候、全高度/全方位、遠程攔截任務;不久又發展了2000B雙座教練型和2000N對地攻擊型,最近又研製了空戰能力明顯提高的2000—5型。此外,還發展其它的一些改型機。對一個經濟實力不十分雄厚、要求裝備數量不太多的國家來說,這種「多用途」飛機是比較合用的,而且也有利於出口和爭奪國外用戶。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二是堅持自己的技術特點。無尾三角翼氣動布局,是「幻影」飛機的一個重要技術特點。這種布局有一些固有的缺點,所以達索公司曾在60年代末研製了中等後擦翼布局的「幻影」F.1戰斗機。但是,使用結果並不理想,特別是在荷蘭等四個國家決定購置F—16而不是F.1後,達索公司更痛感放棄三角翼方案是不明智的。
他們看到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才能獲得優勢。於是,「幻影」2000飛機重新起用三角翼布局。同時依靠達索公司堅持進行預研,採用了電傳操縱、主動控制技術、新型動力裝置和復合材料,終於研製出一種作戰效能大有提高的「幻影」2000戰斗機。它採用的M53發動機的性能水平並不很高,其推重比比F—16用的Fl00發動機幾乎要差一個等級,這是「幻影」200O飛機最大的不足之處。但達索公司通過採用其它措施彌補了這個不足,使其總體性能滿足了要求。而且由於M53發動機結構簡單、可靠性高和維護方便,反而成為招睞第三世界國家用戶的的一個最主要的特點。
三是堅持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法國的戰斗機發展一直面臨著眾多難題:經濟實力有限,基礎工業和基礎技術比較薄弱,一些關鍵技術的水平明顯落後干美國等。應該說,其自行研製戰斗機是有相當困難的,但法國長期來一直堅持「以我為主」的獨立自主發展戰斗機的道路。它曾櫃絕購置美國A—7飛機,發展自行研製的「超軍旗」;沒有購置效費比較高的F—16飛機,而自行研製了「幻影」2000;在與英國等聯合研製下一代戰斗機時,困難以在一些關鍵項目中取得主導地位,而毅然退出合作,自行發展「陣風」戰斗機。如果光從技術水平、作戰效能和經濟性來分析,法國未必一定要進行「陣風」飛機的研製工作,因為F—16籌飛機的新改型很有可能能取代「陣風」。法國堅持研製「陣風」的關鍵原因,是要在航空工業和戰斗機發展上堅持獨立自主的道路和保持在西歐的領先地位的決心。對法國來說,這種政策是正確的、是有效的。
6 台風戰斗機
"台風"的誕生幾經波折。20世紀80年代中期,歐洲的幾個主要國家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醞釀共同研製一種"未來歐洲戰機",用來替代各國上一代的"狂風"等戰斗機,預計90年代中期服役。因對飛機的設計意見不統一,法國中途退出,單獨研製了"陣風"戰機。"未來歐洲戰機』計劃也一拖再拖,並幾易其名,先是改名為 "歐洲戰機2000"(EF2O00),後叫做"歐洲戰機"(EurofIghter),最終起名 "台風"(Typhoon)。
"台風"戰斗機長14·96米,翼展10·95米,高5·28米,動力裝置是兩台渦輪風扇發動機,最大起重量約為21噸,最大速度2125千米/小時。屬於一種以空戰並奪取制空權為主,兼具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的中型戰斗機。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作為幾個發達國家共同研製的新一代戰機,"台風"當然是集各家所長,飛機的各部分由各國分別研製,並盡可能採用最先進的技術。如大量採用先進材料和生產工藝,大大減輕了機體重量,減少雷達反射截媯醵萄兄浦芷凇?台風"的動力裝置EJ2O0發動機推力大、推重比高,可逆行超音速巡航,並保證了"台風"的高機動性。機載設備更是先進,簡單說就是盡可能減輕飛行員的負擔,如音頻控制系統,飛行員只需通過語音發出指令,就可以進行某些操作。當然,"台風"也並非盡善盡美,與美國F-22戰斗機相比,"台風"在隱身性能方面就大為遜色,設計者認為不能因考慮隱身而犧牲飛機的機動性。即便如此,"台風"還是採用了不少隱身措施,雷達反射截面最小可減少到2-3平方米』。"台風"的主要任務是空戰並奪取制空權,也可進行對地攻擊和戰術偵察,飛機按空對空、空對地、空對海攻擊有多種武器配置模式,可掛載多種先進的常規和制導武器。機載設備和武器可使"台風"進行超視距空戰。
7 F-15戰斗機
F-15是美國麥·道公司研製的重型制空戰斗機。主要用於奪取制空權,也可用於對地攻擊。美國空軍1969年選定麥·道公司的設計方案並讓其研製了20架原型機,1972年7月首次試飛,於1974年11月開始交付部隊使用。除了美國之外,以色列、日本、沙特也裝備了F-15。
F-15採用單座雙發雙垂尾上單翼布局。機翼平面形狀呈三角形,機翼無前緣機動襟翼。機體結構大量採用鈦合金。F-15推重比大,翼載小,機動性能好,具有選進的電子備,特別適用於近距格鬥和超視距導彈攻擊。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有120架F-15參加了戰斗,主要擔負制空和護航任務,擊落了多架伊拉克戰機。
F-15的主要型號有:
A型:第一種生產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B型:雙座教練型;
C型:A的改進型,主要在機身兩側裝了兩個保形油箱,每個可裝2211公斤燃油,也可裝電子設??對地攻擊為主的雙座戰斗轟炸機。
F-15C的主要性能數據
動力裝置:兩台普·惠公司的F-100-PW-200渦扇發動機加力推力2×10634公斤。
機載設備:有AN/APG-70火控雷達、自動駕駛儀、中央計算機、平視顯示器、慣性導航系統、電子對抗設備等。
武器裝備:一門M61A1型6管機炮(備彈940發);可同時帶4枚AIM-9「響尾蛇「和4枚AIM-7「麻雀」或8枚AIM-120選進中距空空導彈;對地攻擊可掛各種炸彈、火箭;最大載彈10705公斤。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尺寸數據:機長19.43米;翼展13.05米;機高5.63米;機翼面積56.5平米;主輪距2.75米;前後輪距5.42。
重量數據:空重12973公斤;正常起飛重量(帶8枚空空導彈)2007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30845公斤;使用過載-3g~+9g。
8 殲-10戰斗機
殲-10,按西方劃分戰斗機的方法,屬於典型的第三代戰斗機。殲-10將是我國第一種自行設計的、裝備部隊使用的第三代戰斗機,第一種自行設計的、真正兼有空優/對地雙重作戰能力的作戰飛機。遺憾的是,自1984年殲-10正式啟動,至今仍未正式服役。
殲-10可以算作是中國空軍歷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種戰斗機了。自從外界第一次發現它的存在起,各種關於它的傳聞就一直沒有中斷。有的說它技術先進,無可匹敵,又有的說它發展困難重重。那麼,它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飛機呢?
要說殲-10,就不能不提到以色列的「獅」式戰斗機計劃。早在八十年代,以色列空軍提出了下一代戰斗機的發展計劃。該計劃要求發展一種輕型單座單發戰斗機,既能夠用於空中格鬥,又具有較強的對地攻擊能力,用以取代以色列空軍陳舊的A-4「天鷹」攻擊機,配合從美國購買的F-15和F-16戰斗機作戰。這種戰斗機被命名為「獅」(LAVI)。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機長: 14.57米
機高: 4.78米
翼展: 8.78米
最大起飛重量: 19,277千克
發動機: 1台AL-31FN渦扇發動機或渦扇-10A渦扇發動機
最大推力:112.6千牛(AL-31FN)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最大飛行速度: Mach 2+
轉場航程:大於3000千米
最大過載: 7g(持續)/10G(瞬時)
9 印度LCA戰斗機
LCA是世界上最小的戰斗機,自重5.5噸,機身的40%由復合材料構成。它有雙三角無尾機翼和一個垂直的水平尾翼。總體來看,LCA的設計非常樸素。它由一台Kaveri發動機提供動力。三角機翼的設計使LCA非常靈活,能夠為它提供極好的機動性。LCA是一款設計相當現代化的戰斗機,它看起來象是法國的陣風和歐洲聯合戰斗機。
LCA的推重比為1.6。它的kaveri 發動機能夠提供20,200 lb的推力。LCA的機動性極好,最大飛行速度為1.7馬赫。Kaveri發動機能夠工作在高海拔和高熱氣候環境下,且性能絲毫不減。Kaveri發動機還能夠禁得住飛鳥的撞擊,而且非常省油。LCA的作戰半徑為800公里。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LCA的多普勒脈沖雷達照射距離超過100KM,可以同時跟蹤10個目標。它擁有四餘度數字飛控系統和先進的集成電子設備,而且還有很棒的電子戰系統。LCA有一個HUD,同時還裝備了頭盔瞄準器。LCA的雷達具有先進的地圖測繪功能。LCA有一個內部激光定位儀和一個IRST。LCA將會有一個開放式的結構體系。
LCA有7個武器掛架。這些武器來自於俄國、法國、英國、印度和美國。LCA有一口23MM機炮。LCA是目前現役飛機中擁有復合材料最多的飛機,而且它也是最小的飛機。在F-22和JSF加入現役之前,LCA應該是世界上隱身性能最好的飛機。
LCA上的每一個零件都是按照最佳性價比來設計的,大量使用的復合材料,很少的焊接部分,非常省油的發動機。LCA的成本應該在1.5-2千萬美圓,這是非常劃算的。因為LCA的絕大部分零件是印度國產的,因此它的成本很低。
LCA,用掃描陣列雷達來取代多普勒脈沖雷達的計劃已經在實施中。而且,用於MCA戰斗機的第二代kaveri發動機也在研製中。kaveri發動機中的金屬刃片將會被水晶刃片取代,這將會減輕發動機的重量,提升發動機的推力。這種發動機將會被安裝在經過改進後的LCA上。
❹ 世界排名前二十名的戰斗機有哪些啊
台風,幻影2000,t50,f22,f35,殲10,20,31,蘇27,蘇35,大黃蜂,旋風,雷神等,大概是,我就知道呢么多了
❺ 求世界上最強的戰斗機排名
6 台風戰斗機
"台風"的誕生幾經波折。20世紀80年代中期,歐洲的幾個主要國家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醞釀共同研製一種"未來歐洲戰機",用來替代各國上一代的"狂風"等戰斗機,預計90年代中期服役。因對飛機的設計意見不統一,法國中途退出,單獨研製了"陣風"戰機。"未來歐洲戰機』計劃也一拖再拖,並幾易其名,先是改名為 "歐洲戰機2000"(EF2O00),後叫做"歐洲戰機"(EurofIghter),最終起名 "台風"(Typhoon)。
"台風"戰斗機長14�6�196米,翼展10�6�195米,高5�6�128米,動力裝置是兩台渦輪風扇發動機,最大起重量約為21噸,最大速度2125千米/小時。屬於一種以空戰並奪取制空權為主,兼具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的中型戰斗機。
7F-15戰斗機
F-15是美國麥�6�1道公司研製的重型制空戰斗機。主要用於奪取制空權,也可用於對地攻擊。美國空軍1969年選定麥�6�1道公司的設計方案並讓其研製了20架原型機,1972年7月首次試飛,於1974年11月開始交付部隊使用。除了美國之外,以色列、日本、沙特也裝備了F-15。
F-15採用單座雙發雙垂尾上單翼布局。機翼平面形狀呈三角形,機翼無前緣機動襟翼。機體結構大量採用鈦合金。F-15推重比大,翼載小,機動性能好,具有選進的電子備,特別適用於近距格鬥和超視距導彈攻擊。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有120架F-15參加了戰斗,主要擔負制空和護航任務,擊落了多架伊拉克戰機
8殲-10戰斗機
殲-10,按西方劃分戰斗機的方法,屬於典型的第三代戰斗機。殲-10將是我國第一種自行設計的、裝備部隊使用的第三代戰斗機,第一種自行設計的、真正兼有空優/對地雙重作戰能力的作戰飛機。遺憾的是,自1984年殲-10正式啟動,至今仍未正式服役。
殲-10可以算作是中國空軍歷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種戰斗機了。自從外界第一次發現它的存在起,各種關於它的傳聞就一直沒有中斷。有的說它技術先進,無可匹敵,又有的說它發展困難重重。那麼,它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飛機呢?
機長: 14.57米
機高: 4.78米
翼展: 8.78米
最大起飛重量: 19,277千克
發動機: 1台AL-31FN渦扇發動機或渦扇-10A渦扇發動機
最大推力:112.6千牛(AL-31FN)
最大飛行速度: Mach 2+
轉場航程:大於3000千米
最大過載: 7g(持續)/10G(瞬時)
9 印度LCA戰斗機
LCA是世界上最小的戰斗機,自重5.5噸,機身的40%由復合材料構成。它有雙三角無尾機翼和一個垂直的水平尾翼。它由一台Kaveri發動機提供動力。三角機翼的設計使LCA非常靈活,能夠為它提供極好的機動性。LCA是一款設計相當現代化的戰斗機,它看起來象是法國的陣風和歐洲聯合戰斗機。
LCA的多普勒脈沖雷達照射距離超過100KM,可以同時跟蹤10個目標。它擁有四餘度數字飛控系統和先進的集成電子設備,而且還有很棒的電子戰系統。LCA有一個HUD,同時還裝備了頭盔瞄準器。LCA的雷達具有先進的地圖測繪功能。LCA有一個內部激光定位儀和一個IRST。LCA將會有一個開放式的結構體系
10米格-25
米格-25在70、80年代的局部戰場頻頻上鏡,尤其是其偵察型。1971年秋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前夕,4架蘇聯米格-25R偵察型進駐埃及,不時前往以色列上空偵察。以色列空軍派出了當時西方最好的戰斗機——美國研製的F-4「鬼怪」攔截。米格-25P打開了加力燃燒室,一會就拋開了尾追的F-4.F-4連忙發射AIM-9「響尾蛇」近距空空導彈,試圖導彈尾追米格-25,沒想到連導彈都沒追上。此時以色列地面站發現,這架米格-25的速度超過了馬赫3.2!這讓西方大為震驚
1992年12月, 伊空軍一架MiG-25飛機在伊拉克北部禁飛區被美F-16戰斗機使用AIM-120「先進中距空空導彈」擊落。但後來伊軍在長期的對抗中總結了經驗並創立了行之有效的新戰術,曾有米格-25戰斗機在被美機發現並發射AIM-120中距空空導彈(此前該導彈在實戰中從無失手)攻擊的情況下居然能夠以高速轉彎迅速脫離,使美國人大跌眼鏡
武器:無內裝機炮,翼下4個掛架帶4枚AA-6中距空對空導彈,內側為兩枚紅外製導型,外側兩枚為半主動雷達制導型。
翼展13.95米
機長22.3米
機高5.7米
機翼面積56.2平方米
空重1500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36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7500千克,載油量(機內)14000千克
最大速度M3.0/3180公里/小時(高度18300米),最大作戰速度M2.8/2970公里(高度17000米),實用升限24000米
最大作戰半徑1300公里,航程3000公里
❻ 世界上戰斗機排名前十
第一名:F-22「猛禽」戰機
F-22「猛禽」(英語:F-22Raptor)戰斗機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和波音聯合研製的單座雙發高隱身性第五代戰斗機,也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服役的第五代戰斗機。F-22於本世紀初期陸續進入美國空軍服役,以取代上一代的主力機種F-15鷹式戰斗機。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稱,猛禽的隱身性能、靈敏性、精確度和態勢感知能力結合,組合其空對空和空對地作戰能力,使得它成為當今世界綜合性能最佳的戰斗機。
第二名:俄羅斯第五代戰機T-50
俄羅斯的第五代戰機T-50為單座雙發重型戰機,具備隱身性能好、起降距離短、超機動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點。其超音速巡航速度可達每小時1450千米,作戰半徑1100千米,戰斗載荷可達6噸,內置2個武器艙,能實現飛行性能和隱身性能的良好結合。
第三名:F-35戰機
F-35「閃電Ⅱ」(F-35LightningII)聯合攻擊戰斗機,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設計生產的單座、單發隱形戰斗機。F-35主要用於前線支援、目標轟炸、防空截擊等多種任務,並發展出3種衍生版機型:常規起降型F-35A,短距/垂直起降型F-35B,航母艦載型F-35C。
第四名:蘇-35戰機
蘇霍伊蘇-35(英語:SukhoiSu-35,俄語:КБСухойСу-35)戰斗機,北約代號「側衛-E」或「超側衛」(Flanker-E、SuperFlanker)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戰斗機的基礎上研製的深度改進型單座雙發、超機動多用途重型戰斗機,在戰斗機世代上屬於第四代戰斗機改進型號,即第四代半戰斗機。
第五名:F/A-18「大黃蜂」戰機
F-18「大黃蜂「式戰斗機(F/A-18Hornet)是美國諾斯羅普公司為美海軍研製的艦載單座雙發超音速多用途戰斗第四代戰斗/攻擊機(由於蘇聯傳統分類和美國2009年後分類方式兩者已統一,所以以上就是唯一的國際第四代戰斗機標准),它主要用於海上防空,也可進行對地攻擊。用於替代逐漸老化的後掠翼F14「雄貓」式戰斗機。
第六名:「陣風」戰機
達索陣風(DassaultRafale)戰斗機,或音譯為拉斐爾戰斗機,是法國達索飛機製造公司設計製造的雙發、三角翼、高機動性、多用途第四代半戰斗機。
以F3型為例,陣風已具備高超的對海攻擊、偵察和核攻擊能力,在執行這三種任務時,該機將分別採用歐洲導彈公司的飛魚AM39Block2Mod2空艦導彈、泰利斯公司的新一代偵察吊艙和MBDA公司的ASMP-A防區外超音速空地導彈(可配核彈頭),此外還將換裝泰萊斯公司的達摩克利茲(Damocles)瞄準吊艙。
第七名:「鷹獅」戰斗機
「鷹獅」NG戰斗機是一種真正的多用途戰斗機,其主要性能指標(如作戰半徑、續航時間、武器掛載能力、發動機推力和超聲速巡航能力)完全能滿足荷蘭空軍的要求。
瑞典鷹獅-NG戰機「鷹獅」NG驗證機是一個新技術發展飛行平台,是為了推進下一代戰機「鷹獅」NG所採用的新技術和新能力而建造的。「鷹獅」NG戰機作戰范圍更廣,航時更長,負載更大,且可超音速飛行。
第八名:台風戰斗機
歐洲台風(EurofighterTyphoon)戰斗機,曾命名為EF-2000,是一款由歐洲戰機公司(英、德、意和西班牙4國合作)設計的雙發、三角翼、鴨式布局、高機動性的多用途第四代半戰斗機。
2007年5月,改裝CAESAR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的台風戰斗機成功首飛,這種雷達由英、德、意聯合研製,採用大量T/R模塊取代了機械掃描的天線和大功率的發射機,實現了對雷達波束掃描的電子控制。但現生產型的「台風」仍採用ECR-90「捕手」脈沖多普勒雷達,在和美國戰機的性能對比上相對吃虧。
第九名:米格-35戰機
米格-35戰斗機(俄語:Микоян МиГ-35,英語:Mikoyan MiG-35,北約代號「支點-F」),俄羅斯米高揚設計局在米格-29M/M2和米格-29k/kub技術基礎上的發展機型,該機各方面性能大幅提升,在俄羅斯的分級中,被列為4.5代戰斗機。現除了俄羅斯本國采購外也在努力在為該機尋找海外市場。
第十名:殲-10戰機
殲-10戰斗機(英文:J-10或F-10,北約代號:螢火蟲Firefly),是中國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自主研製的單座單發第四代戰斗機。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布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斗機。中國空軍賦予其編號為殲-10,對外稱J-10或稱F-10。
❼ 世界戰斗機排名
2013年世界戰斗機排行榜是鳳凰網獨家策劃的年度盤點,中國的殲11-B和美國的猛禽等入選。
世界上先進戰斗機排名如下:
第一位:F-22A;
第二位:蘇-35S;
第三位:F-15E改「沉默的鷹」,EF2000「台風」(並列);
第五位:F/A-18E/F,「陣風」(並列);
第七位:F-16E/F;
第八位:殲-10B,F-2(並列)
第十位:「鷹獅」。
❽ 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排名
戰斗機排行,這個很難,因為好多戰斗機之間並沒有決斗過,只能是憑著參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提出些看法
我可以把我心中的排名和理由說一下
no 1:f22
理由,現在唯一的第四代戰機,領先其他飛機一代,自然要排在第一
no 2:su37
理由:俄羅斯最先進的戰機,3代半戰機,機動性能超群,某些地方趕超f22,電子設備及隱身性能不如f22
no 3:台風
理由:號稱歐洲最先進的戰機,但實際性能一般,不過在逐漸改進,相信未來應該還是有實力的
no 4:su35
理由:與su37類似的飛機,su27的改進版,電子設備及氣動布局不如su37,整體實力略遜於su37
no 5:f35(jsf)
理由:f22的改進版,得益於與f22類似的隱身性能,能與f35一較高下,但如被f35發現,必死
no 6:su30(27)
理由:27早期沒有對地攻擊能力。su30/27與f15的能力不相上下,但有印度的決斗證明su30略勝一籌,氣動性能及其優越,近戰無敵(我是蘇霍伊的fans)
no 7:f15
理由:一代名機,服役30多年依然老而x堅,戰果無數。空優作戰至今為美國空軍主力
no 8: f14
理由:也是一代名機,先進程度超過同時代任何飛機,直到今天也不落後,其雷達,和所配遠程空彈,今天仍然高於人民空軍的水平。但命運不好,趕上了冷戰結束,主要作戰目標沒了,不會再有蘇聯的tu22快速突防航母戰斗群,所以只好退役,讓位給不咋地,但便宜的f18了
以上除jsf都是重型戰斗機,不應和輕型機一起比較
no 9:f16
與f15高低搭配,本是低成本戰斗機,但沒想到作用巨大,甚至勝過f15,被美國用來作為對地攻擊利器。服役30多年不斷改進,也是世界上出口國家最多的戰斗機
no 10:陣風
法國達索的產品,不輸f16
no 11:j10
應是與f16同級別的飛機,但估計電子設備不如美國產品。國人給予很大希望,甚至希望他能和f22比肩,但應正視差距,畢竟,中美差距是巨大的,不可能是一下就追上的
❾ 世界排名前幾的戰機是什麼
J-31是中國針對國際市場需求研發的多用途戰斗機,具有高生存力、多任務能力超視距多目標攻擊和大離軸角全向攻擊格鬥空戰能力、對地和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優異的綜合保障能力;高性價比等特點。
❿ 世界十大戰機都包括啥排名第一的是啥
隨著現如今各國軍事實力的不斷發展,各國的軍事武器裝備也越來越先進,雖然不同的戰機只在某一個屬性上相差一點,卻可能直接讓兩架戰機差了一整個代次,下面我就告訴大家,全世界十大頂級戰機排行,排名第一的是F-22猛禽戰機。
F-22戰斗機光輝戰機能上榜多少讓人有些意外。印度的軍工一直飽受詬病,而光輝戰機更是研發了40年才正式進行完全首飛,根本想不到可以成為排行榜中的一員。不過,排行榜本身就是紙面數據,因此「好誇大」的光輝戰機能上榜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