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99主戰坦克
擴展閱讀
股票估值高適合買 2025-08-18 22:44:20

99主戰坦克

發布時間: 2022-02-27 15:03:23

① 99式主戰坦克的介紹

99式主戰坦克(英語:Type 99 Main Battle Tank),是ZTZ-99式主戰坦克(《全軍武器裝備命名規定》漢語拼音:主戰坦克裝甲車——Zhǔ Tǎn Zhuāng的縮寫)的簡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的新一代主戰坦克。99式主戰坦克主要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二〇一研究所研製,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生產,具備優異的防護外型,大量採用復合裝甲,融合新時代信息化作戰技術,是中國陸軍裝甲師和機步師的主要突擊力量。99式主戰坦克出現在2009年國慶閱兵式上,是裝甲方陣第一方隊,體現了在解放軍中的重要地位。2014年10月23日,99式主戰坦克總設計師,中國兵器工業科技發展終身成就獎得主祝榆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② 99式主戰坦克在世界屬於什麽水平

很多人對比坦克,喜歡從火力,防護,機動,各種高科技設備來進行對比,網上的這種對比比比皆是,然而很多人會忽略一個最重要的指標,適應性,中國算是世界上,各種復雜環境最多的國家,溫度和地形跨度特別大,從零下40度的漠河到沙漠地形,山地沼澤平原各種地形應有盡有,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一款能做到在各種地形都能良好發揮的坦克,而不是一味的堆屬性,99坦克有一個紀錄片,講述的就是科研人員帶著坦克滿中國的跑,去實驗各種環境下的各項性能,舉個例子,印度滿世界的購買設備就經常碰到麻煩,買的T90結果因為印度環境太熱很多功能出問題,自產的阿瓊買的豹2的引擎也因為高溫出問題,中國的很多軍事設備在適應性上都會下很大功夫。
至於水平如何,沒進行過實戰實在不好說它的優劣,但是作為一個傳統陸軍國家,性能差軍隊肯定是不會要的。

③ 改99式主戰坦克介紹(請配圖)

中國99式改主戰坦克99式改主戰坦克是98(99)式主戰坦克的改進型。主要改進如下:

1、動力採用國產150HB型渦輪增壓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機(1500馬力)和新型高效傳動系統,最大公路時速達80公里/小時。

2、坦克炮塔正面和側面都在原有復合主裝甲的基礎上,加裝了新的楔形雙防反應附加裝甲,具備了優異的防彈外型,其車體也均採用復合裝甲,抗彈能力大幅提高。車體和炮塔的防護能力則相當於800和1000毫米厚的均質裝甲。

另外,在彈葯、火控、數字化等方面應有改進。

測試中的早期型98式戰車。裝填手艙蓋後方被罩住的物體就是98式獨門的致盲雷射攻擊系統

,炮塔後方裝有一具雷射接收/警告器。注意炮塔正面設有附加裝甲的掛載硬點。

99式改的炮塔正面使用類似豹二A5的箭簇型裝甲,防護能力大為提升;而車頭也配置了不少附加裝甲。

型號99式主力戰車

製造國/廠中國/北方工業公司

使用國中國

車體尺寸(m)長7.3(不含炮管)/11(含炮管)寬3.4高2(至車頂)

戰斗重量(ton)51

發動機/馬力150HB或PerkinsEnginesCV-12-1200TCA12V或6DT-3柴油機或WD396柴油機*1/1200

推重比(ton/馬力)23.53

極速(km/hr)65

續航力(km)450

乘員3

武裝主武裝:ZPT-98125mm48倍徑滑膛炮*1

次武裝:

Type-8512.7mm防空機槍*1

Type-597.62mm同軸機槍*1

94式煙幕彈發射器*10

198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戰車發展突飛猛進,除了最初的80式、大幅改良的85式以及更新型的90式之外,中國本身的王牌車種卻另有其人。在1999年10月1日中國舉行慶祝建政50周年時,通過天安門廣場的閱兵車隊中,有18輛前所未見的新型戰車引起世人的矚目。最初西方以為此種首度曝光的戰車是96式戰車或90-II式的中國自用量產車種,後來才知道是全新的戰車,名為98式,編號WZ-123或ZTZ-98。98式與俄制T-72與T-80戰車有相當程度的技術淵源,T-72早已是中國90式/MBT-2000的參照對象,至於更先進的T-80U則是在1995年由俄羅斯向中國展示,自然也成為未來98式的重要技術來源之一;例如,98式的底盤與T-80U簡直是一模一樣。即便如此,98式的整體構型與細部構造與俄制戰車還是有相當的差異,例如方形焊接式炮塔就是從85系列發展而來。在1989年,中國當局與北方工業公司簽訂發展第三代主力戰車的合約,從1990與1992年各製造了一輛原型車進行測試,最後在1998年定型,依照年份定應名為98式,不過後來正式命名為99式.

與先前85/90式戰車相較,98式戰車外觀最容易辨認之處,就是車頭的V字形檔彈板,此種設計先前見於俄羅斯T-72戰車,主要用於防止彈片沿著車頭擊中炮塔環。98式使用85-IIM以來中國戰車慣用的方形構型炮塔,車頭與炮塔正面採用中國最新科技的模組化復合裝甲,據信由鋼板、陶瓷、玻璃纖維夾層構成,必要時還可加掛高爆反應裝甲(ERA),使98式成為中國防護能力最好的戰車。此外,98式的戰斗室內壁敷有從90-II啟用的抗輻射線塗料,此外也敷設襯里以防止被炮彈命中後,彈片或震波造成的裝甲崩落碎片在車內四散而傷害乘員。由於車內裝備較多,98式的炮塔也比先前的90式略大一些,然而也因此與車體產生較大的縫隙,構成防護上的弱點,炮彈破片可能由此射入並破壞炮塔環。動力方面,98式戰車配備一具1200馬力的柴油機,但是型號說法卻有好幾種:第一是中國自行研發的150HB系列柴油機,據說仿自德國MTU的MB871KA501,但是否實用化還有待證實;第二種說法則是沿用90式的西方動力套件,包括英國帕金斯引擎公司(PerkinsEngines)的CV-12-1200TCA12V柴油機以及法國SESM公司的ESM500自動變速箱(有五個前進檔,兩個倒退檔),但此種組合應該可以排除;第三種則是德國WD396柴油機,此外也有消息指出98式原型車在測試期間曾使用烏克蘭制6TD-3柴油機,這些可能發動機的出力均為1200馬力。變速箱方面,目前比較可信的說法是98式仍沿用過去的液壓輔助行星齒輪手排變速箱,有7個前進檔與1個後退檔,但是卻有消息傳出98式在測試期間遭遇到不少傳動方面的問題。98式的戰斗重量增為51ton,是目前最重的中國戰車,已經與日本90式不相上下,最大路速65km/hr,越野時速47km,單靠車內燃油的續航力為450km,加裝車外油箱後則增至600km。98式的承載系統布置與T-80頗為類似,兩側各有六對承載輪(不過承載輪外觀類似T-72),據信使用扭力桿懸吊系統,第一、第二、第五、第六對承載輪還設有液壓避震器;此外,98式的履帶和發動機艙散熱柵也與T-80相似。98式的發動機艙比96式更大些,車體長度因而略微增加,路輪間距也有所不同。

98式的射控系統較85-IIM、90-II更為精良,使用了數位化技術,除了整合式雙軸穩定系統、炮手瞄準儀(含雷射測距儀)、數位彈道計算機、大氣感測裝置外,還增加紅外線熱影像儀,使其夜戰能力大幅提升,而此一技術咸信是來自於中國與巴基斯坦合作的哈利德(AlKhalid)戰車。98式的車長擁有獨立瞄準儀,車長、炮手瞄準儀均擁有日/夜間能力以及雷射測距儀,可能具備Killer/Killer機能。此外,98式的車長、炮手瞄準儀均擁有TVT自動追蹤裝置,類似日本90式戰車;當熱影像儀發現目標後,便由炮手或車長按下按鈕,射控系統便自動對目標展開精確追蹤,將其保持在觀測器的瞄準線上。此外,98式也配備GPS全球定位系統以及新的VHF-2000戰術無線電,其中GPS整合於射控系統後,能隨時在戰車內顯示本車位置,並透過戰術無線電系統回報給上級指揮單位。98式的第一發命中率達80%,第二發則提升至95%。

98式最獨特的裝備莫過於整合式的雷射警告/主動反制系統,這與西方、俄羅斯近年發展的戰車主動防禦系統有相當大的不同,目前是98式的獨家。JD-3包括炮塔尾部裝有一具雷射預警系統((LaserWarningReceiver,LWR),以及裝填手艙蓋後方一具特殊的致盲雷射發射器(LaserSelf-defenceWeapon,LSDW),以及相關的自動控制系統。當LWR接收到敵方雷射標定器訊號後,系統便自動將炮塔轉至雷射來源方位,接著便啟動LSDW;LSDW先向目標發射低能量雷射,根據雷射回波來標定位置,確實鎖定後便發射高能致盲雷射以破壞敵方光電感測器,甚至使對方操作人員失明。LSDW發射器的最大仰角高於主炮,甚至能用來對付敵方直升機;此外,據信LSDW也能以低能量模式作為車間訊號溝通之用。相較於85式與90-II的六聯裝84式煙幕彈發射器,98式換用兩組五聯裝94式煙幕彈發射器,分別置於炮塔兩側,這也是98式戰車的外觀特徵之一,此煙幕彈也可能與車載主動防禦系統結合,發現威脅後立即自動發射。除了雷射警告/主動反制系統外,早期的資料也指出98式將配備JD-3盲眼一型紅外線反制系統,能持續發射紅外線干擾脈沖以反制紅外線導引反戰車飛彈,但從98式實際的照片上看不到這種裝備。武裝方面,98式配備中國新開發的ZPT-98125mm51倍徑滑膛炮,以及配套的自動裝填系統。最初西方以為ZPT-98是改良自俄制2A46125mm48倍徑滑膛炮(先前85-IIM、90-II便配備此炮的中國仿製版),後來的消息則指出ZPT-98的計數源於中國新開發的120mm滑膛炮。ZPT-98可發射中國最新開發的衰變鈾彈蕊翼穩拖殼穿甲彈(APFSDS),據說穿甲能力與西方最先進120mm同級彈種不相上下;此外,98式戰車也能使用高爆穿甲彈(HEAT)、高爆破片彈(HE-FRAG)以及類似俄制AT-11的炮射式雷射導引反戰車飛彈。98式仍沿用從85-IIM一脈相傳的俄式自動裝填系統,容量22發的回轉式彈艙位於炮塔環下方,炮塔內的乘員坐在彈艙上,且戰斗艙與彈艙之間無防爆隔門,故安全性不如歐美第一流主力戰車。98式的最大理論射速約8發/分,這應是炮管固定時的數值,實戰中則還必須考慮到射控系統效能、主炮俯仰調整與人員熟練程度等因素,在一般情況下主炮發射後約需10至12秒才能回歸裝填位置。次武裝方面,98式使用Type-8512.7mm防空機槍,並沿用原先96式的Type-597.62mm同軸機槍。

98式的研改還在進行,之後定型的98式改(又稱98G)的炮塔正面加裝類似德國豹二A5的箭簇型裝甲,避彈造型與防護能力均獲得顯著提升,此外據說也換裝更可靠、性能更好的改良型自動裝彈機,以及更新型的第二代熱影像儀。未來中國還將在98式上測試1500馬力的新發動機(可能是150HB或6DT系列的改良型),屆時其機動能力將大為增進。中國戰車發展至此,已逐漸跳脫俄系戰車的陰影,整體技術水平也非昔日吳下阿蒙,部分能力已經與西方與俄羅斯最先進水準相差無幾了。雖然98式的性能優於先前中國研發的任何一種戰車,但其精密昂貴也非比尋常,解放軍根本不可能全面換裝。因此,未來中國新一代主力戰車發展將採用高低搭配的模式,以數量較多但較便宜的96式(動力、射控與裝甲較98式低一等級)為骨幹,較昂貴的98式則僅做重點部署。2001年底,首批40輛98G戰車開始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裝甲部隊。西方估計從2000年開始,中國大概以每年20輛的速度生產98G,所以至2004年中國已配備80至100輛此型戰車,但實際上究竟如何仍不明朗。附帶一提的是,96式與98式外型十分相似,比較明顯的區別包括98式的JD-3雷射主動反制系統、發動機艙散熱柵、承載輪間距以及98式車頭的V字型避彈鋼條等;至於炮塔正面加裝箭簇型裝甲的98G就很容易辨認了。

對台灣陸軍而言,中國自製戰車性能超過出M-60A3、CM-11等主力車種是早從85-IIM出現後便存在的問題,從1990年代末期由於96式、98式正式付諸生產而使問題浮上檯面;然而,台灣因國防預算有限,近年大部分投資集中於海空軍,始終無緣換裝新型主力戰車。不過由於中國兩棲能量有限,無法在戰爭決勝期間運送足夠數量的新型戰車渡海登陸;事實上,等到中國將其機械化部隊大舉送上台灣本島或離島時,表示台灣已經喪失制空與制海權,戰敗的結局大致底定,因此中國新型主力戰車對台灣的威脅實質意義並沒有那麼重大。雖說如此,為了避免在98式之類新型戰車上岸後台灣無法有效壓制的情況發生,台灣最好還是要設法提升戰車部隊的相關裝備;而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98式戰車的致盲雷射系統顯示中國在此方面研發有成,未來這類裝備應該不只會擺在98式戰車的炮塔上。

性能參數

§乘員3或4人

§全重54噸

§1500匹150HB渦輪增壓中冷式柴油引擎

§最大公路時速達80公里/小時

§最大越野時速達60公里/小時

§0至32公里加速時間為12秒

§基本作戰行程為450公里,加上額外燃料可至600公里

§1門125毫米滑膛炮,由自動裝彈機裝填,備彈數41發,具備發射炮射導彈能力

§多功能爆破榴彈

§1挺88式12.7毫米指揮官機槍(300發)

§1挺86式7.62毫米同軸機槍(2000發)

§坦克炮塔正面和側面都在原有復合主裝甲的基礎上,加裝了新的楔形雙防附加式爆炸反應裝甲

§主動防護系統

§獵-殲式火控系統(也稱雙指揮式)

§激光目眩壓制干擾裝置

§激光壓制觀瞄系統

§中國制第二代凝視焦平面熱成像儀

優點

§125mm主炮在口徑上較西方坦克有優勢

§以T-72坦克底盤為基礎研製新底盤,可靠性及維護成本表現優異

§獨有激光致盲系統

§新的爆炸反應裝甲厚度比T-90主戰坦克的接觸5厚

§車內空間比俄制戰車大-自動裝填機(T-72的機械旋轉彈盤)更安全,不易使乘員受傷

缺點

T-99

§火控系統比較平庸

§戰斗全重較大,相對於中國的許多橋梁的承重能力,通過能力較差

§引擎拆裝太慢(約莫30~40分)且不夠緊致

④ 99式主戰坦克

99主要用在中國北方地區,99在西部夏季的戈壁沙漠、東北的冬天裡測試過,相信一般的作戰問題不大,不過天氣確實會影響武器的性能。以色列最先進的梅卡瓦4確實性能不俗,非常適應以色列所處的環境。
假設雙方士兵能力相當,我估計戰果也相當。兩種坦克各有先進之處,比如梅卡瓦的防護性好於99,而99的炮好於梅卡瓦,總之各有千秋。考慮到酷熱的沙漠環境,這肯定不是99設計時的主要環境,那麼99的性能會受到影響,結果估計是梅卡瓦略占上風。
夜戰的話梅卡瓦可能會占優,因為以色列的夜視系統可能會好於中國產品。

⑤ 中國99式主戰坦克與美國M1對比有優勢嗎

作為T-72家族的一員,99對早就不存在的M1初期型和早期M1A1能持平。
先說火力和防護,
火力上,我國的125滑除了口徑大些,本質上是英國L7的炮尾擴大低仿+俄國125的炮身,雖然與俄國不同採用的是西方式整裝彈葯設計,但炮塔內部尺寸照T72畫瓢,裝彈機空間受限,因此彈葯較短,底火也不可能有美帝那麼足,參考公開的99式彈葯說明書,前期配備穿甲彈的穿深甚至不如毛子的出口3BM42(也就是打在M1側面都沒穿的那款),後期未知,但即使是像M829A3這樣穿甲體貫穿整個葯筒的設計,全長依然比M829短了一大截,可以認為穿甲能力遠低於M829。另外,M1的120mm主炮RH120常被和其原型萊茵金屬L44混淆,然而美國在引進時早就換上了自己的炮尾,自二戰以來美軍的火炮就是大裝葯打小炮彈且全口徑通用炮尾的設計,因此RH120使用的是設計最大152mm的裝葯量,威力遠遠大於更長倍徑的原版萊茵金屬L55主炮。99是125mm裝葯打125mm炮彈,M1在擁有更長炮彈的同時用152mm裝葯打120mm炮彈,即使是平時使用考慮低膛壓延壽的減裝葯設計,M1的彈速依然超過了99很多。
其次,電子系統上,M1自古以來就是自瞄掛逼車,射擊諸元全部自動解算並自動修正瞄準,不需要一系列繁雜的瞄準手續,直接把對手放中心打就行(這就是為何M1瞄準系統使用沒有任何標尺,只有幾條參考線,僅用於近距離直接射擊的快速準星),見面先開炮的優勢長達好幾秒且擁有在實戰(且戰果多為沙塵暴環境下)中超過90%的移動射擊首發命中率,遠超99的靜止訓練數據。准頭上,不僅對車輛目標命中率奇高,在實戰中直接使用APFSDS射擊人員並將其擊斃的戰例也不勝枚舉。99式的獵-殲系統在宣傳里很好,然而,裝備的同款系統的96式在各種場合(包括所謂的坦克兩項)靜止命中率都很磕磣,表現上和毛子T-72B原版的彈道計算機差不了多少(甚至毛子的射擊成績更好),很多人津津樂道的自動裝彈機的主要功能是解決俄系坦克設計里近乎變態的正面投影需求導致的炮塔空間狹小而無法配備裝填手的問題,理論最大裝填速度為3.5秒/發,並沒有專業的裝填手短時間2.5秒/發爆發裝填來的快,並且,如果使用裝彈機的最大裝填速度發射,則會導致裝填機構過熱而變形故障,難以手動排除,裝彈機故障後即使剛好沒有卡在炮門上,可以手動裝填,發射速度最快為80秒/發,實戰環境下的實際平均裝填速度遠低於手動裝填。並且,自動裝彈機會極大的限制火炮的仰俯角,使坦克在復雜地形上的作戰能力大幅下降,因此重視全能性的西方三大主力坦克均不使用自動裝彈機(絕不是因為技術原因,英美德在其他需求不高的局部型載具上均配備有更先進的自動裝填系統)
防禦上,根據公開情報,M1A2正面除了等效接近1000mm的超厚改良型喬巴姆3復合裝甲(陶瓷材料為填充超細高密度瓷砂,防禦效果好於原版的層疊式陶瓷瓦片和中俄採用的陶瓷球)外,最里層還有109mm的貧鈾合金裝甲背板,現今無論是化學能彈葯還是動能彈葯,均依賴高相對速度下的局部塑性流動效應來穿透裝甲(即相對速度在材料臨界值以上時,材料將無法維持固體而會轉變為液體,除了貧鈾以外,APFDS穿甲時侵徹體和裝甲均處於液態相互滲透破壞),由於貧鈾擁有可用材質里世界最高的3700m每秒的塑性流動界限,因此無任何彈葯可在被喬巴姆3減速後發揮流動效應將其穿透,非貧鈾彈更是由於自身達到臨界速度而並未達到裝甲的臨界速度,液體碰固體自然是自己粉身碎骨,好比牙簽捅鋼錠有個痕跡就不錯了,當前世界上在理論上即不存在能擊穿這種裝甲的火葯炮。而99採用的是T-72的基本炮塔設計+舊式復合裝甲+重型爆炸式反應裝甲(實質上就和中東那幫T-55AM加接觸3的車一類,算高配版),雖然面板上看起來是嘆息之牆,但因其原理是通過爆炸式反應裝甲的上下背板分離來偏斜APFSDS的穿甲體,改變其侵徹方向以大幅降低其徑向桿長(而非網路上流行的所謂「剪斷彈芯")來達到防護目的,美帝現在採用的是專門針對重爆反的分段式彈芯(也就是說重爆反爆炸時只能偏轉與上下板接觸的兩小段,其餘的穿甲體依然保持直進,而穿甲體是否為整體,經實驗並不影響穿深),無法被偏轉,所以沒什麼用……,另外,在實戰中被證明薄基礎裝甲+反應裝甲的舊式車輛會被步兵戰車的57mm速射炮輕松擊穿。
側面防護上,M1A2的側面防護為380喬巴姆+65硬化鋼外殼+65復合材料裙甲+109貧鈾相對較薄弱,等效厚度也超過了現存大部分穿甲彈的穿深,並且65mm的復合側裙防護效果不俗,在中東的實戰中多次直接擋住穿深為900mm的RPG29的攻擊(未擊穿裙板,是什麼黑科技目前不可知),比僅能防護HEAT類彈葯相當於冷戰中期流行的間隙裝甲的60mm橡膠裙板+30mm鋼板的99硬到哪裡去了,雖說最新型的99應該有能力擊穿M1的側面,但繞側對於擁有世界最強即時指揮體系和全方位情報支持的美軍幾乎不成立,不可作為參考條件。
系統化作戰上,
M1車體龐大,搭載了數目繁多的電子設備,擁有很強的數字化戰斗體系支持,除了自動瞄準以外,車內除了駕駛員,其他三到四人的所有電子系統均可互相支持索敵和解算射擊諸元,戰斗效率非常高。
而99在體積上,頂多就帶一部手機進去了,而且可能還沒信號,並且,我軍並未建成類似於美軍那種飽經實戰考驗和改進的一體化作戰系統,各自為戰的特徵依然很明顯。車內配合上,99為3人車組,除了車長外,其餘兩人基本無法分心來進行態勢感知,且根據實際數據,射擊系統並沒有多麼優秀,因此可知炮手負擔很大,不像M1的炮手還有空玩玩另一個遙控武器戰和客串副車長。

⑥ 中國99式主戰坦克有哪些介紹

99式主戰坦克是中國陸軍最先進,最新型的主戰坦克,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之一。其具備優異的防彈外型,其炮塔和車體均採用復合裝甲,抗彈能力成倍提高,是中國陸軍裝甲師和機步師的主要突擊力量,被稱為中國的陸戰王牌的第三代主戰坦克。作為中國第三代坦克,其強大的火力性能和綜合性能為其贏得了稱贊。

⑦ 我國99式主戰坦克 優缺點是什麼

在我國99A型2015年首次亮相後,我國主戰坦克研發沒有懈怠,99B型主戰坦克代表著我國最新研究成果已經橫空出世了,99B型原本就是99A式主戰坦克的改良版,集火力、防護、機動、信息化與一身的綜合性新型坦克,99B型主戰坦克是我國最新進展,性能數一數二,它有很多優點特點.

99B型主戰坦克

世界最強十大坦克排名中,99A坦克位列在德國'豹2'以及美國M1A2坦克之後,名列第三,超越同樣著名的俄羅斯T-90和英國'挑戰者2。如果單論穿甲能力和正面防禦能力,99B應該可以排到第一。總師毛明說,我們不僅做到了口號上的世界一流,而且是事實上的世界一流。這也說明99B絕對位列世界主戰坦克前三甲,而且部分性能領先。中國在99式三代坦克基礎上進行了大改,加裝綜合電子對抗信息化系統,車電系統,加長身管,新傳動系統設計可靠,已開始批量裝備。

99A型主戰坦克

99B坦克全重60噸,有成員3人,採用150HB-2型渦輪增壓中冷式柴油發動機。功率是1600馬力,也可能是1800馬力。機動性能接近德國和美國的最先進坦克。作戰行程達到600千米。

99型主戰坦克

作戰系統:武器有1門50倍口徑125毫米滑膛炮,備彈42發,自動裝彈機裝填,最大射速為每分鍾8發,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850毫米的均質裝甲,使用特種合金穿甲彈,同距離穿甲能力達960毫米以上,還能發射反坦克導彈,射程是100米到4000米,99B還配備有攻堅彈,可以輕松打穿堅固地堡,炮射導彈可對武裝直升機有較大威脅。炮塔頂端安裝一門QJG02式高射機槍,配備遙控機槍觀瞄系統,有86式7.62毫米並列機槍;還有兩具QW-2遙控式防空導彈。

99型主戰坦克

火控系統:99B獵殲火控系統反應迅速,可在10秒內發現即鎖定目標。射擊精度由激光測距儀、風感測器、彈道計算機和熱炮管護套保證。雙軸穩定確保有效地在移動中射擊。指揮官有六套潛望鏡和一套穩定全景觀測器。指揮官和炮手都有車頂安裝的具有晝/熱通道的穩定瞄準具、一套激光測距儀和車輛追蹤設備。 指揮官有一套顯示裝置呈現炮手的熱視力,促成指揮官射擊主炮。熱成像系統(TIS)系統使用冷卻探測器處理元素(SPRITE)技術,有倍率x11.4窄視域和x5寬視域。

99A型主戰坦克

觀瞄系統:駕駛員區裝備有三個觀測潛望鏡,其中一個是夜視型輸入具有200米距離。99B式在車載計算機中配備有信息處理系統程序,能從車輛導航(慣性/全球定位系統)、觀測系統和感測器匯集信息,並且在指揮官的顯示裝置上顯示它,提供實時指揮和超視距目標交戰能力,能集合來自車輛導航、觀測系統和感測器的信息。99B的綜合信息化是底層徹底信息化,坦克內部和坦克之間可以共享信息,而且戰場信息可以自動實時更新。

99系列主戰坦克

防護能力:裝甲部件是模塊化設計,允許受損部分被替換或者在有效壽命期內升級。車體和炮塔的防護能力驚人,相當於800毫米和1000毫米厚的均質裝甲,這在人類坦克發展史上還是第一次。炮塔的每側都有5個煙榴彈發射器。最厲害的是99B頂部防禦世界之最,可防所有現役末敏彈攻頂,能在正常交戰距離上防禦所有現役坦克和反坦克導彈。坦克的頂部是最重要的防禦區域,也是被彈率最高的區域。而末敏彈由於具有自主智能攻頂,威力大的效果,世界多數坦克都怕末敏彈。

99B型主戰坦克

99B坦克綜合性能達到了相當驚人的水平,機動性同豹2、M1A2、勒克萊爾相當,火力和火控系統與M1A2相當,防護性處於遙遙領先水平。

⑧ 中國的99式主戰坦克到底有多強啊介紹下它的性能

99式坦克是ZTZ-99式主戰坦克簡稱,工程代號WZ-123,由98G式改進而成,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新的主戰坦克,火力、機動性及防護能力比59式、69式、79式、88式更好,但製造成本比96式高,是目前中國最先進的主戰坦克。其具備優異的防彈外型,其炮塔和車體均採用復合裝甲,抗彈能力成倍提高,是中國陸軍裝甲師和機步師的主要突擊力量,被稱為中國的陸戰王牌的第三代主戰坦克。作為中國第三代坦克,其強大的火力性能和綜合性能為其贏得了稱贊。99式主戰坦克出現在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是裝甲方陣第一方隊,體現了在我軍中的重要地位。
乘員3人 全重51噸 1200馬力渦輪增壓中冷式柴油發動機 最大公路時速達67公里/小時 最大越野時速達56公里/小時 0至32公里加速時間為6秒 基本作戰行程為450公里,加上額外燃料可至550公里 1門125毫米滑膛炮,由自動裝彈機裝填,備彈數41發,具備發射炮射導彈能力 多功能爆破榴彈 1挺88式12.7毫米指揮官機槍(300發) 1挺86式7.62毫米同軸機槍(2000發) 坦克炮塔正面和側面都在原有復合主裝甲的基礎上,加裝了新的楔形雙防附加式爆炸反應裝甲 主動防護系統 獵-殲式火控系統(也稱雙指揮式) 激光目眩壓制干擾裝置 激光壓制觀瞄系統 中國制第二代凝視焦平面熱成像儀
125mm主炮在口徑上較西方坦克有優勢 以T-72坦克底盤為基礎研製新底盤,可靠性及維護成本表現優異 99式主戰坦克
獨有激光致盲系統 新的爆炸反應裝甲厚度比T-90主戰坦克的接觸反應裝甲厚 車內空間比俄制戰車大-自動裝彈機(T-72的機械旋轉彈盤)更安全,不易使乘員受傷.
火控系統比較平庸 戰斗全重較大,相對於中國的許多橋梁的承重能力,通過能力較差 引擎拆裝太慢(大概30~40分)且不夠緊致
在火力上,99式與M1A2基本相當,可能超過俄羅斯的T-90。火控系統方面,得益國內電子工業的進步,99式也達到M1A2的水平,超過T-90。但是M1A2升級至M1A2SEP後,在信息化方面仍強於99式,當然車載信息共享系統涉及到整個陸軍、乃至三軍作戰體系的聯網,進行單車比較並不適宜。 在防護方面,99式的防護力仍不如裝備了貧鈾裝甲的M1A2 ;因為採用全焊接炮塔,安裝了大厚度、大傾角的復合裝甲及附加裝甲,99式的炮塔正面防護可能優於T-90。在機動性能上,99式的功率重量比已超越M1A2,也優於T-90。但由於實際機動性能還要考慮傳動系統、懸掛系統的表現,這兩個系統一向是國產坦克的弱項,所以對99式的機動性能不宜估計過高。 總體上看,99式主戰坦已躋身於國際上最出色的主戰坦克行列,這毋庸置疑。 最權威簡氏防務(Jane's Defence Weekly)周刊2008年的世界坦克十大排名數據綜合對比: 1、美國M1A2 SEP艾布拉姆斯 中俄聯合軍演中的99式坦克機動
2、德國豹2A6 3、法國AMX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4、中國ZTZ-99G 5、英國挑戰者II主戰坦克 6、以色列MK-IV梅卡瓦4 7、俄羅斯T-90C/S 8、日本90式(曾一度排名1,2) 9、烏克蘭T-84-120克恩 10、義大利公羊II 註:中國99式坦克在之前從未參加過競選,所以中國坦克08年以前沒上過榜。 日本90式坦克曾經是世界之顛,不過隨著火炮技術和火控科技的發展,90已然落後。德國豹2A6從未掉下前3名。美國的M1A2 SEP毋庸置疑是現役主戰坦克中綜合實力最強的,很多網友對比99式和M1A2SEP,但是我想說的是,雖然99式的紙面數據上火炮和裝甲要略強於M1A2SEP,但是實際上強化鋼材是比不過貧鈾裝甲,炮彈上來看威力相差不多,M1普遍使用貧鈾彈,而我們普遍使用鎢合金彈,兩者差不太多,99式裝備著國產的獵——殲系統。遜色於M1A2SEP很多。這也需要我們國家的技術人員的努力才能突破。

⑨ 99式主戰坦克真有傳說中那麼厲害嗎和世界先進坦克有多少差距

就我個人的看法,能夠與世界先進坦克勉強一戰,但是肯定處於下風--------有還手之力,但是取勝艱難。
.
99坦克其實使用的,依然是蘇俄坦克的技術體系。而著名的蘇聯T72坦克,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面對美國的M1A1,英國的挑戰者,德制的豹2,幾乎沒有還手之力,甚至沒有摧毀任何一輛西方坦克。
而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有過兩輛T72被M1A1的120毫米滑膛炮一炮擊穿的戰例,而T72的125炮甚至無法擊穿一輛M1A1的側裝甲。
.
對此,俄粉們輕松的評價說,俄羅斯賣給伊拉克的T72是猴版------好像俄羅斯賣給中國的武器是完整自用版似的。
.
當然,由於近年來中國電子技術飛速發展,所以中國的坦克遠程觀瞄水平要略強於俄羅斯坦克,即遠程攻擊效果差距較小------但是中國相對落後的火炮技術,能夠多大程度發揮先進電子技術,是個疑問。
關鍵問題在於,軍工技術很特別。中國那相對先進的民營科技,除了在電子技術上能夠幫一點忙以外,在材料工業技術、導彈技術、火炮技術、飛機發動機技術這些非常專、非常獨的行業上,能夠提供的幫助很小。
至於國營軍工企業,呵呵,洗洗睡吧。
指望他們能搞出來好東西,不如指望著哪天外星人喜歡馬克思主義,來幫助中國提高軍工水平。
在國營軍工企業的技術人員,必須擅長吹牛拍馬給領導擦鞋,否則永無用武之地。而一個真正有本事的技術大拿,必然是自傲的、自尊心強烈的,他肯定寧願混日子也不願意卻給狗屁不懂的領導擦鞋拍馬屁。
有技術水平的科技人才中國有很多,擅長吹牛拍馬給領導擦鞋的官場人才中國更多,但是即有技術水平,又擅長給領導擦鞋的人才,中國也許有,但是絕對不多。
指望那些擅長給領導拍馬屁擦鞋的人才搞科研,提高中國的軍工技術水平,還真不如指望有外星人、未來人來幫忙靠譜一點。
.
最後,說一說中國的99坦克。
就我個人看法,肯定打不過豹2和M1A2,也打不過勒克萊爾和挑戰者2,估計能夠和T90平分秋色。
至於德國坦克,國內普遍熱捧蘇聯坦克,猛貶德國坦克。可是只要拋開情緒,獨立思考,就會發現,德國坦克應該比蘇聯坦克更優秀。
網路中,斯大林2隻有一個缺點,虎式的缺點數不勝數。可是在我看到過的戰例中,斯大林2出現的次數寥寥無幾(和虎王差不多),而無論東線的戰例還是西線的戰例,虎式坦克都是經常出現的。
而斯大林2的生產量,比虎式+虎王還多。

⑩ 99坦克多少噸

全重51噸、52噸。

99式坦克是ZTZ-99式主戰坦克簡稱,工程代號WZ-123,由9910式改進而成,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新的主戰坦克,火力、機動性及防護能力比59式、69式、79式、88式更好,但製造成本比96式高,是中國最先進的主戰坦克。

其具備優異的防彈外型,其炮塔和車體均採用復合裝甲,抗彈能力成倍提高,是中國陸軍裝甲師和機步師的主要突擊力量,被稱為中國的陸戰王牌的第三代主戰坦克。

(10)99主戰坦克擴展閱讀:

研發歷史: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裝備的主戰坦克大部分已經進入了戰後第三代主戰坦克。豹2、M1A2等西方主戰坦克的火力性能、機動性能和防護性能已經達到頂點。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解放軍研製並裝備的第二代主戰坦克80式、85式採用了西方坦克的技術,與中國解放軍長期使用蘇式裝備不同,整體性能達到了戰後第二代主戰坦克的優秀水平。

但由於定型時間晚,那時前蘇聯和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大規模裝備T-80、M1A2和豹2等第三代主戰坦克,所以80系列主戰坦克僅少量裝備部隊。為了盡快趕上世界各國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步伐,中國加緊了第三代主戰坦克的研製。

而對於三代坦克是使用西方坦克設計還是蘇式傳統風格,內部產生了討論。由於中國已經獲得了蘇聯T-72主戰坦克的技術,輔以某些西方更先進的坦克技術(比如來自豹2坦克的部分技術),決定以蘇式設計為基礎開始研製第三代主戰坦克。

1989年開始研發,項目工程代號WZ123。由於1989年開始的西方對華武器禁運,中國得以完全使用自己的力量開始研製第三代主戰坦克。

1998年三代坦克初步研製成功,並開始小規模列裝部隊。1999年,新型主戰坦克參加了國慶大閱兵,被稱為98式坦克。1999年定型後正式被稱為ZTZ99式主戰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