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第一演播室
擴展閱讀
股票估值高適合買 2025-08-18 22:44:20

第一演播室

發布時間: 2022-02-27 16:41:54

1. 中國講師網第一演播室蓄勢待發,直播錄播一體化等你來體驗!

299天的精心准備

不斷探尋最好的樓段

不斷選取優質的裝修素材

在這第一演播室的背後

承載了太多希望

蘊藏著太多不眠的夜

2. 中國第一部電視劇是什麼

一口菜餅子

《一口菜餅子》是由胡旭、梅邨執導,李燕、孫佩雲、李曉蘭主演的電視劇,根據《新觀察》雜志上刊登的同名小說改編,於1958年6月15日上映,是我國的第一部電視劇。

《一口菜餅子》塑造了一個憶苦思甜承受了生活重壓,為救女兒而省下僅有的一口菜餅子,最後死在飢寒交迫之中的偉大母親的形象。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過去苦難生活,在那樣一個物質生活非常貧乏的年代裡,選擇這樣的題材作為中國電視劇的開山之作也是為了配合黨中央關於「憶苦思甜」,「節約糧食」的宣傳精神。

(2)第一演播室擴展閱讀:

這部黑白電視劇全長只有20多分鍾,但播出後觀眾的反映卻很熱烈。用當下的眼光來看,當時創作這部電視劇的物質條件是非常簡陋的:北京電視台非但沒有錄像設備,就連過得去的演播室也沒有,加上所有的編、導、演、職員都是第一次搞電視劇,還談不上有一點保證成功的實踐經驗。但他們還是大膽地進行了我國電視劇史上的第一次現場演播。

在用兩間普通辦公室稍加改裝建成的臨時演播室里,只有一個破窩棚和幾件簡單的日用品作布景和道具,燈光、音響設備都是因陋就簡架設的。開演的信號一發出,所有在場的人都全神貫注地投入了工作。

三台台式攝像機不僅笨重,而且沒有變焦鏡頭,根據劇情需要和事先設計好的鏡頭順序,攝像員分別批拉著機器在狹小有限的場地里不停地移動位置,既要趕時間,又不能互相妨礙,還要根據鏡別不時更換鏡頭。尤其在拍攝演員表情或道具的近景、特寫時,那種老式攝像機必須推得離被攝對象很近,這就無形中為拍攝增添了不少麻煩和難度。

再說,因為那是現場直接播出,演播中的任何一點差錯、場內的任何一點細小雜音,都會影響全劇的觀看效果,造成不可補救的遺憾,所以全體工作人員個個屏聲斂氣,全神貫注一絲不苟地操作著,直至結束。

我國的第一部電視剛就是這樣在當時簡陋困難的條件下,達到了藝術表演一次完成、現場運用多機拍攝、音畫同期同步播出的良好效果。但也因為受直播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它的劇情結構形態基本上還是一出舞台劇,拍攝鏡頭和角度的變化也不夠豐富和自如,而且最終還不能作為資料保存下來。

3. 中央電視台第一演播室

少年你已經放棄治療了嗎?

4. 第一套虛擬演播室什麼時候建立的

虛擬演播室 虛擬演播室系統(The Virtual Studio System,簡稱VSS)
虛擬演播室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電視節目製作技術。它的實質是將計算機製作的虛擬三維場景與電視攝像機現場拍攝的人物活動圖像進行數字化的實時合成,使人物與虛擬背景能夠同步變化,從而實現兩者天衣無縫的融合,以獲得完美的合成畫面。應用這項技術,背景成像依據的是真實的攝像機拍攝所得到的鏡頭參數,因而和演員的三維透視關系完全一致,避免了真實、不自然的感覺。由於背景大多是由計算機生成的,可以迅速變化,這使得豐富多彩的演播室場景設計可以用非常經濟的手段來實現。雖然其發展時間短,技術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由於它本身所具有的無窮魅力以及其不可低估的發展前景,目前已被越來越多的節目製作及有關人員所關注。
虛擬演播室是一種全新的電視節目製作工具,虛擬演播室技術包括色鍵技術、計算機虛擬場景設計和藍背景技術、燈光技術和攝像機跟蹤技術等。虛擬演播室技術是在傳統色鍵摳像技術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了計算機三維圖形技術和視頻合成技術,根據攝像機的位置與參數,使三維虛擬場景的透視關系與前景保持一致,經過色鍵合成後,使得前景中的主持人看起來完全浸盡於計算機所產生的三維虛擬場景中,而且能在其中運動,從而創造出逼真的、立體感很強的電視演播室效果。
虛擬演播室的歷史
1978年, Eugene L.提出了「電子布景」(Electro Studio Setting)的概念,指出未來的節目製作,可以在只有演員和攝像機的空演播室內完成,其餘布景和道具都由電子系統產生。隨著計算機技術與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技術的發展,在 1992年以後虛擬演播室技術真正走向了實用。作為數字演播室發展新技術,虛擬演播室技術已成為了當今數字電視演播室新技術的熱點。在1994年IBC展覽會上虛擬演播室技術首次亮像,並在各種電視轉播中得以實現。目前,中央電視台和一些省級電視台節目中也採用了此技術。
1.虛擬演播室的特點
虛擬演播室系統是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和色鍵技術不斷改進而出現的一種新的電視節目製作系統。在虛擬演播室系統中,攝像機的工作狀態信息傳送給圖形工作站,計算機依此得到前景物體與攝像機之間的距離和相對位置,從而計算出虛擬場景最適宜的大小、位置,並按要求計算生成虛擬場景的三維模型。現場視頻採用色鍵原理,將主持人或演員置身於藍色背景幕布前表演,然後利用切換台上的色鍵功能將主持人從藍色背景中分離出來,實時地與計算機產生的三維模型完美無缺地集成在一起,構成一個現實中不存在的,但是在電視畫面上卻又起到演播室作用的那種假想的新的環境和氣氛,最終得到把將實拍的人物與虛擬景物無縫地融合起來的畫面。
2.虛擬演播室的優點
虛擬演播室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從畫面可以明顯看出,電腦生成的背景與演員之間的融合簡直是天衣無縫。虛擬演播室系統用軟體來生成背景和道具,它可製作出實際不存在的或難以製作的場景,並可以在瞬間改變場景,可以製作出真實演播室無法實現的效果,其空間不受物理空間限制,攝像機可以以360゜旋轉;還可以引人大量虛擬特殊環境與道具,因此可創作出更豐富、更吸引人的節目,使導演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時間、空間和道具製作方面的限制,獲得了更大的創作的想像空間,能夠以低廉的成本產生新奇的視覺效果。另外,由於場景的製作、修改、保存等都在計算機上進行,製作和更換電子布景快捷簡便,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縮短了節目製作周期,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等等。虛擬演播室雖然具有諸多的優越性,但它由於價格昂貴,普及和推廣有一定的難度。
3.虛擬演播室的關鍵技術
1)攝像機的跟蹤與定位
在虛擬演播室節目製作過程中,確定攝像機的狀態信息非常關鍵。虛擬演播室專用數字攝像機通常為二到三個,攝像機配有運動檢測和識別系統,即攝像機跟蹤器。其跟蹤方式有光學識別系統和機械感測式系統兩種。其原理是將檢測到的攝像機的推、拉、搖、移、聚焦、變焦乃至升降等感測部位的運動數據,通過一個「感測器」裝置傳輸到「校準器」,這樣,理想情況下,現場攝像機與虛擬演播室中「虛擬」的攝像機被相對地鎖定在一個位置上。當現場演播室攝像機運動時,虛擬攝像機受跟蹤器的控制可以實時地與現場攝像機保持同步。
2)攝像機的鎖定
虛擬演播室的另一重要而獨有的問題是攝像機之間的位置關系。虛擬攝像機與真實攝像機的初始位置並無直接關系,它可以放在虛擬空間的任意位置,當演播室有兩台以上攝像機進行切換時,必須保持實際演員和景物在虛擬演播室中的位置不變,也就是與虛擬景物的關系不變。否則在切換時,觀眾會看到演員從背景中某個地方跳到另一個地方,在視覺上會造成不真實的效果。由於真實物體與演員是由真實攝像機給出,背景由虛擬攝像機給出,所以必須對虛擬攝像機進行位置鎖定,即虛擬攝像機之間的距離必須與真實攝像機之間的距離相等,且推拉、搖移的初始量(原位矢量)與真實攝像機的位置方向關系保持一致,才能進行切換。
3)變焦、聚焦與景深
實際拍攝時,攝像機的聚焦點一般都跟蹤主持人,如果此時前景和背景都聚焦得十分清楚,會產生景深的不自然感。尤其在特寫鏡頭時,背景應該是虛焦的,使前景、背景如同出自同一攝像機,否則,這種虛擬演播室是不成功的。
4)色鍵與藍箱
目前,多數虛擬演播室採用 Ultimatte進行摳像,藍箱主要有一牆一底式、兩牆一底(一角)式和三牆一底式3種。其中三牆一底式能給出更大空間,攝像機機位限制小,搖攝范圍大。藍箱必須保證均勻的藍色背景,特別是在牆牆、牆地交接處不能有接縫的痕跡。同時,由於節目製作過程中採用了色鍵技術,演員及真實道具在藍室中投下的影子也要隨演員及道具一起進入虛擬空間,人物和環境景物在演播室燈光下的影子會被摳掉,造成一種不真實感。由於色鍵技術的使用,因此會產生延時,不僅要求系統增加前景視頻延時單元,而且必須考慮其它問題。一個是聲音,由於前景視頻被延時,為了保證聲畫同步,需要增加視頻幀同步器。另外,由於延時,給演員觀看反饋監視器上的合成圖像以確定動作增加了難度。
4)計算機技術
虛擬演播室系統配備的計算機是一個小型計算機網路,主機為網路中心,它是虛擬演播室的控制中心,是虛擬演播室節目製作的「導演台」。它除了調用和調整事先做好的三維虛擬場景外,還負責向圖形發生器傳輸圖像數據及處理由攝像機跟蹤器傳來的攝像機運動數據。根據主機傳來的攝像機運動數據實時地計算出虛擬的三維電腦場景的運動,以保證其輸出的虛擬背景與真實的前景同步。
在虛擬節目准備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建立三維模型。虛擬演播室的背景圖像可以是來自錄像機或攝像機的活動視頻,也可以是靜止圖像等,但使用最多的是由計算機創作的二維或三維模型CG(Computer Graphics),即虛擬場景。雖然虛擬演播室的背景原則上說可以無窮地轉換變化,但是背景的創意、三維建模等工作相當復雜,不再是一兩個人就能充分使用好的系統,它需要導演、創意者、美術設計、二維建模者、三維建模者、演員及虛擬系統的操作者等人員的通力配合。因此,對於一次性節目背景的製作而言,虛擬演播室並沒有效率上的優勢,而除了可以製造出不同凡響的特技效果外,能否真正發揮虛擬演播室的功能,創造出高質量的特技效果,還在於製作者的想像力和它們之間的配合。

5. 第一屆春晚是在央視幾號演播廳舉辦的

1983年,也就是大眾認為的第一次春節晚會就是採用現場直播,其後的春晚都是直播。

在電視上看春節晚會最早始於1960年,可惜在20世紀60年代,許多中國老百姓還不知道電視機為何物。尤其重要的是,那時的春節晚會(當時叫做「除夕晚會」)採用錄播的形式進行節目傳輸,到了除夕夜,人們欣賞這台晚會時的心理感受與平時基本上是一樣的,即只是在「看一台節目」而已。但是到了1983年,春節晚會劇組採用了現場直播的節目傳輸形式,並用現場開辟的4部熱線電話加強這種「共時性」與臨場感。這樣,人們在觀看晚會節目時,就不再是簡單的與己無關的「觀看」,而是要「在春節晚會中過年三十」了———春節晚會把能夠看到電視的中國觀眾都捲入到了這台晚會之中。這天晚上,電視節目的收視率驟然上升,人們普遍愛上了這種通過現場直播與億萬同胞在春節晚會中高高興興「過節」的新樣式。於是,自從1983年起,傳統的年俗文化又添置了一項新內容———喜看中央台春節聯歡晚會,春節聯歡晚會因而成為當代生活的「新年俗」。

春節晚會是全國人民的「除夕大餐」,只要節目真正出了彩兒,讓老百姓滿意

其節目形式包括:歌曲,舞蹈,小品,曲藝等

6. 北京電視台有那幾個演播廳

哈哈我怎麼沒注意這個問題。

250平米、有400平米、800平米演播廳,你是說第一第二第三,這也叫名字啊?今天給起個名,一個叫紅綠藍,一個叫DPS,一個叫服務首都百姓

小棚也有幾個,老小了。也有在辦公室錄的。

我說的是北外這邊的,新台不知道,沒去過。

7. 星光大道現在為什麼又不在央視一號演播廳了

里光大道不能在央視一號演播廳了。是因為有比星光大道更好的節目在央視一號廳播,所以星光大道只能退出一號演播廳了。

8. 2015春晚兩個演播廳,第一演播廳是干什麼的

眾所周知,央視一號演播大廳,近10多年來都是春晚的「御用演播室」。每年歌舞,小品相聲等都在此聯排,直播。然而一直以來,央視一號演播大廳卻被一些表演者戲稱為「一號大坑」,雖然演播室夠大,足夠承載歌舞節目的視覺效果,但對於小品,相聲演員而言,往往因為太空曠,互動效果反而變得差,令表演效果有所折扣。甚至不少人士也曾建議過語言類節目應該回到小劇場演出。
對於不少語言類節目創作者的困惑,搜狐娛樂獲悉,羊年春晚將就此作出一番大革新。在尊重藝術創作規律和表現規律的基礎上,央視羊年春晚擬設第二演播室。除了一號演播廳作為歌舞類節目的表演場地外,央視的第九演播室(暨1000平米演播室)將作為語言類節目的專屬表演、直播場地。

9. 世界上第一個電視

世界上最早的電視台於1929年在英國試播(BBC),1936年11月2號英國廣播公司開始定期播出黑白電視節目,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正式播出的電視節目二戰後電視台在歐美普及。

世界第一部電視劇是1930年英國播出的《花言巧語的人》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Roundhay Garden Scene》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盧米埃爾的《工廠大門》(1891)是世界電影史上的第一部電影。但是據IMDB上的權威論證,英國的Louis Le Prince才是真正的世界電影之父,他在1888年就成功在銀幕上放出了世界上第一部電影《Roundhay Garden Scene》!只有短短2秒鍾!卻比法國盧米埃爾的《工廠大門》還早3年。
同年他又做出了另一部2秒鍾的電影《Traffic Crossing Leeds Bridge》 (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