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唐胥鐵路
擴展閱讀
買股票為什麼會陪 2025-08-27 08:44:01
美國員工股票怎麼看 2025-08-27 08:20:53

唐胥鐵路

發布時間: 2022-03-06 13:27:15

① 唐胥鐵路的名字由來

胥各庄站在北京鐵路局所轄的七灤線上據《豐潤縣志》載:相傳明朝永樂年間,趙氏先祖由玉田縣彩亭橋遷至王禾庄,後兄弟分家,其弟被王禾南邊的人家招贅為婿,後來這里形成了村落取名為婿嫁庄,即男嫁女娶之意。又因諧音演化成了「胥各庄」。1881年開灤運煤河道通航至此。接著,這里修築了我國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唐(山)胥(各庄)鐵路。胥各庄修車廠製造出我國第一台蒸汽機車「龍號」機車。清光緒八年在胥各庄鎮修建了胥各庄火車站,胥各庄站由此而得名。
1994年11月10日,京山壓煤改線開通後,胥各庄站由過去京山線上的中間站,變成了七灤線上的區段站,主要承辦貨運業務。

② 唐胥鐵路和京張鐵路到底是什麼

網路一下你就知道。不過這2條鐵路現在應該沒有使用了,太古老了。

③ 唐胥鐵路為什麼是中國的第一條鐵路

題主問題就是錯誤的,唐胥鐵路不是中國第一條鐵路,它只是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

  • 唐旭鐵路1881年:築路工程於1881年初動工,同年6月9日開始鋪軌,11月工程竣工,這就是我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

    總工程師:開平礦務局總工程師英國人白內特

    監理:礦務局英籍工程師金達 (C.W.Kinder) 監修(唐廷樞聘用英國人白內特擔任開平礦務 局總工程師,白內特辭職,金達接替,成為新的總工程師)

    施工:開平礦務局

    從設計到監理,到技術標准,都是英國人,沒有英國人的技術,當時的中國根本就不可能修建唐胥鐵路。中國人只有施工而已,所以只能說是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而非自主設計和建造的鐵路。

  • 2.京張鐵路1909年:為詹天佑主持修建並負責的鐵路,1905年9月開工修建,於1909年建成,全長約200公里。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設計,投入營運的鐵路。這條鐵路工程艱巨。現稱為京包鐵路,以前的京張段為北京至包頭鐵路線的首段是袁世凱在清政府排除英國、俄國等殖民主義者的阻撓,委派詹天佑為京張鐵路局總工程師(後兼任京張鐵路局總辦)修建的。從設計師、施工方到技術、資金,全部都是中國人。

④ 唐胥鐵路怎麼讀

(1)持肯定態度。(2)唐胥鐵路。(3)快捷、運量大。(4)隴海鐵路、京九鐵路、大秦鐵路、青藏鐵路、京滬鐵路等。

⑤ 唐胥鐵路是中國人修建的嗎

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起自唐山,止於胥各庄(今河北省豐南區),長9.7公里。現為北京至沈陽鐵路的一段。於1881年5月開工興建,11月完工。軌距為1435毫米,採用每米重15公斤的鋼軌。唐胥鐵路建成後,清政府以機車行駛震及皇帝陵園為由,只准許以騾馬曳引車輛,所以被世人稱為「馬車鐵路」。直至1882年始改用機車牽引。這條鐵路有利於當時開平煤礦的煤運。1887年唐胥鐵路延修至蘆台,1888年展築至天津,全長130公里,命名為「津唐鐵路」。

⑥ 清代的唐胥鐵路修建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

清代道路建設的重大成果是修建鐵路。清代第一條自建鐵路是唐胥鐵路,是由地方朝廷於1881年建成的從唐山至胥各庄的鐵路。由於當時清代禁駛小火車,於是不得不用騾馬拉的大車行駛在唐胥鐵路的鋼軌上。

直至中法戰爭爆發前夕,清朝朝廷的兵工廠、軍艦、輪船急需用煤,朝廷才終於做出讓步,同意從英國購買兩台水櫃蒸汽機車,唐胥鐵路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營運鐵路。

唐胥鐵路的出現,打破了清朝朝廷不準修建鐵路的堅冰。此後,在唐胥鐵路通車8年後,清朝朝廷作出決斷,開始在全國大辦鐵路。

⑦ 唐胥鐵路、淞滬鐵路、京張鐵路的區別

資料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唐胥是最早的官辦鐵路,也就是第一次由政府出面出資修鐵路(清政府知道鐵路這種新事物帶來的好處了,所以開始自己修建,之前中國的鐵路都是外國人的),這個最早是國家層面的
淞滬是中國第一條真正意義上運營的鐵路,全長三十多公里,是外國人在上海的租界修建的,(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鐵路在北京城外,只有幾公里外商自建自守,不是用於運營的鐵路線),這個最早是運營方面的
京張是中國人第一次自己造鐵路,以前的鐵路都為外國人壟斷,國人不會造鐵路的技術,從京張開始中國就能夠自己獨立造鐵路了,這個最早的意義是技術方面的

⑧ 唐胥鐵路的具體資料

中國的第一條鐵路,是英國人在上海修建的,以英國道路公司的名義修建的凇滬鐵路,全長十二公里,但不久就被拆除,實際意義上的第一條鐵路是由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鐵路。 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起自唐山,止於胥各庄(今河北省豐南區),長9.7公里。現為北京至沈陽鐵路的一段。於1881年5月開工興建,11月完工。軌距為1435毫米,採用每米重15公斤的鋼軌。唐胥鐵路建成後,清政府以機車行駛震及皇帝陵園為由,只准許以騾馬曳引車輛,所以被世人稱為「馬車鐵路」。直至1882年始改用機車牽引。這條鐵路有利於當時開平煤礦的煤運。1887年唐胥鐵路延修至蘆台,1888年展築至天津,全長130公里,命名為「津唐鐵路」。
修建背景
1唐胥鐵路上騾馬拖拉的車輛874至1875年間,直隸總督兼北洋事務大臣李鴻章先後派人到直隸磁州和湖北興國勘探礦藏。1876年11月,他又派唐廷樞到唐山開平一帶勘察,發現了蘊藏豐富的煤,於是首先開辦煤礦。 1878年8月,開平礦務局正式開辦,「未出數月,出煤極旺」。為了把煤從礦區運到最近的海口裝船運出,唐廷樞在1879年稟請李鴻章准許礦務局修築唐山到北塘口的運煤鐵路。李鴻章對修築鐵路很感興趣,他早在1874年上奏清廷的《籌議海防折》中,就認為「南北洋七省,自須聯為一氣,方能呼應聯通」,何況有事之際,軍情瞬息變更」,「有內地火車鐵路,屯兵於旁,聞警馳援,可一日數百里,則統帥當不至於誤事。」可惜他的主張,「其時文相目笑存之,廷臣會議,皆不置可否」。 接到唐廷樞的稟奏,李鴻章機敏地感到這正是實現他築路計劃的好機會,於是便立即上奏朝廷,請修鐵路,以便運煤。清政府也深知中國的機械船隻,以煤為命,所以很快就批准開平礦務局自修鐵路。李鴻章便聘請開平礦務局工程師、英國人金達負責督修。誰知正在籌辦之時,突然又奉旨收回成命,築路計劃再次流產。 鐵路不讓修築,開平礦務局只好開掘運河運煤。可是運河只能挖到胥各庄,因為胥各庄到礦區那段路地勢高陡,河水上不去。礦務局再次請修鐵路,這次奏明只修胥各庄到唐山之間的一小段。因清廷怕震驚了東陵的先王神靈而禁止使用機車,所以特別聲明,路成之後,火車用騾馬拖拉。清政府才算批准了這個奏請。 鐵路既修,首要的問題是確定軌距。為了省錢,有人主張採用2英尺5英寸,有人主張採用日本式的3英尺6英寸,但是英國工程師金達力主採用4英尺8英寸半的標准軌距(1.435米)。他認為這條礦山鐵路日後一定會成為中國巨大鐵路系統中的一段,如果現在採用窄軌,雖然省錢,卻會對以後修路帶來不良影響。經過一番爭論,金達的主張佔了上風。金達之所以堅持採用英國標准,自然是為今後英國與其他國家爭奪中國築路大權而打下基礎。
詳細介紹
1唐胥鐵路上的運煤列車881年6月9日,中國第一條鐵路——唐山至胥各庄鐵路,歷經磨難終於動工興建。7月1日,開平礦務局總工程師、英國人薄內的夫人在唐山釘下了第1枚道釘,11月工程告竣。唐胥鐵路全長11公里,每米軌重15公斤,共耗銀11萬兩。由於這段鐵路用騾馬牽引貨車,所以被世人稱為「馬車鐵路」。 1881年開始修建的唐山至胥各庄鐵路,真正成功並保存下來加以實際應用的第一條鐵路,從而揭開了中國自主修建鐵路的序幕。 唐胥鐵路——中國最早的標准軌鐵路 中華鐵路,師夷之技,源唐胥始,於龍號起,幾多艱難,歷經風雨。如果說現在縱橫在中華大地上的鐵路網是中國的龍脈,那麼這條曾經只有9.7公里長的唐胥鐵路就是這龍脈之源。在人們的簇擁中,「龍號機車」一聲長鳴,拉響了中國鐵路史上的第一聲汽笛,劃破了中華大地幾千年的沉寂。 歷史翻到了19世紀中葉,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改變了整個世界。曾經不可一世的清王朝被這場暴風雨卷向了無可挽回的衰落。這個飄搖的王朝已然成為一條被蛀空的朽木,即便如此,它卻承載著太多「不可承受之重」。 西方的船堅炮利,一種陌生而遙不可及的意識形態,讓沉迷於大煙泡幻境中的中國人久久心悸。復興,成了那時一批先鋒者竭力作為的動機。雖然,他們的行為曾被史學家評價為「物」上的復甦,但是不可否認,歷史正是在那些實實在在的「物」上開始轉彎。 而當我們翻開史料,去觸摸那些或明或暗的「物」的符號時,卻恍然發現,竟然有一些就存在於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就像唐山機務段火車頭紀念碑上鐫刻的一行文字中所言:「中華鐵路,師夷之技,源唐胥始,於龍號起,幾多艱難,歷經風雨。」而這些「物」的符號已經在我們的漠視中作為歷史轉彎的坐標沉默了百年…… 唐胥鐵路一波三折 鼎形盂鴉片戰爭後,中華民族丟失了眼角的一抹自信。世界原來這般大,雙眼看不到的空間原來還生存著那麼多強盛的人群。「放開眼來看世界」成為當時一句叫得很響的口號。而真正放開了眼,現實未免殘酷,實際的一切與往昔頭腦中的一切竟然是天壤之別。 岌岌可危的王朝中,一批先鋒人物開始懂得自救,興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 新式工業企業的建立與發展,對煤炭的需求量空前增加,清廷洋務派積極籌辦新式煤礦來保障煤炭的供應。 1877年,中國早期實業家唐廷樞,奉力主洋務的直隸總督李鴻章之命,籌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採用近代採煤技術的煤礦———開平礦物局,改寫了中國近千年的土窯採煤史。 開平煤礦的建立,煤炭產量的逐年遞增,直接需要建立適應煤炭外運的便利交通。1879年李鴻章奏請清政府修建一條唐山至北塘的鐵路,以便用鐵路將煤炭運至北塘後,再經水路外運。 但修建鐵路的設想,立即遭到清政府頑固派的強烈反對。開平煤礦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於1880年開鑿了一條從蘆台到胥各庄長達35公里的「煤河」來解決煤炭的外運。 當煤河開鑿到胥各庄時,凸起的地勢使繼續開鑿無望,李鴻章只好再次上奏,把鐵路縮短,僅修唐山到胥各庄一段,與煤河相連接。為避開清朝頑固派的反對,在築路奏請中特別聲明只修以騾馬為牽引動力的「快車馬路」。幾經周折,清政府才勉強同意,允許修建唐胥鐵路。 1881年6月9日,自唐山起至胥各庄(今豐南縣)一線的唐胥鐵路開始鋪軌,採用1.435毫米的軌距和每米15公斤的鋼軌,這條鐵路是在清政府洋務派主持下,由開平礦務局負責集資修建。9月,全長9.7公里的唐胥鐵路竣工,開始試運行。11月8日正式通車。1886年,成立中國自辦的第一個鐵路公司———開平鐵路公司,收買唐胥鐵路後開始展築,並獨立經營鐵路業務。1887年,唐胥鐵路展築至蘆台,1888年展築至天津,李鴻章等巡視並主持通車儀式。路方特備花車一輛供來賓乘用。1894年天津至山海關間通車,改稱津榆鐵路唐胥鐵路,及由唐胥鐵路向東西兩個方向延伸形成的唐蘆(台)、唐津(天津)鐵路、唐古(冶)、唐灤(灤縣)鐵路以至最後形成的京山鐵路,至今已走過了120個春秋。 唐胥鐵路的建成,在洋務派與頑固派的紛爭中,雖然經歷了一波三折,但最終還是伸向了遠方。只有9.7公里長的唐胥鐵路結束了中國沒有鐵路的歷史,同時也拉開了中國鐵路建設的序幕。如果說現在縱橫在中華大地上的鐵路網是中國的龍脈,那麼這條曾經只有9.7公里長的唐胥鐵路就是這龍脈之源。
胥各庄站名字由來
胥各庄站在北京鐵路局所轄的七灤線上。據《豐潤縣志》載:相傳明朝永樂年間,趙氏先祖由玉田縣彩亭橋遷至王禾庄,後兄弟分家,其弟被王禾南邊的人家招贅為婿,後來這里形成了村落取名為婿嫁庄,即男嫁女娶之意。又因諧音演化成了「胥各庄」。1881年開灤運煤河道通航至此。接著,這里修築了我國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唐(山)胥(各庄)鐵路。胥各庄修車廠製造出我國第一台蒸汽機車「龍號」機車。清光緒八年在胥各庄鎮修建了胥各庄火車站,胥各庄站由此而得名。 1994年11月10日,京山壓煤改線開通後,胥各庄站由過去京山線上的中間站,變成了七灤線上的區段站,主要承辦貨運業務。
胥各庄站歷史
在天津至山海關之間的鐵路線上,有個不起眼的小站———胥各庄站。每當我來到這里,就會勾起許多思緒。 清朝末年,洋務派創辦了開平煤礦(開灤煤礦的前身),並於1881年修通唐山一號煤井至胥各庄約10公里長的鐵路,史稱唐胥運煤鐵路。次年,唐山站建成,鐵路才開始兼營客運。因此,胥各庄站享有我國運營歷史最長的火車站之美譽,至今已有127歲的高齡了。 當初,胥各庄站與煤河(運煤的人工運河)碼頭相連,唐山原煤在該站倒裝船隻後,再經水路運至天津等地,故胥各庄站也是我國最早的鐵路、水路貨運中轉站。1883年,唐山產煤達75000多噸,國產原煤已取代進口煤炭,佔領了天津市場。小小的火車站,每日車船如梭,為世人矚目。1884年6月27日的《捷報》刊文贊道:「滿載的煤船向天津進發……胥各庄,是目前中國最有趣的地點之一。」 我國的第一個鐵路工廠也誕生在這里,當時稱胥各庄修車廠,1888年才遷至唐山,發展成為今天的中國北車集團唐山機車車輛廠。1881年,該廠的工人憑借英籍工程師的一張圖紙,利用開礦機的舊鍋爐,製造出我國第一台蒸汽機車,名為「中國火箭號」,運行於唐山至胥各庄之間的鐵路線上。從此,小站又多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1976年,唐山、豐南一帶發生了大地震,胥各庄就處於震中的豐南縣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胥各庄站是我國鐵路遭受地震最強的一個小站。當時,整個車站瞬間變成廢墟,線路、信號、通信、電力設備全部癱瘓。然而,小站是摧不垮的。10天之後,震後第一列火車從這里進站、發出,一展小站戰天斗地的風采。 1996年,全路千餘座小站停辦客運業務,胥各庄站也位列其中。此時的胥各庄站仍在使用震後臨建站房(見圖),已使用了20年之久。它那起脊式全木結構的造型,格外古樸堅固,成為鐵路地震臨時建築中的一個典範。 歷史的輪回是如此巧合。如今的胥各庄站又回到了建站之初———一個小小的貨運站。然而它是中國鐵路史上冠有眾多「之最」的小站,一個久遠、神奇、雋美的小站。

⑨ 唐胥鐵路的介紹

中國的第一條鐵路,是英國人修建的,以英國道路公司的名義修建的吳淞鐵路,全長十二公里,但不久就被拆除,實際意義上的第一條鐵路是由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鐵路。

⑩ 唐胥鐵路多長

唐胥鐵路全長11公里,每米軌重15公斤,共耗銀11萬兩。由於這段鐵路用騾馬牽引貨車,所以被世人稱為「馬車鐵路」。
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 ,起自唐山,止於胥各庄(今河北省豐南縣),長9.7千米。現為北京至沈陽鐵路的一段。於1881年5月開工興建,11月完工。軌距為1435毫米,採用每米重15千克的鋼軌。唐胥鐵路建成後,清政府以機車行駛震及皇帝陵園為由,只准許以騾馬曳引車輛。直至1882年始改用機車牽引。這條鐵路有利於當時開平煤礦的煤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