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中國畫家網
擴展閱讀
廣電國際股票價格 2025-09-02 19:31:08
中國恆大淘寶股票行情 2025-09-02 19:27:12
大名城600094 2025-09-02 18:21:40

中國畫家網

發布時間: 2022-03-08 15:34:09

① 中國當代有哪些名畫家

1. 吳冠中

吳冠中,別名荼,1919年,生於江蘇宜興農村。1942年,畢業於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曾任教於國立重慶大學建築系。1946年,考取全國公費留學繪畫第一名。1947年,就讀於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1950年,留學歸國,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1953年,任清華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1956年,任教於北京藝術學院。1964年,任教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70年,「文革」期間被下放到河北農村勞動。1973年,調回北京參加賓館畫創作。1978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辦「吳冠中作品展」。1979年,當選中國美協常務理事。1987年,香港藝術中心主辦「吳冠中回顧展」。

1991年,法國文化部授予其「法國文藝最高勛位」。1992年,大英博物館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慣例,首次為在世畫家吳冠中舉辦「吳冠中——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展覽,並鄭重收藏了吳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鳥天堂》。

1993年,法國巴黎塞紐奇博物館舉辦「走向世界——吳冠中油畫水墨速寫展」,並頒發給他「巴黎市金勛章」。1994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委。

1999年,國家文化部主辦「吳冠中畫展」。2000年,入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藝術家,這也是法蘭西學院成立近二百年來第一位亞洲人獲得這一職位。

吳冠中在美術創作和美術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於油畫民族化和中國畫現代化的探索,在海內外享有很高聲譽。

多次在中國美術館和全國十餘個主要城市舉辦個人畫展,並先後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香港藝術中心、美國舊金山中華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館、堪薩斯大學藝術館、紐約州聖約翰博物館及底特律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巴黎市立塞紐奇博物館等舉辦畫展。

已出版個人畫集50餘種、個人文集有《吳冠中談藝集》、《吳冠中散文選》、《美醜緣》、《生命的風景》、《吳冠中文集》等十餘種,曾寫《橋之美》。

2. 趙無極

趙無極1921年生於北平一書香世家。

其家族淵源久遠,族譜可直溯宋朝皇燕王。趙無極自小即天資聰穎、對文學、中外歷史極感興趣。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親和叔父,對繪畫藝術都十分重視。他的父親常不厭其煩地從美學及技巧的觀點向子女解釋一幅作品的偽劣,他的叔父則經常從巴黎帶回一些仿製名畫的明信片送給趙無極。

在一個知識份子家庭中,大家都對繪畫藝術倍感興趣與好奇,他便是在這種環境下激發起成為畫家的抱負。1935年14歲時,他入杭州美專就讀,六年之中,由素描石膏像、素描模特兒到畫油畫,其中也學習國畫臨摹、畫法理論及西洋藝術等課程。

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以塞尚、馬蒂斯、畢加索為師,畫風比較接近西方印象派。也就是人們所謂的「 具象」時期。 1941年,趙無極舉行首次個展,但他不滿意明清以降的傳統中國畫。他盼望有一種更令他滿意的訓練。

於是他在1948年與第一任妻子謝景蘭前往巴黎。在巴黎的日子裡,他結識了許多畫家,如拉吉、哈同、布蘭姆等人,與當時的巴黎塞爾努奇美術館長艾利塞夫熟悉,與詩人米修結為莫逆,而他與第三任妻子梵思娃也在巴黎結識。

他的繪畫在巴黎獲得全面開展,1949年5月即在克滋畫廊舉辦首次個展。他一面作畫、一面思索,西方繪畫發亦已達到一個必須突破的關口,於是他由克利的畫中得到啟示,一躍而入抽象的世界。 他繼續探索繪畫的可能性,而在中國水墨的渲染方式及空間觀念中得到認識,將他的繪畫帶到另一個階段。

之後,他的畫以色彩和空間分配,領著觀者進入一個似無形又有形的無限世界。 趙無極從塞尚、畢卡索過渡到克利,此時藝術也從架構一個完整的世界過渡到隨機創作的階段。至此,觀眾已無法直接從視覺形象來定義作品的內涵,1952年的作品「靜物」,即是此類轉型作品的典範。

畫面中隨意置放一些乾樹枝及雜物,造型奇特且充滿荒涼、神秘的氣氛。對藝術家而言,靜物是色彩與符號,在一定光線下,配上各種冷暖色調的合,他擺脫了具象畫風,從分解主觀的外表,使客觀的形體以簡單的形式出現。 1958年的作品「雲」之後,趙無極的作品不再有標題,他僅在畫布背面註明創作日期。

趙無極在其80年代以後的作品,隨著年齡及閱歷的增長,注入了較多的溫情與靈逸。激情與對立則逐漸溶進雲彩或水氣中,1986年的重要作品「向馬蒂斯致敬」,人們可以發現他的改變,他較注重畫面的調和,色彩更為流暢。

如果說文字元號是他們創作的里程碑,則色彩的運用則擴張了藝術家的繪畫語言。 一直到今天,年屆80多的趙無極仍孜孜不倦地創作,他曾說:「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還能拿畫筆、塗顏料,我就一無所懼,我只希望能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手上的畫,要比上一幅更大膽、更自由。」

3. 丁紹光

(1939.10—)生於陝西,祖籍山西運城。是以中國現代重彩畫之神韻領世界畫壇之風騷的藝術家。1962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62-1980年,任教於雲南藝術學院。1979年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創作大型壁畫《美麗、豐富、神奇的西雙版納》,同年出版《丁紹光西雙版納白描寫生集》。

1980年7月,赴美定居。自1986—1996年在世界各國舉辦個人展400次以上,作品收藏遍及五十個國家及地區。各國報刊、電視、廣播、書刊雜志專題介紹上千餘次。1990年在日本世界藝術博覽會上,被選入自十四世紀以來百名藝術大師排行榜,名列第二十九位,是唯一入選的華人藝術家。

1993-1995年,連續三年被選為聯合國代表畫家。1993年,聯合國向全球發行丁紹光作品《人權之光》限量出版畫,紀念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1994年,聯合國向全球發行丁紹光作品《母性》限量版畫,紀念國際家庭年。1995年,聯合國向全球發行丁紹光作品《宗教與和平》限量版畫。

聯合國郵政局向全球發行丁紹光的作品《西雙版納》和《催眠曲》、《和平,平等,進步》、《文化與教育》六幅作品的郵票,以紀念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首日封和郵票在日內瓦萬國宮博物館永久珍藏。聯合國連續三年撰文向世界一百六十個國家介紹丁紹光的藝術與生活。

1995年,聯合國在藝術與集郵項目總結報告中提名表彰了聯合國成立五十年來二十九位當代藝術大師,丁紹光是其中唯一的亞洲藝術家。1998年他第四次受邀創作《美麗的夢》以紀念聯合國人權宣言發表五十周年。由聯合國世界聯合會向全球發行限量絲網版畫,聯合國郵政總局發行首日封。

2001年再次受聯合國少年兒童基金會委任創作《童年》,並向全球發行限量絲網版畫為聯合國少年兒童基金會義賣。

丁紹光現任中外十餘所大學名譽和客座教授,國際中國美術家協會會長,美國世界美術家聯盟首任主席。各國政府和社會團體頒發給丁紹光幾十個獎狀,包括榮譽市民,金鑰匙,命名丁紹光日等。

1996年,經中國文化部批准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丁紹光獎全國美術大展》。中國、美國、日本、法國、新加坡、台灣、香港分別出版丁紹光畫集。1995年日本NHK出版社出版的《丁紹光作品集》獲世界文化交流金獎。

4. 范曾

1955年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1957年轉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半年後轉入中國畫系,1962年畢業,分配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工作,隨沈從文編繪中國歷代服飾資料,並臨摹優秀繪畫作品多件。1978年調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教。

1984年調天津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任系主任。曾捐款400多萬元人民幣建設該系。 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擅長中國人物畫,兼長詩文、書法。

《靈道歌嘯圖》等藏於日本岡山范曾美術館,《八仙圖》等藏於中國美術館,《秋聲賦》等藏於美國伯明翰博物館。出版有《魯迅小說插圖集》、《范曾書畫集》、《范曾畫集》、《范曾吟草》、《范曾書畫集》、《范曾懷抱》、《范曾自述》等。

1979年他首訪日本,被日本譽為「近代中國十大畫家之一」。1982年獲日中文化交流功勞紀念杯,1986年獲日中藝術交流特別貢獻金獎。

5. 歐豪年

歐豪年 出生於廣東茂名,一九七0年定居台灣。當今台灣畫壇第一人。歐豪年十七歲師從嶺南畫派巨擘趙少昂,力學精研,卓然自成大家,其繪畫題材兼善畫花鳥、山水、人物、畜獸,對書法與詩文亦多有研究,藝術成就多元而豐富。

二十歲左右即參加東南亞巡迴展,往後數十年不斷應邀在海外各地展出,備受國際藝壇之肯定與推崇,並於一九九三年榮膺法國國家美術學會巴黎大宮博物館雙年展特獎。

6. 黃永玉

黃永玉,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鳳凰縣城沱江鎮。土家族人。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土家族人,受過小學和不完整初級中學教育。因家境貧苦,12歲就外出謀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區小瓷作坊做童工,後來輾轉到上海、台灣和香港。

14歲開始發表作品,以後一段時間主攻版畫,其獨具風格的版畫作品飲譽國內外。十六歲開始以繪聲繪色畫畫及木刻謀生。曾任瓷場小工、小學教員、中學教員、家眾教育館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報社編輯、電影編劇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黃永玉1952年偕同夫人張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術學院工作。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1956年就出版過《黃永玉木刻集》,

② 中國現代牡丹畫家排名

在當代國畫名家中,易從網簽約畫家石開、王一容、劉海青等人,絕對算得上一時名角,在當代國畫界有著很高的地位,比如石開,被評為當代十大影響中國畫家之一;王一容,官方承認的當代工筆重彩傳人;劉海青,國畫名家張大千再傳弟子等等,這些名家都繼承了名家大師的高超技藝,因此,其牡丹國畫作品深受當代人的喜愛,也被國內外人士廣為收藏,是難得一見的佳品,未來的升值潛力極為可觀。

③ 中國的畫家誰最有名

中國有名的畫家實在很多,這里我就舉幾個常聽說的吧:
近代的有:
擅長畫馬的徐悲鴻;
擅長山水的齊白石;
並稱「南張北齊」的兩位:齊白石、張大千;
。。。。。。。
古代的有:
「江南四大才子」中的祝知山和唐伯虎乃是書畫界的一代宗師;
還有清朝的擅長畫竹的鄭板橋;
「八大山人」;
。。。。。。
在下才疏學淺,孤陋寡聞,班門弄斧了,同時也作為拋磚引玉吧!請兄台得知當代的一些大畫家後賜教,謝謝!

④ 誰能提供關於畫家聯系方式的網站

中國畫家網上有很多 ,看看吧
http://www.huajia.cc

⑤ 中國畫家.

黃賓虹:(1865-1955)
現代傑出畫家。名質,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號賓虹、別署予向、虹叟、黃山山中人等。祖籍安徽歙縣,出生於浙江金華。幼喜繪畫,課余之暇,兼習篆刻。六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曾從鄭 ,陳崇光等學花鳥。後居上海三十年,前二十年,主要在報社、書局任職,從事新聞與美術編輯工作;後轉做教育工作,先後任上海各藝術學校的教授。又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術學院任教。任中國美術家協會華東分會副主席。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 殘,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洗耳恭聽練凝重,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七十歲後,後畫作品,興會淋漓、渾厚華滋;喜以積墨、潑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層層深厚,氣勢磅礴。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顯著的特色。他的書法「鍾鼎」的功力較深。其著作有:《黃山畫家源流考》、《虹廬畫談》、《古畫微》、《畫學編》、《金石書畫編》、《畫法要旨》等,與鄧實合輯《美術叢書》並有輯本《黃賓虹畫語錄》。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a13727813218&_dir=%2F15249155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xo123&_dir=%2F12535308

徐悲鴻,1895--1953
江蘇宜興屺亭橋人,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第一任中央美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徐悲鴻的一生,以他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傑出的藝術成就和對中國美術事業的卓越貢獻,深為世人敬仰。
宜興徐悲鴻紀念館,座落在宜興亦園內,1988年10月26日開館,著名書畫家吳作人題寫館名。館內常年陳列徐悲鴻生平介紹及其書畫作品,並陳列有徐悲鴻的學生及當代著名書畫家吳作人、李可染、黃胄、沙孟海、費新我等書畫作品。開館以來,已接待觀眾十餘萬人次,黨和國家領導人李瑞環、喬石、宋平,書畫界名人錢紹武、廖靜文、尹瘦石等,以及許多海外朋友,都曾光臨本館。現被命名為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宜興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
宜興是徐悲鴻的故鄉,宜興人民為家鄉哺育出這樣卓越的藝術大師而感到光榮、自豪。徐悲鴻的光輝業績永載史冊,並將永遠激勵家鄉人民奮發向上,開拓前進。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ongbc520&_dir=%2F16557131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a13727813218&_dir=%2F11920066

齊白石(1864--1957)
我國二十世紀著名畫家和書法篆刻家。湖南湘潭人, 原名純芝,字渭清,蘭亭,後改名璜,字萍生,小名阿芝,號白
石、白石翁、老白、又號寄萍、老萍、借山翁、杏子塢老民、齊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別號借山館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
齊白石家境貧困,世代務農,僅在12歲前隨外祖父讀過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種田,什麼活都干,12歲學木匠,15歲學雕花木工,掙錢
養家。那時雕花,差不多千篇一律,他突破陳規,"造出許多新的花樣"。人稱 "芝木匠",1882年他給一家雕花,在主顧家"無意間見到一部乾
隆年間刻的《芥子園畫譜》,五彩套印",非常高興,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畫了半年。 1888年,齊白石27歲時開始繪畫生涯,先後從蕭鄉陔
、文少可、胡沁園、譚溥等人學畫,從陳作堝讀書,從王湘綺攻讀詩文,任龍山詩社社長。1902年起,出遊陝西、北京、江西、廣東、廣西。
七年間"五齣五歸",得見名山大川,畫風由工轉寫,書法由何紹基體轉學魏碑,篆刻由丁、黃一路改學趙之謙體。1917年二進北京,結識陳
師曾、姚茫父等,次年返湖南。1919年定居北京,從陳師曾勸,始行變法。1926年應林風眠聘於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任教。1936年游四川。
1937年自加兩歲。60歲後定居北京,以篆刻賣畫為生。這時期他與梅蘭芳相識,第一次碰面時,齊白石為梅蘭芳畫草蟲,梅蘭芳則為齊白
石唱一段貴妃醉酒。抗日戰爭期間,北平淪陷,表示"畫不賣與官家"。1946年重操賣畫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舉辦個展,並應徐悲鴻聘
,任北平藝專名譽教授。1949年當選中國文聯委員、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委員。1952年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曾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
稱號。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1957年,擔任北京中國
畫院名譽院長,同年9月16日謝世。卒年95歲。
齊白石是在各方面造詣都很高的現代繪畫大師,他跨越了兩個世紀,活到將近百歲。繼清末民初海派畫家之後,他把傳統中國畫推到了一個
新的高峰。他的人品、繪畫、詩句、書法、篆刻,無不出類拔翠。他的風格對現代乃至當代中國畫創作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 1963年被世界
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同年於中國美術館舉辦《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誕生100周年紀念展覽會》。1983年底至1984年1月於
中國美術館舉辦《紀念齊白石誕辰120周年作品展覽》。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齊白石作品選集》、《齊白石作品集》、《齊白石
山水畫選》等問世。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tianhao012&_dir=%2F15698242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aozheng01&_dir=%2F15403079

劉海粟(1896—1994)
是傑出的美術家、教育家、美術史家、畫家。江蘇省武進縣青雲坊村人。劉海粟6歲讀私塾、酷愛書畫。14歲到上海,入畫家周湘主持的背景畫傳習所學西洋畫。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創辦現代中國第一所美術學校--上海國畫美術院(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前身),任校長,招收了徐悲鴻、王濟遠等高材生,並沖破封建勢力,首創男女同校,增加用人體模特和旅行寫生。1918年到北京大學講學,並第一次舉行個人畫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稱贊。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繪畫及美術教育,並出席日本帝國美術院第一次美展開幕式,回國後創辦天馬會。1920年10月代表中國新藝術界,赴日本參加帝國美術院開幕大典,和日本畫家藤島武二、滿國古四郎、橋本關雲等交遊論藝,其油畫作品備受日本畫壇重視和推崇,被稱為"東方藝壇的獅"。
回國後,充實了美術院的課程和設備,成為當時國內美術最高學府,並著有《米勒傳》、《塞尚傳》,介紹西洋藝術,頗有影響。
1927年受軍閥孫傳芳迫害通輯,逃亡日本。朝日新聞社曾為他在東京舉行畫展。1938年春回上海,應上海中華書局之邀,寫成八十萬言的巨著《海粟叢書》六卷,分《西畫苑》、《國畫苑》、《海粟國畫、海粟油畫》三部分,畫論精闢,廣為流傳。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ciesfqhd&_dir=%2F3783633

張大千(1899~1983)
中國現代中國畫家。名權,後改作爰,號大千,小名季爰。1899年5月10 日生於四川省內江縣。先世廣東省番禺縣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遷蜀,卜居內江。父張懷忠,早年從事教育,後從政,再改鹽業。母曾氏友貞,善繪事,姊名瓊枝,亦善畫。兄弟10人,二兄張澤,別號虎痴,以畫虎名於世。
張大千排行第八,7歲啟蒙課讀,9歲習畫,12歲能畫山水、花鳥和人物,見者呼為神童。13歲就讀於新式學堂,至19歲與仲兄張澤留學日本京都,學習繪畫與染織。1919年,返上海,拜曾熙為師,因未婚妻謝舜華去世,痛而在松江禪定寺出家,法號大千。3月後還俗,奉命歸川,與曾慶蓉結婚。婚後重返上海,從師於李瑞清,曾、李二師以清末遺老提倡書法、繪畫,對他影響頗深。曾熙始為他取名曰「猨」(亦寫作蝯),省作爰。張大千在上海結識吳昌碩、黃賓虹、王震、馮超然、吳觀岱、吳待秋、吳湖帆、鄭午昌等。1924年,在上海首次舉行個人畫展。1929年籌辦全國美展,任幹事會員。1931年,與兄張澤一同作為唐宋元明中國畫展代表赴日本。次年,全家移居蘇州,住網師園。其時,張大千潛心於歷代名家傑作,尤沉酣於石濤,凡能得見,靡不心摹手追。1933年,應南京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藝術系主任徐悲鴻之邀,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轉年即辭職,專事創作。1936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張大千畫集》,徐悲鴻作序,推譽「五百年來一大千」。1938年,經上海、香港返蜀,居青城山上清宮,臨摹宋元名跡。1940年,赴敦煌莫高窟臨摹歷代壁畫,前後共計2年零7個月,共臨摹276幅,並為莫高窟重新編號。1943年,出版《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敦煌之行,轟動了文化界,促進了藝術家、史學家對發掘敦煌寶藏的興趣。抗戰勝利後,張大千的作品先後在巴黎、倫敦、日內瓦和國內各地展出,聲名大震。1949年,暫居香港,游台灣,次年應印度美術會之邀赴新德里舉行畫展,並留居印度大吉嶺年余,其間曾去阿旃陀石窟臨摹壁畫,以之與敦煌莫高窟壁畫作比較研究。在印期間所繪作品多精細工筆,且有《大吉嶺詩稿》1卷。1951年返港,翌年遷居阿根廷;1953年,再移居巴西,在聖保羅購地150畝,建中國式庄園——八德園,留居17年。1955年,所藏畫以《大風堂名跡》4冊在日本東京出版。1956年,首次歐洲之行,赴法國與畢加索會見。1957年,以寫意畫《秋海棠》被紐約國際藝術學會選為世界大畫家,並榮獲金獎。此後,又相繼在法國、比利時、希臘、西班牙、瑞士、新加坡、泰國、德國、英國、巴西、美國及香港等辦畫展。1969年,遷居美國舊金山,修園名曰環篳庵。居美10年,是張大千創作的鼎盛期。1972年,在舊金山舉辦四十年回顧展。1973年,捐贈作品108幅給台北歷史博物館。1974年,獲美國加州太平洋大學名譽人文博士學位。1978年,移居台北,於台北外雙溪築摩耶精舍。晚年思鄉而不得歸,於1983年4月2日因心臟病逝世。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aivolvo&_dir=%2F16267135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weekend006&_dir=%2F14142272

潘天壽(1897--1971年)
早年署阿壽、懶道人、心阿蘭若住持,晚年多署東越頤者、頤翁、雷婆頭峰壽者等別號。浙江寧海人,自幼讀私塾,始臨《芥子圖畫譜》。19歲考入浙江第一師范,受教於李叔同、經亨頤、夏丐尊等。1923年到上海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新華藝術專科學校任教中國畫和中國繪畫史,認識吳昌碩,1928年定居杭州,任國立西湖藝術專科學校教授。次年,同林風眠等赴日本考察美術教育。1944年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建國後,歷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浙江分會主席等職。其著述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聽天閣詩存》、《潘天壽談藝錄》等。
潘天壽擅長寫意花鳥、山水,偶作人物,兼工書法、詩詞、篆刻,晚年常作指墨畫。尤善畫鷹、八哥、松、梅、竹、荷、蔬果、山石、野花等題材。作品清新蒼秀,筆墨色彩縱橫交錯,氣勢磅礴,妙趣橫生,具有鮮明的獨特風格。
潘天壽成就高作品存世量少,頗受海內外藏家追捧。他的巨幅精品《春塘水暖》在1997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從260萬元起拍,經各路買家激烈競價,最後660萬元人民幣一槌定音,創下潘天壽作品最高價。現在潘天壽作品每平方尺在3萬元,精品代表作往往數十萬。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ongbc520&_dir=%2F16556886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a13727813218&_dir=%2F15345128

陸嚴少,筆名:宛若,生卒年:1909---1993
上海嘉定人。19歲時從馮超然學畫,專習山水。48歲時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80年起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為教授。長於國畫山水,取法自然,尤精用筆。出版有《陸嚴少畫集》等數十部畫集。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浙江中國畫院院長。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ciesfqhd&_dir=%2F3783723

⑥ 中國書畫家影像網是專門為書畫家服務的網站嗎

你好,書畫家影像網是目前國內最具創新精神的專業門戶網站,網路推廣、專題策劃、行業資訊、電子商務、互動論壇等功能版塊為一體,全方位、多視角、深維度地關注報道行業動態。 中國書畫家影像網可以為業內名家、相關行業機構提供定製化的線上線下綜合營銷方案。

⑦ 哪裡有當代書畫家的聯系方式的網站呢

我有,先給我加分我再告訴你,信不信由你

⑧ 你知道中國當代有哪些畫家嗎

何家英老師乃中國工筆人物畫的頂級畫家!欣賞他的作品,是如沐春風,如照冬日,如飲清泉般的享受!不怕不識貨,只要貨比貨。何老師的工筆人物畫己登上當代中國畫的高峰!

⑨ 中國有哪些畫家

陳培榮 中國水彩協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