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趙本山坦言:沒有他就沒有我今天,他是誰
他就是趙本山的師傅,確實如果沒有趙本山的師傅將趙本山帶出來的話,他根本就不會獲得如今的成就。
『貳』 是乾爹改變的趙本山的命運,趙本山的「乾爹」究竟是誰
趙本山的乾爹叫做李忠堂,他曾經擔任過鐵嶺市群眾藝術館館長。我覺得趙本山有現在小品之王的稱號也是因為他的這個乾爹的知遇之恩。我覺得他的乾爹對他來說更像是一個伯樂,趙本山現在的成就和地位和他的這位乾爹是分不開的。但當然了,最主要還是趙本山他自己有這方面的天賦,以及他後來的努力。
現在趙本山他是慢慢的退出了小品的舞台,往日的春晚小品王慢慢的淡出人們的視野。我覺得這對火了將近30年的他來說是一個挺好的休息的機會的,畢竟他積累的財富和成就已經很多很多,足夠他日後安享晚年了,當然他功成名就過後也是十分的孝順他的乾爹李忠堂的。
『叄』 連小沈陽,宋小寶斗都害怕的人,卻是趙本山背後的大靠山,你知道是誰嗎
趙本山背後的大靠山就是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李忠堂!趙本山的成功離不開李忠堂對他的挖掘與培養,與其說小沈陽、宋小寶害怕李忠堂,不如說是李忠堂的威望與地位讓人敬佩。
與其說李忠堂是趙本山的靠山,不如說趙本山的本領和優秀讓李忠堂沒有看錯他。而對於小沈陽,宋小寶害怕這一說法也不太恰當,李忠堂是行內的長輩,值得同事學習和尊重。
『肆』 李忠堂的個人經歷
李忠堂從事群眾文化工作四十三年,曲藝戲劇創作近三十五年,1987年鐵嶺市市政府授予他創作嘉獎,他創作的拉場戲《摔香爐》,獲沈陽市文聯和市群眾藝術館慶祝建國十周年徵文二等獎;1982年創作的拉場戲《摔三弦》(與崔凱合作),在遼寧省農村小戲調演中一舉奪魁榮獲省政府創作年獎,以後改成戲曲電視劇。
在全國第一屆戲曲電視劇大賽中獲「鷹像」三等獎。他創作的戲曲電視劇《摔葫蘆》,1989年由遼寧省電視台錄製成電視戲曲片,在國慶節向全省人民播放,並在全國部分省、市電視台交流。在遼北稱他為「三摔」作家。1984年他創作的拉場戲《雙送鴨》,鐵嶺縣劇團下鄉演出近百場,1986年改為戲曲電視劇,省電視台錄制後,參加全國第二屆電視戲曲大賽,獲優秀單本劇獎。創作的拉場戲《雙叩門》(與人合作)獲1985年省政府創作年獎,以後改為戲曲電視由省電視台錄製成戲曲片,1988年獲全國第三屆戲曲電視劇比賽二等獎第一名(一等獎空缺)。創作的小品辦班《與張惠中合作》和拉場戲《送 郎》均獲文化部優秀作品獎。
『伍』 李忠堂的慧眼識珠
李忠堂不僅是戲曲作家,又是一個好園丁。慧眼識珠,發現著名笑星趙本山,為本山恩師。曲藝作家崔凱、獲世界電視劇獎的《大年初一》導演張惠中,小品《相親》於1989年發表在省群眾文化刊物上,《論文化站應從公社院里搬遷到鄰街處》發表在中國農民報上並加編者按;《論文化站活動地域性》1990年獲省群眾文化學會優秀論文獎。是遼寧省《群眾文化事職務評聘業務學習500題》一書的編委。
『陸』 1896年,73歲的李鴻章訪問德國後,為何會仰天長嘆
個人認為,1896年,73歲的李鴻章訪問德國後,仰天長嘆是因為感嘆德國軍隊的強大,而自己的國家一盤散沙,戰鬥力低,弱國無外交。
在德國,李鴻章的熱情接待已經到了非常認真細致的程度:德國人通過各種渠道提前了解了李鴻章的各種喜好,甚至連他喜歡抽煙的雪茄品牌和他玩鳥的愛好都清楚地了解了。然後一個接一個地安排。李鴻章的住所也被安排到柏林最豪華的凱撒酒店,為他提供了服裝、食物、住房和交通工具。歐洲工業強國宴請清代李忠堂,真是“面子”。
然而,在相關史料中,盡享禮遇的李鴻章心情卻並非如所料,甚至有“仰天嘆息”的描述。為什麼?讓我們從他突然“失態”開始
更重要的是,李鴻章更重要的外交任務是與德國達成一系列合作:此時,清朝剛剛被日本打得落花流水,又得到了德國“干涉並重返遼寧”的支持,發展與德國的關系迫在眉睫。在李鴻章看來,與英法列強相比,德國是好夥伴。他們到了談判桌前,德國不僅拒絕了李鴻章提出的調整關稅的正當要求,還提出了在中國沿海“建設海軍基地”的不合理條件,給了李鴻章一盆冷水。
即使李鴻章沒有嘆息,有多少後人看到過,也會有人感嘆:那一代中國人積貧積弱的時代,那一代中國人自強不息的探索,沒有外交的弱國的憤慨,都在李鴻章“走出去”的掌聲背後投下了濃濃的陰影。
『柒』 李忠堂的主要作品
創作的秧歌戲《妞妞拗中》獲2001年文化部群星獎銀獎。創作的二人轉作品主要有《夫妻回門》、《雙賣畫》、(與人合作)、《解疙瘩》、《豬與肥》、《愛香 山》、《小倆口觀燈》、《鬧春曲》、《接婆婆》、《瞧閨女》、《關東謠》、《特殊約會》、《奪標》、《關東謠》及小品《禮尚往來》、《歸隊》、《釣魚》、《求情》、《盲人診所》、《巧獻花》等分別在全國、省、市匯演中獲獎。1989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李忠堂電視戲曲選萃》。
『捌』 趙本山的神秘靠山背景太牛,怪不得趙本山一直這么火, 他究竟是誰
提起趙本山這三個字,想必我們都是十分熟悉的吧,他是喜劇界千載一時的人才,作為我國的「小品王「,他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經典作品,更是連續多年取得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一等獎。盡管現在他現已告別了舞台,觀眾們依然十分眷戀趙本山的小品,而趙本山能夠繼續幾十年的時間一直這么火,這與他背面神秘的靠山有著極大的聯絡。
李忠堂在趙本山的人生道路上扮演了多大的人物,當然,趙本山的成功也離不開李忠堂的協助,更離不開趙本山自己的真才實學。他的成功都是靠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他是一個真摯追求藝術的喜劇演員,這樣一位優異的藝術家值得我們追捧和喜愛,他的效果更是實至名歸。
『玖』 趙本山演的摔三弦是什麼意思
摔三弦是拉長戲的一種,就跟現在的戲曲差不多,《摔三弦》是由李忠堂執導,趙本山等人主演的一部拉場戲。影片故事發生在遼北某山村,講述了迷信命運的劉大娘的故事。之前趙本山曾經在舞台上先演的小品。也是這個題材。
『拾』 李忠堂的在朝廷做官嗎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
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後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