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國百強縣分別是哪些
新進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8個;中部崛起16個;全國十強縣中江蘇省佔7席26日在長沙縣召開的2009全國縣域經濟科學發展交流年會上,發布了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科學發展評價報告,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名單新鮮出爐。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劉福剛指出,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已成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生力軍。全國百強縣格局悄然改變在全國百強縣中,江蘇、浙江、山東三省占的比例最大。江蘇縣域經濟規模大,百強縣大而強,全國十強縣中佔有7席。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排序變化比較大,全國百強縣格局悄然改變。老牌百強縣出現分化,一部分已經成為中心城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部分發展相對較慢,退出了百強縣行列。廣東省百強縣數目歷史上曾達到15個之多,後來有6個改成市轄區,有7個退出百強縣。在新興百強縣中,江蘇省百強縣由蘇南向蘇北「北上」;山東省百強縣由膠東半島向魯中「西進」;中西部地區具有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的強縣迅速崛起,現在中部地區已經崛起16個全國百強縣,西部地區已大開發出6個全國百強縣;全國百強縣的格局正在改變。1.江蘇江陰市 2 江蘇崑山市 3 江蘇張家港市 4 江蘇常熟市 5 福建晉江市 6 江蘇吳江市 7 浙江慈溪市 8 浙江紹興縣 9 江蘇宜興市 10山東榮成市 11浙江餘姚市 12浙江義烏市 13江蘇太倉市 14浙江諸暨市 15浙江溫嶺市 16山東文登市 17福建福清市 18浙江樂清市 19廣東增城市 20浙江瑞安市
21浙江海寧市 22山東鄒城市 23山東龍口市 24浙江桐鄉市 25山東膠南市26江蘇丹陽市27山東即墨市 28浙江富陽市 29山東壽光市 30山東膠州市31山東滕州市 32福建南安市 33山東章丘市 34山東平度市 35福建惠安縣
36江蘇海門市 37遼寧海城市 38山東萊州市 39江蘇通州市 40山東新泰市
41新疆庫爾勒市42浙江上虞市 43河北遷安市44四川雙流縣 45河南鞏義市46遼寧瓦房店市 47浙江平湖市48福建石獅市 49山東兗州市 50山東諸城市 51江蘇泰興市 52江蘇啟東市 53湖南長沙縣 54江蘇溧陽市 55河北遵化市 56江蘇江都市 57山東招遠市 58上海崇明縣 59浙江東陽市 60浙江臨海市
61福建長樂市 62山東鄒平縣 63山東肥城市 64浙江嘉善縣65浙江長興縣66江蘇東台市67浙江海鹽縣68福建龍海市69遼寧普蘭店市70山東乳山市71遼寧庄河市72浙江寧海縣73河南偃師市74浙江永康市 R74T2005 75浙江玉環縣76北京密雲縣77江蘇金壇市 78山東蓬萊市79浙江象山縣 80浙江臨安市 81山西河津市 82河北武安市83浙江德清縣 84山東萊西市 85遼寧大石橋市 86江蘇靖江市 87江蘇如東縣 88廣東高要市 R88T2005 相對穩定 C級 89內蒙古准格爾旗 R89T2005 非常穩定 X級 90浙江嵊州市
91浙江奉化市 92廣東開平市 93江蘇儀征市 94江蘇銅山縣 95山東桓台縣 R95T2005 不穩定 F級96江蘇海安縣 R96T2005 不穩定 F級97浙江蒼南縣 R97T2005 不穩定 C級98江蘇大豐市 R91T2005 不穩定 F級99山東曲阜市 R91T2005 極不穩定 F級100福建安溪縣 R91T2005 不穩定 F級101江西廣豐縣 102山西渾源縣103福建浦城縣104江西玉山縣105江西星子縣 106 江西上饒縣
⑵ 最新的全國百強縣市排行榜
2010年全國百強縣名單 1.江蘇江陰市 R1T2005 相對穩定 A級
2 江蘇崑山市 R2T2005 相對穩定 A級
3 江蘇張家港市 R3T2005 相對穩定 A級
4 江蘇常熟市 R4T2005 相對穩定 A級
5 福建晉江市 R5T2005 相對穩定 A級
6 江蘇吳江市 R6T2005 相對穩定 A級
7 浙江慈溪市 R7T2005 相對穩定 A級
8 浙江紹興縣 R8T2005 相對穩定 A級
9 江蘇宜興市 R9T2005 相對穩定 A級
10山東榮成市 R10T2005 相對穩定 A級
11浙江餘姚市 R11T2005 相對穩定 A級
12浙江義烏市 R12T2005 相對穩定 A級
13江蘇太倉市 R13T2005 相對穩定 A級
14浙江諸暨市 R14T2005 相對穩定 A級
15浙江溫嶺市 R15T2005 相對穩定 A級
16山東文登市 R16T2005 相對穩定 A級
17福建福清市 R17T2005 相對穩定 A級
18浙江樂清市 R18T2005 相對穩定 A級
19廣東增城市 R19T2005 相對穩定 A級
20浙江瑞安市 R20T2005 相對穩定 A級
21浙江海寧市 R21T2005 相對穩定 A級
22山東鄒城市 R22T2005 相對穩定 A級
23山東龍口市 R23T2005 相對穩定 A級
24浙江桐鄉市 R24T2005 相對穩定 A級
25山東膠南市 R25T2005 相對穩定 A級
26江蘇丹陽市 R26T2005 相對穩定 A級
27山東即墨市 R27T2005 相對穩定 A級
28浙江富陽市 R28T2005 相對穩定 A級
29山東壽光市 R29T2005 相對穩定 A級
30山東膠州市 R30T2005 相對穩定 A級
31山東滕州市 R31T2005 相對穩定 A級
32福建南安市 R32T2005 相對穩定 A級
33山東章丘市 R33T2005 相對穩定 A級
34山東平度市 R34T2005 相對穩定 A級
35福建惠安縣 R35T2005 相對穩定 A級
36江蘇海門市 R36T2005 相對穩定 A級
37遼寧海城市 R37T2005 相對穩定 A級
38山東萊州市 R38T2005 相對穩定 A級
39江蘇通州市 R39T2005 相對穩定 A級
40山東新泰市 R40T2005 相對穩定 A級
41新疆庫爾勒市 R41T2005 相對穩定 A級
42浙江上虞市 R42T2005 相對穩定 A級
43河北遷安市 R43T2005 相對穩定 A級
44四川雙流縣 R44T2005 相對穩定 A級
45河南鞏義市 R45T2005 相對穩定 A級
46遼寧瓦房店市 R46T2005 相對穩定 A級
47浙江平湖市 R47T2005 相對穩定 A級
48福建石獅市 R48T2005 相對穩定 A級
49山東兗州市 R49T2005 相對穩定 A級
50山東諸城市 R50T2005 相對穩定 A級
51江蘇泰興市 R51T2005 相對穩定 A級
52江蘇啟東市 R52T2005 相對穩定 A級
53湖南長沙縣 R53T2005 相對穩定 A級
54江蘇溧陽市 R54T2005 相對穩定 A級
55河北遵化市 R55T2005 相對穩定 A級
56江蘇江都市 R56T2005 相對穩定 A級
57山東招遠市 R57T2005 相對穩定 A級
58上海崇明縣 R58T2005 相對穩定 A級
59浙江東陽市 R59T2005 相對穩定 A級
60浙江臨海市 R60T2005 相對穩定 A級
61福建長樂市 R61T2005 相對穩定 A級
62山東鄒平縣 R62T2005 相對穩定 A級
63山東肥城市 R63T2005 相對穩定 A級
64浙江嘉善縣 R64T2005 相對穩定 A級
65浙江長興縣 R65T2005 相對穩定 A級
66江蘇東台市 R66T2005 相對穩定 A級
67浙江海鹽縣 R67T2005 相對穩定 A級
68福建龍海市 R68T2005 相對穩定 A級
69遼寧普蘭店市 R69T2005 相對穩定 A級
70山東乳山市 R70T2005 相對穩定 A級
71遼寧庄河市 R71T2005 相對穩定 A級
72浙江寧海縣 R72T2005 相對穩定 A級
73河南偃師市 R73T2005 相對穩定 A級
74浙江永康市 R74T2005 相對穩定 A級
75浙江玉環縣 R75T2005 相對穩定 A級
76北京密雲縣 R76T2005 相對穩定 A級
77江蘇金壇市 R77T2005 相對穩定 A級
78山東蓬萊市 R78T2005 相對穩定 A級
79浙江象山縣 R79T2005 相對穩定 A級
80浙江臨安市 R80T2005 相對穩定 A級
81山西河津市 R81T2005 相對穩定 A級
82河北武安市 R82T2005 相對穩定 A級
83浙江德清縣 R83T2005 相對穩定 A級
84山東萊西市 R84T2005 相對穩定 A級
85遼寧大石橋市 R85T2005 相對穩定 A級
86江蘇靖江市 R86T2005 相對穩定 A級
87江蘇如東縣 R87T2005 相對穩定 A級
88廣東高要市 R88T2005 相對穩定 A級
89內蒙古准格爾旗 R89T2005 相對穩定 A級
90浙江嵊州市 R90T2005 相對穩定 A級
91浙江奉化市 R91T2005 相對穩定 A級
92廣東開平市 R92T2005 相對穩定 A級
93江蘇儀征市 R93T2005 相對穩定 A級
94江蘇銅山縣 R94T2005 相對穩定 A級
95山東桓台縣 R95T2005 相對穩定 A級
96江蘇海安縣 R96T2005 相對穩定 A級
97浙江蒼南縣 R97T2005 相對穩定 A級
98江蘇大豐市 R98T2005 相對穩定 A級
99山東曲阜市 R99T2005 相對穩定 A級
100福建安溪縣 R100T2005 相對穩定 A級
2010年全國縣域經濟科學發展交流年會上,全國縣域經濟研究專門機構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編制發布了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科學發展評價報告,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也隨之正式揭曉。據了解,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科學發展評價報告由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歷時一年跟蹤研究編制,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也在此基礎上完成。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分布
根據報告,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分布在18個省(市、區)。具體分布如下:江蘇省27個,浙江省26個,山東省26個,福建省8個,河南省8個,河北省5個,遼寧省5個,湖南省4個,廣東省2個,山西省2個,內蒙古自治區2個,江西省2個,陝西省2個,吉林省1個,黑龍江省1個,上海市1個,四川省1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個。
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的平均規模是:人口82.95萬人,地區生產總值367.26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9.89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4908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179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約847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0.75%、16.63%(當年價比,下同)、19.10%、16.52%、13.29%、11.59%。
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變化特徵 根據報告,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排序變化比較大。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可以分老牌百強縣和新興百強縣。老牌百強縣出現分化,一部分已經成為中心城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部分發展相對較慢,退出百強縣的行列。廣東省百強縣數目歷史上曾達到15個之多,後來有6個改成市轄區,有7個退出百強縣。根據報告,新進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的有8個:河南永城市、湖南望城市、吉林延吉市、江蘇句容市、江蘇邳州市、江西貴溪市、山東博興縣、陝西靖邊縣。
新興百強縣具有以下特點:江蘇省百強縣由蘇南向蘇北「北上」;山東省百強縣由膠東半島向魯中「西進」;中西部地區具有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的強縣迅速崛起,現在中部地區已經崛起出16個全國百強縣,西部地區已大開發出6個全國百強縣;全國百強縣的格局正在改變。江蘇、浙江、山東三省百強縣對比在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中,江蘇、浙江、山東三省占的比例最大,各有特點。江蘇縣域經濟規模大,百強縣大而強,全國十強縣中佔有7席,特點是「集體經濟+規模經營+資本市場」,區域統籌條件比較突出;浙江縣域經濟人口規模小,百強縣相對富裕程度高、差別小,特點是「民營經濟+產業集群+專業市場」,城鄉統籌條件比較突出;山東縣域經濟單位眾多,差異性大,百強縣突出性不足,特點是「政府主導+經濟協作+多種模式」,區域經濟協作比較突出。三省相比,山東省百強縣的居民收入水平最低,百強縣的相對富裕程度較弱,在發揮市場機制在縣域經濟的作用方面還有很大潛力。在第九屆評價中,江蘇省百強縣數量最多,百強縣排序提升明顯,20升7平;山東省百強縣16升6平4降;浙江省百強縣13升5平8降。
⑶ 中國百強縣排名
南海Ⅰ號現存放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里的「水晶宮」,可以參觀。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位於廣東陽江市海陵島試驗開發區的「十里銀灘」上。該建築不僅在全國,乃至在世界上都堪稱標志性建築。主要由「一館兩中心」(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海上絲綢之路學研究中心和研發中心)構成,設有陳列館、水晶宮、藏品倉庫等設施。
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起點主要是泉州、廣州,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在陸上絲綢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絲綢之路。它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動脈。自漢朝開始,中國與馬來半島就已有接觸,尤其是唐代之後,來往更加密切,作為往來的途徑,最方便的當然是航海,而中西貿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這就是我們稱為的海上絲綢之路。海上通道在隋唐時運送的主要大宗貨物是絲綢,所以大家都把這條連接東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絲綢之路。到了宋元時期,瓷器的出口漸漸成為主要貨物,因此,人們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時,還由於輸入的商品歷來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稱作「海上香料之路」。
更多的:http://ke..com/view/23000.htm http://ke..com/view/332122.htm
⑷ 中國百強縣
中國百強縣
編輯
中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簡稱中國百強縣(市),是為了客觀衡量中國縣域社會經濟綜合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狀況,國家統計局連續多年根據全國2000多個縣域的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從發展水平,發展活力,發展潛力三個方面對縣域的社會經濟綜合發展進行測算,這就是每年一屆的全國百強縣評比。2007年以後,在國家統計局的「百強縣」評比取消後,中郡所的「百強縣」名單「取而代之」,不具資質,每次公布都引起輿論的極大關注,與原先官方評比極易混淆。[1]
中國百強縣或「中國百強縣(市)」,是對現行中國縣級行政區域以縣份、縣級市與旗為主。包括部分市轄區的綜合評價。早期曾有多家機構組織過評價,但影響最大的分別是中國國家統計局組織的評估,國家僅2004年、2005年組織過二次評估,其後終止。
中國百強縣數量佔全國縣域經濟單位總數的5.57%,其地區生產總值總量佔全國縣域經濟的26.60%,其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佔全國縣域經濟的33.17%,即中國百強縣數量不足中國縣(市)總數的十八分之一,創造的地區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卻分別佔全國縣(市)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⑸ 中國百強縣(市)有哪些
崑山市
順德區
張家港市
江陰市
南海區
常熟市
蕭山區
武進區
太倉市
吳江市
紹興縣
鄞州區
義烏市
榮成市
餘杭區
龍口市
宜興市
諸暨市
東勝區
嘉善縣
遷安市
德清縣
蓬萊市
丹陽市
鞏義市
乳山市
長興縣
海城市
金壇市
豐南區
諸城市
萊州市
靖江市
任丘市
河津市
六合區
遵化市
溫江區
海門市
武安市
桐廬縣
廣饒縣
肥城市
三河市
通州市
寧海縣
遷西縣
嵊州市
高淳縣
新鄭市
雙城市
信宜市
邱
縣
懷遠縣
⑹ 中國百強縣市有哪些
2013年全國百強縣排名名單
1.江蘇江陰市 R1T20xx 相對穩定 A級
2 江蘇崑山市 R2T20xx 相對穩定 A級
3 江蘇張家港市 R3T20xx 相對穩定 A級
4 江蘇常熟市 R4T20xx 相對穩定 A級
5 福建晉江市 R5T20xx 相對穩定 A級
6 江蘇吳江市 R6T20xx 相對穩定 A級
7 浙江慈溪市 R7T20xx 相對穩定 A級
8 浙江紹興縣 R8T20xx 相對穩定 A級
9 江蘇宜興市 R9T20xx 相對穩定 A級
10山東榮成市 R10T20xx 相對穩定 A級
11浙江餘姚市 R11T20xx 相對穩定 A級
12浙江義烏市 R12T20xx 相對穩定 A級
13江蘇太倉市 R13T20xx 相對穩定 A級
14浙江諸暨市 R14T20xx 相對穩定 A級
15浙江溫嶺市 R15T20xx 相對穩定 A級
16山東文登市 R16T20xx 相對穩定 A級
17福建福清市 R17T20xx 相對穩定 A級
18浙江樂清市 R18T20xx 相對穩定 A級
19廣東增城市 R19T20xx 相對穩定 A級
20浙江瑞安市 R20T20xx 相對穩定 A級
21浙江海寧市 R21T20xx 相對穩定 A級
22山東鄒城市 R22T20xx 相對穩定 A級
23山東龍口市 R23T20xx 相對穩定 A級
24浙江桐鄉市 R24T20xx 相對穩定 A級
25山東膠南市 R25T20xx 相對穩定 A級
26江蘇丹陽市 R26T20xx 相對穩定 A級
27山東即墨市 R27T20xx 相對穩定 A級
28浙江富陽市 R28T20xx 相對穩定 A級
29山東壽光市 R29T20xx 相對穩定 A級
30山東膠州市 R30T20xx 相對穩定 A級
31山東滕州市 R31T20xx 相對穩定 A級
32福建南安市 R32T20xx 相對穩定 A級
33山東章丘市 R33T20xx 相對穩定 A級
34山東平度市 R34T20xx 相對穩定 A級
35福建惠安縣 R35T20xx 相對穩定 A級
36江蘇海門市 R36T20xx 相對穩定 A級
37遼寧海城市 R37T20xx 相對穩定 A級
38山東萊州市 R38T20xx 相對穩定 A級
39江蘇通州市 R39T20xx 相對穩定 A級
40山東新泰市 R40T20xx 相對穩定 A級
41新疆庫爾勒市 R41T20xx 相對穩定 A級
42浙江上虞市 R42T20xx 相對穩定 A級
43河北遷安市 R43T20xx 相對穩定 A級
44四川雙流縣 R44T20xx 相對穩定 A級
45河南鞏義市 R45T20xx 相對穩定 A級
46遼寧瓦房店市 R46T20xx 相對穩定 A級
47浙江平湖市 R47T20xx 相對穩定 A級
48福建石獅市 R48T20xx 相對穩定 A級
49山東兗州市 R49T20xx 相對穩定 A級
50山東諸城市 R50T20xx 相對穩定 A級
51江蘇泰興市 R51T20xx 相對穩定 A級
52江蘇啟東市 R52T20xx 相對穩定 A級
53湖南長沙縣 R53T20xx 相對穩定 A級
54江蘇溧陽市 R54T20xx 相對穩定 A級
55河北遵化市 R55T20xx 相對穩定 A級
56江蘇江都市 R56T20xx 相對穩定 A級
57山東招遠市 R57T20xx 相對穩定 A級
58上海崇明縣 R58T20xx 相對穩定 A級
59浙江東陽市 R59T20xx 相對穩定 A級
60浙江臨海市 R60T20xx 相對穩定 A級
61福建長樂市 R61T20xx 相對穩定 A級
62山東鄒平縣 R62T20xx 相對穩定 A級
63山東肥城市 R63T20xx 相對穩定 A級
64浙江嘉善縣 R64T20xx 相對穩定 A級
65浙江長興縣 R65T20xx 相對穩定 A級
66江蘇東台市 R66T20xx 相對穩定 A級
67浙江海鹽縣 R67T20xx 相對穩定 A級
68福建龍海市 R68T20xx 相對穩定 A級
69遼寧普蘭店市 R69T20xx 相對穩定 A級
70山東乳山市 R70T20xx 相對穩定 A級
71遼寧庄河市 R71T20xx 相對穩定 A級
72浙江寧海縣 R72T20xx 相對穩定 A級
73河南偃師市 R73T20xx 相對穩定 A級
74浙江永康市 R74T20xx 相對穩定 A級
75浙江玉環縣 R75T20xx 相對穩定 A級
76北京密雲縣 R76T20xx 相對穩定 A級
77江蘇金壇市 R77T20xx 相對穩定 A級
78山東蓬萊市 R78T20xx 相對穩定 A級
79浙江象山縣 R79T20xx 相對穩定 A級
80浙江臨安市 R80T20xx 相對穩定 A級
81山西河津市 R81T20xx 相對穩定 A級
82河北武安市 R82T20xx 相對穩定 A級
83浙江德清縣 R83T20xx 相對穩定 A級
84山東萊西市 R84T20xx 相對穩定 A級
85遼寧大石橋市 R85T20xx 相對穩定 A級
86江蘇靖江市 R86T20xx 相對穩定 A級
87江蘇如東縣 R87T20xx 相對穩定 A級
88廣東高要市 R88T20xx 相對穩定 A級
89內蒙古准格爾旗 R89T20xx 相對穩定 A級
90浙江嵊州市 R90T20xx 相對穩定 A級
91浙江奉化市 R91T20xx 相對穩定 A級
92廣東開平市 R92T20xx 相對穩定 A級
93江蘇儀征市 R93T20xx 相對穩定 A級
94江蘇銅山縣 R94T20xx 相對穩定 A級
95山東桓台縣 R95T20xx 相對穩定 A級
96江蘇海安縣 R96T20xx 相對穩定 A級
97浙江蒼南縣 R97T20xx 相對穩定 A級
98江蘇大豐市 R98T20xx 相對穩定 A級
99山東曲阜市 R99T20xx 相對穩定 A級
100福建安溪縣 R100T20xx 相對穩定 A級
⑺ 全國百強縣的排名
2011浙江省慈溪市第三
⑻ 中國百強縣市是那幾個
1 江陰市 江蘇
1 崑山市 江蘇
1 張家港市 江蘇
1 常熟市 江蘇
2 吳江市 江蘇
3 慈溪市 浙江
4 太倉市 江蘇
5 紹興縣 浙江
6 宜興市 江蘇
7 晉江市 福建
8 義烏市 浙江
9 增城市 廣東
10 餘姚市 浙江
11 龍口市 山東
12 榮成市 山東
13 諸暨市 浙江
14 文登市 山東
15 樂清市 浙江
16 丹陽市 江蘇
17 即墨市 山東
17 膠州市 山東
17 膠南市 山東
18 瓦房店市 遼寧
19 海城市 遼寧
20 准格爾旗 內蒙古
21 溫嶺市 浙江
22 鄒平縣 山東
23 新泰市 山東
24 遷安市 河北
25 長沙縣 湖南
26 鄒城市 山東
27 雙流縣 四川
28 福清市 福建
29 惠安縣 福建
30 富陽市 浙江
31 海門市 江蘇
32 瑞安市 浙江
33 滕州市 山東
34 壽光市 山東
35 諸城市 山東
36 靖江市 江蘇
37 伊金霍洛旗 內蒙古
38 庫爾勒市 新疆
39 鞏義市 河南
40 溧陽市 江蘇
41 章丘市 山東
42 萊州市 山東
42 招遠市 山東
42 平度市 山東
42 萊西市 山東
43 上虞市 浙江
44 神木縣 陝西
45 海寧市 浙江
45 桐鄉市 浙江
45 平湖市 浙江
45 長興縣 浙江
45 嘉善縣 浙江
45 德清縣 浙江
46 泰興市 江蘇
47 肥城市 山東
48 南安市 福建
49 石獅市 福建
50 庄河市 遼寧
51 武安市 河北
52 兗州市 山東
53 啟東市 江蘇
54 江都市 江蘇
55 乳山市 山東
56 崇明縣 上海
57 玉環縣 浙江
58 普蘭店 遼寧
59 遵化市 河北
60 永康市 浙江
61 大石橋 遼寧
62 金壇市 江蘇
63 寧海縣 浙江
63 象山縣 浙江
63 奉化市 浙江
64 偃師市 河南
64 新鄭市 河南
64 滎陽市 河南
64 新密市 河南
64 禹州市 河南
64 登封市 河南
65 瀏陽市 湖南
66 銅山縣 江蘇
67 如皋市 江蘇
67 東台市 江蘇
67 海安縣 江蘇
67 如東縣 江蘇
67 興化市 江蘇
67 姜堰市 江蘇
67 大豐市 江蘇
68 廣饒縣 山東
69 龍海市 福建
70 孝義市 山西
71 蓬萊市 山東
72 長樂市 福建
73 寧鄉縣 湖南
74 東陽市 浙江
75 臨海市 浙江
76 青州市 山東
77 高密市 山東
78 桓台縣 山東
79 三河市 河北
80 邳州市 江蘇
81 臨安市 浙江
82 延吉市 吉林
83 東港市 遼寧
84 沛縣 江蘇
85 開原市 遼寧
86 南昌縣 江西
87 肇東市 黑龍江
88 儀征市 江蘇
89 博羅縣 廣東
90 句容市 江蘇
91 府谷縣 陝西
92 望城縣 湖南
93 永城市 河南
94 肥西縣 安徽
95 靖邊縣 陝西
96 嵊州市 浙江
97 博興縣 山東
98 茌平縣 山東
99 豐城市 江西
100 建湖縣 江蘇
⑼ 全國百強縣排名2019全國百強縣排名
《中國區縣專利與創新指數》以我國除直轄市、港澳台外的27個省所轄總共2769個區、縣作為創新主體,統計范圍為其2009年至2018年近10年的公開專利總量(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及外觀設計);首次將視線投至我國廣大區域中省市之下更為微觀的區縣一級。
中國創新百強區」榜單以深圳南山區、寶安區以及蘇州吳江區為前三甲;前10席中廣東獨佔7席。從總量上看,浙江、江蘇、廣東三省戰果頗豐,分別占據25、22、18席。「中國創新百強縣」榜單則以蘇州崑山市、寧波慈溪市、無錫江陰市為前三甲;前10名由浙江、江蘇兩省平分。從總量上看,浙江、江蘇、山東三省入榜縣市最多,分別占據35、30、11席。
寧波、南通、揚州、湖州四個城市下轄所有區縣全部進入百強,創新實力不容小覷,青島、杭州、紹興、泰州緊隨其後,下轄80%以上區縣均為百強。
網頁鏈接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鏈接:https://www.maigoo.com/news/517082.html
====================================================================================
⑽ 全國百強縣
中國百強縣(市)全稱為中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是對現行中國縣級行政區域以縣份、縣級市與旗為主,包括部分市轄區的綜合評價。
早期曾有多家機構組織過評價,但影響最大的是中國國家統計局組織的評估,國家僅2004年、2005年組織過二次評估,其後終止。為了客觀衡量中國縣域社會經濟綜合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狀況,國家統計局連續多年根據全國2000多個縣域的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從發展水平,發展活力,發展潛力三個方面對縣域的社會經濟綜合發展進行測算。2007年以後,在國家統計局的「百強縣」評比取消後,中郡所的「百強縣」名單「取而代之」,不具資質,每次公布都引起輿論的極大關注,與原先官方評比極易混淆。[1]
中國百強縣數量佔全國縣域經濟單位總數的5.57%,其地區生產總值總量佔全國縣域經濟的26.60%,其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佔全國縣域經濟的33.17%,即中國百強縣數量不足中國縣(市)總數的十八分之一,創造的地區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卻分別佔全國縣(市)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