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來輝武
擴展閱讀
股票分時圖看 2025-09-12 16:09:08
300776股票價格是多少 2025-09-12 16:05:44

來輝武

發布時間: 2022-03-13 20:45:10

⑴ 來輝武捐出去多少個億

我們知道他確實是加了很多錢那如果讓我看的話,應該是10個億左右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⑵ 來輝武的主要成就

來輝武有錢了,但他堅持這些錢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些錢既是他的,又不是他的。除了給國家上繳大量的稅款、向各種社會公益事業捐助5000多萬元外,他還辦了許多福利事業,例如他設立了「505文學獎」、「西北大學505獎勵基金」、「北京大學505文化基金」、「505醫德獎」、「陝西省505教師獎勵基金」、「西安交通大學505基金」、「西安醫科大學505醫德獎」、「陝西省505教師獎勵基金」、「陝西省505科技獎勵基金」等。在追求豪華、享受之風盛行的今天,來輝武能保持廉潔儉朴的個人生活、全心全意為大眾謀幸福,這種高尚品格難能可貴,令人肅然起敬。

⑶ 來輝武的人物評價

來輝武認為有相當一批的企業家頗為浮躁,心態不正。「這些企業是做不長久的。」他斷定。相比較而言,來輝武像是一位隱居者,但他從來不封閉自己。雖然,植物園地理位置較為僻遠,他說通過電話、傳真、網路、電視與企業和這個世界保持緊密地聯系。來輝武更想把自己沉寂在這個園子中,在花香和草香中謀劃企業的發展;用鳥聲和蟲鳴療慰那顆疲憊的心。他說,平日自己更多的是心累。縱然心累如何,但工作依然不能停息。
「我現在的工作方式主要是散步和談心。」 來輝武說。每天都有各地的朋友前來拜會他,而他主要一邊散步,一邊和他們進行溝通。他似乎永遠閑不下來,采訪幾日來,他在很短的時間內開了兩次黨委擴大會議和董事會議。來輝武對屬下的工作總不滿意,員工則認為他要求太高了。他解釋說,這都是市場和形勢發展的需要。咸陽近幾年一些葯品企業發展很快,勢頭直逼505集團。來輝武說,505這幾年發展步伐放慢了,是因為企業選人、用人出現了一些問題。他認為505的主要危險來自四蛋:壞蛋、懶蛋、笨蛋,還有相當一些糊塗蛋。來輝武曾經在美國洛杉磯、舊金山、華盛頓等地報出年薪1000萬元的價碼吸納優秀人才,但無人敢應征。
來輝武的工作節奏很快,工作起來,他事無巨細,很多問題都要談,而且督促落實。他重視抓企業的管理。他曾多次登門向管理學家求教,走標准法制管理的道路,增加管理投資,創造了高起點、高質量、高速度的管理奇跡。在他的企業里,從來沒有「三鐵」,職工招聘和考核以才能和品德為唯一標准,不拉圈子,不論資排輩,不拉裙帶關系,完全實行任人唯賢、任人唯能,重在成績,按勞分配。
另一方面是,來輝武從始至終堅持實事求是,對客戶待之以誠。在他的企業里,決不允許搞虛的、假的、騙人的東西,一切都說實話、辦實事、講實效。對於不合格的葯材,堅決退回。對於有些人在文章里把505說得百病包治、神乎其神,來輝武斷然否定,他說:「世界上根本沒有那東西,我的元氣袋只要能為60%—80%的有關疾病患者解除痛苦,就算為人民做了善事。
來輝武名聲不僅僅在國內,國際舞台依然有他活躍的身影。1995年10月2日,美國舊金山市市長弗蘭克·姆·佐敦授予來輝武總裁「美國舊金山市來輝武教授日」證書。佐敦先生稱贊他是:「醫學領域傑出的發明家、人道主義者、世界著名的醫療專家。」 1995年,中國發明協會、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局授予來輝武「第二屆全國優秀發明企業家」稱號;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倪志福,認為來輝武是當代中國傑出的發明家。作為一個中國人,他的名字能在當今世界經濟、文化發達的美國人的心中成為一種節日的象徵,這在美國、乃至世界上都不多見。「所有一切榮譽和顯耀都是過眼眼雲。」 來輝武這樣揮揮手一說。他並沒有看重這些,也沒有借機大肆宣傳,而是默默無聞進行著」水「管理:無私奉獻、甘為良醫。新加坡《聯合晚報》曾贊揚來輝武為」紅色慈善家「。文中說,」本身也是共產黨員的來輝武,抱著奉獻社會的精神,非常關注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先後將個人的專利費、政府獎金、國外友人因使用505神功元氣袋療效滿意而贈送的酬金約2000多萬元(實際為1億多元)全部捐獻給科技、教育、醫葯衛生、文化、體育、殘疾人和老齡人等公益事業和貧困戶。如此豪舉,實屬罕見。「每當電視上看到焦裕祿、孔繁森、牛玉儒的時候,了解來輝武的人認為在這一點上他比他們做得更好一點。

⑷ 姓氏」來」的來歷

起源: <BR>一、出自子姓,是湯王後後裔。商王族支孫食采於郲(今山東黃縣東南,一說在河南滎陽東),其後遂以封地名郲為姓,後因避難去邑為來姓。見《唐書.宰相世系表》。參見《史記.殷本紀贊》。路史:系出子姓,殷商之子孫。 <BR>二、傳說大禹的後代。 <BR>三、商朝萊侯的後代,萊侯曾與太公爭營丘(今山東臨淄北),後萊侯之子浮柔跑奔至棠(一作唐,在今山東魚台東),遂有萊氏,後去草頭作來氏。 郡望堂號:江都郡 姓氏家譜:蕭山來氏家譜 歷史名人:來濟, 來曜, 來秉奎 下面是我們山東壽光的家譜上的序:來氏序者,序來氏也。周有來章,漢有來歙,唐有來濟。來氏之姓,自古有之,非一世矣。即今之世,登萊莒州、益都、朐邑、樂安、壽縣,來氏之姓,渤海(這兒還有兩個字,我不認識)。嗟夫!古今之不同,典籍之不明者,聞吾姓,愕然驚,啞然笑者,真猶蜀犬吠月,粵犬吠雪,少所見而多所怪。坐井而觀天,非天之小,實所見者小也。余自少時,至樂安西族,見其譜雲。我是我們那兒的第21世,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是第11世來笑山(字秀春),現在有這位先祖的墓碑,是同治三年歲次甲子五月立石。我們那兒的排輩是這樣的:朝城鳳常慶,延壽建庭恩。我是延字輩。下面是我在網上找到的資料:蕭山來氏,屬於子姓,由於未入《百家姓》而被人視為不是古姓。其實,來氏在史傳中早有所見,東漢雲台28將中就有來歙,因戰功被封為征羌侯;三國時蜀有來敏,學識為時人所稱;唐朝來氏入仕而有名者更多,甚至有人冒姓。但因譜系失傳,世系不易貫穿。據現存《蕭山來氏宗譜》所載,蕭山來氏是兩宋之間,由河南鄢陵遷來,卜居蕭山,繁衍生息,成為大姓。來姓後裔有分布四川、湖北、陝西、山東等地者,也有返遷回河南者,惜難詳考。從現有資料看,蕭山來氏的世系,派脈、事業以及繁衍沿革尚能研究其概貌。 蕭山來氏的繁衍外遷 蕭山來氏向外省繁衍,大約在宋代後期。始祖來廷紹之幼孫來師周一支,遷回河南洛陽,也可能有回鄢陵老家的,但文獻不足,無可征考。據《洛陽來氏家譜》序所記,在明代中期,來氏家族自蕭山遷入洛城,至今四百餘年,洛陽來氏的始祖名無考,字承甫,遷洛後住城內西北角倉街,卒葬城北金家溝村西,為洛陽來氏一世祖。冢前有碑,相傳至五世,有來思信者又遷至距洛陽西南四十里地的延秋村。延秋是唐武則天的避暑盛地,因希望延緩秋涼而得名。洛陽來氏至今已有二十餘世,現有二百二十餘戶,人口近千。洛陽、延秋來氏的前十二世,據延秋來布周考列如次: ①來承甫 ②③④失考 ⑤來思信明末避亂,由洛陽遷延秋 ⑥來秉乾 ⑦來煥 ⑧來迎祺 ⑨來大生來廑生 ⑩來百齡 ⑩來加祿來加福 ⑩來宗有清嘉慶十八年攜三子赴陝州 三子太和、遂和、三和(後由陝州遷咸陽)。 洛陽來氏族人有傳代排字,在重修洛陽來氏家譜後附有一大段聯句稱: 來氏祖籍本蕭山, 洛城、延秋一脈傳, 至十二世有「宗」字, 「景、志、朝、大」不一般, 「會、啟、英、華」歸一支, 原定輩字已傳完。 民國年間經商議,續十六字作規范, 「增、福、延、慶」承華後, 「克、紹、祖、武」緊相連, 「尊、師、重、道」接著續, 「光、耀、家、庭」四百年。 謹遵祖訓勿更改, 重名重字應避免, 續字用盡無以繼, 後人共商再續寫。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 ①宗字之後有景字、志字和朝字、大字兩種排法。 ②據傳民國年間有孟縣(現洛陽市吉利區)來敬齋過延秋時與族人相議,後續十六個字。 ③十六字排輩估計能傳四百年。這一首小詩說明了洛陽地區來氏的淵源、字輩,有重要資料價值。蕭山來氏曾有繁衍至四川者,歷史上知名者為哲學家、思想家來知德。來知德字矣鮮,號瞿唐,別號十二峰道人。其祖先由蕭山遷出,先至湖北麻城。元末時有來泰者由楚入蜀,居於梁山,成為蜀地來氏之始祖,在古之賢等所撰《瞿唐先生年譜序》中已言明其事。其世系如次: ①來泰(元末由楚入蜀,居於梁山。一②來均受一③來晁富一④來志清(以上四世均「潛隱未仕」。一⑤來昭宜良令-⑥來尚廉「好施予」-⑦來朝「拾金還主」-⑧來知德配倪氏,有子二人-⑨來時敏來時升邑廩生-⑩來許來謁來譯邑廩生。 其中的來知德是蜀地來氏的第八世,生於明嘉靖四年(1525年),卒於萬曆三十 二年(1604年),享年80歲。來知德專研《易經》,自中舉後即隱居萬縣求溪山中,達30年,生活於「不廬不扇,忘食忘憂」的狀態中,著有《省覺錄》《省事錄》《理學辨疑》等,尤以《周易集注》十六卷更為著名,來知德著此書先後經29年,成為易學研究中重要著作,甚至有「來氏易」之說。來知德在《明史》有傳。 洛陽來氏和麻城來氏中有向西遷至陝者。如洛陽來氏第十二世攜子赴陝州,麻城一支在入蜀途中也有可能向西北經鄖西入陝。今人陝西505集團總裁來輝武雖已難追述其始祖淵源,但據本人函告祖籍湖北省鄖西縣,民國初年其祖父為逃荒,輾轉曲折到陝西定居,來輝武即出生於陝西周至縣尚村鄉,則陝西來氏或亦為蕭山來氏之後裔。 在河南除洛陽外還有南陽、柘城等地有來姓族人,其中南陽有上來村、下來村。 據洛陽市志辦來學齋編審函告,他的老家是三門峽市、靈寶市陽平鎮裴張村下的一個自然村名小閻村,全村400餘人,均為來姓。據說小閻村來姓一族最早由洛陽遷來,是洛陽來氏第十二世來宗有於清嘉慶十八年攜三子,先移居盧氏,後又遷小閻村。來學齋提供了一篇他的某老師所撰《小閻村的變遷》一文。 文中曾說到村址,在陽平鎮的最東邊,位於溫和、東倉二河交河處的西岸。該村南端高圪塔處,有一座老窯院,住著張、嚴、來三家人,後來由於窯院倒坍,住戶遷到河邊外居住。河邊與窯院相比,地勢較低下,因此被稱為「下村」。 下村後來又添一閻姓居民。老閻有一子,聰明能幹,在鄰村稍有名氣,廣稱「小閻」。時間一長,都以人名代替村名,與下檸並稱。張、閻二姓,後來敗退……只有來家,人丁旺盛,久傳不衰。…… 來姓是不是山西洪洞縣移民?說法不一.根據來應元(90歲)、來天均、來石固共同回憶、判斷,來姓不屬於大槐樹下移民,其理由有三:一、從老爺廟石碑分析。村東北五百多米處有一老爺廟,上層塑著關羽的坐像,石梯十八階,鋪得非常講究,是李自成在河南那年修建的。有一石窯爐是清同治十二年刻鑿的。下層立一建廟石碑,捐資者90是來姓。石碑立在本村老爺廟內,若來姓是洪洞縣移民,在碑文中一定會加以敘述,未敘述,就不會是洪洞縣移民。二、爺爺堂古柏可證明。村中爺爺堂邊,長一株兩人合抱不嚴的古柏,其歷史千年以上。而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下移民令,至今只有610年。三、官墳古柏也可作證。在村東南處(鐵王河村東)是來家的「官墳」,墳內曾長柏樹幾十棵,大的樹齡在700年以上。原來來氏,分為七門。大門遷住盧氏村官附近,遷走時潛帶「來氏家譜」,至今追查不回。 來氏受姓 公元前十六世紀,夏王桀殘暴無道,眾叛親離。商湯帶領一些諸候,發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壽縣東南),被商湯軍隊追趕後俘虜。商湯將夏桀囚禁於南巢的亭山。後夏桀亡,商湯大勝,把山東萊州分封於各諸侯。到了春秋魯襄公六年,萊國(今山東黃縣東)被齊侯所滅。從此即以國為氏,去草為「來」。這是來氏受姓的一說,《來氏家譜》持此說,後二十二世孫來鴻瑨撰《來萊辨》以駁正前說,並稱「來氏子姓,系出於郲。」 來氏受姓,早於我國宋代的《百家姓》,它雖然被摒於《百家姓》之外,但是來氏後裔遍布世界,許多著名姓氏書都備載來氏淵源。 大量的史料表明,來氏系出於殷人玄鳥之裔,他以王侯將相世系蟬聯。同虞帝後裔的姚姓、黃帝後的姜姓、周王後裔的姬姓一樣,是我國的華夏族的「子姓」。 來氏歷經戰國、秦朝。齊國時有來章,楚國有來英。西漢時的來歙,因征隴蜀有功,封為征羌侯。三國時的來敏,官典學校尉。來軍為羌維參軍。隋朝的來護兒官至泉州刺史。唐朝來恆為中黃門侍郎,來濟為唐高宗永徽時中書侍郎兼弘文館學士。宋代有來之邵,字德高,哲宗朝為殿中侍御史。來子時,字以中,紹興初授袁州通判兼勸農營田事,他的孫子來廷紹,為蕭山來氏始祖。來氏南遷蕭山定居長河 公元1138年,宋高宗正式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為南方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勞動力,促使南宋社會經濟的較快發展。嘉泰二年(1202年),蕭;山始祖來廷紹,出任紹興府事。渡西陵時得了急病,未赴任而卒於蕭山祗園寺僧舍。葬:在蕭山湘湖方家塢。南宋大名鼎鼎的愛國詩人辛棄疾給他撰寫墓誌銘:「來廷紹,字繼先,號平山,原籍河南鄢陵縣,為蕭山長河來氏之祖。紹興二十年(1150年)六月」生於江西袁州。」那時,南宋王朝苟安於江南,當權者終日沉湎於聲色•,半壁江山淪於敵手,中原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廷紹…「幼負奇才,忠憤激烈」,常念祖宗之恥未雪,時時不忘中原的河南故都,故自號思洛子,但壯志未酬而身先死。 來廷紹曾結識比自己年長8歲的唯物主義思想家陳亮,經常在一起議論國事,多次促陳詣闕上書,提出改革政治、經濟、軍事的方案,均未被採納,而「朝廷惡其切直」。自此以後,廷紹晦跡讀書,志益奮激。紹熙四年(1193年)和陳亮同中進士,當時的士大夫都說:「來、陳俱登第,恢復有期矣!」但不幸的是陳亮未及上任而卒,使廷紹失去了親密戰友。欣慰的是,兩年後,廷紹又結識了大詞人辛棄疾。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居士,濟南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一生主張抗金,對妥協投降謬論力加駁斥,寫下了大量豪情滿懷、慷慨高歌的詞篇。這些詞充分反映了他渴望揮師北伐,恢復中原,實現祖國統一的愛國熱忱。這對來廷紹感染很大。辛棄疾也非常佩服來廷紹的愛國之情:「慶元龍飛,始交於予。予愛其忠義,戀戀如骨肉」。 慶元五年(1200年),辛棄疾任浙東安撫使,來廷紹出任朝散郎直龍圖閣學士。翌年,廷紹以宣奉大夫出知紹興府,辛棄疾非常高興,喜曰:「來君來,事濟矣,祖宗恥,可雪矣!」但還未出任,就在蕭山病倒,而且病情十分嚴重。嘉泰二年(1202年)十二月十五日病歿於蕭山祗園寺,享年53歲。來廷紹曾在病中,仍未忘懷故國,作《祗園臨終詩》一首: 病卧僧房兩月多,英雄壯氣漸消磨。 昨曾飲葯疑嘗膽,今天披衣似挽戈。 吩咐家人扶旅櫬,莫教釋子念彌陀。 此心不死誰如我,臨了連呼三渡河。 來廷紹死後,葬於湘湖方家塢。由其子師安、師周延請辛棄疾為父作墓誌銘。辛棄疾懷著極為悲痛的心情撰寫了墓誌銘:「又卒矣!嗚呼,豈天下之不欲賓士天下也哉! 不然,胡為來、陳相繼而歿,已焉哉!」(註:陳指陳亮)。墓誌銘分為志和銘兩個部分,其銘曰: 壯志憤憤兮扶社稷, 忠誠烈烈兮貫金石。 懷抱鬱郁兮未獲伸, 友義思思兮同扶策。 皇天不整兮奪其年, 國步艱難兮誰共力。 湘水蒼蒼兮蔭佳城, 千秋迢迢兮知來宅。 辛棄疾所作的墓誌銘概述了來廷紹一生的經歷,充滿著對死者高尚氣節的頌揚和悼念,寄託了作者對來氏的哀思、懷念和崇敬。再者,墓誌銘中「慶元龍飛,始交於予。予愛其忠義,戀戀如骨肉」充分說明了辛棄疾與來廷紹的深厚友情。(註:慶元為宋寧宗年號,公元1195年)來廷紹病故,由他的長子師安守墓,占籍蕭山,卜居冠山之陽。師安在蕭山長河,生下七個兒子,存三人:大德、大震、大圭。 長河為蕭山西部古鎮,北濱錢塘江,東鄰鐵陵關,西連浦沿鎮、聞堰鎮,南通湘湖水。冠山海拔16l米,是長河的象徵。蕭山來氏的祖先就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興旺發展。來師安之「占籍蕭山,卜居冠山」,這是來氏在蕭山定居的奠基之始。這種說法一直流傳到現在。 按大宋王朝「限田定製」,紹興府事來廷紹可應得「限田」百畝之數。但是,到了他孫子一代,即來長河十二三歲時,這百畝「限田」僅有七畝。由於本地豪民孔德祖「陰萌嫉妒」、「妄意生事」、「擅行科率」,竟把來長河這僅有的「七畝」田,也勒令「出助役田」。這一惡劣行徑,致使來氏無法在蕭山立足。當時來長河雖然尚未成年,但為了不受孔德祖之辱,在他的內侄邱本高、眷弟任庸相和國子監助教曲江張經的支持下,「持祖父誥敕陳訴」,經都司、憲台判定,孔德祖已構成「科勒役田」之罪,並勒令其「不得再有妄意生事……」 上述「役戶孔德祖妄自科率,脅勒大德出助役田」一案,轉縣審理台判執行後,使當地豪族對這個南遷的來氏不敢再輕舉妄動了,成了民間傳說中的「飛來鳥戰勝地頭蛇」的故事。 據邱本高的《宋處士長河散人來公墓誌銘》、張經和任庸相的《附限田狀並二跋》語雲:「元貞二年歲次丙寅二月初一日,君子來公年七十有二……而亡。」「公諱大德,字維守」,「大父廷紹」,「父師安,娶李氏,生七子.公則長男也」,「自七八歲,則明敏嚴飭,無復童心。十二三則溫良正直,有成人之德。」「里有豪民孔德祖,科勒役田。公持祖父誥敕陳訴。明證罪惡,人咸直之……」 這段「志文」和「跋文」,不但表明了來氏在蕭山的權力地位得以確認,而且還給沒有入《百家姓》的來氏留下一個空間,保障了南遷到蕭山的來氏繁衍發展的自主性。 來長河未出世之前,蕭山以西七里的地方,稱「夏孝里」、「夏孝鄉」,長河公出世後,人們便用他的名字更換了「夏孝里」、「夏孝鄉」的地名,稱之為「長河」。 長河古為越地,周秦以來為會稽郡所屬,隋唐以降為越州永興縣屬地,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始有鄉的建制,明清以後隸屬於紹興府蕭山縣,民國仍之。建國以後蕭山劃為杭州市屬縣,長河則為杭州蕭山屬鎮,1996年又劃為杭州濱江區所屬。 遷蕭前鄢陵來氏五代 蕭山來氏的祖先起源於河南鄢陵(鄢陵是春秋時鄭伯克段於鄢的故地),據《蕭山來氏家譜》記載:來氏河南五世如下: 第一世:來大戶,字仲實,宋開封府鄢陵縣咸平鄉淮安里人,配李氏,子一,名為來之邵。 第二世:來之邵,字德高,哲宗朝為殿沖侍御史,落職知英州,配高氏,子一,名為來時。 第三世:來時,字以中,紹興初以李光推薦,授予袁州通判兼勸農營田事,因李光與秦檜議事不合,秦檜諷御史何鑄劾光謫瓊州,時亦遭貶,配錢氏,子一,名為梁叔,卒年五十四。 第四世:來梁叔,字國材,以父為秦檜所抑,隱居不仕,配王氏,子一,名為廷紹,卒年五十八。 第五世:來廷紹,字繼先,即遷居蕭山為第一世祖。 來廷紹這一支,估計是宋朝南渡時的隨遷戶。他的祖父來時,宋高宗紹興初年曾;在江西袁州任官,廷紹即在紹興二十年(1150年)生於袁州,寧宗慶元六年(1201年)廷紹被任命為紹興知府,從杭州渡江至蕭山西興時得急病,未能赴任,卒於祗園寺,葬於湘湖,直系親屬定居蕭山,奉廷紹為蕭山來氏始祖。當時可能有一部分族人先行至紹興,也就定居於紹興,所以新編《蕭山縣志》在《姓氏》章的《部分大姓來歷》一節中曾有記載說: 「來姓:祖籍河南鄢陵,隨宋室南渡,定居紹興。後分兩支,一在紹興,一居本縣今長河鄉的長河頭,後又分支於今浦沿及聞堰鄉等地。全縣有1.6萬餘人,長河一地即達5000餘人。」 這一記載與我的推測有所出入,縣志認為蕭山來氏是由紹興分支而來,我則根據始祖來廷紹的行蹤認為紹興一支是由蕭山分去,或者說南渡時有一支到紹興,另一支由江西轉蕭山,但因缺乏足夠文獻,只能存疑了。 我過去只從家譜上得知蕭山來氏來源於河南鄢陵,但未作深究,1983年在《蕭山縣志》定稿會上遇到河南方誌學家楊靜琦女士,承相告鄢陵來氏為蕭山來氏之始,並邀任《鄢陵縣志》顧問。1989年我親赴鄢陵,當地修志人員相告,該縣姓氏中確有來姓,其族人多居住於本縣來家村。近年為更多了解來姓,曾函詢鄢陵縣志辦張嘉波主任,經調查後回函相告說:「鄢陵縣城西陳化店鎮丁集村尚有來氏一族聚居,有30餘戶,200餘人,但始居年限不詳。估計兩種可能,一是南宋時鄢陵來氏南遷蕭山時所遺留,一是後來又由蕭山遷還河南的一支。」 總之,河南既是蕭山來姓的始源,也是蕭山來氏繁衍外省的重要省份。

⑸ 陝西有哪些名人

陝西的名人有秦始皇、賈平凹、路遙、馬超、白居易等。

1、秦始皇

中國第一位皇帝,統一中國定都西安,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2、賈平凹

陝西丹鳳人,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著有小說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

3、路遙

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衛國,陝西清澗人。中國當代作家。路遙的小說多為農村題材,描寫農村和城市之間發生的人和事。1986年後,推出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1992年積勞成疾,在寫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後不久英年早逝。

4、馬超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騰的兒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徵召馬超入京為官,但都被馬超拒絕。而後馬騰入京被封為衛尉,馬超就統領了馬騰的部隊。

5、白居易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下邽(現在陝西省渭南縣)人,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⑹ 來輝武505神功元氣袋現在還生產嗎在哪裡能夠買到真品

⑺ 中華兒女為國爭光的故事

原名馮九如。廣東恩平人。生於一個貧農家庭。他從小喜歡製作風箏和車<等玩具。對神話故事尤其是飛天故事,更是滿心嚮往。
12歲隨父漂洋過海到美國謀生。他目睹美國先進工藝,認為國家富強必須依靠工藝的發達,改變中國貧窮落後面貌非學習機械、發展工藝不可。於是,他白天當勤雜工,晚上讀機械學,苦心鑽研數年,精通36種機械原理,發明了抽水機、打樁機,製成了性能優良的無線電收發報機。
1903年,當得知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後,馮如決心要依靠中國人的力量來製造飛機。他得到當地華僑的贊助,於1907年在舊金山以東的奧克蘭設立飛機製造廠,1909年正式成立廣東飛行器公司,馮如任總工程師。公司於當年便投入製造飛機。
1909年9月21日,馮如於接近黃昏時在奧克蘭附近一個圓形山丘旁進行了第一次試飛,這是一個遠離居民點的地方,在場的除記者外,就是他的三個助手。當飛機起飛後飛行了0.8公里,離地4.57米准備作一次轉彎時,螺旋槳突然停轉,飛機摔在地面,馮如被摔出機外,幸沒受傷。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由於螺旋槳槳軸螺絲擰得太緊,致使槳根斷裂。
1910年3月,美國萊特和亞屈在洛杉磯表演飛行。馮如為借鑒先進技術,專程前往參觀,但表演者非常保守,限定觀眾必須遠離三里。馮如雖然沒有得到教益,卻大長了奮發圖強的志氣。
1910年7月,馮如根據寇蒂斯「金箭」和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又製作了第二架飛機,10月至12月,馮如駕駛它在奧克蘭進行飛行表演大獲成功,並受到孫中山先生和旅美華僑的贊許,同時獲得美國國際航空學會頒發的甲等飛行員證書。
1911年2月,馮如謝絕美國多方的聘任,帶著助手及兩架飛機回到中國。辛亥革命後,馮如被廣東革命軍政府委任為飛行隊長。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廣州燕塘飛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犧牲,被追授為陸軍少將,遺體安葬在黃花崗,並立碑紀念,被尊為「中國首創飛行大家」。
馮如在彌留之際,囑咐同志:「吾死後,爾等勿因是失其進取之心。」

⑻ 網上看了一個文章,說是陝西服裝工程學院的領導黑了505大學的來輝武,誰知到這個事情

真的。確有此事。說出來容易被公關。

⑼ 華夏第一都,指的是哪兒

臨汾一帶的都城都是殷商的都城,殷商是純種東夷族後代,並不是華夏民族,而當時純種的華夏族只有周民族,也就是周文王那一支,在黃帝時並沒有形成大都城,故這個華夏第一都應該從周以後考慮。若論時間第一,當然是鎬京了,若說規模,影響等綜合方面實在難以排比

⑽ 陝西咸陽505集團公司的企業簡介

公司是由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當代著名內病外治實踐家來輝武教授創辦的,集科研、生產、經營、醫療、教學為一體的高科技產業集團。其主體有陝西咸陽505醫葯保健總公司、505葯業有限公司、中國咸陽保健品廠、陝西輝武科技學院(505大學)、陝西咸陽抗衰老研究所、中國聯合國協會人類健康研究所、美國抗衰老研究院、中國醫科院西安分院醫葯保健研究所、中美合資陝西輝武醫葯保健有限公司、陝西505醫葯保健品進出口公司、陝西樓觀台505抗衰老研究院、505醫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