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永和九年是哪一年
擴展閱讀
預測慧聰網小夥子是誰 2025-09-12 22:10:05
暴跌後的股票能買嗎 2025-09-12 21:39:38
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萎縮 2025-09-12 21:32:42

永和九年是哪一年

發布時間: 2022-03-14 22:01:21

⑴ 永和九年誰當皇帝到底是哪一年

皇帝是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是公元353年。

司馬聃(343年―361年),字彭子,即晉穆帝,344年—361年在位,東晉第五位皇帝。

建元二年(344年)九月二十六日,晉康帝去世。九月二十七日,年僅兩歲的太子司馬聃即位,尊母親皇後褚蒜子為皇太後,並由褚太後臨朝攝政。第二年改元為永和。 同年十月二十三日,將晉康帝安葬於崇平陵。

由於司馬聃年幼,所以由褚太後掌政,並由何充輔政。永和二年(346年)正月己卯日,何充去世。二月癸丑日,由司徒蔡謨與會稽王司馬昱輔政。 此後趙石虎病死,中原大亂。晉穆帝在位期間東晉朝廷先後令褚裒 、殷浩北伐,均未成功。

昇平五年(361年)五月丁巳日,司馬聃病在顯陽殿去世,時年十九歲。司馬聃死後,謚號穆皇帝,廟號孝宗,安葬於永平陵(今江蘇江寧西北幕府山南)。

(1)永和九年是哪一年擴展閱讀:

晉朝(265年-420年),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西晉為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王朝之一,兩晉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其中東晉屬於六朝之一。

265年司馬炎篡魏,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東吳,完成統一,後經歷「八王之亂」。

晉愍帝遷都長安,316年西晉滅亡,史稱「五胡亂華」。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

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兩晉時期少數民族遷至中原,加強了民族融合,北人南遷,開發了江南地區。兩晉總歷時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東晉滅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永和

⑵ 永和九年,是哪一年

公元353年,應該是下午吧

⑶ 永和九年誰當皇帝是哪一年

皇帝是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是公元353年。
司馬聃(343年―361年),字彭子,即晉穆帝,344年—361年在位,東晉第五位皇帝。
建元二年(344年)九月二十六日,晉康帝去世。九月二十七日,年僅兩歲的太子司馬聃即位,尊母親皇後褚蒜子為皇太後,並由褚太後臨朝攝政。第二年改元為永和。
同年十月二十三日,將晉康帝安葬於崇平陵。
由於司馬聃年幼,所以由褚太後掌政,並由何充輔政。永和二年(346年)正月己卯日,何充去世。二月癸丑日,由司徒蔡謨與會稽王司馬昱輔政。
此後趙石虎病死,中原大亂。晉穆帝在位期間東晉朝廷先後令褚裒
、殷浩北伐,均未成功。
昇平五年(361年)五月丁巳日,司馬聃病在顯陽殿去世,時年十九歲。司馬聃死後,謚號穆皇帝,廟號孝宗,安葬於永平陵(今江蘇江寧西北幕府山南)。
(3)永和九年是哪一年擴展閱讀:
晉朝(265年-420年),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西晉為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王朝之一,兩晉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其中東晉屬於六朝之一。
265年司馬炎篡魏,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東吳,完成統一,後經歷「八王之亂」。
晉愍帝遷都長安,316年西晉滅亡,史稱「五胡亂華」。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
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兩晉時期少數民族遷至中原,加強了民族融合,北人南遷,開發了江南地區。兩晉總歷時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東晉滅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永和

⑷ 永和九年是什麼朝代

永和 (晉穆帝),東晉晉穆帝司馬聃的年號,由345年至356年。
永和九年 就是 公元353年

望採納

⑸ 永和九年是公元多少年

公元353年,正好是五胡亂華的時間。從此之後,漢族血統不在純正。很多我們感覺奇怪的姓氏都是從那個時候到中原的,比如令狐(二聲)。

⑹ 永和九年是多少年前什麼年代的

永和元年是345年,永和九年就是公元354年,是晉朝

⑺ 「永和九年」是什麼紀年

「永和九年」是
帝王紀年
古人紀年,主要有干支紀年,帝王紀年兩種。
帝王紀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號來紀年的。
例如《岳陽樓記》中「慶歷四年春」,即指宋仁宗慶歷四年(1044)。由於干支紀年的循環往復,在宏觀的時間尺度上容易造成混亂,古人就常常並用帝王紀年和干支紀年,例如《蘭亭集序》中有「永和九年,歲在癸丑」。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

紀年是人們給年代起名的方法。主要的紀年有帝王紀年、公元紀年、歲星紀年和干支紀年等。在中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元法」,即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

⑻ 永和九年屬於哪種紀年法

年號紀年,除此之外還有天乾地支紀年法和公元紀年法

⑼ 蘭亭序中的永和九年是哪一年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

⑽ 永和九年是哪一年

永和九年是公元353年。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時為會稽內史的王羲之,邀請名士謝安等四十一人,在山陰縣(今紹興)的蘭亭,舉行盛會,匯詩為集。王羲之乘興寫序。即是流傳的《蘭亭序》。王羲之楷書師法鍾繇,草書學張芝,亦學李斯、蔡邕等。

博採眾長。此序以行書體書寫,是王羲之生平傑作。自南朝以來,被後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現存最能體現其風神的是唐代的摹寫本。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創造出一個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豐軀,且賦予各自的秉性、精神和鳳儀;或坐、或卧、或行、或舞、或歌,雖尺幅之內,群賢畢至,眾相皆現。

本年年表:

東晉永和九年(353),敦煌石窟中的莫高窟工程開始營造。敦煌石窟由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峽口小千佛洞四窟組成,規模巨大。其中莫高窟最為著名,工程亦最大,藝術成就最高,其他幾處均為其分支。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東南25公里處,在大沙山與三危山之間的大泉溝西岸玉門礫岩綿延3里多長的崖壁上。

從東晉時開鑿後,經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宋、元歷代增修,現存洞窟550餘座。莫高窟由上至下,分層開鑿,最多可達四層。因所在崖壁石質鬆脆,不宜雕刻,所以石窟內的藝術精品多為大型壁畫和塑像。現存洞窟中有469窟存有精美、細致的壁畫和塑像,保存了歷代塑像2000多座,壁畫50000多平方米。壁畫上畫著關於佛教的神話故事,內容豐富多彩。

所畫形象逼真,生動活潑,栩栩如生,尤其在細微處見功夫,衣褶、紋飾、肌肉、表情等恰到好處,體現了極高的藝術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