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醫生墊醫葯費被打
擴展閱讀
山大華特股吧股票行情 2025-09-13 01:37:39
基金機構買股票 2025-09-13 01:36:48
凱中股票行情 2025-09-13 00:40:55

醫生墊醫葯費被打

發布時間: 2022-03-15 04:33:21

『壹』 打人墊付的醫葯費最新規定

打人墊付醫葯費最新規定,正常的情況下,就是先要墊付所有的醫葯費,之後要收據,謝謝

『貳』 被打傷了可以要求對方墊付醫葯費么

可以讓對方提前墊付醫葯費,但必須由警察出面找他們。

『叄』 打傷人要墊付醫葯費嗎

首先,受害人應當及時報警,然後做法醫鑒定,根據鑒定結果來決定打人者的法律責任。
一、如果鑒定是輕微傷,公安機關對打人者進行治安處罰,並承擔受害人的醫療費、誤工費等費用。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二、如果鑒定結果是輕傷,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責任。若公安機關不予立案,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要求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責任。不管是公訴還是自訴,都可以同時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對方賠償醫療等費用。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三、民事賠償的范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的規定,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等。

『肆』 被人打了卻拘留了還要賠對方醫葯費嗎

侵權者需要承擔醫葯費等費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條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六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4)醫生墊醫葯費被打擴展閱讀: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第十六條 【人身損害賠償】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十七條 【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

第十八條 【被侵權人死亡或者合並、分立時請求權人的確定】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為單位,該單位分立、合並的,承繼權利的單位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被侵權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權人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人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費用,但侵權人已支付該費用的除外。

『伍』 我被別個打了沒得錢墊付醫葯費用了打派出所公安局都沒有人理我打我的人也不知道在哪裡

你知道打你的人是誰,可以去派出所報案。如果你被打當時沒有報案,過後取證就難了,趕緊報案。

『陸』 被人打了醫葯費誰墊付

法律分析:1、打架致傷醫療費墊付可以是侵害人,也可以是受害人,這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一般是主張權利方先予墊付,憑有效證據或收據請求侵害方(承擔賠償義務人)支付。2、但特殊情況下也可以請求侵害人先行墊付,由辦案機關調解或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後先行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九條 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柒』 無辜被人打傷後報警,住院醫葯費拿不出,是否該由派出所先墊付醫葯費,再向打人方追要

公安部門沒有這個經費,並且公安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如果雙方不同意的,是可以去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這個診療費主要還是由當事人想辦法先墊付的。

『捌』 如何看待醫生為患者墊付醫葯費

如果次數多了就會讓人覺得不墊錢反倒是不正常了,這就失去了墊錢原本的初衷,也同時會讓墊錢的醫生既「傷錢」又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