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元宵節是怎麼來的
擴展閱讀
華潤汽車股票行情 2025-09-13 15:06:27
講課買股票是騙人的嗎 2025-09-13 15:04:14

元宵節是怎麼來的

發布時間: 2022-03-15 20:19:36

Ⅰ 元宵節是怎麼來的

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佳節─元宵節。它起源於漢代。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篡權,呂氏宗族把持了朝政。呂後死後,周勃、陳平等人滅殺了諸呂,擁載劉恆(即漢文帝)作皇帝。因戡平諸呂的日子正好是正月十五,所以漢文帝下令把這一天定為元宵節,每年都要慶祝,但當時還沒有張燈的習俗。到了漢明帝永平十年,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漢明帝為了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節點燈,這便是張燈、觀燈之始。但漢朝時的元宵節與今日的仍有很大不同。自漢至隋,元宵節並不是以賽燈和觀燈為主,而是以化裝游樂為主。唐宋以後才逐漸演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唐朝崇尚老、庄,奉道教為國教﹐道教信奉「三元神」﹐即﹕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和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道教《太上三官經 》中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他們的生日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這就形成了傳統的道教節日﹐「上元節」﹑「中元節」和「下元節﹐所以元宵節從此又增添了道教色彩,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形成了吃元宵、張花燈、放煙火、猜燈謎等習俗。元宵節的時間也不斷發展變化﹐漢朝時是一天﹐唐朝三天﹐宋朝五天﹐到了明朝更是熱鬧非凡,從正月初八上燈,十七落燈,連張十夜,是歷史上最長的燈節。清朝時,燈節也盛行一時,從正月十三到十六,一連熱鬧四夜。今天人們對這具有佛、道兩教色彩的節日內涵,已經淡忘了,此時此夜,人們盡情享樂的是吃元宵、觀花燈、看煙火、猜燈謎等歡樂的節日習俗。猜燈謎是元宵節重要活動之一。「燈謎」也叫「燈虎」﹐是將各種謎語寫在花燈上,供觀燈的遊人猜想,以前主辦者多是文人墨客,或店號商賈﹐猜中燈謎者,還會得到獎賞﹐以資笑樂。

Ⅱ 元宵節怎麼來

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
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
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Ⅲ 元宵節是怎麼來的

元宵節(別稱:上元節、天官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英文名:Lantern Festival)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日期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它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該節日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亘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Ⅳ 元宵節是怎麼來的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Ⅳ 元宵節怎麼來的



北京上元燈會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漢就存在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日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地區到全國各地的發展過程。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1]

Ⅵ 元宵是怎麼來的由來

2021年元宵節是02月26日,星期五,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

俗話說「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節從古至今體現的就是一個「鬧」字,而且是晚上的「鬧」。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

這個「鬧」字的由來,有兩段有趣的民間軼事。傳說,古代的元宵節,叫做 「金吾不禁夜 ,星橋鐵鎖開」 ,在這一夜,皇帝 「與民同樂」 ,老百姓可以肆無忌憚地大鬧特鬧,前三後四,一共七天七夜,不受拘束。所以叫做 「鬧元宵」 。
還有另一個傳說, 元宵節起源於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因為這種群眾的狂歡,顯然體現了這個「鬧」字,傳達出百姓對於來年的美好期望與熱切生活的企盼,所以「鬧」元宵的說法便沿襲至今。

以上就是關於元宵節的介紹,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中國人素有賞花燈、吃湯圓、吃元宵、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